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末武举制改革与被废除的历史社会学分析
1
作者 曹烨 《武术研究》 2024年第8期60-63,共4页
清末以降,有关武举“废”“改”的讨论已久,不禁让人深思影响清末武举废改的因素。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此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结论:近代提出武举改革,但改革方法难以有效实施;轻易废除武举,对清政府统治造成影响;封建与守... 清末以降,有关武举“废”“改”的讨论已久,不禁让人深思影响清末武举废改的因素。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此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结论:近代提出武举改革,但改革方法难以有效实施;轻易废除武举,对清政府统治造成影响;封建与守旧思维也是一大影响因素;清末社会矛盾的变化是武举废改的推手。最后提出,武术来源于历史,应该充分了解历史;对武术史的探究应从多方面、多视角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举制 武术史 清代
下载PDF
论武举制影响下武术的发展进程
2
作者 李君华 《中华武术》 2024年第3期68-70,共3页
武举,史称武科,从武举制的发展到废除,作为选拔武艺人才的主要方式,在中国历史上长存了1200余年。纵括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武举制与军中武术、民间武术两大体系的构成为中国最早的武术。武举和武术的兴衰、结合在武术史上也有着... 武举,史称武科,从武举制的发展到废除,作为选拔武艺人才的主要方式,在中国历史上长存了1200余年。纵括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武举制与军中武术、民间武术两大体系的构成为中国最早的武术。武举和武术的兴衰、结合在武术史上也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因此,从武举制的兴起——发展——禁锢——兴盛——败亡阶段,探究武术的发展进程,可以为今后的武术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举制 武术 发展 进程
下载PDF
清代的武举制度 被引量:20
3
作者 马明达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57-61,共5页
关键词 武状元 武举制 武科 榜眼 乡试 河北省 考试办法 《明史》 科举 进土
下载PDF
武举制与齐鲁地域武术文化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郭守靖 《搏击》 2012年第1期28-30,共3页
文章借助历史资料,采用地域文化学研究方法,探讨武举制发展的历史背景;以清代山东武举人和武进士人数的地域分布情况为例,统计了清代齐鲁地区武举人数与武术拳种的地域分布情况,分析了武举人数与地域环境、习武风气、民族性格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 武举制 山东省 地域文化 武术
下载PDF
唐代武举制与武术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闫学荣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7期78-79,103,共3页
唐代武举制在中国武术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是唐代尚武文化的载体和重要推动力。本文以唐代武举制及武术的发展为研究对象,对武举制与武术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 唐代 武举制 武术 核心价值观 关系
下载PDF
“武举制”之启示——也谈传统武术传承人制度建设 被引量:2
6
作者 漆春亭 《成才之路》 2007年第36期92-93,共2页
文章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析了武举制的历史意义以及给我们陷于困境的传统武术发展的启示,从理论上提出传统武术的传承人制度建设的对策,为发展传统武术在制度上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武举制 传统武术 传承人
下载PDF
“武举归来”一一论宋代武举制浸染下武术的发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陈俊羲 周小青 +3 位作者 张怀雨 李然 杨力 苗陈雷 《中华武术》 2020年第1期84-86,共3页
武举制是古代为了选拔杰出的军事人才而创立的一种选拔制度,创立于唐朝,随后历经五代十国时期,逐渐被历史搁浅,到了宋朝宋仁宗时期才得以恢复。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宋代武举制出现前后武术的发展史进行梳理。研究指出:武举归来... 武举制是古代为了选拔杰出的军事人才而创立的一种选拔制度,创立于唐朝,随后历经五代十国时期,逐渐被历史搁浅,到了宋朝宋仁宗时期才得以恢复。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宋代武举制出现前后武术的发展史进行梳理。研究指出:武举归来之前,武术在不同阶层有着差化异表达;武举归来后,军事武术、军事理论以及军队中的武术表演较之前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与乡村武术结社组织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举制 宋代 武术
下载PDF
