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朗达玛灭佛与唐武宗灭佛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周宏伟 《西藏研究》 1988年第2期56-62,共7页
众所周知,七至十世纪初,当东部汉地正处于封建政治、经济、文化最为繁盛的唐王朝的时侯,而祖国的西部,由藏族人民建立的吐蕃王朝也崛起于青藏高原,在藏族历史上写下了最为荣耀的一章:藏族人民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这时取得了长足的进... 众所周知,七至十世纪初,当东部汉地正处于封建政治、经济、文化最为繁盛的唐王朝的时侯,而祖国的西部,由藏族人民建立的吐蕃王朝也崛起于青藏高原,在藏族历史上写下了最为荣耀的一章:藏族人民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这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果我们仔细考察一下唐王朝与吐蕃王朝的全部历史,也许我们会发现,在唐朝与吐蕃的宏伟历史画卷上,有着相似的一幅:这就是吐蕃的朗达玛赞普灭佛事件与唐朝武宗皇帝的灭佛事件。比较这两次有名的灭佛事件,找出二者之间的相同与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达玛 武宗灭佛 吐蕃 汉地 比较研究 武宗 青藏高原 世纪初 唐王朝 藏区
下载PDF
武宗灭佛原因新探 被引量:3
2
作者 崔北京 《绥化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125-126,共2页
武宗灭佛是唐朝历史上一次比较重要的事件,对于灭佛的原因众说纷纭,以往的分析过分地强调经济原因而忽视了道教的原因。实际上通过对唐朝一些反佛者的言论的分析,可以看出佛教与道教以及佛教与儒教的冲突才是武宗灭佛的一个主要原因。
关键词 武宗灭佛 武宗 道矛盾 矛盾
下载PDF
唐武宗灭佛原因新探 被引量:7
3
作者 于辅仁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3期53-60,共8页
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发生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灭佛事件,佛教史上称之为“会昌法难”.对这一事件的起因,学术界大都沿袭正史的笼统说法,从经济矛盾和宗教斗争的角度来加以解释.本文则试图对这一事件做出新的探讨,力图探究出... 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发生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灭佛事件,佛教史上称之为“会昌法难”.对这一事件的起因,学术界大都沿袭正史的笼统说法,从经济矛盾和宗教斗争的角度来加以解释.本文则试图对这一事件做出新的探讨,力图探究出所以发生这一事件的更为根本而又隐秘的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宗 武宗灭佛 中朝故事 宪宗 神策军中尉 唐求 知玄 十六宅 少尹 教史
下载PDF
南禅在“武宗灭佛”中屹立不倒的原因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余利苹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年第9期11-15,共5页
在唐朝初期和中期,佛教发展达到鼎盛,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撼动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唐武宗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发动了全国性的灭佛运动,但是南禅却在劫难中筋骨未损、永葆生机,甚至日后传播四海。究其原因,主要源于惠能对佛... 在唐朝初期和中期,佛教发展达到鼎盛,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撼动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唐武宗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发动了全国性的灭佛运动,但是南禅却在劫难中筋骨未损、永葆生机,甚至日后传播四海。究其原因,主要源于惠能对佛教的创新,即惠能的南派禅宗把印度佛教与中国传统伦理观念相互融合,使南禅日益中国化、平民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宗灭佛 惠能 南禅
