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用生物信息学探讨正肝方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及实验验证研究
1
作者 宋添力 王一民 +2 位作者 刘绪 黄胜 李海霞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83-1391,共9页
目的本研究基于生物信息学预测中药复方正肝方对肝癌的作用机制及靶点,并通过实验验证正肝方对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导的肝癌大鼠模型的抗癌作用机制的研究。方法通过TCMSP和HERB本草组鉴数据库收集正肝方化合物成分... 目的本研究基于生物信息学预测中药复方正肝方对肝癌的作用机制及靶点,并通过实验验证正肝方对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导的肝癌大鼠模型的抗癌作用机制的研究。方法通过TCMSP和HERB本草组鉴数据库收集正肝方化合物成分,并通过Uniprot蛋白数据库预测正肝方的潜在作用靶点,借助OMIM、TTD和Gene Cards数据库检索肝癌疾病靶点,然后对疾病-药物的靶点进行Venny分析,随后使用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互作网络,利用R 4.1.3软件和Metascape数据库对核心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及KEGG信号通路分析,最后运用Cytoscape 3.8.2软件进行可视化处理,构建“化合物-通路-靶点-疾病”网络图,最后利用Western blot实验进行验证。结果生物信息学结果显示,正肝方与疾病的共同靶点共有171个,正肝方治疗肝癌可能是通过木犀草素、槲皮素、β-谷固醇、常春藤皂苷元等主要活性成分,通过CASP3、Bcl-2、AKT1、IL6等核心蛋白靶点,调控Hippo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发挥抗肝癌的作用。动物实验结果显示,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Bax表达含量,正肝方治疗组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量上调,Bcl-2蛋白表达量下调。结论本研究表明正肝方可能通过调控Caspase-3、Bcl-2、Bax凋亡相关蛋白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以达到抗肝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正肝方 抗肿瘤 凋亡 动物实验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正肝方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指标、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2
作者 李卓家 王平 +3 位作者 李海凤 罗芳 蔡庆贤 邓欣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47-249,共3页
目的:探究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正肝方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指标、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TACE术... 目的:探究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正肝方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指标、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TACE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TACE术并加服正肝方汤剂。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和肿瘤标志物。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3^(+)、CD4^(+)水平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患者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D8^(+)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KPS评分显著升高(P<0.05)。结论:TACE术联合正肝方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显著,且能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肝方 原发性 功能 肿瘤标志物 影响 疗效
下载PDF
正肝方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导的肝癌前病变模型大鼠肝组织PTEN/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孙童 胡世平 +3 位作者 杨大国 黄胜 吴广阳 冉云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7期1278-1284,1314,共8页
目的观察正肝方对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导的肝癌前病变大鼠的生化指标和PTEN/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对肝癌前病变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DEN模型组、正肝方低... 目的观察正肝方对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诱导的肝癌前病变大鼠的生化指标和PTEN/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对肝癌前病变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DEN模型组、正肝方低、中、高剂量组(2 g/kg、4 g/kg、8 g/kg),每组各16只。为建立肝癌前病变大鼠模型,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连续16周每周1次腹腔注射DEN(50 mg/kg)。同时,从造模第1周开始,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灌喂纯水10 ml/kg,正肝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喂相应剂量的正肝方药液,1次/d,连续灌胃至第16周。禁食不禁水16 h后测量大鼠体质量,麻醉,心脏取血,称量肝脏、胸腺重量。