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2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系统在乳腺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晓璐 霍立群 顾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24期115-119,共5页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系统(PET/MRI)是目前最新的混合成像方式,将代谢数据和形态数据相结合,能够在乳腺癌诊疗过程中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本文对PET/MRI在乳腺癌诊断、分期、治疗反应评估和预后预测方面的临床应用中的研...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系统(PET/MRI)是目前最新的混合成像方式,将代谢数据和形态数据相结合,能够在乳腺癌诊疗过程中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本文对PET/MRI在乳腺癌诊断、分期、治疗反应评估和预后预测方面的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系统 新辅助化疗 乳腺核磁共振
下载PDF
中枢多巴胺系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剂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格 杨文江 刘宇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70,共17页
中枢多巴胺系统与多种神经行为障碍的病理生理学有关。一直以来,多巴胺系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成像在研究活体大脑中多巴胺生物化学过程上有着重要价值。PET成像的基础是^(11)C、^(18)F等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显像剂... 中枢多巴胺系统与多种神经行为障碍的病理生理学有关。一直以来,多巴胺系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成像在研究活体大脑中多巴胺生物化学过程上有着重要价值。PET成像的基础是^(11)C、^(18)F等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显像剂,这些显像剂通过与多巴胺神经系统不同的靶点特异性结合从而反映多巴胺合成、囊泡储存、突触释放和受体结合以及再摄取过程,推动神经病学、精神病学、药物滥用和成瘾以及药物开发的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以氨基酸脱羧酶、多巴胺转运体、多巴胺受体以及囊泡单胺转运体为靶点的^(11)C、^(18)F标记的PET显像剂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放射性显像剂 多巴胺系统 多巴胺受体 转运体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3
作者 李思泽 黄琪 +4 位作者 武晓捷 王少楠 管一晖 谢芳 张菁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6-327,共12页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在中枢神经系统(CNS)药物研发中发挥重要作用。PET可以定量研究CNS药物在脑组织体液中的生物分布,药代动力学,与靶点相互作用,提供药物浓度与受体占有率的定量关系。...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在中枢神经系统(CNS)药物研发中发挥重要作用。PET可以定量研究CNS药物在脑组织体液中的生物分布,药代动力学,与靶点相互作用,提供药物浓度与受体占有率的定量关系。本综述总结了PET在CNS药物研发中的定量分析手段,包括药代动力学分析以及受体占有率分析中常用的方法与数学公式。同时,本综述也总结了PET在CNS新药研发中的应用,为后续CNS的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中枢神经系统 新药研发 药代动力学 受体占有率
下载PDF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在直肠癌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检出及术前T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秦小雪 张文 +1 位作者 高红 胡宇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6期145-148,153,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PET/CT)在直肠癌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检出及术前T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收治的109例直肠癌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PET/CT)在直肠癌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检出及术前T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收治的109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方法(高分辨率MRI与PET/CT检查)在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术前T分期筛查中的价值。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109例直肠癌患者中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352个,T_(1)~T_(2)分期26例,T_(3)分期68例,T_(4)分期15例。高分辨率MRI与金标准对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及术前T_(1)~T_(2)、T_(3)分期的诊断具有一致性(Kappa=0.565、0.705、0.750,P<0.05),对术前T_(4)分期诊断无一致性(P>0.05);PET/CT与金标准对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及术前T_(1)~T_(2)、T_(3)分期的诊断具有一致性(Kappa=0.696、0.590、0.455,P<0.05),对术前T_(4)分期诊断无一致性(P>0.05);二者联合与金标准对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及术前T_(1)~T_(2)、T_(3)、T_(4)分期的诊断具有较强的一致性(Kappa=0.838、0.808、0.865、0.709,P<0.05)。高分辨率MRI联合PET/CT在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术前T分期筛查中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90%。结论高分辨率MRI联合PET/CT对直肠癌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检出率较高,且联合检查在术前T分期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 直肠癌 周围转移性小淋巴结 T分期 诊断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5
