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新者方是“英雄”
1
作者 孙健 《剧影月报》 2003年第4期43-44,共2页
电影《英雄》在开始放映的十天里,获得了上千万元的票房收入。票房收入的巨大成功向世人昭示着这部影片的实力。尽管各种媒体铺天盖地的评论毁誉参半,许多批评直指片中不符合电影美学原则的硬伤,而且是切中肯綮的,但这些都似乎无法... 电影《英雄》在开始放映的十天里,获得了上千万元的票房收入。票房收入的巨大成功向世人昭示着这部影片的实力。尽管各种媒体铺天盖地的评论毁誉参半,许多批评直指片中不符合电影美学原则的硬伤,而且是切中肯綮的,但这些都似乎无法阻挡日益增多的观众涌向影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 武打片 票房收入 艺术创作手法 拍摄手法 武打动作设计 暴力美学 形式美感 叙事结构 武侠形象
下载PDF
武侠影视作品人物形象嬗变背后的“江湖”逻辑 被引量:1
2
作者 彭伟文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8-72,159,共16页
以金庸剧为代表的武侠剧中人物形象的多元化现象,是随着武侠片制作在香港正式起步,大量在武馆修习武术的武林中人参与其中,抓住粤语功夫武侠片在市场大行其道的机会,将武术从现实送上银幕,发展武侠剧制作技术,使演员无需任何武术基础便... 以金庸剧为代表的武侠剧中人物形象的多元化现象,是随着武侠片制作在香港正式起步,大量在武馆修习武术的武林中人参与其中,抓住粤语功夫武侠片在市场大行其道的机会,将武术从现实送上银幕,发展武侠剧制作技术,使演员无需任何武术基础便能够饰演武侠人物的结果。但是,金庸剧人物形象自由多变,虽然受惠于粤语武侠片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武侠剧制作技术,实际上表现的是文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遵循商业社会的运作规则,两者的"江湖"逻辑是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侠剧人物形象 嬗变 “江湖”逻辑
原文传递
国族主义视域下中国早期电影的“女侠”形象探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徐雅宁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8-113,共6页
中国早期电影中的"女侠"形象,可以视作是早期电影人彰显革命救亡意识和动员社会进入革命话语的一次文本实践。电影中的"女侠"形象也被蒙上了一层爱国与救世的工具性色彩,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形象代言,抽象的历史阶段... 中国早期电影中的"女侠"形象,可以视作是早期电影人彰显革命救亡意识和动员社会进入革命话语的一次文本实践。电影中的"女侠"形象也被蒙上了一层爱国与救世的工具性色彩,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形象代言,抽象的历史阶段从而也变得具象可感。透过武侠文本的缝隙,我们还能破译许多现代社会的文化密码,比如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话语权力、性别地位与呈现方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早期电影 国族主义 武侠片“女侠”形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