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87篇文章
< 1 2 2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在结核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胡玉敬 边艳珠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18-322,共5页
结核病是全球公认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在结核病诊疗过程中仍面临常规影像学检查难以解决的问题。^(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18)F-FDG PET/CT)是应用比较成熟的多模态显像,可同时显示解剖和代谢图像,有... 结核病是全球公认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在结核病诊疗过程中仍面临常规影像学检查难以解决的问题。^(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18)F-FDG PET/CT)是应用比较成熟的多模态显像,可同时显示解剖和代谢图像,有助于结核病的诊断,尤其在定位隐匿部位的结核病病灶方面优于常规影像学检查技术。另外,病灶的代谢情况能反映炎性细胞的活化程度,^(18)F-FDG PET/CT能客观判断结核分枝杆菌的稳定状态和病灶活动性。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18)F-FDG PET/CT可先于常规影像学检测获得优于细菌学评估的早期治疗疗效。^(18)F-FDG PET/CT实现了从代谢角度探讨结核病发生、发展及治疗的机制,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个体化,对整合结核病的医学诊疗模式和治疗策略有重要的价值。笔者对^(18)F-FDG PET/CT显像在结核病诊治中主要应用进行综述,以便进一步探索和挖掘其在结核病诊断和治疗中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诊断显像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引导下调强放疗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
2
作者 周诚忠 夏海波 +2 位作者 夏炎春 宋永浩 李定旺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8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引导下调强放疗(IMRT)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48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PET-CT引导下IMRT组(A组)23例和普通CT定位IMRT组(B组)25例,2组都采用IMRT...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引导下调强放疗(IMRT)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48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PET-CT引导下IMRT组(A组)23例和普通CT定位IMRT组(B组)25例,2组都采用IMRT技术,采用95%PTV 60 Gy/30次,2Gy/次,5次/周。结果放疗结束1~3个月后复查胸部增强CT评价肿瘤情况。A组PET-CT融合图像下GTV平均体积为(198.16±83.2)cm-3,而B组普通CT图像下GTV平均体积为(269.12±96.7)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9%、6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均未出现Ⅲ、Ⅳ度急性不良反应,A组急性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13.0%、17.4%,明显低于B组的40.0%、60.0%(P均<0.05)。A组与B组的1、2、3 a局部控制率分别79.1%、59.5%、48.3%和69.2%、56.6%、40.7%,1、2、3 a生存率分别为68.2%、33.6%、21.3%和50.5%、25.5%、12.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ET-CT引导下IMRT治疗老年晚期NSCLC,能精确指导靶区勾画,减少GTV的体积,降低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远期生存率并无明显提高,远处转移为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调强放疗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 老年患者
下载PDF
针刺委中穴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脑功能成像的观察 被引量:28
3
作者 邵广瑞 马蕾 +2 位作者 柳澄 宋磊 张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69-972,共4页
目的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脑功能成像技术,观察针刺委中穴在脑内引起的代谢变化,探讨针刺疗法的中枢调节机制。方法电针刺激8名健康志愿者右侧委中穴,同时行PET/CT脑功能成像,采用相同扫描技术对同8名受试者行无任何穴... 目的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脑功能成像技术,观察针刺委中穴在脑内引起的代谢变化,探讨针刺疗法的中枢调节机制。方法电针刺激8名健康志愿者右侧委中穴,同时行PET/CT脑功能成像,采用相同扫描技术对同8名受试者行无任何穴位刺激的PET/CT脑功能成像。使用统计参数图(SPM)的配对t检验模型,对比针刺委中穴组与静息对照组的差异脑功能图。结果根据布劳德曼区(Broadmann area,BA),(1)针刺诱发的平均功能激活脑区:左侧BA10、11、22、38、39、40、44、45、46,右侧BA10,双侧BA19、18以及左侧小脑皮层、屏状核、岛叶(t>3·36,P<0·01,k>30voxels);(2)针刺诱发平均功能抑制脑区:双侧BA24,左侧BA7、8、19、40,右侧BA1、3、6、20、44和左侧黑质。结论委中穴与大脑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针刺委中穴是通过激活和抑制有功能联系的多个特异脑功能区,并通过神经体液机制共同发挥作用。其中前额区、岛叶及小脑的功能激活和扣带回、顶叶及黑质的功能抑制分析是针刺委中穴的中枢调节机制之一。本研究证明,PET/CT脑功能成像技术有助于揭示中医经络理论,为针刺疗法提供中枢调节机制的可视性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委中穴 发射计算机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在肺结核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4