作者 苏乃川 李春洁 +1 位作者 史宗道 杨娴睿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39,44,共5页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OVID)和EMBASE(检索时间为2010年12月13日),并采用手工检索19种中文口腔医学期刊的方法收集...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OVID)和EMBASE(检索时间为2010年12月13日),并采用手工检索19种中文口腔医学期刊的方法收集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性试验。由2名研究者分别进行文献纳入及文献质量评价,应用MetaDisc 1.4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9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以淋巴结分区为单位)的合并敏感度、合并特异度分别为0.84、0.93;诊断比值比为47.89;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973 8。结论 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很高,可以作为诊断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选择,但在选择时应该充分考虑其诊断费用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 肿瘤转移 敏感度与特异度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受累下肢骨骼肌代谢与功能的18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辅助断层扫描成像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沈海敏 刘奕 +2 位作者 何薇 张旻佳 蔡晓唏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76-778,共3页
目的通过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辅助断层扫描成像(PET/CT)分析并比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下肢骨骼肌组织中葡萄糖代谢的改变情况。方法对22例单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双侧小腿肌肉进行18F-FDG PET/CT检测,将... 目的通过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辅助断层扫描成像(PET/CT)分析并比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下肢骨骼肌组织中葡萄糖代谢的改变情况。方法对22例单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双侧小腿肌肉进行18F-FDG PET/CT检测,将单侧受累下肢肌群设为病例组,将对侧健康肢体设为对照组。测定双下肢小腿受累肌群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并进行比对,分析检测结果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日本骨科协会(JOA)腰椎评分及视觉类比疼痛评分(VAPS)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L4~L5椎间盘突出累及小腿前侧肌群和L5~S1椎间盘突出累及小腿后侧肌群的△SUVmax分别为0.05±0.03和0.06±0.0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29±0.13和0.23±0.18(P值均<0.01)。病例组△SUVmax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呈正相关(R2=0.974,P<0.01),与JOA评分呈负相关(R2=-0.779,P<0.01),与VAPS呈正相关(R2=0.608,P<0.05)。6例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6个月患侧受累肌群△SUVmax均显著高于术前(P值均<0.0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骶神经慢性卡压可致下肢受累,骨骼肌发生葡萄糖代谢改变,可通过18F-FDG PET/CT测定评估。18F-FDG PET/CT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肌肉功能改变的评估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肢 肌肉 18氟代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辅助断层扫描成像
下载PDF
18F-NaF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易损斑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学慧 聂毛晓 赵全明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10期820-822,共3页
心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大部分心血管事件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的心肌梗死或脑卒中是心血管疾病致死的根本原因。而有创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这些传统的检查方法不能发现这些斑块,近年的研... 心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大部分心血管事件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的心肌梗死或脑卒中是心血管疾病致死的根本原因。而有创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这些传统的检查方法不能发现这些斑块,近年的研究发现这些高风险斑块(所谓的易损斑块)有某些组织病理学特性。因此,能否利用易损斑块的组织病理学特性,寻找易损斑块无创检测方法是现代成像技术发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Na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18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肇博 王小姣 +2 位作者 杨剑 茅娟莉 李晓红 《癌症进展》 2020年第12期1217-1220,1235,共5页
目的探讨^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应用价值,并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接受R-CHOP方案化疗的78例DLBCL患者。记录18F-FDG PET/CT的初始(化疗... 目的探讨^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应用价值,并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接受R-CHOP方案化疗的78例DLBCL患者。记录18F-FDG PET/CT的初始(化疗前)参数和中期(化疗3~4个疗程)参数,观察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不良的关系及初始、中期参数对预后的评估效能,并对患者的生存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年龄、是否合并B症状、Ann Arbor分期为Ⅲ期及以上、是否合并结外病变、预后指数可能与DLBCL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P<0.05);性别可能与DLBCL患者的预后不良无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否合并B症状、预后指数、MTV-o>截断值、MTV-m>截断值、TLG-o>截断值、TLG-m>截断值均可能与DLBCL患者的远期预后有关(P<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低MTV-o、低MTV-m患者的2年PFS率均高于高MTV-o、高MTV-m患者,低TLG-o、低TLG-m患者的2年PFS率均高于高TLG-o、高TLG-m患者(P<0.05)。细化研究结果显示,高MTV-o组中,低MTV-m的患者的PFS率明显高于高MTV-m患者(P<0.01);高TLG-o组中,低TLG-m的患者的PFS率高于高TLG-m患者(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检测初始参数,合理利用MTV-m、TLG-m等中期参数有利于较好地反映DLBCL的显像特点,科学监测DLBCL对于化疗的反应性,进而准确、高效地评估患者的远期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氟代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显像特点 预后
