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佛教绘画与武氏祠画像石叙事性绘画构图形式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聂涛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58-61,共4页
通过对早期佛教绘画遗址克孜尔石窟壁画、敦煌石窟中南北朝时九色鹿经图、唐代《观无量寿经变》两侧未生怨与十六观壁画以及代表中国本土绘画形式的武氏祠画像石的分析对比,印证佛教绘画在中国传播过程中佛教绘画以传统和新需要相结合,... 通过对早期佛教绘画遗址克孜尔石窟壁画、敦煌石窟中南北朝时九色鹿经图、唐代《观无量寿经变》两侧未生怨与十六观壁画以及代表中国本土绘画形式的武氏祠画像石的分析对比,印证佛教绘画在中国传播过程中佛教绘画以传统和新需要相结合,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构图形式上,佛教绘画带来的新样式,丰富了中国绘画构图形式,九色鹿经图等壁画同我国本土绘图也有明显的联系。佛教绘画本身也在不断调整,以适应中国本土化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图 武氏祠画像 佛教绘画 比较
下载PDF
方圆之韵——武氏祠画像石造型语言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葛娇 李国新 《艺术教育》 2014年第11期238-239,共2页
武氏祠汉画像石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汉代人民的社会生活,留下了汉人文化积蕴的缩影。古往今来研究武氏祠画像石的著述颇多,而着意于其造型语言的研究却鲜见。作者尝试透过此角度阐述己见,着墨于武氏祠汉画像石方圆相济的造型与其儒家文化... 武氏祠汉画像石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汉代人民的社会生活,留下了汉人文化积蕴的缩影。古往今来研究武氏祠画像石的著述颇多,而着意于其造型语言的研究却鲜见。作者尝试透过此角度阐述己见,着墨于武氏祠汉画像石方圆相济的造型与其儒家文化的方圆智慧,阐释武氏祠汉画像石中对方圆的内在含义体现和外在形式表达,并把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起来,从而形成对儒教形神兼备的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氏祠画像 造型语言 形式 内容 方圆相济
原文传递
武氏祠汉画像石布局对美术构图教学的启示
3
作者 刘肃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8年第10期149-150,共2页
现代美术教学中以西方绘画构图框架为基础,为了把中国传统绘画布局的美融入其美术构图教学中,对武氏祠汉画像石画面诸种形象的艺术铺排进行探究,展示了一种艺术思想和艺术构思的链接的形式,其布局的繁密均衡、透视组合、分层安排、对称... 现代美术教学中以西方绘画构图框架为基础,为了把中国传统绘画布局的美融入其美术构图教学中,对武氏祠汉画像石画面诸种形象的艺术铺排进行探究,展示了一种艺术思想和艺术构思的链接的形式,其布局的繁密均衡、透视组合、分层安排、对称呼应相融相彰,共同形成了汉画像石丰厚美学价值的一部分。为美术构图提供了内容丰富的研究图鉴,给教学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教学 武氏祠画像 布局 审美内涵 教学启示
下载PDF
武氏祠汉画像中的“飞翔”图像解读
4
作者 王强 孔新苗 《滨州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39-45,共7页
武氏祠汉画像中有丰富的"飞翔"图像,如天神、西王母、东王公、神异祥瑞、伏羲、女娲等。这类图像一般都呈现为具有飞翔的羽翼或具有飞行的姿态。通过分类梳理这些飞翔图像的功能与形式特点,解读飞动之形的审美特点及其文化意... 武氏祠汉画像中有丰富的"飞翔"图像,如天神、西王母、东王公、神异祥瑞、伏羲、女娲等。这类图像一般都呈现为具有飞翔的羽翼或具有飞行的姿态。通过分类梳理这些飞翔图像的功能与形式特点,解读飞动之形的审美特点及其文化意义传达中的对生命永生追求和飞翔探索之思,力求揭示中国古人对待"飞"的审美向往与文化理解,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中"飞翔"意象的生成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氏祠画像 飞翔图像 审美 神仙 升天 长生
下载PDF
汉画像石上的起重机械
5
作者 田利芳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8年第3X期36-38,共3页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描绘庖厨、采矿、盐井等生产劳作的场景很多,当时比较先进、使用广泛的生产工具和器械几乎都被逼真地刻画出来,成为汉代生产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真实记录。在这些画像石中,有不少都描绘了我国古代原始的起重机械...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描绘庖厨、采矿、盐井等生产劳作的场景很多,当时比较先进、使用广泛的生产工具和器械几乎都被逼真地刻画出来,成为汉代生产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真实记录。在这些画像石中,有不少都描绘了我国古代原始的起重机械——桔槔、辘轳。这类机械虽然结构简单,却极大地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是我国古代机械的伟大创新。目前,学术界针对画像石生产劳动题材的研究很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像 泗水捞鼎 起重机械 武氏祠画像
