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功能步行辅助器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董风齐 姜永親 +1 位作者 陈荣秀 闫贵贞 《天津护理》 1997年第5期183-184,共2页
以往腹盆部手术病人,术后由于伤口疼痛身体虚弱等原因,不敢早期下床活动,因此易出现肺部感染或骶尾部褥疮并发症,如果下床活动,还需人搀扶,尤其年老体弱身体肥胖病人尤需多人搀扶。方能被动性的运动。
关键词 步行辅助器 研制与应用 多功能 腹盆部 肿瘤医院 手术病人 下床活动时间 天津 老体 肥胖病人
下载PDF
一种新型步行辅助器
2
作者 刘东彦 张永兰 高爱香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1期1702-1702,共1页
临床上对于脑血栓、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外伤及大手术恢复期的患者,锻炼步行对肢体功能恢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临床多采用人工搀扶的方式进行康复锻炼,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能满足临床要求。我们设计了一种步行辅助器,... 临床上对于脑血栓、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外伤及大手术恢复期的患者,锻炼步行对肢体功能恢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临床多采用人工搀扶的方式进行康复锻炼,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能满足临床要求。我们设计了一种步行辅助器,经临床使用,取得了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行辅助器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临床使用 肢体功能恢复 康复锻炼 脑血栓 脑出血 恢复期
原文传递
弹性悬带矫形器对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于大君 刘志华 +1 位作者 张洪翠 李铁山 《中国卒中杂志》 2011年第6期434-439,共6页
目的评价新型弹力悬带矫形器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28例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被纳入康复治疗组(对照组)和弹力悬带矫形器治疗组(治疗组),对照组在治疗师指导下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佩... 目的评价新型弹力悬带矫形器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28例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被纳入康复治疗组(对照组)和弹力悬带矫形器治疗组(治疗组),对照组在治疗师指导下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佩带弹力悬带矫形器进行步行训练,连续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治疗后8周由同一个治疗师对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FMA)、能量消耗指数(physical consume index,PCI)及包括10 m舒适步行速度和10 m快速步行速度、步频、步长、足偏角、步基宽在内的步态时空参数进行评测,并比较上述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观察弹力悬带矫形器的作用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10 m舒适步行速度和10 m快速步行速度、步长、步频较治疗前提高(均P<0.01),步基宽、PCI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2组FMA和足偏角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10 m舒适步行速度和10 m快速步行速度、步长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298,0.0225,0.025),步基宽、PC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D01,0.026);2组步频、FMA和足偏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10 m舒适步行速度和10 m快速步行速度、步长、步频及FMA评分较治疗前提高(均P<0.01),步基宽、PCI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2组足偏角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10 m舒适步行速度和10 m快速步行速度、步长、步频及FMA平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42、0.015,0.024,0.024,0.038),步基宽、PC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1);2组足偏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使用弹力带矫形器可以纠正偏瘫患者的异常步态,提高步行速度,降低能量消耗,促进步行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长袜 压力 矫形外科固定装置 步行辅助器 步行
下载PDF
不同类型矫形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中的功能效应 被引量:21
4
作者 王妍 熊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2期7475-7480,共6页
背景:根据脑卒中偏瘫患者病情选用合适的矫形器,可以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目的:通过对不同类型矫形器对矫治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效果进行评价,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矫形器在偏瘫患者... 背景:根据脑卒中偏瘫患者病情选用合适的矫形器,可以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效果。目的:通过对不同类型矫形器对矫治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效果进行评价,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矫形器在偏瘫患者中的应用,特别是不同类型矫形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以及各种矫形器对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和作用。结果与结论:通过矫形器的辅助治疗能够减轻脑卒中偏瘫肢体的肌张力和肌痉挛,提高运动功能和整体的日常生活能力,起到稳定支持、固定保护、矫正畸形及代偿丧失功能的作用,但由于病例数相对较少,治疗观察时间较短,缺乏长期随访,远期疗效未能进行考证,有必要通过随访进一步验证其长期疗效,同时对选择什么时机脱离矫形器合适,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矫正装置 步行辅助器 日常生活活动