全自动生化法检测肝功能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白蛋白(Albumin,ALB)、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T);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的阳性表达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中PTEN/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DEN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肝脏指数增加,胸腺指数下降,肝功能指标除ALB外均明显升高,HE染色可见模型组肝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排列紊乱、细胞多形性等癌前病变表现,肿瘤组织中AFP、p-PI3K、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TE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EN模型组比较,正肝方中、高剂量组肝脏指数均有降低,高剂量组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胸腺指数表现出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血清ALT、ALP、GGT水平降低,ALB升高,肿瘤变性坏死区减少,AFP、p-PI3K、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TEN蛋白表达水平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肝方可改善肝功能指标和肝癌前病变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和PTEN抑癌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组织中AFP、p-PI3K、p-AKT等癌症蛋白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TEN/PI3K/AKT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肝方 癌前病变 PTEN/PI3K/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正肝方药物血清诱导人肝癌细胞分化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大国 邓欣 +3 位作者 李知玉 聂广 乐晓华 单万水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正肝方对Bel-7402人肝癌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及对其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正肝方水煎液灌喂正常大鼠,采血制备药物血清。以正常鼠血清为阴性对照,维甲酸(RA)为阳性对照,将药血清温育Bel-7402人肝癌细胞。噻唑蓝(MTT)比色法... 目的:探讨正肝方对Bel-7402人肝癌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及对其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正肝方水煎液灌喂正常大鼠,采血制备药物血清。以正常鼠血清为阴性对照,维甲酸(RA)为阳性对照,将药血清温育Bel-7402人肝癌细胞。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图像分析系统测定细胞核质比,放射免疫法测定甲胎蛋白(AFP)含量,动态比色法测定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多聚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PCR-ELISA法)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正肝方药物血清可抑制人肝癌细胞的增殖,显著降低细胞核质比,抑制细胞分泌AFP,降低细胞γ-GT活性,升高ALP活性,并有显著抑制人肝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作用。结论:正肝方具有诱导人肝癌细胞分化的作用,其主要机理可能是抑制了Bel-7402细胞端粒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肝方 药物血清 诱导 癌细胞分化 体外实验 中药
下载PDF
正肝方治疗肝硬化伴高甲胎蛋白血症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5
作者 杨大国 李知玉 +3 位作者 邓欣 李晓良 聂广 何清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31-933,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正肝方治疗肝硬化伴高甲胎蛋白(AFP)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疗效机理。方法64例肝硬化伴高AFP患者,随机分为正肝方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综合治疗,正肝方治疗组在常规西药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正肝方,每天... 目的观察中药正肝方治疗肝硬化伴高甲胎蛋白(AFP)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疗效机理。方法64例肝硬化伴高AFP患者,随机分为正肝方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综合治疗,正肝方治疗组在常规西药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正肝方,每天1剂,每天2次口服,疗程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ALT、GGT、TBIL、ALB)、AFP值、CD4、CD4/CD8值及肝脏影像学检查情况,比较各组治疗效果。结果正肝方能有效降低患者AFP水平(P<0·01),升高患者CD4、CD4/CD8值(P<0·01或P<0·05)。结论正肝方能有效降低AFP水平,其机理可能与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 癌前病变 中医药疗法 正肝方 治疗组 近期疗效观察 甲胎蛋白血症 细胞免疫功能 疗效机理 CD8值
下载PDF
正肝方对诱发性大鼠肝癌前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邓欣 汪多平 +2 位作者 杨大国 蒋小玲 吴其恺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43-44,60,共3页