下载PDF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成像联合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异机融合显像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滕才钧 邓燕云 韦建林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11期1356-1359,共4页
目的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联合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异机融合显像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组31例与... 目的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联合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异机融合显像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组31例与良性组26例,均进行18F-FDGPET/CT及MRCP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胆胰管扩张程度及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18F-FDGPET/CT、MRCP单独检查与18F-FDGPET/CT联合MRCP异机融合显像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效能。结果恶性组胆道扩张程度及SUVmax值均高于良性组(均P<0.05)。18F-FDGPET/CT、MRCP单独检查与18F-FDGPET/CT联合MRCP异机融合显像检查诊断梗阻性黄疸的敏感度分别为90.32%、61.29%、96.77%,特异度分别为84.62%、76.92%、88.46%,准确率分别为87.72%、68.42%、92.98%,三者诊断结果与病理比较,Kappa值分别为0.752、0.375、0.858。结论18F-FDGPET/CT联合MRCP异机融合显像有利于提高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诊断效能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成像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异机融合显像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及磁共振成像系统成功注册上市
10
作者 本刊讯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8年第5期349-349,共1页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了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创新产品“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及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注册上市.该产品包括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及MR(磁共振)两部分,实现了PET成像及MR成像的一体化结合,并实...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了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创新产品“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及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注册上市.该产品包括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及MR(磁共振)两部分,实现了PET成像及MR成像的一体化结合,并实现同步等中心采集生理、解剖和生化代谢信息,通过信息配准和融合,临床实践证明,在头颈部肿瘤、腹部肿瘤、退行性神经病变、全身淋巴瘤等疾病诊断中,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系统 上市 注册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PET成像 创新产品 MR成像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5
11
作者 张碧云 陈自谦 李铭山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2期210-214,共5页
随着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PET)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的发展,不仅能够无创性观察活体内器官的情况,并且能够评价它们的功能。随着示踪剂的不断研发和图像融合技术的不断进步,PET和fMRI脑功能成像技术已经应用于帕金森病、颅内... 随着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PET)和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的发展,不仅能够无创性观察活体内器官的情况,并且能够评价它们的功能。随着示踪剂的不断研发和图像融合技术的不断进步,PET和fMRI脑功能成像技术已经应用于帕金森病、颅内肿瘤、癫痫、外伤、痴呆、药物滥用成瘾及脑科学研究中,成为当代脑功能研究的热点。作者将PET和fMRI的原理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 脑功能成像
下载PDF
小胰腺癌患者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影像学特点及其与临床分期的关系研究
12
作者 黄莹 梁礼平 +1 位作者 朱露林 彭伟生 《癌症进展》 2020年第14期1458-1461,共4页
目的探讨小胰腺癌患者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影像学特点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将63例行18F-FDG PET/CT的胰腺癌患者根据肿瘤最大直径分为对照组(肿瘤最大直径﹥2 cm,42例)与观察... 目的探讨小胰腺癌患者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影像学特点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将63例行18F-FDG PET/CT的胰腺癌患者根据肿瘤最大直径分为对照组(肿瘤最大直径﹥2 cm,42例)与观察组(肿瘤最大直径≤2 cm,21例)。比较两组影像学特点,分析不同分期患者的原发灶肿瘤代谢体积(MTV)、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并分析二者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早期SUVmax、延迟SUVmax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T值、远处转移发生率及瘤体处胰腺形态异常比例、瘤体界限不清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胰腺癌分期的升高,MTV值逐渐升高(P﹤0.05)。不同分期胰腺癌患者的SUVmax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V值与胰腺癌分期、SUVmax值均呈正相关(r=0.396、0.450,P﹤0.01),SUVmax值与胰腺癌分期无相关性(r=0.195,P=0.08)。