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相信此世”——在与克尔凯郭尔的对话之中重释德勒兹的“否定主义”
1
作者 姜宇辉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5-145,197,共12页
德勒兹与克尔凯郭尔之间的哲学对话,近来愈发成为研究界关注的一个热点。但其中也暴露出两个明显的问题,一是过于将克尔凯郭尔“德勒兹化”,进而忽视了绝对否定这个二者之间的关键区分;二是过于局限于文本的出处细节,而无法在二者之间... 德勒兹与克尔凯郭尔之间的哲学对话,近来愈发成为研究界关注的一个热点。但其中也暴露出两个明显的问题,一是过于将克尔凯郭尔“德勒兹化”,进而忽视了绝对否定这个二者之间的关键区分;二是过于局限于文本的出处细节,而无法在二者之间找到深层的互通。纠偏和推进该项研究,需要首先围绕绝对否定这个要点辨析两位哲人关于生成-主体的不同理解,再进一步从否定性这个要点出发对德勒兹哲学本身进行一番重释。减损式的否定性操作充其量只具有局部和过渡的效应,但在两卷本《电影》中深入诠释的“相信此世”这个命题却逐步展现出绝对否定的潜藏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信此世 绝对否定 生成-主体 德勒兹 克尔凯郭尔
下载PDF
此世品格与知止的文明 被引量:7
2
作者 杨立华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77-80,共4页
不在这看似不完满的世界之上设想某种完满的存在,而是以最勇敢和朴素的态度看待"如此这般"的这个世界,努力在生生变化中"成己"并"成物",是中国文明总体世界观的基本品格。知止精神是这种此世品格的自然延... 不在这看似不完满的世界之上设想某种完满的存在,而是以最勇敢和朴素的态度看待"如此这般"的这个世界,努力在生生变化中"成己"并"成物",是中国文明总体世界观的基本品格。知止精神是这种此世品格的自然延伸,它突出地体现在敬畏世界、"赞天地之化育"而非追求"全知"的态度中,并从面对不同国家或文明、自我与他人之关系等方面塑造了中国文明基本特征。中国文明的强大生命力与此有关,中国文明的复兴还可能是解决文明冲突的那把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明 此世性格 生生不已 知止
下载PDF
略论儒家关于终极关切的话语
3
作者 田薇 Wang Qiuhai 《孔学堂》 2015年第2期57-61,176,177,178,179,180,181,182,共12页
儒家的终极关切话语即为不朽的观念。其义有三:一是今世的作为不会随着个人的死亡而消失,在身后留下了传世的影响,个人生命就在绵长的历史记忆中获得了与日月同辉的不朽性,这是君子或圣贤追求的卓越人格。二是子子孙孙的生命延续突破个... 儒家的终极关切话语即为不朽的观念。其义有三:一是今世的作为不会随着个人的死亡而消失,在身后留下了传世的影响,个人生命就在绵长的历史记忆中获得了与日月同辉的不朽性,这是君子或圣贤追求的卓越人格。二是子子孙孙的生命延续突破个人生命的存在限度,实现千秋万代的家世承传,此为一切个人都享有的平实而基本的久远关怀。三是透过天人合一、与万物一体的生存体会,超脱个体存在的有限束缚而进入无限自由之境,这彰显着亦人文亦宗教的性质。不朽作为借助于社会历史的途径而具有道德人文性,世代相传借助于宗法血缘而具有人伦自然性,天人合一通过生存之境的成就而具有审美存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极关切 此世不朽 历史记忆 子孙延续 天人合一
下载PDF
迢迢皈依路——周晓枫散文简论 被引量:1
4
作者 梁新民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74-77,共4页
周晓枫的散文流露出较为鲜明的宗教情怀。因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其宗教情怀具有基督教色彩。不过,她常常在"宁可信其有"的思想基础上,用科学主义的观点来解析宗教,而不是以灵魂皈依的方式来信仰宗教。同时,周晓枫又对此世生活... 周晓枫的散文流露出较为鲜明的宗教情怀。因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其宗教情怀具有基督教色彩。不过,她常常在"宁可信其有"的思想基础上,用科学主义的观点来解析宗教,而不是以灵魂皈依的方式来信仰宗教。同时,周晓枫又对此世生活表现出充分的肯定。她的散文真实地展示了一个在宗教情怀和此世生活所形成的张力之间游走的、充满矛盾的灵魂,在主题探索方面为新潮散文开辟出了一片独特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情怀 怀疑意识 肯定此世 张力
