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粒高产、优质、多抗、紧凑型玉米杂交种正红6号的选育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柯永培 张彪 +6 位作者 袁继超 肖小余 石海春 余学杰 孙群 赖仲铭 杨志荣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12-416,共5页
以美国玉米带杂交种3163为基础材料,利用南北穿梭同步定向育种新方法,用自交系698 3作测验种在S1和S3早期分离世代连续进行早代测定和定向选育,5年内同步育成玉米新自交系K169及其杂交种正红6号(K169×698 3).该杂交种是四川省"... 以美国玉米带杂交种3163为基础材料,利用南北穿梭同步定向育种新方法,用自交系698 3作测验种在S1和S3早期分离世代连续进行早代测定和定向选育,5年内同步育成玉米新自交系K169及其杂交种正红6号(K169×698 3).该杂交种是四川省"十五"期间育成的第一个比对照种增产15%以上的玉米突破性杂交种,并具有籽粒深,综合品质优,抗病、抗倒、耐旱力强,株型紧凑和适应性广等优点,为紧凑型玉米提供了理想的接班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凑型玉米 玉米育种 早代测定 穿梭同步定向育种(SDSB)法 正红6号
下载PDF
紧凑型玉米正红6号群体结构与密肥优化方案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杨世民 喻晓坪 +4 位作者 柯永培 石海春 袁继超 谢力 周虹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6期1569-1573,共5页
采用两因素五水平裂区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紧凑型玉米正红6号的产量及其群体结构的影响,探讨了群体质量指标与产量的关系,并建立了优化栽培技术模型。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与成熟期LAI和干物重、吐丝至成熟期的NAR、... 采用两因素五水平裂区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紧凑型玉米正红6号的产量及其群体结构的影响,探讨了群体质量指标与产量的关系,并建立了优化栽培技术模型。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与成熟期LAI和干物重、吐丝至成熟期的NAR、CGR及干物质积累量呈线性正相关,与吐丝期LAI和干物重呈二次凸函数关系;正红6号产量≥7500kg/hm^2的高产栽培技术方案为:61845-73155株/hm^2,施氮量180.1~419.9kg/hm^2,高产群体结构指标为吐丝期LA14.67~5.27,成熟期LAI1.46~1.87,吐丝后LAD138×10^4-149×10^4m^2·d,吐丝后NAR6.88~8.50g·m^-2·d^-1,吐丝后CGR21.92-25.13g·m^-2·d^-1,吐丝期干物重13954.72~15167.22kg/hm^2,成熟期干物重24503.4~24925.59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正红6号 群体结构 优化模型
下载PDF
玉米“正红6号”的密植效应 被引量:6
3
作者 胡月秋 徐开未 +5 位作者 龙玲 蒋帆 周元 邱传志 李建兵 陈远学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4-162,共9页
为发掘玉米密植增产潜力,探明耐密植玉米品种"正红6号"常规施肥下的密植效应,在川中丘陵区中江县布置田间试验,设置5.25(CK,实际生产密度)、6.00、6.75、7.50、8.25万株·hm^-25个种植密度,研究"正红6号"不同... 为发掘玉米密植增产潜力,探明耐密植玉米品种"正红6号"常规施肥下的密植效应,在川中丘陵区中江县布置田间试验,设置5.25(CK,实际生产密度)、6.00、6.75、7.50、8.25万株·hm^-25个种植密度,研究"正红6号"不同种植密度下生长、倒伏及产量等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株高、穗位高和叶面积指数都随之增大,而茎粗随之减小;平均每增加0.75万株·hm^-2,株高、穗位高分别平均增大6.47 cm、2.13 cm,最大叶面积指数平均增大0.46,茎粗平均减小0.46 mm。密植后,单株地上部干物质量下降,群体地上部干物质量增加;叶和茎鞘干物质转运量增加,茎鞘干物质转运率先增加后降低,而叶干物质转运率降低;成熟期各部位干物质分配比重为:籽粒>茎>叶>穗轴>叶鞘>苞叶,各部位对密植的响应不同。随着密度增加,倒伏率与倒折率显著增大,空秆率、穗下垂率增大,双穗率减小;穗数显著增加,穗长、穗粗、穗粒数、千粒质量和收获指数呈下降趋势,秃尖长呈上升趋势。籽粒产量随密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7.50万株·hm^-2时籽粒产量最大,相比对照显著增产38.02%。由此可知,玉米密植增大了茎秆倒伏倒折风险,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通过提高群体干物质生产力来弥补单株生产力的下降,从而获得高产。经模拟,川中丘陵区"正红6号"作为春玉米的适宜密植密度为7.94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正红6号 增密 籽粒产量 密植效应