下载PDF
三武灭佛 皇权与教权之战
5
作者 曜歌 《国家人文历史》 2012年第10期56-57,共2页
僧人慧远搬出地狱和冥报吓唬宇文邕:"阿鼻地狱不分贵贱,陛下何得不怖?"宇文邕厉声回复:"但令百姓得乐,朕亦不辞地狱之苦。"今年3月,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组成的邺城考古队发现一个佛教造像埋藏... 僧人慧远搬出地狱和冥报吓唬宇文邕:"阿鼻地狱不分贵贱,陛下何得不怖?"宇文邕厉声回复:"但令百姓得乐,朕亦不辞地狱之苦。"今年3月,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组成的邺城考古队发现一个佛教造像埋藏坑,发掘佛教造像2895件(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造像 武宗灭佛 拓跋焘 皇权 北周武帝 北魏 教权 太武帝 考古研究 僧尼
下载PDF
元代景教城址及墓群遗存的发现与研究综述
6
作者 李影 《中国天主教》 2024年第2期61-64,共4页
一景教起源于小亚细亚与叙利亚,其创始人为聂思脱里,传入中国后称景教。进入中国后,由于受到统治阶级的庇佑和支持,发展迅速。在九世纪中,唐武宗灭佛后,景教遭到沉重的打击。到宋初,景教在中国几乎绝迹。九世纪,伊斯兰教在中亚的优势逐... 一景教起源于小亚细亚与叙利亚,其创始人为聂思脱里,传入中国后称景教。进入中国后,由于受到统治阶级的庇佑和支持,发展迅速。在九世纪中,唐武宗灭佛后,景教遭到沉重的打击。到宋初,景教在中国几乎绝迹。九世纪,伊斯兰教在中亚的优势逐渐建立以后,必然迫使异教徒更加向东方发展,因而,十世纪在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中景教臻于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宗灭佛 伊斯兰教 异教徒 景教 少数民族 新疆地区 叙利亚
下载PDF
浅论隋唐佛教与生态保护
7
作者 王晓丽 《华夏文化》 2008年第4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教寺院 隋唐时期 生态保护 寺院经济 武宗灭佛 经济势力 慈善事业
下载PDF
唐代景教灭绝原因探讨
8
作者 王绣中 《龙岩师专学报》 2004年第2期48-49,共2页
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武宗灭佛,景教、祆教等相继迅速败亡,其原因众说纷纭。笔者认为仅仅因为武宗一纸诏书景教即灭绝是解释不通的,宗教离不开政治,但宗教等意识形态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在中国内地灭绝是因为景教在华未能成功实现本土化,... 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武宗灭佛,景教、祆教等相继迅速败亡,其原因众说纷纭。笔者认为仅仅因为武宗一纸诏书景教即灭绝是解释不通的,宗教离不开政治,但宗教等意识形态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在中国内地灭绝是因为景教在华未能成功实现本土化,本土化失败的原因不是由于走上层路线,而是因为在传播过程中没有重视培养汉人中的骨干力量。安史之乱后,在由盛转衰中形成一种仇外、排外的社会心理,武宗灭佛时期中亚景教教士一遭驱逐,汉人信徒因骨干力量缺少遂成散沙之态,景教于是灭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教 绝原因 武宗灭佛 本土化失败
下载PDF
“穆护”舆《穆护歌》考辨 被引量:2
9
作者 張小貴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3-72,共20页
一、导言 “穆护”一名,最令人瞩目者,乃见于史籍有关唐武宗灭佛的记载,如《唐会要》卷四七《毁佛寺制》有曰:其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余人,收充雨税户。拆招提兰若四葛余所,
关键词 《唐会要》 考辨 武宗灭佛
下载PDF
日僧《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与唐代俗讲 被引量:1
10
作者 褚良才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3年第4期15-18,共4页