下载PDF
带楔鞋与硬踝足矫形器联合应用对膝屈曲脑性瘫痪儿童膝关节伸展能力的改善效应 被引量:4
5
作者 易南 王冰水 +3 位作者 王斌 刘卫 牟翔 王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00-902,共3页
 目的:观察带楔鞋与硬踝足矫形器联合应用对膝屈曲挛缩脑性瘫痪儿童膝关节伸展能力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2/2006-02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进行,选择13例膝屈曲挛缩脑性瘫痪儿童,使用硬踝足矫形器和带楔鞋(鞋...  目的:观察带楔鞋与硬踝足矫形器联合应用对膝屈曲挛缩脑性瘫痪儿童膝关节伸展能力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2/2006-02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进行,选择13例膝屈曲挛缩脑性瘫痪儿童,使用硬踝足矫形器和带楔鞋(鞋楔高度为1.0~2.6cm,平均2.4cm),要求每天使用至少6h以上,连续4周。第1次使用及使用4周后进行测量,观察其穿鞋、使用硬踝足矫形器、使用硬踝足矫形器和带楔鞋3种条件下,站立时膝关节伸展角度(即膝关节最大伸展时与中立位的角度)及站立静态平衡时间变化。结果:13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站立时膝关节伸展角度:使用带楔鞋和硬踝足矫形器4周后小于单纯穿鞋[(21±5)°,(27±7)°,P〈0.05]。②站立静态平衡时间:第1次使用和使用4周后,穿带楔鞋和硬踝足矫形器后站立时间长于单纯穿鞋或单纯使用硬踝足矫形器[第1次使用:(78±22),(23±11),(38±14)s,P〈0.01;4周后:(129±37),(27±9),(50±18)s,P〈0.01]。结论:加楔的设计,使用硬踝足矫形器设计提高了膝屈曲脑性瘫痪患者站立平衡能力,增强了膝关节的伸展能力,为进一步提高行走功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步行辅助器 肌肉骨骼平衡
下载PDF
C_7完全性脊髓损伤实现地面行走1例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晓刚 敖丽娟 +5 位作者 郑琳 冯亚男 李旺祥 罗焕邦 黄福荣 项梅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159-160,共2页
目的介绍通过助动型步行矫形器配合系统全面的康复训练使1例C7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实现步行能力。方法患者,男,37岁。2004-06-03日因车祸颈部受伤,致C7爆裂性骨折后行前路椎板减压内固定术,C7以下无知觉,双下肢不能自主活动,双手无力,尿... 目的介绍通过助动型步行矫形器配合系统全面的康复训练使1例C7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实现步行能力。方法患者,男,37岁。2004-06-03日因车祸颈部受伤,致C7爆裂性骨折后行前路椎板减压内固定术,C7以下无知觉,双下肢不能自主活动,双手无力,尿便失控无知觉。诊断:外伤性C7椎体骨折致C7平面完全性脊髓损伤。治疗方法:①临床相关处理:口服巴氯芬;腹肌及膀胱逼尿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②往复式步态矫形器(RGO)配带前的训练:肌肉牵拉以内收肌、绳肌、小腿三头肌、屈髋肌为重点;肌力训练以上肢肌群的强化训练和背阔肌以及躯干侧屈肌群为主,其中躯干侧屈肌群的训练是将患者双下肢和骨盆悬吊起来进行侧屈摆动;平衡杠内的训练:患者穿戴双下肢膝踝足矫形器(KAFO),伸髋10°进行站立平衡训练;减重步行器下的训练:患者穿戴双下肢膝踝足矫形器,将悬吊固定带缚在患者腰臀部,然后升高悬吊装置,将患者体质量减轻30%~50%。患者站立于活动平板上,由治疗师协助患者完成循环步行。③往复式步态矫形器配带后的训练:先教会患者陪护人员帮助患者穿脱往复式步态矫形器和完成站起和坐下间的转移;平衡杠内穿戴往复式步态矫形器进行站立位平衡训练,再进行平衡杠内4点步训练,最后过度到平衡杠外的借助助行架的4点步训练以及步行耐力训练。脊髓损伤级别及损伤平面和功能缺陷分数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评定法。日常生活活动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法;肌张力评定用改良的Ashworth分级法。步行能力检查包括步行速度和一次性行走总时间。结果患者ASIA评价A型,C7~T1存有部分保留带,分数由治疗前的运动48分,感觉28分,增加到治疗后的运动50分,感觉32分,肌张力用改良的Ashworth分级评价:双下肢内收肌,绳肌,小腿三头肌,股四头肌肌张力由治疗前的三四级减少到两三级,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用Barthel指数评价:由治疗前的0分增加到40分。步行速度6m/min。能够持续行走近1h。结论通过减重步行等新技术的引入以及往复式步态矫形器先进的步行器使用,配合全面系统的康复训练,有效的使该C7完全性损伤患者实现了地面行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步行辅助器 行走
下载PDF
介绍一种新型个人移动助行架
7
作者 陈晓勇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6-96,102,共2页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的个人移动辅助器具。方法说明现有个人移动辅助器具存在的问题,新型助行架的结构,新型助行架的应用价值。结果新型的助行架结构简单,可以折叠,尺寸可以调整。结论利用新型的助行架,下肢行动不便的患者可以安全地站立,...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的个人移动辅助器具。方法说明现有个人移动辅助器具存在的问题,新型助行架的结构,新型助行架的应用价值。结果新型的助行架结构简单,可以折叠,尺寸可以调整。结论利用新型的助行架,下肢行动不便的患者可以安全地站立,行走,进行腿部的康复训练,恢复萎缩的肌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行辅助器 残疾人 行走 个人移动助行架
下载PDF
抗阻功率车在改善脑性瘫痪患儿步行能力中的应用
8
作者 潘华舫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0年第2期231-232,共2页
目的探讨抗阻功率车在改善脑性瘫痪(脑瘫)患儿步行能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1~12月收治的48例单瘫型脑瘫患儿,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 目的探讨抗阻功率车在改善脑性瘫痪(脑瘫)患儿步行能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1~12月收治的48例单瘫型脑瘫患儿,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下肢采用抗阻功率车治疗,每天2次,每次30min,观察治疗8周后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步行功能分级评分、粗大运动评分、步行速度和步长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阻功率车在改善脑瘫患儿步行能力方面,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作为脑瘫患儿治疗康复的常规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步行辅助器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