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2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术——分子影像学的新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田嘉禾 《人民军医》 2004年第4期229-232,共4页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分子影像学 示踪剂 诊断 发展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在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黄朝华 关志伟 +3 位作者 吴先衡 郑广伦 黄锦桂 陈瑟燕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3年第6期463-465,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SBP)的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BP患者的PET/CT图像,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肿瘤... 目的探讨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SBP)的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BP患者的PET/CT图像,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肿瘤均发生于胸椎,分别发生于T4、T6和T11,3例病变均位于椎体,PET/CT表现为椎体膨胀性、穿凿样溶骨性骨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边缘有硬化带,呈中-高度不均匀葡萄糖代谢增高。结论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好发于中老年,以胸椎为好发部位,PET/CT全身扫描有助于鉴别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浆细胞瘤 诊断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体层摄影 X线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在兔眼神经受体成像的应用
3
作者 汪维芳 盛敏杰 +3 位作者 林安娟 顾真寰 陈轶卉 石渡喜一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14-518,共5页
目的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对家兔眼内的神经受体进行定量检测及成像。方法选择家兔16只随机分为4组(n=4),用PET来检测4种不同的神经受体:标记化合物[11C]raclopride测定多巴胺D2受体;[11C]CFT测... 目的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对家兔眼内的神经受体进行定量检测及成像。方法选择家兔16只随机分为4组(n=4),用PET来检测4种不同的神经受体:标记化合物[11C]raclopride测定多巴胺D2受体;[11C]CFT测定多巴胺载体;[18F]MPPF用于测定5-羟色胺受体;[11C]SA4503测定σ1受体。对每一组家兔在完成基线测定后,不改变体位,进行第2次测定。每组中的2只家兔在测定前注射拮抗剂进行预处理测定;另2只家兔在测定过程中注射拮抗剂进行置换测定。并且在PET测定后15min进行体外放射自显影术,比较二者的测定值。结果PET的基础测定中眼球组织和脑组织都成像,但眼球组织的放射能较脑组织中明显低下。除[18F]MPPF,预处理测定显示眼前段的摄取减少25%~28%。但是置换测定中,只有[11C]SA4503摄取减少了20%,[11C]raclopride有16%被阻断,[11C]CFT则没有明显变化。PET成像后的放射自显影术可以看出家兔眼内的神经受体主要聚集于视网膜和虹膜睫状体,且放射自显影术成像比PET成像信号清晰。结论在兔眼中PET中神经受体的结合率没有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受体 放射自显影 预处理测定 替换测定
下载PDF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在结核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胡玉敬 边艳珠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18-322,共5页
结核病是全球公认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在结核病诊疗过程中仍面临常规影像学检查难以解决的问题。^(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18)F-FDG PET/CT)是应用比较成熟的多模态显像,可同时显示解剖和代谢图像,有... 结核病是全球公认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在结核病诊疗过程中仍面临常规影像学检查难以解决的问题。^(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18)F-FDG PET/CT)是应用比较成熟的多模态显像,可同时显示解剖和代谢图像,有助于结核病的诊断,尤其在定位隐匿部位的结核病病灶方面优于常规影像学检查技术。另外,病灶的代谢情况能反映炎性细胞的活化程度,^(18)F-FDG PET/CT能客观判断结核分枝杆菌的稳定状态和病灶活动性。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18)F-FDG PET/CT可先于常规影像学检测获得优于细菌学评估的早期治疗疗效。^(18)F-FDG PET/CT实现了从代谢角度探讨结核病发生、发展及治疗的机制,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个体化,对整合结核病的医学诊疗模式和治疗策略有重要的价值。笔者对^(18)F-FDG PET/CT显像在结核病诊治中主要应用进行综述,以便进一步探索和挖掘其在结核病诊断和治疗中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诊断显像
下载PDF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代谢指标对局限期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孟鑫 郭宏 +5 位作者 王丽 周健 赵文静 隋雪峰 崔红升 徐进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3-179,共7页