结论胰腺癌原发灶MTV与临床分期、SUVmax值有一定的相关性。胰腺癌患者早期行18F-FDG PET/CT检查测得肿瘤原发灶MTV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胰腺癌的临床分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 影像学特点 临床分期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评估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磁共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越 卢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1-36,共6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探索斑块进展的病理生理机制,尽早发现易损斑块是国际研究热点。研究显示炎性反应与斑块发生、发展、破裂密切相关,但炎性反应过程及其与预后关系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高分辨磁共振成...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探索斑块进展的病理生理机制,尽早发现易损斑块是国际研究热点。研究显示炎性反应与斑块发生、发展、破裂密切相关,但炎性反应过程及其与预后关系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力手段,HR-MRI能提供斑块形态学信息,PET能提供斑块内炎性反应的巨噬细胞代谢信息。本文重点对HR-MRI、PET及一体化PET/MR成像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评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阐明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病理生理机制,以期进行早期影像学预警,有效预防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斑块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一体化PET/MR
下载PDF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CT显像在脊柱转移瘤Tokuhashi修正评分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茜 原凌 李思进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1期1920-1922,共3页
在肺癌、乳腺癌及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的患者中,脊柱是骨转移最好发的部位[1]。近年来,尽管脊柱转移瘤的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仍存在很多争议。因此如何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制定出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尤为重要。2005年,Tokuhashi等[2]在... 在肺癌、乳腺癌及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的患者中,脊柱是骨转移最好发的部位[1]。近年来,尽管脊柱转移瘤的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仍存在很多争议。因此如何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制定出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尤为重要。2005年,Tokuhashi等[2]在原有评分系统的基础上制定出新的修正评分来指导脊柱转移瘤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脊柱转移瘤 氟代脱氧葡萄糖 评分系统 CT显像 个体化治疗方案 恶性肿瘤 前列腺癌
下载PDF
制备用于间充质干细胞成像的荧光成像/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三模态纳米探针
15
作者 徐洋洋 任荣 +8 位作者 岳惠敏 钟燕 王晓燕 和庆钢 谷岩 毛峥伟 孙继红 田梅 张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4-165,共12页
为了在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各个阶段更好地获取移植干细胞的命运信息,制备了一种能同时实现荧光成像(FI)、磁共振成像(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的影像探针。首先制备了一种新型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第1嵌段为叔丁氧羰基保护的2-((叔... 为了在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各个阶段更好地获取移植干细胞的命运信息,制备了一种能同时实现荧光成像(FI)、磁共振成像(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的影像探针。首先制备了一种新型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第1嵌段为叔丁氧羰基保护的2-((叔丁氧羰基)氨基)丙烯酸乙酯的均聚物,第2嵌段为短链聚乙二醇丙烯酸酯和五氟苯酚丙烯酸酯的无规共聚物,再通过氨解和酰胺化反应为聚合物修饰上双功能螯合剂DOTA和近红外染料Cy5.5,通过核磁共振和凝胶渗透色谱对聚合物结构及相对分子质量进行了表征和分析。聚合物在水中自组装并螯合Gd^(3+)得到1 mg/mL的纳米探针Gd-DOTA-Cy5.5-NP,动态光散射和透射电镜观察到探针为平均粒径30 nm的球形颗粒,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测得Gd^(3+)浓度为0.084 mmol/L。将纳米探针与间充质干细胞共孵育,通过Cell Counting Kit-8试剂验证1 mg/mL以下的Gd-DOTA-Cy5.5-NP相对细胞毒性较低,同时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675 nm激发波长下观测细胞出现红色荧光,利用3.0 T磁共振成像系统测得探针纵向弛豫率为46.969 mmol/(L·s)。最后Gd-DOTA-Cy5.5-NP螯合^(68)Ga^(3+),得到三模态纳米探针^(68)Ga/Gd-DOTA-Cy5.5-NP,伽马计数仪测得间充质干细胞对该探针的摄取在90 min达到饱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纳米探针 磁共振成像 荧光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 间充质干细胞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物理基础
16
作者 袁中勋 尚青 刘志武 《成都军区医院学报》 2002年第1期36-37,41,共3页
PET是英文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r To-mography的缩写。七十年代问世,早期由于探头的灵敏度与分辨力不高和电脑运算速度慢,要获得清晰的显像耗时很长,所以迟迟不能进入临床实用。1994年以后,探头技术的突破和高速、大容量计算机的诞... PET是英文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r To-mography的缩写。七十年代问世,早期由于探头的灵敏度与分辨力不高和电脑运算速度慢,要获得清晰的显像耗时很长,所以迟迟不能进入临床实用。1994年以后,探头技术的突破和高速、大容量计算机的诞生,PET显像才突飞猛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物理基础 PET 正电子核素标记 探测系统
下载PDF