日僧圆仁(俗姓壬生氏),生于794年,卒于864年。为日本天台宗创始人最澄法师弟子。于日本弘仁十三年(公元822年)最澄法师圆寂后,继其在京都比叡山开坛弘法。日本仁明承和五年(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冒九死一生,启程南渡赴中国求法。
关键词 《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法师 日僧 圆仁 会昌 讲师 讲经文 武宗灭佛 公元 说经
下载PDF
谈十一面观音信仰与造像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复兴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5年第6期62-67,共6页
一、天水市博物馆馆藏十一面观音鎏金铜造像天水市博物馆有一座十一面观音造像,本为天水水月寺的传世品。水月寺原为陇右名刹,据传创建于隋初,重建于唐会昌元年(841年)。“文革”破四旧时从大殿墙角下出土了这尊十一面观音鎏金铜... 一、天水市博物馆馆藏十一面观音鎏金铜造像天水市博物馆有一座十一面观音造像,本为天水水月寺的传世品。水月寺原为陇右名刹,据传创建于隋初,重建于唐会昌元年(841年)。“文革”破四旧时从大殿墙角下出土了这尊十一面观音鎏金铜造像,疑为唐武宗灭佛时所埋。该造像高81厘米,造像分上、下两层,下层为四层七宝台,上层为十一面观音立像(见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像 观音 信阳 天水市 “文革” 武宗灭佛 博物馆 隋初
下载PDF
资讯·国内
12
《大众考古》 2013年第5期10-11,共2页
经过抢救性发掘,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忻州市文物管理处日前在忻州西街小区院内发掘出56件佛教石造像,初步断定为北朝晚期及唐代时期的遗物。在发掘出的石造像中,有“秀骨清像”的汉化风格的北朝时期背屏式佛教石造像,有面像圆满丰盈... 经过抢救性发掘,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忻州市文物管理处日前在忻州西街小区院内发掘出56件佛教石造像,初步断定为北朝晚期及唐代时期的遗物。在发掘出的石造像中,有“秀骨清像”的汉化风格的北朝时期背屏式佛教石造像,有面像圆满丰盈的唐代石佛头像等,极具时代和地域风格。这些石造像是否为唐武宗灭佛时所埋,仍需对出士物和地层关系进行进一步研究考证方能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 资讯 北朝时期 地域风格 石造像 文物管理 武宗灭佛 研究考证
下载PDF
皇帝菜肴三款
13
作者 张小雷 《烹调知识》 2014年第12期51-51,共1页
西楚霸王项羽与烧杂在苏北一带,无论是寻常人家是星级宾馆,在酒筵上,有一道菜可缺少,那就是烧杂烩。尤其是在办红白喜事时,此菜更作为众菜之被推上席间,让食客吃得痛快淋漓这道菜荤素搭配,鱼肉并列,还一些味性相佐的菜肴一并相烹。
关键词 西楚霸王 荤素搭配 一道菜 燕菜 唐太宗李世民 奇味 武宗灭佛 昙宗 水科学 王世充
下载PDF
季羡林先生谈扶风法门寺出土的佛教文物
14
《法音》 1987年第5期2-,共1页
5月29日,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在陕西省人民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扶风县法门寺如来指骨舍利和佛教文物的发现是继半坡和秦俑的发现后,第三次重要发现。这次发现在历史、文化、宗教、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交流... 5月29日,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在陕西省人民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扶风县法门寺如来指骨舍利和佛教文物的发现是继半坡和秦俑的发现后,第三次重要发现。这次发现在历史、文化、宗教、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交流等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我想先就文化交流方面谈一点看法。西安,古代长安,在唐代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都会,全世界各重要国家的人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风法门寺 季羡林先生 文化交流 陕西省人民政府 武宗灭佛 信仰 大云经 交流史 唐代 敦煌学