武举制创立的时代背景及社会价值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彭雪燕 崔怀猛 《武术研究》 2021年第8期6-8,19,共4页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对武举制产生的历史背景进行细致梳理,深入解读武举制的历史价值。研究表明:唐代武举制的创立是诸多历史因素导致的历史必然,也是当世统治者实现政治抱负的一种有效措施。武举制的创立具有重...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对武举制产生的历史背景进行细致梳理,深入解读武举制的历史价值。研究表明:唐代武举制的创立是诸多历史因素导致的历史必然,也是当世统治者实现政治抱负的一种有效措施。武举制的创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是对先秦"尚武遗风"的继承和复兴,能够有效地缓解"重文轻武"社会风气的泛滥,为民间习武提供了制度保障,促进了民间武术与军事武术的深度融合。通过对唐代武举制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价值进行探讨,旨在为唐朝以后的历代武举制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武举制 时代背景 历史价值
下载PDF
武举制对唐朝武术发展的影响
9
作者 付景浩 刘存忠 谢书玉 《武术研究》 2022年第3期7-9,共3页
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星,武举制的创立对整个武术的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武人"提供了进入仕途的机会,改变了"以文取仕"的单一"仕途",促进了武术的发展。
关键词 武术 武举制 唐朝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武举制度 被引量:4
10
作者 管益农 《华夏文化》 1995年第4期14-15,共2页
中国古代的武举制度管益农武举制度的创立中国的科举制度,发端于隋代。炀帝"置明经、进士二科",以"试策"取士,揭开了中国科举制度史的第一页。武举作为科举之一目,始于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据杜佑《通典》卷十五《选... 中国古代的武举制度管益农武举制度的创立中国的科举制度,发端于隋代。炀帝"置明经、进士二科",以"试策"取士,揭开了中国科举制度史的第一页。武举作为科举之一目,始于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据杜佑《通典》卷十五《选举三》记载:"长安二年,教人习武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举制 中国古代 考试内容 学生军训 考试程序 进士出身 《武经七书》 殿试 中国科举 西安市
下载PDF
中国古代武术史话之十四 古代的武举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伟良 《中华武术》 2015年第2期30-30,共1页
武举又名武科,是中国古代为选拔军事人才而设置的考试科目。作为一种朝廷的考试制度,武举制始创于公元702年的武则天长安二年,废止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前后时断时续绵延了一千二百年,在我国历史发展上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古代武术 武举制 中国 史话 考试科目 军事人才 考试 武则天
下载PDF
传统社会武术制度演化探析——以武举制为例
12
作者 朱丽霞 《武术研究》 2023年第10期43-45,共3页
制度可以视为指导人们实践的某种社会秩序,文章以社会制度为研究视角,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的制度边界、制度链接、制度互动三个层面出发,通过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哲学关系,试图厘清武举制度的内容体系与符号展现。研究认为:(1... 制度可以视为指导人们实践的某种社会秩序,文章以社会制度为研究视角,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的制度边界、制度链接、制度互动三个层面出发,通过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哲学关系,试图厘清武举制度的内容体系与符号展现。研究认为:(1)武举制为武术发展提供了场所和依靠,使武术的民间习练更具有组织性与目的性;(2)武举制作为时代选择的结果,为选拔武艺高强者提供路径选择;(3)武举制的内容设置虽然能够彰显经济与文化增长,在农耕经济下普通人群似乎又被阻挡在外,导致普通人群难以胜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举制 传统武术
下载PDF
风云起落武举制
13
作者 武兵 《少林与太极》 2016年第8期4-7,共4页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在中国历史上,隋朝首先创立了选拔文官的科举制度,到清光绪二十七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土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在中国历史上,隋朝首先创立了选拔文官的科举制度,到清光绪二十七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土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多年。武举创立之前,科举制度呈单轨运行状态,那些虽有武艺却不善文的武士被拒之门外,这显然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封建统治的加强。所以,增设武科,笼络和安置武勇人才,完善和发展科举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举制 科举 选拔考试 中国历史 封建王朝 运行状态 封建统治 人才
下载PDF
金朝的武举制度
14
作者 莫朝迈 《中华武术》 1997年第5期21-22,共2页
我国科举制度中专为选拔武宫而设的科目——武举,始于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其后历代相沿,逐渐发展成与一般文士考试相对的体系。唐代考试项目有马射、步射、平射、筒射、马枪、负重等项目。北宋时,先试骑射,后试策。以策定取舍,弓马... 我国科举制度中专为选拔武宫而设的科目——武举,始于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其后历代相沿,逐渐发展成与一般文士考试相对的体系。唐代考试项目有马射、步射、平射、筒射、马枪、负重等项目。北宋时,先试骑射,后试策。以策定取舍,弓马定名次。靖康二年(1127)北宋被金朝所灭之后,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的我国北方广大地区,都置于金朝的统治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举制 金朝 考试成绩 科举 金熙宗 应试者 时间规定 考试内容 考试项目 军节度使