作者 宋其生 路希维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621-625,共5页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PET-CT)扫描可对潜伏性结核感染/亚临床结核病进行早期评估,确定潜在的感染病变部位;有助于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寻找病因;通过观察病变处18F标记的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摄取情况了解病变的炎症反应,可对结...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PET-CT)扫描可对潜伏性结核感染/亚临床结核病进行早期评估,确定潜在的感染病变部位;有助于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寻找病因;通过观察病变处18F标记的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摄取情况了解病变的炎症反应,可对结核活动性做出客观评价。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通过观察病变的18F-FDG摄取的系列变化可对治疗是否成功做出预测。但由于其价格昂贵等问题,目前该技术尚不具备临床广泛应用的条件;不过基于其技术优势,有望在结核病临床与基础研究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伏性结核病 结核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诊断显像 评论
下载PDF
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前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全师 王欣璐 +3 位作者 李华 吴湖炳 王明芳 张雪林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71-1175,共5页
目的对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18F-FDG PET-CT)在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前评估并对术后复发病灶的早期发现中的价值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1例(34例次)肝癌患者拟行或已行肝移植手术患者的临床和18F-FDG PET-CT的... 目的对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18F-FDG PET-CT)在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前评估并对术后复发病灶的早期发现中的价值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1例(34例次)肝癌患者拟行或已行肝移植手术患者的临床和18F-FDG PET-CT的影像学资料。肝移植术前进行18F-FDG PET-CT扫描者10例(12例次),其中8例(8例次)PET检查的目的是肝移植术前评估,2例(4例次)行PET检查的目的是了解介入综合治疗或手术切除后肝癌病灶的灭活情况及全身转移情况。肝移植术后进行18F-FDG PET-CT扫描者11例(22例次),检查目的是了解肝移植术后肿瘤有无复发转移,术后行PET检查距离肝移植手术日之间的平均时间为8·68个月。结果(1)肝移植术前评估的8例中有2例PET显示全身各部均未发现转移性病灶者,均按期进行了肝移植手术;有2例PET显示转移灶位于拟手术野区域内,也按期进行了移植手术(术中对局部的转移灶进行了外科清扫);有4例患者因已有不同程度的远处转移,放弃肝移植手术,而改用介入或其他内科治疗。(2)肝移植术后进行PET-CT扫描者11例(22例次),其中2例术后行PET检查未发现肿瘤复发及全身其他部位的转移灶;1例术后发现霉菌性脑脓肿;其余8例(19例次)PET检查中发现移植的肝内出现复发病灶者4例,另外还发现肝左右静脉和下腔静脉内癌栓、肺内转移及多部位多发淋巴结转移、骨转移、脾脏内转移、胸壁胸膜转移、胸椎椎间孔等处转移征象。结论18F-FDG PET-CT的全身性扫描兼有对肿瘤显示高敏感性的优势,在肝移植术前评估和术后早期发现复发病灶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部分患者因此改变了诊断分期及相应的治疗计划,它在肝移植的术前评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 发射计算机 肝移植 危险性评估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
原文传递
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对肺癌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检查诊断纵隔阳性淋巴结的评估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树本 何建行 +5 位作者 李时悦 陈汉章 殷伟强 成向阳 刘君 陈愉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13-615,共3页
目的评价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对肺癌患者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诊断纵隔阳性淋巴结的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8月间接受PET—CT和EBUS—TBNA检查的126例肺癌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 目的评价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对肺癌患者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诊断纵隔阳性淋巴结的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8月间接受PET—CT和EBUS—TBNA检查的126例肺癌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和穿刺活检的结果。结果126例患者成功穿刺185组淋巴结。PET-CT检查结果显示,肺癌并纵隔淋巴结代谢增高,异常浓聚,标准摄取值(SUV)〉2.5。EBUS—TBNA检查可见纵隔多组淋巴结,大小约6~23mm,平均13.6mm。对PET—CT诊断为纵隔阳性的淋巴结再行EBUS—TBNA,EBUS—TBNA诊断的准确性为95.7%,灵敏度为95.7%,特异度为100%。结论EBUS-TBNA作为纵隔淋巴结病理诊断的一种检查方法,其创伤性小,准确性高,对肺癌患者经PET—CT检查为纵隔阳性淋巴结诊断的评估是安全、可行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 纵隔 淋巴结