磁共振全身类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在食管癌患者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
17
作者 张毅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1年第4期403-404,共2页
食管癌为常见消化道肿瘤,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患者病死率较高。目前,外科手术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首选方式,而术前准确评估患者的肿瘤分期,对指导治疗、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磁共振全身类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成像为新型磁共振成像... 食管癌为常见消化道肿瘤,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患者病死率较高。目前,外科手术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首选方式,而术前准确评估患者的肿瘤分期,对指导治疗、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磁共振全身类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成像为新型磁共振成像技术,其扫描范围大,且能抑制正常组织的信号,进而更好地显示病变组织[1]。基于此,本研究分析磁共振全身类PET成像在食管癌患者术前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患者 磁共振成像技术 肿瘤分期 消化道肿瘤 外科手术 PET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 扫描范围
下载PDF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正电子发射型断层磁共振成像系统配置管理的通知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报》 2011年第12期38-38,共1页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正电子发射型断层磁共振成像系统(简称PET-MRI)是集分子影像技术(PET)和磁共振影像技术(MRI)为一体的全新大型设备,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若干关键技术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该类设备尚未取得我国...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正电子发射型断层磁共振成像系统(简称PET-MRI)是集分子影像技术(PET)和磁共振影像技术(MRI)为一体的全新大型设备,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若干关键技术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该类设备尚未取得我国医疗器械注册证,在国外市场售价极为昂贵,约500-700万美元,远超甲类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品目确定的500万元人民币限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 配置管理 系统 断层 发射 办公厅 卫生部
下载PDF
核磁共振、正电子发射扫描在感染性脊柱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19
作者 阴彦林 杨新明 +3 位作者 张瑛 田野 张培楠 孟宪勇 《颈腰痛杂志》 2021年第3期301-304,共4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 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PET/CT)在感染性脊柱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01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感染性脊柱炎筛查的100...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 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PET/CT)在感染性脊柱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01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感染性脊柱炎筛查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受试者经组织病理学和细菌学检查,有明确的诊断结果,并接受MRI及18 F-FDG PET/CT检查。分析MRI、18 F-FDG PET/CT检查在感染性脊柱炎诊断中的意义。结果MRI、18 F-FDG PET/CT检查均为感染性脊柱炎诊断结果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RI、18 F-FDG PET/CT及联合预测因子在诊断感染性脊柱炎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6、0.958、0.973,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RI与18 F-FDG PET/CT联合检测在感染性脊柱炎诊断中的诊断效能最理想,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9.00%、100.00%、97.50%。结论将MRI与18 F-FDG PET/CT联合检测感染性脊柱炎,能够明显提升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脊柱炎 磁共振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 诊断效能
下载PDF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CT与同机CT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淋巴结及结外病灶的诊断价值对比 被引量:2
20
作者 丁义 黄盛才 +4 位作者 秦朝军 章忠明 龙耀斌 马加强 颜李梅 《广西医学》 CAS 2017年第7期933-936,共4页
目的比较^(18)F-氟代脱氧葡萄糖电子发射断层成像/CT(^(18)F-FDG PET/CT)与同机CT显像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淋巴结及结外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8例经病理确诊为DLBCL的患者,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检查,对比分析^(18)F-F... 目的比较^(18)F-氟代脱氧葡萄糖电子发射断层成像/CT(^(18)F-FDG PET/CT)与同机CT显像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淋巴结及结外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8例经病理确诊为DLBCL的患者,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检查,对比分析^(18)F-FDG PET/CT与同机CT对DLBCL患者受累淋巴结和结外病灶的检出率,以及对淋巴结、结外病灶的诊断效能。结果经手术或活检病理发现,299枚可疑受累淋巴结中确诊受累淋巴结272枚,90处可疑受累结外病灶中确诊受累结外病灶84处。^(18)F-FDG PET/CT对受累淋巴结检出率为86.29%,高于同机CT的74.92%(P<0.05);^(18)F-FDG PET/CT诊断受累淋巴结、受累结外病灶的敏感性、准确度均优于与同机平扫CT图像(P<0.05)。结论^(18)F-FDG PET/CT对DLBCL患者受累淋巴结、受累结外病灶的诊断效能高于同机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 诊断效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