目的:探讨正肝方对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发的大鼠肝癌前病变的影响。方法:大鼠100只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30只、正肝方小剂量预方组30只、正肝方大剂量预防组30只、正常对照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大鼠外,先后用AFB1和2-乙酰氨基芴(2-A... 目的:探讨正肝方对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发的大鼠肝癌前病变的影响。方法:大鼠100只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30只、正肝方小剂量预方组30只、正肝方大剂量预防组30只、正常对照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大鼠外,先后用AFB1和2-乙酰氨基芴(2-AAF)处理各组大鼠造模,正肝方大、小剂量(0.6g/ml,0.3g/ml)预防组在造模期间,将正肝方水剂按10ml/kg分别灌喂大鼠。8周后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内γ-谷氨酰转肽酶(GGT)阳性肝细胞增生灶的数量和大小(个/cm2、mm2/个、mm2/cm2)。结果:正肝方大剂量组大鼠肝组织GGT阳性灶的数量和大小,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结论:正肝方能减少AFB1诱发的大鼠肝组织GGT阳性灶的数量和大小,具有预防AFB1诱发的肝癌前病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前病变 正肝方 化学预防 黄曲霉毒素B1
下载PDF
正肝方及其拆方影响人肝癌细胞增殖及端粒酶活性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邓欣 杨大国 +2 位作者 吴其恺 蒋小玲 聂广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338-340,共3页
目的:探讨正肝方及其拆方影响肝癌细胞增殖及端粒酶活性的特点及意义。方法:正肝方合方及其拆方中活血软坚类药物、益气养阴类药物、清热解毒类药物,分别制成水煎剂,灌喂正常大鼠,采血制备药物血清。以正常鼠血清为阴性对照,用药物血清... 目的:探讨正肝方及其拆方影响肝癌细胞增殖及端粒酶活性的特点及意义。方法:正肝方合方及其拆方中活血软坚类药物、益气养阴类药物、清热解毒类药物,分别制成水煎剂,灌喂正常大鼠,采血制备药物血清。以正常鼠血清为阴性对照,用药物血清温育B e l 7402人肝癌细胞。噻唑蓝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PCR EL ISA法)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正肝方合方和方中活血软坚类药物、益气养阴类药物均可抑制B e l 7402细胞的增殖,清热解毒类药物不能抑制B e l 7402细胞的增殖。正肝方合方及方中活血软坚类药物、益气养阴类药物和清热解毒类药物均可抑制B e l 7402细胞端粒酶活性,且正肝方合方和活血软坚类药物的抑制作用优于清热解毒类药物。结论:正肝方可抑制B e l 7402细胞的增殖及其端粒酶活性,其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方中活血软坚类药物和益气养阴类药物的作用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正肝方 端粒酶 细胞增殖
下载PDF
正肝方对黄曲霉毒素B_1诱发的肝癌前病变大鼠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邓欣 杨大国 +2 位作者 吴其恺 单万水 汪多平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357-359,共3页
目的:观察正肝方对黄曲霉毒素(AFB1)诱发的肝癌前病变大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30只,正肝方小剂量预防组30只、正肝方大剂量预防组30只、正常大鼠对照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先后用AFB1和2-乙酰... 目的:观察正肝方对黄曲霉毒素(AFB1)诱发的肝癌前病变大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30只,正肝方小剂量预防组30只、正肝方大剂量预防组30只、正常大鼠对照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先后用AFB1和2-乙酰氨基芴(2-AAF)处理各组大鼠造模。正肝方大、小剂量预防组在造模期间,将不同浓度正肝方水剂(0.6g/ml,0.3g/ml)分别灌喂大鼠;模型对照组用无菌蒸馏水灌喂大鼠。8周后处死大鼠、采血,肝组织取材。采用酶动力学法测定大鼠血清ALT、AST、ALP、GGT活性,亚硝酸钠氧化法测定血清TBil,溴甲酚绿比色法测定Alb。结果:AFB1可导致大鼠血清ALT、AST、GGT、TBil水平显著升高,Alb水平下降。正肝方能有效降低AFB1导致的大鼠血清高ALT、AST、ALP、GGT、TBil水平。结论:AFB1可导致大鼠严重肝损伤,具有很强的肝毒性。正肝方具有抗AFB1导致的肝损伤,保护肝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前病变 正肝方/药理作用 功能 黄曲霉毒素B1
下载PDF
正肝方对黄曲霉毒素B_1诱发的大鼠癌前病变肝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邓欣 杨大国 +1 位作者 吴其恺 汪多平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343-345,364,共4页
目的:观察正肝方对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发的大鼠癌前病变肝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表达的影响。方法: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30只、正肝方小剂量预防组30只、正肝方大剂量预防组30只、正常大鼠对照组10只。除... 目的:观察正肝方对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发的大鼠癌前病变肝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表达的影响。方法: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30只、正肝方小剂量预防组30只、正肝方大剂量预防组30只、正常大鼠对照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先后用AFB1和2-乙酰氨基芴(2-AAF)处理各组大鼠造模。正肝方大、小剂量预防组在造模期间,将不同浓度正肝方水剂(0.6g/ml,0.3g/ml)按10ml/kg分别灌喂大鼠;模型对照组用无菌蒸馏水按10ml/kg灌喂大鼠。8周后处死大鼠,肝组织取材。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和RT-PCR法,检测肝组织中IGF-Ⅱ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肝组织IGF-Ⅱ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LI)和表达强度(PU)最高,并且IGF-ⅡmRNA表达水平也最高(P<0.01)。正肝方能降低大鼠癌前病变肝组织IGF-Ⅱ蛋白和mRNA的异常高表达(P<0.01),且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正肝方能通过下调IGF-Ⅱ异常高表达,从而减弱IGF-Ⅱ通过自分泌生长刺激机制导致的AFB1启动的肝细胞异常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前病变 正肝方/药效学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大鼠