原文传递
肺腺癌靶向基因放射治疗的体内研究及小动物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评价疗效的可行性 被引量:1
7
作者 徐昊平 郭睿 +1 位作者 金冶宁 李彪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29-334,共6页
目的探讨靶向基因放射治疗在裸鼠肺腺癌模型中的联合抗肿瘤作用,以及应用小动物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Micro-PET-CT)动态评价疗效的可行性。方法建立肺腺癌A549裸鼠模型,并分为重组杆状病毒联合放疗组(即重组杆状病毒瘤内注射... 目的探讨靶向基因放射治疗在裸鼠肺腺癌模型中的联合抗肿瘤作用,以及应用小动物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Micro-PET-CT)动态评价疗效的可行性。方法建立肺腺癌A549裸鼠模型,并分为重组杆状病毒联合放疗组(即重组杆状病毒瘤内注射+放疗组、重组杆状病毒尾静脉内注射+放疗组、重组杆状病毒肌内注射+放疗组)、单纯放疗组和对照组,计算其肿瘤生长抑制率和肿瘤生长延缓时间。采用Micro-PET-CT动态评价^18F-FDG代谢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1和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重组杆状病毒联合放疗组的肿瘤生长延缓时间〉12d,肿瘤抑制率〉45%,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重组杆状病毒联合放疗组的VEGF、CD31和Ki-67表达显著低于单纯放疗组和对照组(P〈0.05)。Micro-PET-CT显像显示,重组杆状病毒联合放疗组的肿瘤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较对照组和单纯放疗组明显降低(P〈0.05),且重组杆状病毒瘤内注射+放疗组、重组杆状病毒尾静脉内注射+放疗组、重组杆状病毒肌内注射+放疗组和单纯放疗组裸鼠治疗后肿瘤体积与SUVmax正相关(r分别为0.976、0.954、0.929和0.871,P〈0.05)。结论重组杆状病毒BacEgr1-K5联合放疗增强了抑制肺腺癌生长的作用,Egr1启动子的射线可诱导性实现了治疗的靶向性及可控性。Micro-PET-CT显像结果与治疗效果相关性好,可用于活体肿瘤的功能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放射疗法 Egr1基因启动子 人纤溶酶原Kringle5 杆状病毒 小鼠 小动物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
原文传递
术前^(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显像诊断肢端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8
作者 刘道佳 《医疗装备》 2023年第16期89-92,97,共5页
目的 探讨术前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ET/CT)显像诊断肢端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诊断为肢端恶性黑色素瘤,且术前行^(18)... 目的 探讨术前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ET/CT)显像诊断肢端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诊断为肢端恶性黑色素瘤,且术前行^(18)F-FDG PET/CT显像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将Breslow厚度、有丝分裂率,淋巴结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淋巴结最大径(最大淋巴结短径)及淋巴结诊断意见与病理结果进行关联分析,得出最佳阈值,以淋巴结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诊断效能评估,计算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以淋巴结病理结果为因变量,年龄、性别、Breslow厚度、有丝分裂率、是否存在溃疡、淋巴结SUVmax、淋巴结最大径、淋巴结诊断意见为自变量,行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诊断指标的独立性。结果 36例患者中25例未见淋巴结转移、11例有淋巴结转移。ROC曲线分析显示,Breslow厚度、有丝分裂率、淋巴结SUVmax、淋巴结最大径和淋巴结诊断意见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8、0.698、0.875、0.792和0.940(P<0.05);最佳阈值分别为3.9 mm、6.5个/mm^(2)、2.1、1.4 cm和4级;上述最佳阈值预测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81.8%、54.5%、88.9%、55.6%和77.8%,特异度分别为68.0%、88.0%、83.3%、91.7%和100.0%,准确度分别为74.9%、71.3%、86.1%、73.7%和88.9%。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8F-FDG PET/CT淋巴结诊断意见预测淋巴结转移具有独立的诊断意义(β=2.132,Wald值=4.679,OR=8.432,P=0.031)。