下载PDF
风云起落武举制
15
作者 武兵 王祖金 王宏强 《中华武术》 2012年第12期76-78,共3页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关键词 武举制 选拔考试 封建王朝 读书人
下载PDF
武举制之启示——中国传统武术传承机制探析
16
作者 张亚娟 《中华武术》 2020年第5期10109-10111,10115,共4页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主要阐述武举制从开始到结束产生的历史价值,以及武举制的颠末对传统武术传承机制的影响。分析了传统武术传承机制的思考:师徒关系的改变、教育方式的改变、武术内容方式的改变等等,并提出发展传承机...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主要阐述武举制从开始到结束产生的历史价值,以及武举制的颠末对传统武术传承机制的影响。分析了传统武术传承机制的思考:师徒关系的改变、教育方式的改变、武术内容方式的改变等等,并提出发展传承机制的对策:对传统武术传承人的重视、对武术文化的重视、对学校武术教育的重视、紧跟时代步伐应变传承模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举制 武术 传承机
下载PDF
武举制对国防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17
作者 同翔 《市场周刊》 2017年第11期149-150,共2页
从唐朝到清朝,武举制对国防人才选拔起到了关键作用,为历朝历代培养了大批的优秀国防人才,推动了部队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文章通过分析武举制培养国防人才的历程、主要特点等内容,对当前国防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为国... 从唐朝到清朝,武举制对国防人才选拔起到了关键作用,为历朝历代培养了大批的优秀国防人才,推动了部队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文章通过分析武举制培养国防人才的历程、主要特点等内容,对当前国防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为国防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举制 国防人才 人才选拔
下载PDF
透过武举制看现代武术的人才培养
18
作者 秦光影 田源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第13期7-8,共2页
武举制从设立到废除前后存在了上千年,为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培养了大量的武术人才,其中必然有可取之处。本文根据武举制对当时武术人才培养的影响,通过对比的方式,来思考现代武术的人才培养,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现代武术 人才培养 武举制
下载PDF
武举制废止的原因探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小青 齐伟伟 +2 位作者 杜俊凯 胡平清 张冬琴 《中华武术(研究)》 2017年第8期36-38,共3页
武举制曾在华夏文明系统中具有重要功能,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被废止。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以制度经济学和文化学视角对武举制废止的原因进行研究,认为:新观念的产生以及新教育的兴起对武举制所依赖的根基产生了巨大... 武举制曾在华夏文明系统中具有重要功能,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被废止。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以制度经济学和文化学视角对武举制废止的原因进行研究,认为:新观念的产生以及新教育的兴起对武举制所依赖的根基产生了巨大冲击,使其功能逐步丧失,最终被学堂教育模式取代;考试费用的增加以及纳捐入仕的提倡,严重改变了民众心理选择,推动了武举的废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举制 废止 原因 探析
原文传递
社会学视角下古代武举制度和高校武术单招制度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仁春 庄长宽 《中华武术(研究)》 2015年第5期72-75,共4页
本文选取了长时期影响着武术发展的古代武术科举制度和新时期的高校武术单独招生制度,把两种武术人才的选拔方式进行对比研究。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以武术‘入仕’的武术科举制度和现代武术学历教育——单独... 本文选取了长时期影响着武术发展的古代武术科举制度和新时期的高校武术单独招生制度,把两种武术人才的选拔方式进行对比研究。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以武术‘入仕’的武术科举制度和现代武术学历教育——单独招生考试制度,从社会学角度进行比较,探究武术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存在形式,以及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所体现出的不同内涵。本文认为,武术在新的时期应寻找合适的定位,制定新的选拔条件,把武术的原本内涵体现出来,不让武术原本的面目被时代的尘灰所遮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 武举制 武术单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