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8年闪电定位资料在松原市强对流天气中的特征分析
1
作者 邢凤娟 关志宇 王超颖 《吉林气象》 2009年第3期16-18,36,共4页
根据2008年闪电定位资料,结合FY2C卫星云图和吉林省高密度自动观测站网的降雨资料,分析强对流天气中正、负地闪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当强对流发展到最旺盛的时候,地闪强度和数量也达到最大值(地闪以负闪为主);地闪主要发生在云团主体的... 根据2008年闪电定位资料,结合FY2C卫星云图和吉林省高密度自动观测站网的降雨资料,分析强对流天气中正、负地闪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当强对流发展到最旺盛的时候,地闪强度和数量也达到最大值(地闪以负闪为主);地闪主要发生在云团主体的左侧上风区,随着强降水的开始,地闪强度开始减弱;比较密集的地闪发生,通常预示着强对流天气的发生。一般在云团发展和消亡阶段以及降雹过程中,正闪在总地闪中的比例相对较大。在雷暴过程中闪电定位资料比卫星云图资料有1h的提前量,对雷暴天气短时预警工作有较好的参考作用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定位 正负地闪 电频数
下载PDF
台风登陆广东前后的地闪特征
2
作者 郭青 黄旭辉 +2 位作者 刘三梅 罗碧瑜 高国靖 《广东气象》 2020年第6期44-47,53,共5页
利用2006—2018年广东电力系统的地闪定位资料以及台风路径和强度资料,以同期登陆广东的38个台风过程闪电活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广东登陆台风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不同强度台风登陆广东前后总的闪电特征。结果表明:2006—2018年在广东登... 利用2006—2018年广东电力系统的地闪定位资料以及台风路径和强度资料,以同期登陆广东的38个台风过程闪电活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广东登陆台风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不同强度台风登陆广东前后总的闪电特征。结果表明:2006—2018年在广东登陆的台风达到38个,年均约3个。平均单位台风闪电频数年际呈震荡变化;8月最多,5月最少;17:00最多,05:00最少。一般情况下,台风强度越强,登陆后闪电频数减少得更为迅速;而台风越弱,登陆后闪电频数减少得不明显,有些甚至出现了明显的增加。登陆前后闪电活动空间分布特征呈明显的结构非对称性,在台风移动方向上闪电活动更为活跃,闪电主要出现在其移动方向的左侧活动,台风有向其外围强闪电活动密集区域移动的趋势。不同等级的台风在登陆前后闪电的频数均主要集中在外雨带,单位台风登陆前后平均闪电密度呈"两高一低"型,即内核区、外雨带的闪电密度高于内雨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台风 地闪频数 正负地闪 广东
下载PDF
广东一次强飑线过程的地闪变化特征分析
3
作者 郭青 李源锋 +3 位作者 高国靖 郭春辉 郭志萍 曾惠娟 《气象科技进展》 2021年第6期44-48,共5页
利用广东的地闪定位资料、天气雷达资料、卫星资料以及探空资料,对2014年3月31日广东的一次飑线过程的地闪活动进行分析。重点分析飑线过程地闪活动变化特征以及地闪活动与同期气象观测资料的关系。分析表明:飑线发展初期,地闪活动快速... 利用广东的地闪定位资料、天气雷达资料、卫星资料以及探空资料,对2014年3月31日广东的一次飑线过程的地闪活动进行分析。重点分析飑线过程地闪活动变化特征以及地闪活动与同期气象观测资料的关系。分析表明:飑线发展初期,地闪活动快速增加;在旺盛阶段,地闪频数维持较高水平;减弱阶段,地闪活动明显减少,在整个飑线发展过程中,负地闪活动占主导地位,正地闪比峰值落后于地闪频数峰值约在1 h出现;飑线过程单位面积内92.8%的地闪活动发生在组合反射率>40 dBz的回波区,其中组合反射率>60 dBz的回波区地闪活动最为活跃;飑线旺盛阶段,在雷达图上表现出明显“弓形回波”、速度模糊以及明显的速度辐合等强对流天气特征;TBB亮温≤220 K区域与闪电活动的密集区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地闪活动活跃期:温度露点差垂直分布呈现明显的不稳定层结特性,在湿度垂直分布主要表现出“上干下湿”型和“湿层深厚”型两个阶段,飑线的旺盛发展阶段中低空有强的垂直风切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地闪频数 雷达回波 正负地闪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