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卡诺模型和多源数据的城市街区步行适宜性评价与优化
1
作者 赵力伟 宣蔚 +2 位作者 姚宇超 肖佳琦 彭康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698-4710,共13页
科学评价与优化街区步行适宜性对提升城市活力、推动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从居民实际需求出发,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Maslow's demand theory)和卡诺模型(Kano model)构建包含五个维度共十五个指标的城市街区步行适宜性评价模型... 科学评价与优化街区步行适宜性对提升城市活力、推动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从居民实际需求出发,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Maslow's demand theory)和卡诺模型(Kano model)构建包含五个维度共十五个指标的城市街区步行适宜性评价模型,结合多源数据和改进的CRITIC(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ieria correlation)-熵权赋权法以合肥市为例进行测度;随后结合热点分析识别各维度高、低值的空间聚类情况,并分析产生原因;最后引入街区活力,利用双变量莫兰指数探讨二者的空间匹配关系,进而提出步行适宜性优化方法。结果表明,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和卡诺模型可从通畅性、便捷性、安全性、丰富性和舒适性五个维度对步行适宜性展开评价;研究区内的步行适宜性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性和自相关性,且与街区活力存在较多不匹配区域。在此基础上提出街区步行适宜性优化策略,可为合肥市未来步行空间设计和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行适宜性 卡诺模型 马斯洛需求理论 街区活力 多源数据 街区尺度 空间自相关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街道步行适宜性评价
2
作者 谢祯 余坤勇 +4 位作者 耿建伟 艾婧文 程惠珊 黄茹鲜 刘健 《中国城市林业》 2023年第3期146-154,共9页
以福州市鼓楼区为研究对象,借助遥感、POI、街景等多源数据,利用序关系法、空间分析等方法,从可达性和舒适性构建步行适宜性评价体系,探究步行适宜性与人口活力的关系,为城市街道步行环境评价和优化提供新思路。结果表明:1)研究区整体... 以福州市鼓楼区为研究对象,借助遥感、POI、街景等多源数据,利用序关系法、空间分析等方法,从可达性和舒适性构建步行适宜性评价体系,探究步行适宜性与人口活力的关系,为城市街道步行环境评价和优化提供新思路。结果表明:1)研究区整体步行适宜性较差,呈现以东街口为核心向四周递减的趋势。2)研究区步行适宜性高值区域空间极化现象显著,鼓东、鼓西、南街和东街街道特征较为突出。3)步行适宜性与人口活力的关系存在供给偏差,人口活力高-步行适宜性低的区域步行环境建设滞后,居民难以享有步行环境的便捷供给。基于研究结果,对城市街道步行空间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满足居民均衡享有适宜步行的街道空间的权益,促进绿色出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行适宜性 多源数据 空间分异 人口活力 福州市
下载PDF
街道空间步行适宜性测度与设计导控——以上海静安寺片区为例 被引量:14
3
作者 施澄 袁琦 +1 位作者 潘海啸 叶宇 《上海城市规划》 2020年第5期71-79,共9页
立足新近涌现的一系列分析技术,关注旧城中心区街道微更新背景下的街道步行适宜性精准测度与品质提升导控。以上海市中心静安寺片区的生活性街道作为研究案例,通过虚拟现实场景的建构与可视化SP法,对比多种设计介入对于行人的步行适宜... 立足新近涌现的一系列分析技术,关注旧城中心区街道微更新背景下的街道步行适宜性精准测度与品质提升导控。以上海市中心静安寺片区的生活性街道作为研究案例,通过虚拟现实场景的建构与可视化SP法,对比多种设计介入对于行人的步行适宜性影响,并通过决策树这一机器学习算法测度街道空间界面的特征要素对于步行适宜性评价的影响。结果显示,街道近人尺度的要素和步行设施对于行人的适宜性评价影响更高,相应的量化测度也可为旧城中心区街道步行适宜性的精准提升提供有效支持。通过新技术条件下人本尺度微更新领域的有益尝试,在实践中能更准确地回应在不同的街道特征和有限的空间下,采用何种导控方法能实现街道步行适宜性最大化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空间 步行适宜性 可视化SP 虚拟现实 机器学习
下载PDF
城市步行适宜性的综合评价及空间异质性——以广州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崇旺 王芳 +3 位作者 朱明稳 李晓妹 伍嘉健 冯铭欣 《地理信息世界》 2021年第3期34-41,共8页