下载PDF
哥林多基督徒新生命的伦理内涵——论《哥林多前书》第5、6章
5
作者 王梓 《圣经文学研究》 2012年第1期320-335,共16页
结合当前学术界对《哥林多前书》第5、6章主题的讨论,本文提出一种可供参考的解读视角。以保罗对基督徒新生命的理解为整体背景,本文认为保罗在这两章中从道德原则和伦理叙事两个层面阐释了基督徒新生命的伦理内涵。他在肯定基督徒从人... 结合当前学术界对《哥林多前书》第5、6章主题的讨论,本文提出一种可供参考的解读视角。以保罗对基督徒新生命的理解为整体背景,本文认为保罗在这两章中从道德原则和伦理叙事两个层面阐释了基督徒新生命的伦理内涵。他在肯定基督徒从人性上获得解放的同时,强调了这一自由的新生命所具有的道德形式,并提醒哥林多基督徒,这一新生命的道德形式亟待在此世的存在关系中获得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林多前书》第5、6章 基督徒新生命 道德形式 此世的存在关系
下载PDF
渴望基督——亚巴郎之子、达味之子耶稣基督的族谱
6
作者 乐天 《中国天主教》 2019年第6期9-11,共3页
《玛窦福音》开篇记载了耶稣的族谱。同众多的家谱一样,它记录了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兴衰的更迭,以及婚姻、繁衍、家规等历史文化的内容。这篇族谱又是独特的,它上溯民族的起源,是以色列选民的历史,因为与耶稣相连,又是天主的救恩... 《玛窦福音》开篇记载了耶稣的族谱。同众多的家谱一样,它记录了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兴衰的更迭,以及婚姻、繁衍、家规等历史文化的内容。这篇族谱又是独特的,它上溯民族的起源,是以色列选民的历史,因为与耶稣相连,又是天主的救恩史。历史与神恩,现实与信仰,共现于这段历史中。天主一直临在于此世,他看顾整个人类,也具体到每一个时代和地方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稣基督 神恩 玛窦福音 天主 达味 此世 族谱
下载PDF
信仰何谓?——再读《畏惧与颤栗》
7
作者 王齐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0-36,160,共7页
本文围绕着克尔凯郭尔假名著作《畏惧与颤栗》中对信仰的批判性分析,试图解析信仰在后启蒙时代的意义。真正的信仰在"此世",它是"单一者"与"绝对"在"激情"之下所建立的绝对关联,并将"辩证... 本文围绕着克尔凯郭尔假名著作《畏惧与颤栗》中对信仰的批判性分析,试图解析信仰在后启蒙时代的意义。真正的信仰在"此世",它是"单一者"与"绝对"在"激情"之下所建立的绝对关联,并将"辩证性"地表现为个体"隐蔽的内心性"。文章最后论证,唯有理性才能引领信仰走上正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启蒙时代 信仰 此世 激情 辩证性 理性
原文传递
论儒学的四大基本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孙齐鲁 《原道》 CSSCI 2012年第1期161-173,共13页
从文化比较的视角看,作为中国传统思想主流的儒学,有着不同于世界诸大思想宗派的四大基本特征:以此世为价值、以道德为超越、以情感为主体、以中庸为至德。若将儒学比喻为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则"此世"是大河的河床,"道德... 从文化比较的视角看,作为中国传统思想主流的儒学,有着不同于世界诸大思想宗派的四大基本特征:以此世为价值、以道德为超越、以情感为主体、以中庸为至德。若将儒学比喻为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则"此世"是大河的河床,"道德"是大河的流向,"情感"是大河的流质,"中庸"是大河的气象。四者浑然一体、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共同营造了含弘光大、中正圆融的儒家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此世 道德 情感 中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