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正负相对调节的变化 被引量:12
1
作者 庞彦利 吴小影 +1 位作者 刘双珍 胡生发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1866-1868,共3页
目的:比较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tiu keratomileusis,LASIK)前后正相对调节(posi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PPA)、负相对调节(nega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NRA)的变化,探讨其对术后视觉质量影响... 目的:比较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tiu keratomileusis,LASIK)前后正相对调节(posi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PPA)、负相对调节(nega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NRA)的变化,探讨其对术后视觉质量影响的相关性。方法:使用综合验光仪测定45名近视患者LASIK术前戴镜、术后1mo裸眼、术后3mo裸眼的NRA、PRA值,按近视程度分为中低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按发病年龄分为早发性近视组、迟发性近视组;按患者年龄分为18~20岁组、21~30岁组、31~41岁组,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术前戴镜、术后1mo、术后3mo的NRA、PRA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不同程度近视组间、不同发病年龄组间的术前戴镜、术后1mo裸眼、术后3mo裸眼的NRA、PR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术前、术后1mo、术后3mo的NR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视患者LASIK手术前后NRA、PRA值的改变没有统计学意义。NRA值随患者年龄增大而相应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负相对调节 近视 角膜磨镶术 激光原位
下载PDF
正负相对调节测试法在老视近附加验配中的应用
2
作者 高进东 杨晓梅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8期1676-1676,共1页
关键词 正负相对调节 老视 近附加 老年人
下载PDF
国人和白种人近视患者LASIK手术前后正负相对调节的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郭晓枚 李伟力 赵雅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1期2123-2125,共3页
目的:比较国人和白种人近视LASIK手术前后相对性调节、正相对调节(posi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PRA)、负相对调节(nega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NRA)的特点,探讨其对手术预矫度设计的参考意义。方法:选取22例白种人为观察组(组... 目的:比较国人和白种人近视LASIK手术前后相对性调节、正相对调节(posi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PRA)、负相对调节(nega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NRA)的特点,探讨其对手术预矫度设计的参考意义。方法:选取22例白种人为观察组(组I),年龄范围为30~45岁。同期同年龄段的国人为对照组(组II)。使用综合验光仪测定术前戴镜、术后1mo裸眼的NRA,PRA值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同一患者手术前后的相对性调节总量、NRA/PRA值两两比较(配对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调节总量、NRA/PRA值。两组间比较,术前、术后的相对调节总量、PRA值有显著性差异(前者P<0.05,后者P<0.01),组I的绝对值高于组II。而NRA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近视患者LASIK手术前后NRA,PRA值的改变没有统计学意义。NRA值随患者年龄增大而相应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负相对调节 近视 准分子原位角膜磨镶术 中国人 白种人
下载PDF
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前后正负相对调节的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德恕 蔡劲锋 《临床眼科杂志》 2006年第4期357-358,共2页
目的探讨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 ileusis,LASIK)前后正相对调节(pos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PPA)、负相对调节(nega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NRA)的变化。方法对43例不同年龄及不同近视程度... 目的探讨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 ileusis,LASIK)前后正相对调节(pos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PPA)、负相对调节(negative relative accommodation,NRA)的变化。方法对43例不同年龄及不同近视程度的近视患者LASIK术前及术后1周行NRA、PRA进行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全部LASIK术患者的NRA、PRA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正负相对调节的影响没有显著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负相对调节 近视 角膜磨镶术
下载PDF
正负相对调节在屈光检查中的应用
5
作者 唐苗锋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24年第12期102-105,共4页