以广州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综合考量空间邻近性、步行便捷性、环境舒适性,选取步行指数、土地覆被指数及坡度构建步行适宜性评价模型,运用空间自相关、统计分析等方法定量分析步行适宜性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广州市中心城区的步行适... 以广州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综合考量空间邻近性、步行便捷性、环境舒适性,选取步行指数、土地覆被指数及坡度构建步行适宜性评价模型,运用空间自相关、统计分析等方法定量分析步行适宜性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广州市中心城区的步行适宜性指数介于9.36~88.56之间,区域差异明显,整体呈多中心圈层递减的格局;步行适宜性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在街道尺度下,步行适宜性高、低值街道在空间上趋于集聚,热点与冷点区域分别为新、旧城市中轴线所在区域;人口密度与步行适宜性的空间相关性显著,但在旧城区中仍存在两个高-低聚类街道,应重点对此类区域的步行适宜性进行精细化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行适宜性 综合评价 空间异质 广州市
下载PDF
适老化视角下居住型轨道交通站域街道步行适宜性研究
5
作者 饶传坤 田雪琪 翟端强 《现代城市研究》 2024年第6期107-113,共7页
在轨道交通迅速发展、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当下,老年人使用轨道交通却遇到多种阻碍。轨道站域街道作为老年人使用轨道交通的“最后一公里”,同时也作为城市开发的重点区域,其街道空间品质的提升不容忽视。构建轨道交通站域街道适老化... 在轨道交通迅速发展、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当下,老年人使用轨道交通却遇到多种阻碍。轨道站域街道作为老年人使用轨道交通的“最后一公里”,同时也作为城市开发的重点区域,其街道空间品质的提升不容忽视。构建轨道交通站域街道适老化的步行适宜性评价体系,并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分析各指标重要性的差异,选择杭州市9个典型居住型地铁站点,通过城市POI数据及街景数据等,对各站点安全性、舒适度和便捷性及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总体上看,各居住型地铁站域街道的适老化步行适宜性较弱,较多站点在无障碍设施、站点可达性和步行环境等方面存在不足,今后应以“便捷性为主导,安全性为保障,兼顾舒适性”为原则,不断提升轨道交通站域街道步行适宜性,提升城市整体步行环境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步行适宜性 适老化 轨道交通站域街道 杭州市
下载PDF
关联·机制·治理:基于微气候评价的高密度城市步行适宜性环境营造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西蒙·马尔温 杨俊宴 +1 位作者 郑屹 乔纳森·拉瑟福德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26,共11页
适宜步行的城市环境不仅仅包含连续、优美且尺度宜人的步行空间,适宜的温度、风速同样深刻影响着人们在城市中的行走体验。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以伦敦、巴黎、布鲁塞尔、巴塞罗那等为代表的高密度欧洲城市出现了过于炎热、寒... 适宜步行的城市环境不仅仅包含连续、优美且尺度宜人的步行空间,适宜的温度、风速同样深刻影响着人们在城市中的行走体验。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以伦敦、巴黎、布鲁塞尔、巴塞罗那等为代表的高密度欧洲城市出现了过于炎热、寒冷或强风等不适宜的城市微气候,严重影响甚至迫使人们减少或避免在相关城市空间中的步行等户外活动。同时,针对可步行城市的大量既有研究侧重分析城市步行环境中的物质要素及其内在机制,如景观、步行道宽度、休憩设施等,对影响人们户外活动时生理感受的城市微气候要素的研究较少,如温度和风速等。因此,在具体讨论和衡量人们在城市中的步行体验以及提升城市步行适宜性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一种新的微观气候治理逻辑值得探索。针对该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城市物质空间与城市微气候之间的交互影响,归纳总结出了两者之间的关联机制。进而提出一种行人尺度和以步行适宜性为导向的城市微气候管控策略及治理逻辑,来提升高密度、高强度城市建成区中人们步行时的生理感受,从另一角度优化高密度城市中的步行适宜性,促进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行适宜性 城市微气候 高密度建成区环境 城市规划 管控策略
原文传递
多尺度步行环境对居民肥胖的影响机理--以广州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文越 甄新瑜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38-950,共13页
