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阳陵南区从葬坑出土武士俑和兵器浅议 被引量:2
1
作者 石宁 闫华军 张琳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16-21,共6页
汉阳陵南区从葬坑中出土的武士俑和兵器,与秦代相比既有继承也有创新,不但在形体上有较大的差别,而且在施彩工艺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和技术进步。兵器制作方面以弩机为代表的汉代兵器制作和管理更为精细化和科学化,为研究汉代手工业、军... 汉阳陵南区从葬坑中出土的武士俑和兵器,与秦代相比既有继承也有创新,不但在形体上有较大的差别,而且在施彩工艺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和技术进步。兵器制作方面以弩机为代表的汉代兵器制作和管理更为精细化和科学化,为研究汉代手工业、军事史提供了难得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阳陵 南区从葬坑 武士俑 秦俑 兵器 对比
下载PDF
一件土质铠甲武士俑的保护与修复 被引量:1
2
作者 欧秀花 李玉虎 杨文宗 《文博》 2009年第6期496-499,共4页
通过对汉阳陵土质铠甲武士俑的病害分析及借鉴以往的保护与修复经验,本文采用自行研制的具有优良性能的CB材料作为加固材料、具有优异性能的水性氟材料作为粘结材料,对支离破碎、面目全非的汉阳陵土质铠甲武士俑进行保护与修复,使该俑... 通过对汉阳陵土质铠甲武士俑的病害分析及借鉴以往的保护与修复经验,本文采用自行研制的具有优良性能的CB材料作为加固材料、具有优异性能的水性氟材料作为粘结材料,对支离破碎、面目全非的汉阳陵土质铠甲武士俑进行保护与修复,使该俑恢复了完整形象,为展示和陈列工作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质铠甲武士俑 保护 修复
下载PDF
隋代甲胄论发凡——基于武士俑的维度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騻 许永杰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40-146,共7页
伴随隋代实现国家的统一,在文化层面上,隋代甲胄种类逐渐递减,甲胄制度趋于规范化。隋代甲胄可以用类型学与文化因素分析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围绕三个角度展开,即隋代武士俑的类型学划分、甲胄形制历时性演变的概述以及武士俑的文化内... 伴随隋代实现国家的统一,在文化层面上,隋代甲胄种类逐渐递减,甲胄制度趋于规范化。隋代甲胄可以用类型学与文化因素分析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围绕三个角度展开,即隋代武士俑的类型学划分、甲胄形制历时性演变的概述以及武士俑的文化内涵分析,并就当下学界的相关研究进行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代 武士俑 甲胄制度 考古学
下载PDF
考古所见六朝胡人武士俑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崔贻彤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第14期5-9,共5页
胡人武士俑是三国两晋南北朝墓葬中出现的一类特殊随葬品,以胡兵形象为原型并经过艺术创作而成。考古发现的六朝胡人武士俑或执刀、执盾,或持戟、握剑,有的身披铠甲,根据帽式的差异可细分为六类。六朝胡人武士俑与以往胡汉战争图中的胡... 胡人武士俑是三国两晋南北朝墓葬中出现的一类特殊随葬品,以胡兵形象为原型并经过艺术创作而成。考古发现的六朝胡人武士俑或执刀、执盾,或持戟、握剑,有的身披铠甲,根据帽式的差异可细分为六类。六朝胡人武士俑与以往胡汉战争图中的胡人形象明显不同,是作为正面形象参与拱卫六朝政权的,其形象演变主要可分为吴晋和南朝两个阶段。胡兵在六朝军事、政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既是民族大融合背景下的特殊产物,也是南北对峙局面下南朝军事发展的必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人武士俑 六朝 正面形象 民族融合
下载PDF
西咸高速M66出土的武士俑、陶灯、果盒
5
《文博》 2009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关键词 武士俑 陶灯 西咸 M66
下载PDF
吐鲁番阿斯塔那墓葬出土天王俑及武士俑浅析
6
作者 高愚民 《新疆艺术(汉文)》 2020年第5期12-16,共5页
"天王"源自古印度神话中的战将,后被佛教引入佛教领域做为佛教护法神,常见为东南西北四位天王,其形象被广泛地塑造于石窟寺及佛寺中,天王威严勇武,气势魁伟,身穿铠甲,手持兵器。
关键词 阿斯塔那 天王俑 石窟寺 武士俑 护法神 印度神话 吐鲁番 墓葬
下载PDF
三门峡市博物馆馆藏西晋武士俑赏析
7
作者 葛庆贤 种坤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第17期30-31,共2页
武士俑是墓葬中被塑造为军士形象的一类俑的统称。西晋时期,镇墓武士俑初始萌发并流行。这一时期的武士俑是西晋墓葬中最富有特色的一类俑,武士所着的甲胄是西晋时期典型的戎装,反映了战乱纷争的时代背景下尚武的风俗。
关键词 西晋 武士俑 甲胄
下载PDF
飒爽之英姿 威武之雄师——从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彩绘骑马武士俑和文书谈起
8
作者 孙维国 《新疆艺术(汉文)》 2016年第2期132-135,共4页
在大唐盛世时期,政治安定,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科技、文化、经济和艺术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兼收并蓄的社会风气不仅为大唐境内的各民族提供了相互交流融合的环境,还为唐文化远播东西方各国注入活力。众所周知,唐朝军队不但在唐朝建立之初便... 在大唐盛世时期,政治安定,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科技、文化、经济和艺术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兼收并蓄的社会风气不仅为大唐境内的各民族提供了相互交流融合的环境,还为唐文化远播东西方各国注入活力。众所周知,唐朝军队不但在唐朝建立之初便在秦琼、李靖等主帅的指挥下南征北战,平定隋末诸侯混战的局面,而且还是败突厥、灭吐谷浑、平薛延陀、震西域的虎狼之师。面对这些驰骋草原的马背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斯塔那 武士俑
下载PDF