结论18F-FDG PET/CT显像有助于肢端恶性黑色素瘤的病情评估和治疗方案制定,淋巴结SUVmax值≥2.1、淋巴结最大径≥1.4 cm的患者应考虑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端恶性黑色素瘤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 18F-氟脱氧葡萄糖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评价淋巴瘤骨髓浸润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吴媛 苏丽萍 +7 位作者 杨晓棠 张建新 赵铭 张宗 关涛 刘小兰 郑玉萍 韩维娥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53-860,共8页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评价淋巴瘤骨髓浸润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初治淋巴瘤患者的骨髓状况,其中行PET-CT检查61例,行DWI检查32例。以骨髓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各病...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评价淋巴瘤骨髓浸润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初治淋巴瘤患者的骨髓状况,其中行PET-CT检查61例,行DWI检查32例。以骨髓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各病理类型淋巴瘤骨髓浸润的发生率及浸润部位,并比较PET-CT和DWI对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瘤骨髓浸润的检出率。结果在93例淋巴瘤患者中,根据常规部位骨髓检查及PET-CT、DWI引导下的骨髓检查,共检出骨髓浸润39例。PET-CT诊断淋巴瘤骨髓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正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8%、88.6%、85.3%、84.0%和86.1%,DWI诊断淋巴瘤骨髓浸润的敏感度、特异度、正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6%、89.5%、87.5%、84.6%和89.5%。PET-CT和DWI对侵袭性淋巴瘤骨髓浸润的检出率分别为37.5%(18/48)和38.1%(8/21),对惰性淋巴瘤骨髓浸润的检出率分别为23.1%(3/13)和27.3%(3/11)。PET-CT对侵袭性淋巴瘤骨髓浸润的检出率略高于惰性淋巴瘤骨髓浸润,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1)。DWI对侵袭性淋巴瘤骨髓浸润的检出率略高于惰性淋巴瘤骨髓浸润,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0)。DWI对侵袭性淋巴瘤骨髓浸润和惰性淋巴瘤骨髓浸润的检出率均略高于PET-CT,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63,P=1.000)。结论PET-CT和DWI均对淋巴瘤骨髓浸润有较高的诊断价值;PET-CT和DWI对侵袭性淋巴瘤骨髓浸润和惰性淋巴瘤骨髓浸润的诊断价值一致;PET-CT和DWI均不可替代骨髓检查;联合影像学检查进行针对性的骨髓穿刺可进一步提高淋巴瘤骨髓浸润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骨髓浸润 诊断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 扩散加权成像
原文传递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在直肠癌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检出及术前T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秦小雪 张文 +1 位作者 高红 胡宇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6期145-148,153,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PET/CT)在直肠癌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检出及术前T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收治的109例直肠癌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PET/CT)在直肠癌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检出及术前T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收治的109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方法(高分辨率MRI与PET/CT检查)在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术前T分期筛查中的价值。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109例直肠癌患者中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352个,T_(1)~T_(2)分期26例,T_(3)分期68例,T_(4)分期15例。高分辨率MRI与金标准对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及术前T_(1)~T_(2)、T_(3)分期的诊断具有一致性(Kappa=0.565、0.705、0.750,P<0.05),对术前T_(4)分期诊断无一致性(P>0.05);PET/CT与金标准对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及术前T_(1)~T_(2)、T_(3)分期的诊断具有一致性(Kappa=0.696、0.590、0.455,P<0.05),对术前T_(4)分期诊断无一致性(P>0.05);二者联合与金标准对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及术前T_(1)~T_(2)、T_(3)、T_(4)分期的诊断具有较强的一致性(Kappa=0.838、0.808、0.865、0.709,P<0.05)。高分辨率MRI联合PET/CT在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术前T分期筛查中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90%。结论高分辨率MRI联合PET/CT对直肠癌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检出率较高,且联合检查在术前T分期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 直肠癌 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 T分期 诊断