基于2019年广州18个社区1470份问卷数据,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不同尺度步行环境(包括步行适宜性和其他与步行相关的建成环境要素)对居民肥胖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居民出行态度与偏好会影响通勤行为,但对居民肥胖没有显著的直接影... 基于2019年广州18个社区1470份问卷数据,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不同尺度步行环境(包括步行适宜性和其他与步行相关的建成环境要素)对居民肥胖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居民出行态度与偏好会影响通勤行为,但对居民肥胖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在考虑了居民社会经济属性和出行态度偏好后,居住地步行环境对居民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具有显著的负向总体效应。步行环境对居民BMI的影响具有尺度效应,社区尺度的步行适宜性影响最为显著。不同尺度的绿度、路网密度、地铁站密度和与城市中心的距离等其他与步行相关的建成环境均对居民BMI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行环境 步行适宜性 肥胖 尺度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珠海市核心区公共步行空间品质化设计实践探索
8
作者 石晓 《智能城市》 2022年第4期86-88,共3页
城市发展进程逐渐由经济快速增长转变为城市品质提升,高质量精细化城市设计引导城市空间构建成为城市发展道路。文章立足提升城市重要空间品质,以“公共步行空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珠海市地下空间、步行道路、空中连廊等的步行适宜... 城市发展进程逐渐由经济快速增长转变为城市品质提升,高质量精细化城市设计引导城市空间构建成为城市发展道路。文章立足提升城市重要空间品质,以“公共步行空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珠海市地下空间、步行道路、空中连廊等的步行适宜性,提出有依据、可借鉴的设计控制方法,以保障城市公共步行空间从设计到管控到建设实施的全流程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品质 步行空间设计 步行适宜性
下载PDF
“人本转向”下的城市步行环境测度与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9
作者 杨文越 朱钰娴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88,共14页
对城市步行环境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将其测度和评价方法归纳为客观和主观2大类。客观方法主要从中宏观尺度对城市步行适宜性进行测度,对微观步行环境的测度相对较薄弱;主观方法则主要应用于中微观尺度步行环境评价,不仅关注行人对客观建... 对城市步行环境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将其测度和评价方法归纳为客观和主观2大类。客观方法主要从中宏观尺度对城市步行适宜性进行测度,对微观步行环境的测度相对较薄弱;主观方法则主要应用于中微观尺度步行环境评价,不仅关注行人对客观建成环境的主观感知,同时还考虑了个人的步行能力、步行偏好以及社会经济属性的影响。在具体方法和数据方面,客观测度方法主要基于GIS技术和数据,主观评价方法主要基于问卷量表和实地参与式手段。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方面,随着3D GIS模型、街景图像数据和机器学习方法的应用,客观方法开始从二维平面的步行适宜性测度转向三维立体测度,研究尺度亦从中宏观转向微观的人本尺度,从人本视角考虑更多精细化、满足视觉审美需求的步行环境要素;主观方法则转向结合机器学习、大数据算法、虚拟现实技术和可穿戴式生理传感器等新的技术与方法获取行人对步行环境的主观感知。提出了人本转向下未来中国城市步行环境测度与评价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行环境 步行适宜性 人本转向
原文传递
国际体力活动与建成环境网学术信息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建军 陈佩杰 何晓龙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95,共5页
国际体力活动与环境网(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the Environment Network,IPEN)是由美国的Salli教授、比利时的De Bourdeaudhuij博士和澳大利亚的Owen教授于2004年8月在德国Mainz举办世界行为医学大会时共同发起创建的... 国际体力活动与环境网(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the Environment Network,IPEN)是由美国的Salli教授、比利时的De Bourdeaudhuij博士和澳大利亚的Owen教授于2004年8月在德国Mainz举办世界行为医学大会时共同发起创建的组织。IPEN主要目标是致力于增进体力活动与相关环境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体力活动与环境的相关性研究;介绍和推广相关研究领域的成熟研究方法和措施:为本领域研究人员相互分享信息、研究成果以及相关资料等提供平台:整合不同国家的相关研究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帮助研究人员将研究成果通过论文、专题讨论会、专门研讨会等形式进行推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力活动 建成环境 步行适宜性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