背景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明确后进行临床分期,对其预后十分关键。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18)F-FDG PET/CT)可显示病灶的形态、累及范围与代谢情况,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的... 背景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明确后进行临床分期,对其预后十分关键。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18)F-FDG PET/CT)可显示病灶的形态、累及范围与代谢情况,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的诊断、临床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预测的价值非常有必要。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预后的预测评估。方法选取2007—2016年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初诊SCLC患者86例,局限期45例、广泛期41例,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18)F-FDG PET/CT检测局限期SCLC患者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平均值(SUVmean)、峰值(SUVpeak)、病灶固定阈值为40%SUVmax时的肿瘤代谢体积(MTV)与糖酵解总量(TLG),以及广泛期SCLC患者原发灶的SUVmax、MTV、TLG与所有病灶的最大SUVmax、MTV之和(MTVsum)、TLG之和(TLGsum)。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总生存时间(OS)与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影响因素。结果局限期与广泛期SCLC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胸腔积液发生率、TNM分期、全身化疗、预防性全脑照射治疗(PCI)、乳酸脱氢酶(LDH)≥245 U/L、癌胚抗原(CEA)≥5μg/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5.2μg/L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限期SCLC患者胸部放疗(TRT)比例高于广泛期(P<0.05)。随访3~105个月,生存29例,死亡57例。中位OS、PFS分别为21.3、30.6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9%、51.2%、29.1%,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1.6%、43.0%、32.6%。局限期SCLC患者生存24例,死亡21例;广泛期SCLC患者生存5例,死亡36例。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表明,ECOG评分3~4分[HR=3.118,95%CI(1.196,8.131)]、TNM分期Ⅲ期[HR=7.739,95%CI(2.017,29.691)]、TLG[HR=1.056,95%CI(1.004,1.111)]是局限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TLGsum[HR=3.898,95%CI(1.132,13.426)]是广泛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DH≥245 U/L[HR=4.957,95%CI(1.080,3.353)]、MTV[HR=1.205,95%CI(1.008,1.440)]是局限期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ECOG评分3~4分[HR=5.555,95%CI(1.697,18.183)]、LDH≥245 U/L[HR=2.898,95%CI(1.326,6.335)]、TLGsum[HR=3.898,95%CI(1.355,11.211)]是广泛期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18)F-FDG PET/CT体积代谢指标能有效预测SCLC患者的生存状况,其中TLG、MTV分别是局限期SCLC患者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TLGsum是广泛期SCLC患者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而SUVmax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预后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在肺结核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
6
作者 宋其生 路希维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621-625,共5页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PET-CT)扫描可对潜伏性结核感染/亚临床结核病进行早期评估,确定潜在的感染病变部位;有助于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寻找病因;通过观察病变处18F标记的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摄取情况了解病变的炎症反应,可对结...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PET-CT)扫描可对潜伏性结核感染/亚临床结核病进行早期评估,确定潜在的感染病变部位;有助于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寻找病因;通过观察病变处18F标记的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摄取情况了解病变的炎症反应,可对结核活动性做出客观评价。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通过观察病变的18F-FDG摄取的系列变化可对治疗是否成功做出预测。但由于其价格昂贵等问题,目前该技术尚不具备临床广泛应用的条件;不过基于其技术优势,有望在结核病临床与基础研究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性结核病 结核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诊断显像 评论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诊断大血管炎三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7
作者 任启洁 顾冰洁 +5 位作者 王小琴 陈兴国 苏定雷 袁海 杨磊磊 沈敏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3期4256-4258,4263,共4页