下载PDF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在发热待查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晓娟 颜学兵 《中国医药》 2023年第10期1509-1513,共5页
目的探索^(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在发热待查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筛选有助于提高^(18)F-FDG PET/CT诊断效能的临床参数。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 目的探索^(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在发热待查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筛选有助于提高^(18)F-FDG PET/CT诊断效能的临床参数。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163例发热待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最终诊断由组织学结果或有效的临床治疗确定。将发热待查病因分为主要的感染性疾病组(48例)、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NIID)组(42例)、肿瘤性疾病组(33例),分析发热待查不同病因间的临床差异。分析^(18)F-FDG PET/CT对发热待查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18)F-FDG PET/CT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9.7%、78.8%、17.9%、51.1%、43.8%。感染性疾病组、NIID组、肿瘤性疾病组3组间白细胞计数、血清铁蛋白、乳酸脱氢酶、红细胞沉降率、最大标准化摄取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白细胞计数(比值比=0.890,95%置信区间:0.809~0.978,P=0.016)、血红蛋白水平(比值比=0.981,95%置信区间:0.963~0.999,P=0.034)与^(18)F-FDG PET/CT的真阳性率呈负相关,C反应蛋白则无明显相关性(比值比=1.005,95%置信区间:1.000~1.010,P=0.073)。结论对于发热待查患者,^(18)F-FDG PET/CT是有效的诊断工具,对于低白细胞计数及低血红蛋白水平患者应尽早行^(18)F-FDG PET/CT检查,有助于疾病早期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待查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准确率 白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水平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诊断骨转移瘤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4
12
作者 韩丽君 屈婉莹 +3 位作者 潘纪戍 刘甫庚 朱明 张建飞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57-1161,共5页
目的应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全身显像,探讨PET、同机CT和PET-CT融合图像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共332例18F-FDG PET-CT受检者中有35例发现骨异常病变。分别阅读和记录18FDG PET图像、同机C... 目的应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全身显像,探讨PET、同机CT和PET-CT融合图像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共332例18F-FDG PET-CT受检者中有35例发现骨异常病变。分别阅读和记录18FDG PET图像、同机CT图像和PET-CT融合图像判断的良、恶性病变,比较3种方法在诊断骨转移瘤上的差异。结果35例中共检出89个病灶,其中68个病灶最后确诊为恶性肿瘤骨转移,21个为良性病变。PET诊断骨转移病灶62个,诊断良性病变17个,诊断骨转移瘤的敏感性为91.2%(62/68个),特异性为81.0%(17/21个),准确性为88.8%(79/89个);同机CT诊断骨转移病灶55个,良性病变16个。诊断骨转移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0.9%(55/68个),76.2%(16/21个)和79.8%(71/89个);PET-CT融合图像诊断骨转移病灶64个,良性病变19个,诊断骨转移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1%(64/68个),90.5%(19/21个)和93.2%(83/89个)。结论PET-CT融合图像在诊断骨转移瘤方面,可减少单用PET或单用CT诊断时的假阴性和假阳性,提高了鉴别骨良、恶性病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 发射计算机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原文传递
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局限性和协同作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金娥 梁长虹 +5 位作者 赵振军 王淑侠 乔穗宪 何晖 张佳 茹光腾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48-1152,共5页