北魏彩绘镇墓武士俑的保护修复
9
作者 宋志辉 《云冈研究》 2022年第1期91-96,共6页
通过对彩绘武士俑的科学分析,了解了该批彩陶的制造特点和施彩情况;经过清理、封护、粘接等一系列保护修复程序,使该批文物能够完整展示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为日后的彩陶文化研究提供实物依据。
关键词 彩绘 陶俑 镇墓武士俑
原文传递
南京及周边地区出土六朝武士形象初探
10
作者 秦卓淼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8-13,共6页
六朝出土的武士形象较前代和北朝而言稀少,其中又以六朝建康及其周边地区出土的武士形象为主。这些武士形象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拥有武力守卫和仪仗的双重价值属性,它们的形象变化呈现由俭入丰、由粗犷向清瘦的趋势。总的来说,武士形... 六朝出土的武士形象较前代和北朝而言稀少,其中又以六朝建康及其周边地区出土的武士形象为主。这些武士形象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拥有武力守卫和仪仗的双重价值属性,它们的形象变化呈现由俭入丰、由粗犷向清瘦的趋势。总的来说,武士形象的变化是南北朝对峙时期,正统争夺的大背景下,东晋南渡后带入江左的墓葬文化和社会风尚逐渐地方化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墓葬 建康 武士俑 武士画像砖 地方化
下载PDF
镇墓俑“镇墓驱邪”功能新探
11
作者 李峰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09-112,共4页
从分析中国古代"镇墓驱邪"观念的起源入手,首先探讨了古人在丧葬文化信仰方面的基本情况,得出镇墓俑的基本功能属性是镇守墓葬、驱邪镇恶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选择镇墓兽、十二属神俑和武士俑、天王俑等几种常见的镇墓俑类别,... 从分析中国古代"镇墓驱邪"观念的起源入手,首先探讨了古人在丧葬文化信仰方面的基本情况,得出镇墓俑的基本功能属性是镇守墓葬、驱邪镇恶的结论。在此基础上,选择镇墓兽、十二属神俑和武士俑、天王俑等几种常见的镇墓俑类别,采用文献资料考证与考古资料印证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分析了其形象塑造的基本形式,从其外在特征方面细致论证和阐释了其充当墓葬保护神的基本功能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墓驱邪 镇墓兽 十二属神俑 武士俑 天王俑
下载PDF
人型镇墓俑发展演变原因探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雯 王晨仰 +1 位作者 赵丛苍 刘军民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1-137,共7页
文本以人型镇墓俑为研究对象,结合古代政治背景、丧葬文化等对东汉时期的“吐舌”人型镇墓俑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镇墓武士俑分别进行讨论,旨在厘清这些要素在人型镇墓俑发展演变中的作用。通过综合分析对比,东汉时期人型镇墓俑与早期镇... 文本以人型镇墓俑为研究对象,结合古代政治背景、丧葬文化等对东汉时期的“吐舌”人型镇墓俑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镇墓武士俑分别进行讨论,旨在厘清这些要素在人型镇墓俑发展演变中的作用。通过综合分析对比,东汉时期人型镇墓俑与早期镇墓兽功能接近,主要起镇妖驱邪的作用。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动荡,这种人型镇墓俑也逐渐演变为身穿铠甲、戎服,手持兵器的镇墓武士俑,其镇妖驱邪的作用逐渐降低,转变为武装力量的象征起到对墓主人守护、保护的作用。这种变化在隋唐时期成为一种定式,演化为固定的丧葬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墓俑 镇墓兽 镇墓武士俑 “吐舌”人型镇墓俑
下载PDF
西晋镇墓兽与青牛、髯奴
13
作者 宾娟 《文博》 2009年第2期12-17,共6页
西晋墓葬中出现的镇墓兽是东汉时期出现的独角类镇墓兽的继承和发展。这类镇墓兽常伴有武士俑的出土。而在西晋时期,流行着青牛、髯奴的御鬼辟邪术,这种辟邪观念很有可能就是西晋墓中出土的镇墓兽及武士俑的创作源泉。
关键词 西晋 镇墓兽 武士俑 青牛 髯奴
下载PDF
唐三彩镇墓俑
14
作者 沈全喜 《克拉玛依学刊》 2010年第3期288-288,290,共2页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斗艳,国力强盛、百业俱兴。厚葬之风盛行是这一时代背景的一个侧面反映,唐三彩镇墓俑就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彩陶工艺品。主要有镇墓兽、武士俑、天王俑、十二属神俑...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斗艳,国力强盛、百业俱兴。厚葬之风盛行是这一时代背景的一个侧面反映,唐三彩镇墓俑就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彩陶工艺品。主要有镇墓兽、武士俑、天王俑、十二属神俑等。本文从“俑”谈起,对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镇墓俑做了一定的比较.以现已发掘出土的盛唐时期的典型镇墓俑作为研究对象.对镇墓俑的分类、形制、用途以及所代表的意义做了一定的探讨.如此可以使我们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镇墓俑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从而为研究当时的墓葬制度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提供必要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墓俑 镇墓兽 武士俑 天王俑 十二属神俑
下载PDF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研究
15
作者 林少霞 《语文天地(小教版)》 2016年第11期32-32,共1页