大血管炎是一类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炎性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且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常造成漏诊及误诊。近年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大血管炎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提高了诊断效率。本文总结了南京医... 大血管炎是一类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炎性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且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常造成漏诊及误诊。近年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大血管炎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提高了诊断效率。本文总结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接诊的3例经^18F标记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明确诊断的大血管炎病例,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18F-FDG PET/CT在大血管炎诊断及病情监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炎 体层摄影 螺旋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诊断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联合CT可以发现复发性卵巢黏液性腺癌
8
作者 Martnez-Román S. Ramirez P.T. +1 位作者 Oh J. 侯巍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妇产科学分册)》 2005年第7期48-49,共2页
Background. The role of combined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PET- CT) in the diagnosis of recurrent ovarian mucinous adenocarcinoma is uncertain because of previous reports that PET has limit... Background. The role of combined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PET- CT) in the diagnosis of recurrent ovarian mucinous adenocarcinoma is uncertain because of previous reports that PET has limited sensitivity in the detection of mucinous neoplasms. Case. A 71- year- old white woman presented with complaints of right lower quadrant pain and a palpable adnexal mass.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transvaginal ultrasonography revealed a 12 × 13 cm cystic mass in the left side of the pelvis. Exploratory laparotomy, optimal tumor- reductive surgery, total abdominal hysterectomy, bilateral salpingo- oophorectomy, appendectomy, and omentectomy were performed. The diagnosis was FIGO stage IIIC welldifferentiated ovarian mucinous adenocarcinoma. The patient was treated with 6 cycles of carboplatin and paclitaxel. Four months after completing chemotherapy, the patient was noted to have an elevated serum CA125 level (72 U/mL), being otherwise asymptomatic. Findings on abdominal and pelvic CT were compatible with postsurgical changes. PET-CT was performed and revealed increased metabolism along the posterior aspect of the right rectus abdominis muscle and abutting the anterior wall of an adjacent loop of bowel. Conclusion. PET-CT may identify clinically occult recurrent ovarian mucinous adenocarcin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性腺癌 计算机体层扫描 CT 正电子发射 肿瘤细胞减灭 网膜切除 联合化疗 阑尾切除 腹腔镜探查 体格检查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与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异机三维融合影像分析
9
作者 彭鳒侨 丘红英 +3 位作者 董伟强 刘襄平 晏颖 卢伟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86-791,793,共7页
目的尝试一种基于特征定位的三维图像配准方法,实现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异机三维(3D)图像的精确融合。资料与方法输入PET/CT的DICOM数据后,经过三维重建和虚拟"切割",寻找人体"内部特征点"... 目的尝试一种基于特征定位的三维图像配准方法,实现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异机三维(3D)图像的精确融合。资料与方法输入PET/CT的DICOM数据后,经过三维重建和虚拟"切割",寻找人体"内部特征点",结合预选的"外部特征点"以供下一步的混合"对焦",遵循"特征提取"、"图像对位"的步骤,实施"循点择面、循面分割"。这一"9点3面"立体定位配准方案的设计首先在几何学上被证明理论可行,并在实时工作站Mimics通过信息交互自动融合模式和讯号叠加技术使图像融合最终实现。结果以肿瘤患者为例试验[PET+CT]3D图像的异机融合,生成了同时呈现代谢状况和解剖结构的互补3D影像,获得54%的检出率,虽在定量分析方面低于2D同机[PET+CT]的检出率,但在定性分析角度具备同机[PET+CT]所没有的视觉功用。结论在[PET+CT]联机设备尚未普及尤其是[PET+CT]立体融合仍未实现的状况下,[PET+CT]异机3D融合是同机[PET+CT]2D融合功能的必要的技术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成像 三维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CT在肺结核活动性评价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多 吕平欣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409-411,共3页