目的分析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T)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局限性和二者的协同诊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有病理证实的单个肺结节118例.所有病例CT和PET检查间隔时间<2周.病灶直径2~4 cm,平均2.7 cm.118例SPN中,恶性肿瘤8... 目的分析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T)诊断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局限性和二者的协同诊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有病理证实的单个肺结节118例.所有病例CT和PET检查间隔时间<2周.病灶直径2~4 cm,平均2.7 cm.118例SPN中,恶性肿瘤87例,其中肺癌85例,结肠腺癌肺转移2例;良性31例,其中结核球8例,错构瘤6例,炎性假瘤6例,慢性非特异性炎症4例,炎性肉芽肿3例,隐球菌感染2例,脓肿和球形肺不张各1例.结果 118例SPN中,CT诊断正确93例,误诊25例,误诊率21.2%.其中12例肺癌误诊为良性,13例良性误诊为肺癌.PET诊断正确96例,误诊22例,误诊率18.6%.其中9例肺癌、1例结肠癌肺转移误诊为良性,12例良性误诊为恶性.CT和PET协同诊断,108例诊断正确,10例误诊,误诊率8.5% .CT、PET单独诊断和协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86.2%、58.1%、85.2%、60.0%、78.8%;88.5%、61.3%、86.5%、65.5%、81.4%和97.7%、74.2%、91.4%、92.0%、91.5%.CT和PET单独诊断SPN的准确性无统计学意义(χ2=0.625,P=0.239),协同诊断与CT、PET单独诊断SPN的准确性有统计学意义(χ2=7.762和5.318,P=0.005和0.021).结论良、恶性SPN的CT和PET影像特征均有一定的重叠.单独采用CT或PET诊断肺结节的价值相当,CT和PET协同诊断的准确性高于CT或PET单独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币病变 体层摄影 发射计算机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肺错构瘤的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表现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瑛 吴宁 +5 位作者 郑容 梁颖 张雯杰 张瀚 李小萌 方艳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3-516,共4页
目的分析肺错构瘤的脱氧氟代葡萄糖(18F-FDG)PET—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证实的肺错构瘤的PET—CT表现。其中8例行双时相显像。患者均行胸部屏气MSCT扫描。采用Pearson和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2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 目的分析肺错构瘤的脱氧氟代葡萄糖(18F-FDG)PET—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证实的肺错构瘤的PET—CT表现。其中8例行双时相显像。患者均行胸部屏气MSCT扫描。采用Pearson和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2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比较采用McNemar x2检验。结果12例肺错构瘤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周围型肺结节,7例有分叶,5例为圆形或类圆形。5例内部既无脂肪成分又无钙化,4例内部只有小灶状脂肪成分、无钙化,3例内部只有钙化、无脂肪成分。病变的均径为(1.4±1.0)cm,11例≤2.0cm,仅1例〉2.0cm。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SUVmax延识、SUVmax变化值(ASUVmax)和储留指数(RI)分别为(0.80±0.67)、(0.63±0.33)、(-0.08±0.24)和(-7.91±22.39)%。常规显像没有摄取、轻度摄取增高和明显摄取增高分别为8、3和1例,其中SUVmaxI〉2.5的有1例。8例行双时相显像的患者:延迟显像摄取升高1例、不变5例、下降2例。SUVmax常‰与均径呈正相关(r=0.913,P〈0.01),与内部是否有脂肪成分和(或)钙化无相关性(P〉0.05)。18F—FDGPET—CT与MSCT诊断为良性病变的肺错构瘤分别为11和8例(P〉0.05)。1例有分叶和胸膜牵拉的病变,MSCT误诊为肺癌,PET—CT可疑恶性;3例有分叶、内部无脂肪成分和钙化的病变,MSCT可疑恶性,PET—CT均诊断良性。结论肺错构瘤在18F—FDGPET.CT上多没有或仅有轻度摄取增高,延迟显像摄取多不变或下降。对于有分叶、内部无脂肪成分和钙化的肺错构瘤,18F—FDGPET—CT比MSCT能更好地判断病变的良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构瘤 肺肿瘤 体层摄影 发射计算机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和神经心理学测定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曹秋云 江开达 +4 位作者 刘永昌 肖世富 张明园 黄红芳 左传涛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6,共5页
目的 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脑葡萄糖代谢与神经心理学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 (PET)、简易智能状态测定 (MMSE)、韦克斯勒记忆量表测定 (WMS)和总体衰退量表 (GDS)测定 10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MCI)患者... 目的 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脑葡萄糖代谢与神经心理学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 (PET)、简易智能状态测定 (MMSE)、韦克斯勒记忆量表测定 (WMS)和总体衰退量表 (GDS)测定 10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MCI)患者和 10名健康志愿者 (HC)。结果 (1)MCI组MMSE[(2 4.6± 2 2 )分 ]、WMS[(6 9.4± 10 .4)分 ]分值低于HC组 [分别为 (2 8.9± 1.1)分和 (93.1± 9.0 )分 ;P〈0 .0 1];(2 )MCI组左侧眶回、右侧颞叶中回和右侧壳核的局部脑葡萄糖代谢率 (rCMRglc)较HC组低 (P〈0 .0 5~ 0 .0 1) ;(3)将年龄、受教育年限、MMSE、WMS与不同脑区用1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放射性比值进行相关分析显示 ,与年龄呈负相关 (P〈0 .0 5或P〈0 .0 1)的脑区有 :眶回、左侧额上回、左侧额下回、颞叶中回、颞叶下回、左侧顶叶、左侧中央前回、右侧中央后回、左颞叶内侧皮质、左侧海马回、左侧海马旁回、右侧前扣带回、后扣带回、左侧杏仁核等。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 (P〈0 .0 5或P〈0 .0 1)的脑区有 :左侧颞叶下回、中央前回、左侧中央后回等 ;而右侧壳核则呈负相关。与MMSE呈正相关 (P〈0 .0 5或P〈0 .0 1)的脑区有 :额下回、左侧颞叶上回、颞叶中回、颞叶下回、左侧顶叶、左侧中央前回、中央后回、颞叶内侧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认知障碍 体层摄影 发射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病因 神经心理学测验