正负相对调节是屈光检查中的重要环节。掌握正负相对调节的检查方法,有助于评估受检者的调节能力。通过检测正负相对调节数据,验光师可以综合分析受检者在看近和看远时能够动用和放松调节的能力,评估受检者的调节疲劳程度,判断儿童是否... 正负相对调节是屈光检查中的重要环节。掌握正负相对调节的检查方法,有助于评估受检者的调节能力。通过检测正负相对调节数据,验光师可以综合分析受检者在看近和看远时能够动用和放松调节的能力,评估受检者的调节疲劳程度,判断儿童是否存在调节痉挛或假性近视,以及确定屈光状态是否过矫或欠矫。正负相对调节在老视验配、提高戴镜清晰度和舒适度等方面具有指导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负相对调节 调节能力 过矫 欠矫
下载PDF
针刺联合视功能训练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6
作者 李杰 薛金山 +1 位作者 浏梦 王雁 《新疆中医药》 2024年第3期35-40,共6页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视功能训练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双眼视功能效果。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8月,随机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中医医院眼科门诊收治的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序号奇偶数按比例(1∶1)分为对照...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视功能训练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的双眼视功能效果。方法 2020年1月~2022年8月,随机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中医医院眼科门诊收治的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序号奇偶数按比例(1∶1)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27例,对照组给予配镜与定量遮盖,依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遮盖时间,进行视功能训练,训练内容以镜片阅读排序、双面镜和聚散球训练为主,同时配合使用红绿卡片脱抑制,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针刺四白、睛明、攒竹、风池、风府、天柱、瞳子髎、合谷、承光,头皮针视区。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双眼视功能变化。结果 (1)观察组治疗时间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调节幅度、PRA较之对照组均大幅上升,NRA较之对照组也明显上升(P<0.05);(3)两组治疗前均为异常立体视,治疗后试验组改善速度快幅度增大。从3个月起,试验组的异常立体视异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屈光参差性弱视情况均逐步好转。在3和6个月时,试验组好转(有效)率达100.00%,较对照组明显为高(P<0.05);(5)1年随访得知,观察组视力回退率为0.00%,对照组视力回退率33.33%(P=0.015)。结论针对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立体视及调节功能,针刺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参差性弱视 视力 调节幅度 正负相对调节 立体视
下载PDF
老视眼验配的研究与分析
7
作者 刘莹莹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4年第9期118-119,共2页
本文从我国老视眼的现状出发,阐述老视眼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叙述老视的两种验配方法:一种是经验法;另一种方法是通过调节幅度测量,然后根据一半原则作为初步加光参数及根据年龄进行试验性附加、负相对调节(NRA)和正相对调节(PRA)、... 本文从我国老视眼的现状出发,阐述老视眼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叙述老视的两种验配方法:一种是经验法;另一种方法是通过调节幅度测量,然后根据一半原则作为初步加光参数及根据年龄进行试验性附加、负相对调节(NRA)和正相对调节(PRA)、融合性交叉柱镜测试的方法获得初步阅读附加度数。以配戴者的个性为据,最后确定处方。经过比较发现,老视眼规范科学的验配方法优于经验验配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幅度测量 正负相对调节的测定 近附加确定
下载PDF
FS-LASIK术后早期视觉质量变化与近距离工作疲劳症状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廖晓捷 鲍锡柳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24期5637-5639,共3页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5月来我院进行FS-LASIK的双眼近视患者35例,年龄18~30岁,术前等校球镜-5.72±2.05,散光0^-3.00D D,最佳矫正视力≥1.0,将近视患者分成-1.00D^-5.75D中低度近视、≧-6.00D高度近视两组,在术前及术后1w、1个月、...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5月来我院进行FS-LASIK的双眼近视患者35例,年龄18~30岁,术前等校球镜-5.72±2.05,散光0^-3.00D D,最佳矫正视力≥1.0,将近视患者分成-1.00D^-5.75D中低度近视、≧-6.00D高度近视两组,在术前及术后1w、1个月、3个月分别对两组进行正负相对性调节、调节灵敏度、调节近点、近距离工作疲劳症状进行调查。统计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受试者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同一时间不同组别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屈光组正相对性调节、调节灵敏度、调节近点术后1w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逐渐恢复,1个月升至术前水平,3个月稳定甚至高于术前水平;不同屈光组手术前后各时期负相对调节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FS-LASIK术后1w,近距离工作疲劳症状较术前明显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逐渐减轻,术后1个月时较术后1周明显减轻,3个月与术前无差异。FS-LASIK术后患者近距离工作时调节需求增加,视觉质量下降近距离工作疲劳与术后调节状态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FS-LASIK手术 正负相对调节 调节灵敏度 调节近点 疲劳症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