下载PDF
正肝方对黄曲霉毒素B_1诱发的大鼠癌前病变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和甲胎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邓欣 杨大国 +2 位作者 刘钦 吴其恺 汪多平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298-300,共3页
目的:观察正肝方对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发的大鼠癌前病变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甲胎蛋白(AFP)的影响。方法: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正肝方小剂量预防组、正肝方大剂量预防组各30只,正常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先后用A... 目的:观察正肝方对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发的大鼠癌前病变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甲胎蛋白(AFP)的影响。方法:10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正肝方小剂量预防组、正肝方大剂量预防组各30只,正常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先后用AFB1和2-乙酰氨基芴(2-AAF)对3组大鼠进行造模。造模期间,将不同浓度正肝方水剂(0.6g/ml,0.3g/ml)分别灌喂正肝方预防组大鼠;用无菌蒸馏水灌喂模型组大鼠。8周后处死大鼠,肝组织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大鼠肝组织PCNA、AFP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PCNA、AFP染色标记指数(LI)、阳性单位(PU)值最高,正肝方大剂量组大鼠PCNA和AFP染色的PU值、LI值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大剂量正肝方能有效降低大鼠癌前病变肝组织PCNA和AFP的表达,减轻大鼠癌前病变肝组织的异常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前病变 正肝方/药效学 增殖细胞核抗原 甲胎蛋白 大鼠
下载PDF
中医正肝方治疗肝癌的疗效及对患者肝功能、肠道菌群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冉云 吕锦珍 +4 位作者 胡世平 苏晓鹏 陈文林 李玲 周怡驰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14期1821-1824,共4页
目的观察中医正肝方对肝癌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肝功能、肠道菌群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门诊收治的6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 目的观察中医正肝方对肝癌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肝功能、肠道菌群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门诊收治的6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保肝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正肝方治疗。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肠道菌群和T淋巴细胞水平,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缓解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BIL、AST、ALT表达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分别为(15.31±2.11)μmol/L、(34.76±5.17)IU/L、(37.12±4.11)IU/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87±3.09)μmol/L、(50.76±6.89)IU/L、(61.32±5.67)I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均升高,且观察组分别为(9.87±0.78)copies/g、(9.66±1.31)copies/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1±0.66)copies/g、(8.54±1.23)copies/g,而肠杆菌降低,观察组为(7.01±0.89)copies/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21±1.01)copies/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3^(+)、CD4^(+)、CD4^(+)/CD8^(+)均升高,且观察组分别为(69.87±5.28)%、(38.21±4.09)%、(1.89±0.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12±5.61)%、(34.11±3.89)%、(1.53±0.28)%,而CD8^(+)降低,且观察组为(26.11±2.9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87±2.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0%、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肝正方治疗肝癌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调节肠道菌群变化,提高免疫功能,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正肝方 功能 肠道菌群 免疫功能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正肝方药物血清对甲胎蛋白刺激的AFPsiRNA HepG2细胞系凋亡的影响