影像学一直是结核病活动性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能反映细胞的葡萄糖代谢程度,可以从代谢角度结合形态学层面综合评价结核病的活动性。^(18)F-FDG PET-CT有可能识别出... 影像学一直是结核病活动性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能反映细胞的葡萄糖代谢程度,可以从代谢角度结合形态学层面综合评价结核病的活动性。^(18)F-FDG PET-CT有可能识别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中处于亚临床状态的患者。陈旧性结核病灶无^(18)F-FDG摄取的患者复发风险低。^(18)F-FDG PET-CT能早期评估抗结核治疗效果,标准化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降低表明治疗效果好,无^(18)F-FDG摄取可能提示治疗达到了杀灭结核分枝杆菌的效果,^(18)F-FDG PET-CT有望作为抗结核新药疗效评价及确定治疗时间截点的检查方法。本文中,笔者即对^(18)F-FDG PET-CT识别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以及评价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疗效、预后等方面的应用与价值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体层摄影 发射型计算机 结核 诊断 鉴别 综述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在心脏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兰兰 郝珊瑚 张国旭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56-659,共4页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在心脏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中心行PET/CT检查的23例心脏肿瘤患者的全身PET/CT的诊断结果,确诊依据为术后病理结果、临床随诊结果证实,评价PET/CT...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CT)在心脏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中心行PET/CT检查的23例心脏肿瘤患者的全身PET/CT的诊断结果,确诊依据为术后病理结果、临床随诊结果证实,评价PET/CT对心脏肿瘤诊断效能。结合影像学特征及SUV_(max)得到PET/CT的诊断结果,与确定诊断进行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分析数据,分析PET/CT对心脏恶性肿瘤的诊断能力。结果:23例心脏肿瘤患者中,恶性肿瘤19例,原发恶性肿瘤6例,转移瘤13例;良性病例4例。PET/CT显像在心脏良恶性肿瘤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分别为89.5%(17/19)、75.0%(3/4)、87.0%(20/23);恶性肿瘤平均SUV_(max)为14.5±9.7,良性肿瘤SUV_(max)为3.0±2.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5,P<0.05)。恶性肿瘤PET/CT显像发现全身多部位、多器官转移的16人,改变了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结论:PET/CT显像对心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为鉴别诊断心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提供帮助,对肿瘤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脱氧葡萄糖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图像纹理参数构建预测模型在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超 刘玲玲 +1 位作者 曹宏 彭德智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188-192,共5页
目的基于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PET/CT)图像纹理参数构建预测模型并诊断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肺部疾病患者199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 目的基于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PET/CT)图像纹理参数构建预测模型并诊断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肺部疾病患者199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及恶性组,恶性组根据病理类型分为肺腺癌组、肺鳞癌组、其他组。所有患者均行18F-FDG PET/CT检查,选择肺部病灶感兴趣区(ROI)、采集频度、峰度、对比性、粗糙度等13项18F-FDG PET/CT图像纹理参数,比较各组患者纹理参数水平,采用二分类Logisitic回归分析影响肺癌的纹理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单一、多影响组学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结果病理检查确诊良性肺部疾病101例,肺炎占48.5%;确诊肺癌98例,肺鳞癌占59.2%。本实验共提取13项纹理参数,恶性组角二阶矩(ASM)、频度、峰度、对比性、粗糙度明显低于良性组,均值、标准差、偏度、熵、相关性、对比度、复杂度、强度明显高于良性组(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SM、峰度、均值、粗糙度、复杂度为恶性肺部疾病发生影响因素(P<0.05)。3组肺癌患者ASM、峰度、均值、粗糙度、复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ASM、峰度、均值、粗糙度、复杂度为指标应用支持向量机(SVM)构建影像组学模型,ROC曲线分析发现,纹理参数预测模型、医师诊断联合诊断不同病理类型肺癌AUC为0.891。结论18F-FDG PET/CT图像纹理参数在判断肺部疾病良恶性、肺癌病理类型方面具有积极作用,通过纹理参数构建预测模型诊断不同病理类型肺癌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氟脱氧葡萄糖F18
下载PDF
