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校武化教育的目标定位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峰 石萌 +1 位作者 张德良 葛书林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4-99,共6页
从培养学生"心力""胆力"和"体力"基点出发,对学校武化教育目标进行定位。认为:(1)以"武"为手段,选择"尚武、品武"路径,提升学生"心力、胆力",培养其爱国主义、团结协作和... 从培养学生"心力""胆力"和"体力"基点出发,对学校武化教育目标进行定位。认为:(1)以"武"为手段,选择"尚武、品武"路径,提升学生"心力、胆力",培养其爱国主义、团结协作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实现弘扬民族精神之目标;(2)在明确文化传承与传播场域的基础上,制定不同学段的武化教育目标,实现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之目标;(3)以技术、技能为内容,以增强"体力"为向度,激发运动激情,实现增强学生体质之目标。基于以上目标,最终实现将学生培养成为未来的生存"强者"、生活"能人"和生命"英雄"的教育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化教育 武术 教育目标 心力 胆力 体力
下载PDF
学校武化教育的实施策略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峰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30-636,共7页
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运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武化教育概念进行厘定,在研究武化教育助力学校勇武特色形成的内部理路基础上,探讨学校武化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认为:(1)以"武的形式"为手段,以技能、道德和精神... 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运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武化教育概念进行厘定,在研究武化教育助力学校勇武特色形成的内部理路基础上,探讨学校武化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认为:(1)以"武的形式"为手段,以技能、道德和精神的内容策略,以培养"心力""胆力"和"体力"为目标策略,采用"打练并进、德艺兼修"模式策略、通过"尚武""品武"欣赏教学的方法策略,使学生成为未来生存"强者"、生活"能人"和生命"英雄",是学校武化教育的教学策略;(2)完善课程,铸就"坚韧不拔、自强不息"校风特色、聚焦"强化套路,突出技击"课程特色、彰显"功力自修、展演激励"课外活动特色,是学校武化教育的课程策略;(3)学校勇武特色办学理念的形成、武化教育师资培养状况、"武的形式"互惠课程开发程度、勇武特色校园文化形成的评价方案,是学校武化教育的评价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勇武特色 武化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 学校特色
下载PDF
论“武化教育”对学校体育的补给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晏骏 仲亚伟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90-96,共7页
对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的实然之境与应然之境进行研判,通过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对“武化教育”内涵进行深入挖掘,认为:“武化教育”是个体从“术”至“道”过程中的“修炼”方式,它是摆脱野蛮而对人的一种“修饰”,注重培养对象的“灵与... 对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的实然之境与应然之境进行研判,通过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对“武化教育”内涵进行深入挖掘,认为:“武化教育”是个体从“术”至“道”过程中的“修炼”方式,它是摆脱野蛮而对人的一种“修饰”,注重培养对象的“灵与肉”和谐统一,其不在于知识灌输,而在于通过“武”的手段达到对人生意义之“觉”“悟”的亲切指点。“武化教育”对当今的学校体育具有重要的补给作用:对学生的补给体现在对“德”的培固从“有”到“全”,对“智”的涵养从“一”到“多”,对“体”的养护从“量”到“质”,对“美”的转向从“外拓”到“内聚”;对教师的补给体现促进教育理念从“行为主义”向“建构主义”演进,教育模式从“传统”向“现代”迈进,教师培养由“粗放”向“集约”转向;对体育课程补给体现在对运动认知的自明、健康行为的自省、体育品德的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化教育 学校体育 补给 学生 教师 体育课程
下载PDF
武化教育的实质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国荣 吕韶钧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0-126,共7页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有其特殊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功能,它不仅传达着一种文化,更传递着一种精神,而武化教育的实质就是倡导武术精神。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等科研方法,围绕着武化教育的实质,以及武术精神的当代价值等方面展开论述,...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有其特殊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功能,它不仅传达着一种文化,更传递着一种精神,而武化教育的实质就是倡导武术精神。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等科研方法,围绕着武化教育的实质,以及武术精神的当代价值等方面展开论述,其目的是更加全面地了解武术所蕴含的精神价值,探讨其在时代背景下如何发挥其自身优势更好地服务当今社会。研究认为:武术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不仅成为凝聚民族力量、彰显国家意志的利器,而且对于培养国民的尚武精神,唤醒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自觉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应该大力弘扬武术精神中所表达的"忠、义、信、勇"的精神实质,更好地提振民族精神,团结民众,凝聚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精神 武化教育 文化内涵 当代价值 人格塑造 公共道德 生活世界
原文传递
武化教育:历史的遗憾 时代的呼唤
5
作者 杨祥全 《中华武术(研究)》 2015年第10期6-15,76,共11页
文武两道相互促进、互相补充;中国文化强调文武兼修、书剑齐飞。但历史的现实却是重文轻武、崇文抑武。古代中国的统治者为了管理需要,普遍采用了"右文"的政策。这就造成了中国武化教育的严重不足,从而导致了近代中国饱受列... 文武两道相互促进、互相补充;中国文化强调文武兼修、书剑齐飞。但历史的现实却是重文轻武、崇文抑武。古代中国的统治者为了管理需要,普遍采用了"右文"的政策。这就造成了中国武化教育的严重不足,从而导致了近代中国饱受列国蹂躏。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面对当前中国的国际环境及国内情况,我们应高扬起武化教育的旗帜,补齐"武化教育"这块短板,重塑新型的文武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武兼修 重文抑武 近代教训 武化教育
原文传递
武化教育与国民素质初探
6
作者 胡士盼 关博 《中华武术(研究)》 2017年第7期72-76,共5页
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一定会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良好的国民素质,科学合理的社会制度等等。但与文化相对应的"武化"同样重要。武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武术文化体系,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传统文化智慧的结... 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一定会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良好的国民素质,科学合理的社会制度等等。但与文化相对应的"武化"同样重要。武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武术文化体系,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目前我国存在国民素质不均衡发展的问题,导致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家庭层面和个人层面的社会问题屡屡出现。通过"以武化人"的教育,必定会对提升和改善国民素质(身体、心理)起到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化教育 武德 国民素质
原文传递
中国武术的文化使命与责任担当 被引量:42
7
作者 明磊 王岗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3-129,共7页
伴随着中华文化伟大复兴时代的有序开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迅速步入创新性发展新阶段。基于此时代背景,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运用文化学、历史学等理论知识,对国家意志、社会需求和文化发展国家战略诉求下的中国武术的文化使命和责任... 伴随着中华文化伟大复兴时代的有序开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迅速步入创新性发展新阶段。基于此时代背景,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运用文化学、历史学等理论知识,对国家意志、社会需求和文化发展国家战略诉求下的中国武术的文化使命和责任担当理论命题进行了学理上阐释。研究认为:现阶段中国武术研究理应从"文化自信"的立场出发,强化中国武术是一种文明的新理念;从"文武兼修"的价值出发,重拾中国武术"武以化人"的教育意义;从"健康中国"的实际出发,找回中国武术健康促进的主体功能。而重新认识和发现中国武术的本真价值,实现真正意义上中国武术的文化使命拓展和社会责任担当,务必从"文化自信"的立场出发,重新认知"博大精深"的中国武术;从"提振精神"的意义出发,重新采撷中国武术"武以化人"的意义和价值;从"文化惠民"的价值出发,重新找回中国武术"健康促进"的功能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武术 文化使命 责任担当 文化自信 武化教育 健康促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