12
作者 冉云 杨大国 +2 位作者 陈文林 邓欣 刘成海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169-170,共2页
目的:观察正肝方药物血清对甲胎蛋白(AFP)刺激的AFPsiRNA 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正肝方浸膏粉经灌胃给药制备正肝方大鼠血清。体外培养AFPsiRNA HepG2细胞,将细胞分为5%正常大鼠血清组、5%正肝方大鼠血清组、10%正常大鼠血清组、10... 目的:观察正肝方药物血清对甲胎蛋白(AFP)刺激的AFPsiRNA 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正肝方浸膏粉经灌胃给药制备正肝方大鼠血清。体外培养AFPsiRNA HepG2细胞,将细胞分为5%正常大鼠血清组、5%正肝方大鼠血清组、10%正常大鼠血清组、10%正肝方大鼠血清组、5%正常大鼠血清+AFP组、5%正肝方血清+AFP组、10%正常大鼠血清+AFP组、10%正肝方大鼠血清+AFP组共8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无AFP刺激时,正肝方大鼠血清与正常大鼠血清对HepG2细胞凋亡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当有AFP刺激时,正肝方血清与正常大鼠血清对细胞凋亡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正肝方大鼠血清能显著诱导AFPsiRNA HepG2细胞凋亡。其机制是通过影响AFP介导的肝癌细胞凋亡通路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肝方/药理作用 甲胎蛋白 AFPsiRNA HEPG2细胞系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自拟正肝方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
13
作者 孔令玉 周亚丝 +2 位作者 孙江勇 刘靖 于海鹏 《医疗装备》 2022年第10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自拟正肝方配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和氩氦刀冷冻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和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中晚期PH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 目的探讨自拟正肝方配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和氩氦刀冷冻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和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中晚期PH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手术组(26例,采用TACE治疗)、联合组(27例,采用TACE和氩氦刀冷冻术治疗)及中西医组(27例,采用TACE和氩氦刀冷冻术配合自拟正肝方治疗),比较3组肿瘤完全坏死率,术后12、18个月的生存率、血清肿瘤标志物及CD4^(+)T、CD8^(+)T水平。结果术后,在肿瘤完全坏死率及术后12、18个月的生存率方面,中西医组高于手术组与联合组,联合组高于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标志物及CD8+T水平方面,3组均低于术前,且中西医组低于手术组与联合组,联合组低于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D4^(+)T水平方面,3组均高于术前,且中西医组高于手术组与联合组,联合组高于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正肝方配合TACE和氩氦刀冷冻术治疗可进一步缩小中晚期PHC患者的病灶直径,抑制肿瘤标志物表达,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延长术后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正肝方 动脉化疗栓塞术 氩氦刀冷冻术
下载PDF
中药正肝方治疗肝炎后肝硬化伴高甲胎蛋白血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大国 邓欣 +3 位作者 李知玉 吴其恺 李晓良 聂广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351-353,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正肝方治疗肝硬化伴高甲胎蛋白(AFP)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肝炎后肝硬化伴高AFP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综合治疗基础上,配合以中药正肝方为基本方辨证加减,每日服1剂... [目的]观察中药正肝方治疗肝硬化伴高甲胎蛋白(AFP)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肝炎后肝硬化伴高AFP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综合治疗基础上,配合以中药正肝方为基本方辨证加减,每日服1剂,分2次口服,疗程6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AFP、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及影像学检查情况,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正肝方能改善肝硬化伴高AFP血症患者肝功能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P<0.01),降低血清AFP水平(P<0.01),其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正肝方能有效降低肝硬化伴高AFP血症患者血清AFP水平,并具有抗肝损伤、抗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 癌前病变 中医药疗法 正肝方
原文传递
正肝方影响大鼠癌前病变肝组织γ-谷氨酰转移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π阳性灶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大国 邓欣 +1 位作者 吴其恺 汪多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281-284,共4页