PET/CT正电子心肌灌注显像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汪娇 李剑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77-880,共4页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计算机辅助断层(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作为一种代谢/解剖于一身的高级显像手段,可以从分子水平无创地定量显示人体内的生理、生化过程。核心脏病学已...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计算机辅助断层(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作为一种代谢/解剖于一身的高级显像手段,可以从分子水平无创地定量显示人体内的生理、生化过程。核心脏病学已成为放射性核素显像中一门独立的医学分支学科。早在20世纪70年代,PET 显像已先后用于心肌血流灌注、心肌葡萄糖代谢、脂肪酸代谢及心脏受体功能等研究[1]。在国外,核素心肌显像,包括PET 或PET/CT 显像,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等[2]。82Rb、13N-NH3、15O-H2O 等传统PET 心肌灌注显像剂由于半衰期较短等因素,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而18F 由于物理半衰期适中,可以采用配送的方式送达使用科室,所以18F 标记的新型正电子心肌灌注显像剂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心肌灌注成像 造影剂 综述
下载PDF
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CT判断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生娇 郭伟 +1 位作者 廖建兴 任国欣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01-605,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手术前行^18F-氟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osition-emission tomography,PET)-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显像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及其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例术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手术前行^18F-氟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osition-emission tomography,PET)-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显像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及其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例术前行^18F-FDG-PET-CT显像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对其显像结果进行定性及定量评价。结果^18F-FDG-PET-CT正确显示了20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肿块,其敏感度、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均为100%,肿块的平均标准摄取值(average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avg)为6.22±2.20;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情况经^18F-FDG-PET-CT显像,其结果与病理和随访结果完全一致;以淋巴结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转移淋巴结的SUVavg为3.97±1.25,^18F-FDG-PET-CT检测转移淋巴结的敏感性为51%(22/43);特异性为97.7%(217/222);假阳性率为2.3%(5/222);假阴性率为49%(21/43);阳性预测值为82%(22/27);阴性预测值为91.2%(217/238)。结论^18F-FDG-PET-CT在判断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和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SUV作为评价FDG摄取的指标,在判断肿瘤良恶性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判断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SUV切峰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影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原文传递
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对肺癌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检查诊断纵隔阳性淋巴结的评估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树本 何建行 +5 位作者 李时悦 陈汉章 殷伟强 成向阳 刘君 陈愉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13-615,共3页
目的评价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对肺癌患者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诊断纵隔阳性淋巴结的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8月间接受PET—CT和EBUS—TBNA检查的126例肺癌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 目的评价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对肺癌患者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诊断纵隔阳性淋巴结的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8月间接受PET—CT和EBUS—TBNA检查的126例肺癌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和穿刺活检的结果。结果126例患者成功穿刺185组淋巴结。PET-CT检查结果显示,肺癌并纵隔淋巴结代谢增高,异常浓聚,标准摄取值(SUV)〉2.5。EBUS—TBNA检查可见纵隔多组淋巴结,大小约6~23mm,平均13.6mm。对PET—CT诊断为纵隔阳性的淋巴结再行EBUS—TBNA,EBUS—TBNA诊断的准确性为95.7%,灵敏度为95.7%,特异度为100%。结论EBUS-TBNA作为纵隔淋巴结病理诊断的一种检查方法,其创伤性小,准确性高,对肺癌患者经PET—CT检查为纵隔阳性淋巴结诊断的评估是安全、可行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 纵隔 淋巴结