下载PDF
硬派的艺术:画像石 嘉祥武氏祠汉画像石
6
《初中生之友》 2022年第35期F0003-F0003,共1页
画像石是雕刻着不同画面,用于构筑墓室、石棺或者石窟等建筑的石材,萌发于西汉,兴盛于东汉。汉代画像石,在绘画技法上较为稚拙.凝重,只看重形体的大致勾勒,却不注意对细节的刻画。在风格上,平实自然、质朴粗犷;在构图上,独立、简单,装... 画像石是雕刻着不同画面,用于构筑墓室、石棺或者石窟等建筑的石材,萌发于西汉,兴盛于东汉。汉代画像石,在绘画技法上较为稚拙.凝重,只看重形体的大致勾勒,却不注意对细节的刻画。在风格上,平实自然、质朴粗犷;在构图上,独立、简单,装饰味道极浓。汉代画像石所表现的内容极为广泛,从女娲、伏羲这样的神话题材,到忠臣、孝子、斗鸡、舞剑这样的现实题材,应有尽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画像 武氏祠画像 石棺 绘画技法 伏羲 神话题材 舞剑
原文传递
汉画像石中的养老图 被引量:1
7
作者 杨金萍 臧守虎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32-237,共6页
我国有悠久的养老敬老的历史,《汉书·武帝纪》曰:"古之立孝,乡里以齿,朝廷以爵,扶世导民,莫善于德.然即于乡里先耆艾,奉高年,古之道也."汉代崇老之风极盛,倡行"以孝治天下",汉画像石中有许多养老行孝图,反映... 我国有悠久的养老敬老的历史,《汉书·武帝纪》曰:"古之立孝,乡里以齿,朝廷以爵,扶世导民,莫善于德.然即于乡里先耆艾,奉高年,古之道也."汉代崇老之风极盛,倡行"以孝治天下",汉画像石中有许多养老行孝图,反映了汉及汉以前孝行教化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像 金萍 《太平御览》 《孝子传》 师觉授 武氏祠画像 老莱子
原文传递
汉碑善拓过眼之二
8
作者 仲威 《书法》 2013年第1期81-85,共5页
《武氏祠画像题字》(黄易嘉庆元年监拓批校本)汉武氏墓群石刊于山东济宁嘉祥县紫云山,墓前有石室享堂,石室四壁刻画像,像侧刻有隶书画像题榜文字。《武氏祠画像题字》见载于宋洪适《隶释》(按:载题字共四百三十字),《画像》载于《隶续》... 《武氏祠画像题字》(黄易嘉庆元年监拓批校本)汉武氏墓群石刊于山东济宁嘉祥县紫云山,墓前有石室享堂,石室四壁刻画像,像侧刻有隶书画像题榜文字。《武氏祠画像题字》见载于宋洪适《隶释》(按:载题字共四百三十字),《画像》载于《隶续》,宋后历经河患,祠堂久没地下,无人知其下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氏祠画像 汉碑 墓群 黄易 批校本 隶续 隶释 紫云山 洪适 武翟山
原文传递
孝子传图概论 被引量:12
9
作者 黑田彰 靳淑敏 隽雪艳 《中国典籍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7-134,F0002,F0003,共20页
孝子传图和烈女传图自古以来在中国绘画史上就占据着重要的一席,遗憾的是,至今为止对此一直没有系统的研究。本文将过去遗留下来的文物以及近年来考古界新发现、出土的文物中所包含的孝子传图和烈女传图与孝子传(阳明本、船桥本)、烈女... 孝子传图和烈女传图自古以来在中国绘画史上就占据着重要的一席,遗憾的是,至今为止对此一直没有系统的研究。本文将过去遗留下来的文物以及近年来考古界新发现、出土的文物中所包含的孝子传图和烈女传图与孝子传(阳明本、船桥本)、烈女传的文本进行细致的对比,在此基础上,试图以美术与文学相结合的视角探讨孝子传图、烈女传图的内容和特征,并对其进行简明易懂的概述。同时,对于其中一些值得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选择一、两个例子加以具体的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子传图 烈女传图 顾恺之 武氏祠画像
原文传递
列女传图概论 被引量:11
10
作者 黑田彰 隽雪艳(译) 龚岚(译) 《中国典籍与文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7-122,共16页
烈女传图自古以来在中国绘画史上就占据着重要的一席,遗憾的是,至今为止对此一直没有系统的研究。本文将过去遗留下来的文物以及近年来考古界新发现、出土的文物中所包含的烈女传图与烈女传的文本进行细致的对比,在此基础上,试图以美术... 烈女传图自古以来在中国绘画史上就占据着重要的一席,遗憾的是,至今为止对此一直没有系统的研究。本文将过去遗留下来的文物以及近年来考古界新发现、出土的文物中所包含的烈女传图与烈女传的文本进行细致的对比,在此基础上,试图以美术与文学相结合的视角探讨烈女传图的内容和特征,并对其进行简明易懂的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烈女传图 顾恺之 武氏祠画像 和林格尔后汉壁画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