[目的]探讨正肝方对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发的大鼠癌前病变肝组织γ-谷氨酰转移酶(GGT)、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P)阳性灶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30只、正肝方小剂量预防(小剂量)组30只、正肝方大剂量预防(... [目的]探讨正肝方对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发的大鼠癌前病变肝组织γ-谷氨酰转移酶(GGT)、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P)阳性灶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30只、正肝方小剂量预防(小剂量)组30只、正肝方大剂量预防(大剂量)组30只、正常大鼠对照(正常)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先后用AFB1和2-乙酰氨基芴(2-AAF)处理各组大鼠造模。大、小剂量组在造模期间,将正肝方水剂(0.6 g/ml,0.3 g/ml)按10ml/kg分别灌胃;模型组用无菌蒸馏水10 ml/kg灌胃。8周后处死大鼠,肝组织取材。组织化学法做肝组织GGT染色、免疫组化法做肝组织GST-P染色,电脑图像分析系统测量GGT和GST-P阳性灶的数量、大小。[结果]大剂量组大鼠肝组织GGT阳性灶为(10.91±4.25)个/cm2,灶总面积为(2.94±1.52)mm2/cm2;GST-P阳性灶为(24.75±10.99)个/cm2,灶总面积为(4.80±2.75)mm2/cm2,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正肝方能减少AFB1诱发的大鼠癌前病变肝组织GGT和GST-P阳性灶的数量和大小,对AFB1诱发的肝癌前病变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癌前病变 正肝方 化学预防
原文传递
正肝方对大鼠癌前病变肝组织细胞周期蛋白D_1及依赖性激酶4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大国 邓欣 +1 位作者 吴其恺 汪多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145-148,共4页
[目的]观察正肝方对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发的大鼠癌前病变肝组织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4组:模型、正肝方小剂量、正肝方大剂量组各30只、正常组10只... [目的]观察正肝方对黄曲霉毒素B1(AFB1)诱发的大鼠癌前病变肝组织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4组:模型、正肝方小剂量、正肝方大剂量组各30只、正常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先后用AFB1和2-乙酰氨基芴(2-AAF)处理各组大鼠造模。正肝方大、小剂量组在造模期间,将正肝方水剂(0.6、0.3 g/ml)按10 ml/kg分别灌胃;模型组用无菌蒸馏水按10 ml/kg灌胃。8周后处死大鼠,肝组织取材。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Cyclin D1、CDK4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Cyclin D1、CDK4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LI)和表达强度(PU)最高,Cyclin D1、CDK4mRNA表达水平也最高(P〈0.01)。正肝方能降低大鼠癌前病变肝组织Cyclin D1、CDK4蛋白和mRNA的异常高表达(P〈0.01或〈0.05),且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正肝方能通过下调Cyclin D1、CDK4异常表达,改善细胞周期G1~S期调控点失控,从而减缓肝细胞异常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前病变 正肝方 细胞周期蛋白D1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
原文传递
杨大国教授正肝方在慢性肝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文林 吴其恺 +1 位作者 冉云 杨大国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41-1143,共3页
杨大国教授是深圳市名中医,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深圳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杨教授长期从事肝病中西医结合科研、教学和临床工作。正肝方是杨大国教授经40余年潜心研究及临床验证的、根据慢性肝炎发生、发展... 杨大国教授是深圳市名中医,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深圳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杨教授长期从事肝病中西医结合科研、教学和临床工作。正肝方是杨大国教授经40余年潜心研究及临床验证的、根据慢性肝炎发生、发展、转变的基本规律而创建的治疗慢性肝炎的经验方。其临床应用范围广泛,杨教授多用此方加减治疗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前病变等具有正虚邪恋体征的相关病症,临床疗效满意。该方充分体现了杨教授采用整体观念、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慢性肝炎的学术思想,兹论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减治疗 慢性 临床应用 正肝方 慢性 临床工作 中医药大学 博士研究生
原文传递
正肝方药物血清对甲胎蛋白刺激的AFPsiRNA-HepG2细胞系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欣 冉云 +2 位作者 杨大国 吴其恺 刘成海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351-353,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正肝方药物血清对甲胎蛋白(AFP)刺激的AFPsiRNA-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正肝方浸膏粉经灌胃给药制备正肝方大鼠血清,体外培养AFPsiRNA-HepG2细胞,将细胞分为5%正常大鼠血清、5%正肝方血清、10%正常大鼠血清、10%正... [目的]观察中药正肝方药物血清对甲胎蛋白(AFP)刺激的AFPsiRNA-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正肝方浸膏粉经灌胃给药制备正肝方大鼠血清,体外培养AFPsiRNA-HepG2细胞,将细胞分为5%正常大鼠血清、5%正肝方血清、10%正常大鼠血清、10%正肝方血清、5%正常大鼠血清加AFP刺激、5%正肝方血清加AFP刺激、10%正常大鼠血清加AFP刺激、10%正肝方血清加AFP刺激共8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结果]无AFP刺激时,正肝方血清组与正常大鼠血清组O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AFP刺激时,正肝方血清组与正常大鼠血清组O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肝方血清组显著抑制AFPsiRNA-HepG2细胞增殖。[结论]正肝方血清通过影响AFP介导的AFPsiRNA-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肝癌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肝方 甲胎蛋白 AFPsiRNA-HepG2细胞系 增殖