原文传递
基督教中国化的历史必然和进路
15
作者 徐晓鸿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8-30,共3页
基督教中国化是历史的必然,从历史的角度看,基督宗教曾四次传入中国。景教虽然早在唐朝就已传入中国,然而对于大唐帝国而言,这些"夷寺""外道",始终是不入流的,流行的对象也主要是波斯人、粟特人、回鹘人等,虽然那时的传教士们也想... 基督教中国化是历史的必然,从历史的角度看,基督宗教曾四次传入中国。景教虽然早在唐朝就已传入中国,然而对于大唐帝国而言,这些"夷寺""外道",始终是不入流的,流行的对象也主要是波斯人、粟特人、回鹘人等,虽然那时的传教士们也想进行中国化的努力,如翻译经典,在宫廷中讲论,但始终未融入主流文化,最终在武宗灭佛的影响下在中原消失;元代的也里可温包括了景教和来华的天主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必然 中国化 基督教 基督宗教 主流文化 武宗灭佛 唐帝国 波斯人
原文传递
浮色
16
作者 黄梵 《作家》 2015年第12期3-102,共100页
关键词 安国寺:据考证,安国寺初名护国寺,始建于公元657年,之后两度隳颓于乱世(唐武宗灭佛和唐末战乱)。到五代南唐,因李臻倡佛,在旧址上精心重修。苏轼贬居黄州时,对安国寺产生了不懈的兴趣,他利用安国寺重塑了自己受贬的... 关键词 安国寺:据考证,安国寺初名护国寺,始建于公元657年,之后两度隳颓于乱世(唐武宗灭佛和唐末战乱)。到五代南唐,因李臻倡佛,在旧址上精心重修。苏轼贬居黄州时,对安国寺产生了不懈的兴趣,他利用安国寺重塑了自己受贬的心境。从已写的诗文《黄州安国寺记》《安国寺寻春》《安国寺浴》《应梦罗汉》等,可以察觉他写安国寺其实没有止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宗灭佛 安国 关键词 唐末 黄州 苏轼 罗汉 诗文
原文传递
论临济宗的四宾主与四照用
17
作者 潘雨廷 《法音》 北大核心 1993年第9期24-24,共1页
由黄檗的棒喝,直接开创临济宗。黄檗希运卒於宣宗大中四年(850),而武宗灭佛於大中元年(847),故知黄檗的棒,正起於武宗将灭佛的客观形势。其徒临济义玄,卒於懿宗咸通八年(867),已迟十七年,约见佛教之恢复。然时代更衰且正见未出,宜临济... 由黄檗的棒喝,直接开创临济宗。黄檗希运卒於宣宗大中四年(850),而武宗灭佛於大中元年(847),故知黄檗的棒,正起於武宗将灭佛的客观形势。其徒临济义玄,卒於懿宗咸通八年(867),已迟十七年,约见佛教之恢复。然时代更衰且正见未出,宜临济宗有四宾主与四照用的方法,实即是非颠倒,世见混乱的反映。先以四宾主论,义犹阴阳两仪而四象,凡主为阳,宾为阴。主为是,宾为非,如能主对主相见,则可不言而喻,故曰“横按镆铘全正令,太平环宇斩痴顽;”或为主对宾,则宾能从主,则未尝非,此即临济度人之道,故曰“高提惮印当机用,利物应知语带悲。”或有不辨是非者,反成喧宾夺主,且以宾对主,此见时代之黑暗,故曰“口念弥陀双拄杖,目瞽眩人不出头,”临济卒后八年(875),有黄巢起义决非偶然。更甚者,世多茫然不知所云者,尤在高谈阔论,故曰“倚门傍户犹如醉,出言吐气不惭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照用 临济宗 临济义玄 武宗灭佛 倚门傍户 希运 济度 主相 咸通 我执
原文传递
智慧的禅宗
18
作者 吴心 《黄埔》 2009年第4期58-59,共2页
中国佛教在隋唐时期达到鼎盛,寺院林立,从教者众,而且出现了许多教派,诸如,天台宗、惟识宗、华严宗、律宗、密宗、禅宗等。然而,除禅宗外,其它各派(不包括密教的藏传部分)在唐武宗灭佛运动后都逐渐衰微,或一蹶不振,或永远消... 中国佛教在隋唐时期达到鼎盛,寺院林立,从教者众,而且出现了许多教派,诸如,天台宗、惟识宗、华严宗、律宗、密宗、禅宗等。然而,除禅宗外,其它各派(不包括密教的藏传部分)在唐武宗灭佛运动后都逐渐衰微,或一蹶不振,或永远消失,只有禅宗不断发展壮大,逐渐获得了中国佛教的主导地位。在唐中叶以后,中国佛教的发展即是以禅宗为其标志,禅宗甚至成了中国佛教的同义语,这种状况一直贯穿宋元明清历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中国 智慧 隋唐时期 武宗灭佛 天台宗 华严宗 运动后
原文传递
关于唐代的寺田
19
作者 滋野井恬 杨曾文 《世界宗教文化》 1980年第2期48-56,共9页
(一) 在中国佛教史上有名的唐武宗灭佛之时,没收佛教教团的土地达数千万顷。从某种意义上说,佛教教团也是大土地所有者。那么,佛教教团是如何占有土地的呢?对此,本文拟简要地论述一下。
关键词 唐代 中国教史 土地所有者 武宗灭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