原文传递
MR全身扩散加权成像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对肿瘤病灶诊断能力的比较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小艺 吴宁 +7 位作者 赵燕风 欧阳汉 张瑾 刘莉 张雯杰 郑容 梁颖 刘瑛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5-550,共6页
目的探讨1.5TMR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BDWI)对恶性肿瘤的诊断能力,比较WBDWI与PET—CT对恶性肿瘤诊断能力的差异。方法35例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的患者,行WBDWI及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检查,随诊时间超过6个月,以病理及... 目的探讨1.5TMR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BDWI)对恶性肿瘤的诊断能力,比较WBDWI与PET—CT对恶性肿瘤诊断能力的差异。方法35例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的患者,行WBDWI及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检查,随诊时间超过6个月,以病理及临床随诊为诊断金标准。测量ADC值18F—FDG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及以e为底的ADC值的对数(eADC,仅用于绘制ROC曲线)。比较WBDWI、PET—CT2种方法诊断能力的评价指标采用敏感度、特意度、准确性,一致性的比较采用Kappa分析,曲线下面积的比较采用Hanley&McNeil法,分类资料用McNemar检验法或)(。检验法。结果35例患者病灶的WBDWI、PET—CT、eADC、SUVmax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2、0.970、0.844、0.858,WBDWI与PET—CT的ROC曲线下面积之间、eADC与SUVmax的ROC曲线下面积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2.153、1.195,P〉0.05),WBDWI的ROC曲线下面积显著大于eADC(Z=7.456,P〈0.01),PET—CT的ROC曲线下面积显著大于SUVmax(Z=6.821,P〈0.01)。WBDWI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6.6%、95.3%、89.5%,PET.CT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4.4%、94.3%、94.3%。WBDWI与PET—CT诊断一致性比较Kappa=0.745。结论WBDWI诊断恶性肿瘤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较高,且与PET—CT诊断一致性较好。为辐射敏感的患者提供了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全身扩散加权成像 体层摄影 发射计算机 恶性肿瘤
原文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动态CT增强值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脱氧葡萄糖标准摄取值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4
17
作者 丁其勇 滑炎卿 +5 位作者 管一晖 赵军 朱凤 毛定飚 葛虓俊 张国桢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30-1134,共5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动态CT增强值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中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标准摄取值(SUV)的相关性。方法搜集行PET-CT和动态增强CT检查的28例非小细胞肺癌和13例良性肺结节病例,测量结节增强前后各时相的平均CT值...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动态CT增强值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中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标准摄取值(SUV)的相关性。方法搜集行PET-CT和动态增强CT检查的28例非小细胞肺癌和13例良性肺结节病例,测量结节增强前后各时相的平均CT值、18F-FDG标准摄取值的最大值和平均值,计算结节增强峰值,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评价良恶性结节动态CT增强峰值和18F-FDG SUV的相关性。结果非小细胞肺癌和良性结节CT增强峰值[(35·09±11·41)、(26·92±19·98)HU]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4,P=0·189),SUV最大值(7·23±4·38、2·97±2·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2,P<0·001),SUV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61,P<0·001)。非小细胞肺癌CT增强峰值[(35·09±11·41)HU]和18F-FDG SUV的平均值(4·93±3·53)及最大值(7·23±4·38)之间均无相关关系(r=-0·040,P=0·839及r=0·056,P=0·778)。