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舞蹈艺术与道教中的步罡踏斗
1
作者 程群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72-77,共6页
道教的步罡踏斗与舞蹈同为肢体语言,分别隶属于宗教和艺术文化范畴。它们二者间存在着一些区别,也存在诸多相通之处。区别主要在于:步罡踏斗作为肢体语言不塑造具体的形象,而舞蹈艺术则必定塑造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步罡踏斗动作的发出... 道教的步罡踏斗与舞蹈同为肢体语言,分别隶属于宗教和艺术文化范畴。它们二者间存在着一些区别,也存在诸多相通之处。区别主要在于:步罡踏斗作为肢体语言不塑造具体的形象,而舞蹈艺术则必定塑造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步罡踏斗动作的发出存在着道教理论上的依据,舞蹈动作的演绎则不存在外在理论上的根据。它们的相通之处在于:两者都被认为具有实用功能,还有人认为两者都源于对动物行为的摹拟,都被认为具有通神功能,两者的动作都具有虚拟化、程式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罡踏斗 舞蹈 道教 艺术
下载PDF
步罡踏斗与舞蹈艺术比较研究
2
作者 徐晓明 《艺术评鉴》 2017年第13期68-70,共3页
歩罡踏斗与舞蹈艺术在来源、构图、动作、音乐、表意、功能等方面有诸多相通之处,步罡踏斗可称为宗教舞蹈之一种。两者之间也存在相异之处,步罡踏斗与一般舞蹈相比具有神圣性和神秘性。
关键词 步罡踏斗 舞蹈 法术 艺术
下载PDF
“斗极观念”影响下的汉代盘鼓舞与道教“步罡踏斗”渊源考 被引量:6
3
作者 张素琴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41,共5页
作为汉代著名的舞蹈,盘鼓舞一直是人们关注的对象。自汉代起逐步形成的步罡踏斗是道教斋醮仪式的重要手段。斗极观念是中国自原始时期便已经存在的信仰方式,在两汉达到高峰,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从斗极观念入手,分析这... 作为汉代著名的舞蹈,盘鼓舞一直是人们关注的对象。自汉代起逐步形成的步罡踏斗是道教斋醮仪式的重要手段。斗极观念是中国自原始时期便已经存在的信仰方式,在两汉达到高峰,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从斗极观念入手,分析这种观念之于盘鼓舞发生和道教步罡踏斗形式构建的渊源关系,并初步探讨两者同源异流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斗极观念 盘鼓舞 步罡踏斗
原文传递
论道教的步罡踏斗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泽洪 《中国道教》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11,共5页
关键词 道教 法术 科仪 抱朴子内篇 禹步法 步罡踏斗
原文传递
道教禹步论 被引量:6
5
作者 熊永翔 王进 谭超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8-111,共4页
禹步与道教有着密切的关系,道教禹步本质上表现为步罡踏斗。众多道教文献对禹步的起源、要义以及功能进行了详细论述。但是,对道教禹步的起源、要义和功能进行重新梳理,则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对禹步意涵的认识。
关键词 道教 禹步 步罡踏斗
下载PDF
“禹步”考论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剑国 张玉莲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3-100,共8页
禹步系春秋战国巫觋依据大禹传说而创造,是模拟禹偏枯“步不相过”的一种巫步,包含着禹铸鼎象物禁御百物的巫术意义。后来纳入道教法术系统,成为道教重要法术。其步法由“禹步三”到“三步九迹”、“步罡踏斗”,经历了许多变化,呈现出... 禹步系春秋战国巫觋依据大禹传说而创造,是模拟禹偏枯“步不相过”的一种巫步,包含着禹铸鼎象物禁御百物的巫术意义。后来纳入道教法术系统,成为道教重要法术。其步法由“禹步三”到“三步九迹”、“步罡踏斗”,经历了许多变化,呈现出规范化和复杂化的倾向。禹步功能主要有消灾去病、驱除鬼魅、禁御毒蛇猛兽、致雨等。实际上,禹步不具备独立效力,只是巫术和法术操作程序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步 偏枯 铸鼎象物 三步九迹 步罡踏斗
下载PDF
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法师禹步的道教意涵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进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4期35-40,共6页
西南少数民族法师的禹步本质上为步罡踏斗,具有浓厚的道教色彩和意义。换言之,西南少数民族祭祀仪式中运用的法术——禹步与道教的禹步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也是历史上道教影响西南少数民族的结果。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 法师 禹步 道教 步罡踏斗
下载PDF
海南民间庙坛的“开印春坛”与“开光召神”——传统信俗文化遗产对天人合一观念的继承与传播 被引量:2
8
作者 《地方文化研究》 2020年第1期87-95,共9页
在海南汉族传统中,民间道坛与宫庙每年到了除夕都用红纸包封各种通神印章,等到新年初二举行开印科仪,方才会做符盖印,以供大众用途;同时,每年、隔年、三五年,也会为神像退神,浸泡洗刷干净,再行检查修补重绘色彩,称为“换袍”,事后再举... 在海南汉族传统中,民间道坛与宫庙每年到了除夕都用红纸包封各种通神印章,等到新年初二举行开印科仪,方才会做符盖印,以供大众用途;同时,每年、隔年、三五年,也会为神像退神,浸泡洗刷干净,再行检查修补重绘色彩,称为“换袍”,事后再举办“开光召神”,由道士以步罡踏斗意想天上境界移向设坛现场,号称请唤三界神明见证地方宫庙主祀“境主”神灵“陞职陞功”。这一系列活动,表象是“以神圣之名”,实则是“以神道设教”,背后思维模式不离通过仪式行为将传统天人合一观念潜移默化大众人心,又是确保许多手工艺得以一再以在较短时限重复师徒以现场实物手把手传授,不至于隔代失传。而原本来自不同祖籍的地方居民亦因共同因缘,以境主为“公祖”或“婆祖”,共同拟血缘自称子孙,具体建构相互间的“本境”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气 境主 神像 步罡踏斗 神圣意义
下载PDF
道教禹步论
9
《中国道教》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1-61,共1页
熊永翔、王进、谭超在《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撰文指出,道教禹步本质上表现为步罡踏斗,是道教斋醮的常行法术。步罡踏斗是斋醮时礼拜星斗、召请神灵的法术。道教的禹步之法,因与握固闭气、掐诀存思等法术配合,要掌握禹步之真髓并... 熊永翔、王进、谭超在《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撰文指出,道教禹步本质上表现为步罡踏斗,是道教斋醮的常行法术。步罡踏斗是斋醮时礼拜星斗、召请神灵的法术。道教的禹步之法,因与握固闭气、掐诀存思等法术配合,要掌握禹步之真髓并非易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步 道教 《湖北社会科学》 步罡踏斗 2010年 法术 斋醮 礼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