原文传递
益脾正肝方联合TACE与热疗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8
19
作者 梁桂杰 蔡君东 +1 位作者 刘晶 谢朝辉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642-646,共5页
目的:探讨益脾正肝方联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与热疗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84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对治疗方式的接受程度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目的:探讨益脾正肝方联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与热疗对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84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对治疗方式的接受程度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TACE+热疗,治疗组44例患者给予益脾正肝方+TACE+热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组织多肽抗原(tissue polypeptide antigen,TPA)、糖链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α-L-岩藻糖苷酶(a-L-fucosidase,AFU)]、肝功能[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AST)及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卡氏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oring,KPS)和中医证候积分,并评价治疗结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AFP、AFU、CEA、CA199、TP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ALT、AST、T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KP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稳定率、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WHO化疗不良反应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脾正肝方能显著减少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行TACE+热疗患者不良反应,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和肝损伤,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益脾正肝方 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 热疗 肿瘤标志物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正肝化瘀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MMPs和TIMPs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其恺 杨大国 +2 位作者 陶艳艳 邓欣 王清兰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观察正肝化瘀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MMPs和TIMPs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与正肝化瘀方组,对正肝化瘀方组大鼠采用四氯化碳+高脂低蛋白饮食诱导肝纤维化模型,造... 目的:观察正肝化瘀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MMPs和TIMPs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与正肝化瘀方组,对正肝化瘀方组大鼠采用四氯化碳+高脂低蛋白饮食诱导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当天即以正肝化瘀方溶液进行灌胃,6周,模型组和正常组大鼠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采用蛋白印迹法分析各组大鼠肝组织α-SMA、TIMP-1和TIMP-2蛋白的表达,明胶酶图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MMP-2和MMP-9的活性。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α-SMA蛋白表达明显增强,正肝化瘀方组大鼠α-SMA蛋白表达明显减弱;模型组大鼠肝组织MMP-2/9活性显著升高,正肝化瘀方组的MMP-2/9蛋白活性明显下降;模型组大鼠肝组织TIMP-1/2蛋白表达明显增强,正肝化瘀方组大鼠肝组织TIMP-1/2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减弱,其TIMP-2蛋白表达减弱更为明显。结论:正肝化瘀方能显著下调α-SMA蛋白表达,降低MMP-2/9蛋白活性,下调MMP-2/9蛋白和TIMP-1/2蛋白的表达,促进ECM(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抑制肝纤维化的形成,促进肝纤维化的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瘀/药效学 纤维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