原文传递
1例额颞叶痴呆并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多模态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表现
16
作者 邵靖雨 付畅 +3 位作者 徐俊玲 陈帅 杨红旗 张杰文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54-1258,共5页
额颞叶痴呆(FTD)是一组以进行性精神行为异常、执行功能障碍、语言功能损害为主要特征的痴呆疾病。少数FTD患者在疾病的某个时期也可出现运动异常。文中报道1例FTD伴帕金森综合征的患者的临床及多模态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影像表现。... 额颞叶痴呆(FTD)是一组以进行性精神行为异常、执行功能障碍、语言功能损害为主要特征的痴呆疾病。少数FTD患者在疾病的某个时期也可出现运动异常。文中报道1例FTD伴帕金森综合征的患者的临床及多模态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影像表现。18F-氟多巴PET示尾状核头为著的摄取减低,18F-AV-45 PET示淀粉样蛋白沉积阴性、18F-AV-1451 PET示新皮质tau沉积,综合支持潜在的额颞叶变性-tau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帕金森综合征 tau蛋白病
原文传递
60例活动性结核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CT误诊为恶性肿瘤的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欣璐 尹吉林 +5 位作者 张金赫 欧阳习 周崝 全江涛 张伟标 郑辉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60例被PET-CT误诊为恶性肿瘤的结核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误诊原因,以期提高结核病诊断的准确率并降低误诊率,为临床提供更好的帮助。方法(1)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为PET-CT检查前未明确诊断,且PET-CT检查拟... 目的回顾性分析60例被PET-CT误诊为恶性肿瘤的结核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误诊原因,以期提高结核病诊断的准确率并降低误诊率,为临床提供更好的帮助。方法(1)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为PET-CT检查前未明确诊断,且PET-CT检查拟诊或不除外恶性肿瘤的患者。50例经手术切除、活检穿刺病理诊断证实;10例经诊断性抗结核治疗后多次随访,并根据病情转归及治愈情况临床确诊;(2)检查方法:静脉注射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后行PET-CT全身显像,采用感兴趣区划定,测量病灶标准摄取值(SUV)最大值及平均值。在全身PET-CT扫描结束后,再行屏气状态下胸部CT螺旋扫描并进行2mm肺窗HRCT图像重建。结果(1)活动性结核误诊为肺癌30例;恶性淋巴瘤14例;恶性间皮瘤6例;肠癌3例;骨原发恶性肿瘤2例;肝癌、脾脏恶性肿瘤、卵巢癌、喉癌、鼻咽癌各1例。(2)实验室资料分析显示90.9%(20/22)和100.0%(13/13)的结核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和CA199水平正常;100%(6/6)活动性结核伴有浆膜腔积液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高于正常。(3)PET-CT影像特征及误诊原因:误诊为肺癌的结核病灶93.3%(28/30)呈高代谢结节或团块状。误诊为恶性淋巴瘤的淋巴结结核病以颈部淋巴结对称性累及最为常见,占85.7%(12/14)。CT增强扫描示受累淋巴结结核病灶呈多发的边缘不均匀或环形强化,中央见坏死区,占87.5%(7/8)。结论活动性结核病灶对^18F-FDG的高摄取是PET-CT将其误诊为恶性肿瘤的主要原因之一。只有对结核病的常见发生部位、分布特点及病灶影像特征进行全面研究,尤其是HRCT的应用,并密切结合实验室检查,才能全面掌握结核与肿瘤病变之间的细微差别,尽量减少漏、误诊率,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肿瘤 淋巴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CT与静息态功能MRI在颞叶癫痫定侧中的价值 被引量:14
18
作者 赵春雷 陈自谦 +3 位作者 王志敏 钱根年 倪萍 陶超超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1-215,共5页
目的评价PET—CT与静息态功能MRI在颞叶癫痫定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将接受手术治疗的17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行PET-CT与静息态功能MRI检查,同时选择性别、年龄相匹配的17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利用统计参数图(SPM)5后处理软件对所... 目的评价PET—CT与静息态功能MRI在颞叶癫痫定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将接受手术治疗的17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行PET-CT与静息态功能MRI检查,同时选择性别、年龄相匹配的17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利用统计参数图(SPM)5后处理软件对所采集静息态功能MRI图像进行分析,测量全脑和双侧海马ReHo值。利用目测分析法及不对称指数分析PET—CT所得图像,测量双侧海马标准化摄取值(SUV)。利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双侧颞叶SUV、ReHo值,利用ROC曲线界定出诊断颞叶癫痫的最佳临界值。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判断双侧海马SUV与ReHo值的相关性。利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两者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并将诊断结果与对照组和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2种方法在颞叶癫痫定侧诊断中的价值。结果17例患者PET—CT图像均有颞叶局限性或广泛性代谢减低,其中12例患者能够明确定侧,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诊断准确率为70.6%;17例患者行静息态功能MRI检查,11例表现为单侧ReHo值减低,能明确定侧,准确率为64.7%。