小学生语文课堂提问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中死记硬背和过度注重教学结果的弊病。提问模式能够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教师可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依据,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 小学生语文课堂提问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中死记硬背和过度注重教学结果的弊病。提问模式能够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教师可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依据,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知识探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武士俑 将军俑 课堂提问技巧 秦兵马俑
下载PDF
实用考古绘图四则(上) 被引量:1
16
作者 郝红星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7年第2X期31-44,共14页
作为考古资料三大记录之一的考古绘图,是对各类遗址、遗物原貌进行准确反映的保证,其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如果不能熟练地掌握一定的考古绘图技术,就会影响考古记录以及考古报告的科学性、完整性,更会给下一步的考古研究工作造成困... 作为考古资料三大记录之一的考古绘图,是对各类遗址、遗物原貌进行准确反映的保证,其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因此,如果不能熟练地掌握一定的考古绘图技术,就会影响考古记录以及考古报告的科学性、完整性,更会给下一步的考古研究工作造成困难,这也是考古领队亟须重视的问题。本文试图从自己多年的考古工作实践出发,阐释四种遗迹、遗物图的绘制。一、有打破关系的遗迹图的绘制作为领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士俑 武官俑 镇墓兽 文官俑
下载PDF
从理解内容到指向表达——苏教版五(下)《秦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意图
17
作者 孙静 《教育视界》 2018年第10期63-64,共2页
【教学设想】《秦兵马俑》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它是带有说明性质的状物类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热爱。这... 【教学设想】《秦兵马俑》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它是带有说明性质的状物类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热爱。这个单元一共三篇课文,除了《秦兵马俑》,还有《埃及的金字塔》和《音乐之都维也纳》,都是带有介绍性质的散文。所以,怎样把事物特点介绍清楚,是这个单元学习的重点。《秦兵马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马俑 武士俑 个性鲜明 指向表达 将军俑 苏教版 自然段
下载PDF
不可思议的秦兵马俑
18
作者 冯奕 陈瑜(指导) 《作文新天地(小学版)》 2022年第5期49-51,共3页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区30多公里的骊山脚下。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物。秦始皇从13岁继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建筑时间长达39年。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共有三个坑。一号俑坑呈长方形,四面有斜坡门道...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区30多公里的骊山脚下。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物。秦始皇从13岁继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建筑时间长达39年。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共有三个坑。一号俑坑呈长方形,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称为二号坑和三号坑。三个坑呈倒“品”字形,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坑内共有真人、真马大小的陶俑、陶马约8000件,实用兵器数以万计。但因项羽的纵火破坏,现存的武器已寥寥无几。出土的各类陶俑,按照身份可分为将军俑、军吏俑、武士俑等几个级别,其服饰、冠带、神姿各不相同,可谓千姿百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兵马俑 历史文物 秦始皇陵 兵马俑坑 陶马 陶俑 陪葬坑 武士俑
下载PDF
王蔚波摄影作品欣赏
19
作者 王蔚波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6年第9X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摄影作品欣赏 彩绘武士俑 巩义
下载PDF
洛阳出土北魏元熙元纂墓陶俑(上)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婵菲 沈辰 《洛阳考古》 2019年第2期46-53,共8页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类型多样、风格有别的北朝陶俑。有些陶俑仅从外观上即可判断是出自洛阳的北魏时期的陶俑,查阅博物馆典藏记录可知其中的两批陶俑出自河南洛阳的北魏中山王元熙墓和元熙之弟元纂墓。两墓陶俑的保存状...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类型多样、风格有别的北朝陶俑。有些陶俑仅从外观上即可判断是出自洛阳的北魏时期的陶俑,查阅博物馆典藏记录可知其中的两批陶俑出自河南洛阳的北魏中山王元熙墓和元熙之弟元纂墓。两墓陶俑的保存状况非常完好,它们制作精美,类型多样,用彩丰富,特别是几种式样新颖、独特的陶俑,在洛阳其他北魏墓中不曾见过,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两墓陶俑丰富了我们对北魏陶俑的认识,为全面了解北魏陶俑的组合制度和艺术风格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熙 元纂 洛阳 北魏陶俑 镇墓武士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