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此时·此地·此身
1
作者 孙月琴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0年第2期38-38,共1页
曾憧憬扑朔迷离的未来,可培根对我说:“我们只能信仰现实,太多的道路等着我们今日去铺陈。” 曾梦想辽阔的远方,可海子说过:“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
关键词 中学 作文 语文教学 《此时·此地·此身
下载PDF
此身、此时、此地
2
作者 柴静 《生活教育》 2011年第6期64-66,共3页
前两天看《歌德谈话录》,看到十多页,忍不住回头看译者是谁,朱光潜,嗯,不服不行。
关键词 此身、此时、此地》 故事 文学 柴静
下载PDF
此时,此地,此身
3
作者 钟文涛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0年第2期39-39,共1页
年仅12岁的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无非就是在学校里打闹、上课。然而,同样是12岁的哈利·威尔舍,却成了百万富翁。
关键词 中学 作文 语文教学 《此时 此地 此身
下载PDF
此身将老
4
作者 温新民 《诗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5-75,共1页
此身将老。突如其来的念头 带给我的并非想象的伤感和恐慌 而是难以压抑的暗喜:时光 并不带鞭子。……哦,这么些年来我 一直力不从心地在人群里 狼奔豕突。不敢承认自己的虚弱和无能,疲惫和绝望……此身将老。
关键词 诗歌 此身将老》 中国 温新民
原文传递
此身 此时 此地
5
作者 柴静 《学习博览》 2011年第3期16-17,共2页
一前两天看《歌德谈话录》,看到十多页,忍不住回头看译者是谁,朱光潜,嗯,不服不行。没有一字不直白,但象饱熟不坠的果子,重得很。看这本书,就像歌德说的"在最近这两个破烂的世纪里,生活本身已经变得多么孱弱呀,我们哪里还能碰到一个纯... 一前两天看《歌德谈话录》,看到十多页,忍不住回头看译者是谁,朱光潜,嗯,不服不行。没有一字不直白,但象饱熟不坠的果子,重得很。看这本书,就像歌德说的"在最近这两个破烂的世纪里,生活本身已经变得多么孱弱呀,我们哪里还能碰到一个纯真的,有独创性的人呢?哪里还有足够的力量能做一个诚实人,本来是什么样就显出什么样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此身 此时 此地》
原文传递
何得浮名绊此身
6
作者 罗望子 《苏州杂志》 2016年第5期81-82,共2页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有一次我到位于湖南路的省作协拜访费振钟,在他的办公桌上,看到一本新出的大开本画册,我潦草地翻翻,觉得很是新颖奇特,又与我当时的心境相去甚远。问是何人,答曰郜科,杂志美编。等了半晌,终不见人影。
关键词 中国 当代文学 散文 《何得浮名绊此身
原文传递
旅行不能成为一种寄托——从《去,你的旅行》到《趁,此身未老》
7
作者 张晓文 《大武汉》 2013年第14期108-109,共2页
2012年初去普吉一路,抱着阿Sam的《去,你的旅行》在读。在飞机上、在大巴上,读着读着就容易陷入自己的回忆,看着窗外异国风光,突然就燃起十足的热情,要勇敢去拥抱未来无数种可能。
关键词 《去 你的旅行》 《趁 此身未老》 书评 书介绍
原文传递
论王阳明对道家生命智慧的汲取与融摄
8
作者 徐仪明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40,共7页
王阳明养生功夫的核心是习静养气,他认为此等功夫确可令人延年益寿。王阳明甚至认为习静养气“亦可以养生却疾,犹胜病而服药也”,比治病服药更见功效。因体弱多病,阳明除了与医药相伴之外,对养生功夫亦躬行践履。其虽不能以“长生久视... 王阳明养生功夫的核心是习静养气,他认为此等功夫确可令人延年益寿。王阳明甚至认为习静养气“亦可以养生却疾,犹胜病而服药也”,比治病服药更见功效。因体弱多病,阳明除了与医药相伴之外,对养生功夫亦躬行践履。其虽不能以“长生久视”为认识的终极目标,但如果没有仙家“完养此身”的功夫,王阳明一生的功名事业就只能是梦幻泡影,其得益于道家生命智慧可谓多矣。在王阳明看来,“致良知”与“炼神还虚”有着相同的道理,都是要回复到心之本体。即达到内丹功法“炼神还虚”的最高境界,同时也就进入了“致良知”之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道家 生命智慧 完养此身 炼神还虚 致良知
原文传递
生生:在世代之中存在 被引量:19
9
作者 孙向晨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3-125,128,共14页
"生生不息"展开的是一个不同于海德格尔"在世界之中存在"的新的生存论结构,本文称之为"在世代之中存在",这一新结构揭示了海德格尔自身的生存论分析所缺失的诸多面向。在世代之中存在的"我"首... "生生不息"展开的是一个不同于海德格尔"在世界之中存在"的新的生存论结构,本文称之为"在世代之中存在",这一新结构揭示了海德格尔自身的生存论分析所缺失的诸多面向。在世代之中存在的"我"首先是一个勾连世代,渊源有自的"此身",其源初地面向他人的存在即"亲亲"。它在"孝"中展示出"共世代"的结构,并在"家"中落实这种"承世"的存在,"家"由此而获得了存在论的地位。在世代之中存在的"现身情态"展现了"此在"的"在家之乐"。同时,在世代之中存在使"学"与"教"成为生存论结构中的必然环节,并使"跨世代"的"筹划"成为可能,由"世代"形成的"历史性"因此对此在发生影响。最终,它在祭奠"亲人之死"中延续"共世代"的结构,以"慎终追远"的方式保持生存中超越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世代之中存在 此身 亲亲 历史性 共世代
原文传递
翰墨旧事(二十)
10
作者 斯舜威 《书法》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4-25,共2页
二七六一九五六年,陈半丁好事连连。十月十七日,他在北京举办了个人画展。他雄心勃勃地编写《画法考证录》,拓印谱数本。特别让他感到荣幸的是,有一天毛泽东邀请他到中南海赴宴。归来后,他激情难抑,文思涌动,刻了“莫负此生”一印,边款... 二七六一九五六年,陈半丁好事连连。十月十七日,他在北京举办了个人画展。他雄心勃勃地编写《画法考证录》,拓印谱数本。特别让他感到荣幸的是,有一天毛泽东邀请他到中南海赴宴。归来后,他激情难抑,文思涌动,刻了“莫负此生”一印,边款曰:“真心待人,于心便无愧矣。如专作一味叨好,不但失真,尤可耻也。今天是吉月吉日,得蒙毛主席赐宴在一席,此身之荣幸足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荣幸 数本 拓印 此身 莫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