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可将诊断准确率提高到76.5%(13/17)。颞叶癫痫组患侧海马ReHo值(0.34±0.12)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海马ReHo值(0.46±0.07),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0,P=0.003),当ReHo值为0.36时,对颞叶癫痫诊断的敏感度为88.2%,特异度为94.1%;17例患者患侧SUV(4.17±0.63)与健侧SUV(4.77±0.56)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0,P=0.006),当SUV为4.23时,对颞叶癫痫的诊断敏感度为88.2%,特异度为64.7%。2种检查方法在病灶检出率上有存在一致性,但一致性不高(Kappa值为0.49),患侧SUV与ReHo值之间无相关性(r=0.280,P=0.314)。结论PET—CT与静息态功能MRI多模态功能与代谢成像可提高颞叶癫痫定侧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颞叶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肺毛霉菌病的CT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CT表现 被引量:18
19
作者 许尚文 陈自谦 +4 位作者 钟群 钱根年 刘庆宏 张盼 赵春雷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51-554,共4页
目的 探讨肺毛霉菌病的CT及PET-CT表现,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肺毛霉菌病的胸部CT及PET-CT表现.所有患者均行MSCT平扫,10例行多期增强扫描检查,其中3例同时行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 PET-CT... 目的 探讨肺毛霉菌病的CT及PET-CT表现,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肺毛霉菌病的胸部CT及PET-CT表现.所有患者均行MSCT平扫,10例行多期增强扫描检查,其中3例同时行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 PET-CT检查.结果 13例患者肺内见多发斑片影,伴厚壁空洞9例(26个)、肺动脉栓塞4例;仅1例表现为肺内孤立性不规则肿块.病变侵犯临近支气管3例、胸腔少量积液4例,肺门及纵隔均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影.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增强较明显,平均增加(25±8) HU.PET-CT表现:1例病灶呈斑片状异常放射性浓聚,2例呈不规则环形的异常放射性浓聚,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分别为6.2、4.6和3.6.结论 肺毛霉菌病的影像表现呈多样性,缺乏特征性表现.影像表现为多发厚壁空洞,合并肺动脉栓塞或侵犯支气管时应考虑到本病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霉菌病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原文传递
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与CT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成像-CT征象的相关性 被引量:20
20
作者 梁静 许晓泉 +4 位作者 袁梅 徐海 张伟 史昭菲 俞同福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44-348,共5页
目的探讨肺腺癌CT及PET-CT相关征象预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经病理证实为肺腺癌的患者影像资料。依据EGFR基因是否突变,将病例分为基因突变型组(89例)及野生型组(79例)。所有患者均... 目的探讨肺腺癌CT及PET-CT相关征象预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经病理证实为肺腺癌的患者影像资料。依据EGFR基因是否突变,将病例分为基因突变型组(89例)及野生型组(79例)。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75例患者行PET-CT检查,包括突变型37例、野生型38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间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及吸烟史)、CT征象[分叶、空洞、毛刺、胸膜凹陷征、空气支气管征、毛玻璃/肿瘤直径比(G/T)〉50%例数及肿瘤的最大直径(Dmax)]及PET-CT征象[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之间的差异。两组患者间年龄、Dmax、SUVmax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性别、吸烟史、分叶、空洞、毛刺、胸膜凹陷征、空气支气管征及G/T〉50%例数比较采用χ2检验。SUVmax观察值与EGFR基因突变率之间的趋势关系比较采用χ2检验趋势分析。结果分叶、空洞、毛刺、胸膜凹陷征、空气支气管征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89例基因突变型组Dmax为(2.53±1.39)cm,G/T〉50%为21例;79例野生组Dmax为(3.00±1.77)cm,G/T〉50%为5例,两组间Dmax、G/T〉50%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4,P〈0.05;χ2=9.538, P〈0.05)。接受PET检查的37例基因突变型组SUVmax为(5.13±4.35)cm,38例基因野生型组SUVmax为(9.64±5.12)cm,两组间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4, P〈0.05)。以G/T〉50%判断EGFR基因突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24%和93%。以Dmax=1.85 cm为诊断阈值,其判断EGFR基因状态的诊断价值最优,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6%及42%。以SUVmax=6.85为诊断阈值,其判断EGFR基因状态的诊断价值最优,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1%及73%。χ2检验趋势分析提示SUVmax值与EGFR突变率之间有趋势关系(χ2=15.755,P〈0.05)。结论 PET-CT中SUVmax判断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的诊断价值相对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 基因表达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