结论非小细胞肺癌动态CT增强值与FDG SUV之间无相关关系,FDG SUV可能不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的疗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 发射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原文传递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在肺部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崔勇 周存升 +2 位作者 姚树展 邵广瑞 王永正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38-1142,共5页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在肺部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因肺部病变行PET-CT检查的图像资料,将全部病例按照肺内原发病变、转移性淋巴结病变、远处转移性病变进行编组,以其病理或长期随访结果为标准,...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在肺部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因肺部病变行PET-CT检查的图像资料,将全部病例按照肺内原发病变、转移性淋巴结病变、远处转移性病变进行编组,以其病理或长期随访结果为标准,与CT比较,评价PET-CT的临床应用价值。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肺内原发病灶共50处,PET-CT和CT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分别为90·0%、95·2%、62·5%、93·0%、71·4%和74·0%、76·2%、62·5%、91·4%、33·3%,PET-CT的诊断准确率与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淋巴结病变,PET-CT和CT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分别为97·9%、100·0%、96·4%、95·5%、100·0%和69·3%、61·9%、75·0%、65·0%、72·4%,PET-CT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CT(P<0·01);远处转移性病变,PET-CT和CT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分别为95·0%、91·6%、100·0%、100·0%、93·2%和87·8%、68·7%、100·0%、100·0%、82·8%,PET-CT和CT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T-CT在肺部病变的定性诊断及肺癌的临床分期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扫描 发射计算机
原文传递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对肺癌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成琪 宋吉清 +5 位作者 姚树展 刘庆伟 陈静 刘松涛 李昕 邓凯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43-1147,共5页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对肺癌诊断、分期、治疗及疗效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0例肺癌患者,其中66例为术前诊断分期,14例为治疗后复查患者。均行18F-FDG PET-CT检查,23例行胸部检查,57例...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对肺癌诊断、分期、治疗及疗效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0例肺癌患者,其中66例为术前诊断分期,14例为治疗后复查患者。均行18F-FDG PET-CT检查,23例行胸部检查,57例行全身检查。所有病例均在PET-CT检查前后加做薄层螺旋CT扫描。最后诊断均经手术病理、纤维支气管镜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18F-FDG摄取能力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按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肺癌的TNM分期标准对病变分别行CT、PET-CT分期,并将组织病理结果作为参照标准。结果(1)所有原发性肺癌均示异常放射性高摄取。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肺癌对18F-FDG的摄取能力差异较大,以腺鳞癌和低分化鳞癌的摄取能力最强。(2)66例术前诊断分期的患者中,与病理符合的肺癌N分期,PET-CT61例,CT48例。PET-CT对肺癌的N分期与CT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9,P<0·01)。对肺癌N分期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PET-CT分别为80·09%、97·14%、96·11%、84·70%;CT分别为56·48%、71·02%、63·21%、64·93%。CT发现了11例患者的17处转移,PET-CT发现了16例患者的39处转移。PET-CT与CT相比,改变了18例患者的治疗计划。(3)对14例治疗后复查的患者PET-CT能显示其在早期评价治疗疗效、区别手术瘢痕与复发提供了指导临床治疗等方面的信息。结论18F-FDG PET-CT对肺癌的诊断、分期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对治疗及预后监测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 发射计算机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诊断
原文传递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及其在肿瘤学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屈婉莹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27-1129,共3页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摄影 正电子发射 肿瘤学 临床应用 人类健康 20世纪 临床医师 恶性肿瘤 影像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