下载PDF
深粒高产、优质、多抗、紧凑型玉米突破性杂交种——正红6号
4
作者 余学杰 《四川农业科技》 2003年第11期14-14,共1页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正红6号品种 选育 特征特性 适宜地区 栽培技术
下载PDF
玉米品种正红6号制种技术
5
作者 李新 《农村科技》 2017年第7期3-4,共2页
近年来,随着玉米制种业的发展,伊犁地区制种玉米面积不断扩大,且都是自主研发品种,在生产管理中有其特殊性。正红6号在71团种植多年,其播种技术、管理措施有一套特殊的模式。本文总结玉米品种正红6号制种技术,为玉米制种丰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 正红6号 制种
下载PDF
不同生态条件下紧凑型玉米正红6号高产密肥优化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杨世民 郑顺林 +3 位作者 石海春 喻晓坪 柯永培 袁继超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6-99,共4页
采用2因素5水平裂区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正红6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条件下正红6号的产量水平和经济性状不同,但各生态条件下的产量均随种植密度和氮肥水平的增加而先增后减。建立了3种生态条件下产量与种... 采用2因素5水平裂区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正红6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条件下正红6号的产量水平和经济性状不同,但各生态条件下的产量均随种植密度和氮肥水平的增加而先增后减。建立了3种生态条件下产量与种植密度和氮肥水平之间的二次回归模型,并通过频数统计分析法得出了各生态条件下的高产密肥优化方案。寡日照地区适宜的密度和氮肥水平相对较低,土层瘠薄的三台土适宜的氮肥水平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正红6号 种植密度 氮肥水平 四川省
原文传递
四川农大正红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简介
7
《四川农业科技》 2003年第12期1-1,共1页
四川农大正红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以四川农业大学为投资主体发起组建的集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高科技校办企业。依托学校最新科技成果,科研实力雄厚。公司主要从事玉米、水稻、小麦、油菜等新品种(种苗)的开发、生产、经营和... 四川农大正红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以四川农业大学为投资主体发起组建的集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高科技校办企业。依托学校最新科技成果,科研实力雄厚。公司主要从事玉米、水稻、小麦、油菜等新品种(种苗)的开发、生产、经营和农业技术服务。现有职工大专以上学历占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农大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管理 产品开发 正红6号 2 川单15
下载PDF
3个玉米杂交种的丰产稳产性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石海春 潘绍伦 +6 位作者 柯永培 袁继超 余学杰 孙群 杨志荣 李莹 李奇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2-66,共5页
采用Eberhart-Russell模型和高稳系数法,对3个玉米杂交种的丰产稳产性进行了综合评定。结果表明,杂交种正红2号、正红6号和正红115区试平均产量分别为7575.0kg/hm2、7611.8kg/hm2和7304.0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0.2%、16.6%和6.2%,丰产... 采用Eberhart-Russell模型和高稳系数法,对3个玉米杂交种的丰产稳产性进行了综合评定。结果表明,杂交种正红2号、正红6号和正红115区试平均产量分别为7575.0kg/hm2、7611.8kg/hm2和7304.0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0.2%、16.6%和6.2%,丰产性突出,稳产性较好,生态适应性强。3个杂交种在环境指数4500~9000kg/hm2时比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在生产水平6000kg/hm2以上的地区更能充分发挥正红2号的增产增收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丰产性 稳产性 2 正红6号 115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