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统战”与“敌后游击”间徘徊:中共东江抗日武装的建立及发展(1938—1943) 被引量:9
1
作者 杨新新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5-115,共11页
华南抗战前后,由于未掌握正式军事武装,加之需要利用与国民党地方军政当局的统战关系,加紧组织的恢复与重建,这导致一段时期内,中共广东党内部"重统战工作,轻武装斗争"等倾向始终存在,以致东江等地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武... 华南抗战前后,由于未掌握正式军事武装,加之需要利用与国民党地方军政当局的统战关系,加紧组织的恢复与重建,这导致一段时期内,中共广东党内部"重统战工作,轻武装斗争"等倾向始终存在,以致东江等地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武装的建立与初期的发展,充满了反复与挫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变化,国共两党在广东关系公开破裂。中共广东地方党最终放弃了此前统战国民党地方当局的"幻想",彻底走上了独立自主开展敌后武装游击斗争之路。此后,东江等地的中共抗日游击武装,遂打开了新局面,实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东江 中共 统一战线 游击武装
下载PDF
权势新变与士绅党化:中共安徽潜山革命研究
2
作者 笈梦洁 黄文治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26-35,共10页
潜山革命缘起于错综复杂的地方权势格局,演进过程中存在士绅党化的转型趋向,并不断改造地方政治环境。五四之际,潜山地方权势互动聚焦于教育场域,政绅矛盾、代际转型等博弈多番扰动地方权势格局。伴随知识分子返乡播火,政党嵌入与士绅... 潜山革命缘起于错综复杂的地方权势格局,演进过程中存在士绅党化的转型趋向,并不断改造地方政治环境。五四之际,潜山地方权势互动聚焦于教育场域,政绅矛盾、代际转型等博弈多番扰动地方权势格局。伴随知识分子返乡播火,政党嵌入与士绅党化致使地方权势格局嬗变。八七会议后,中共中央调整革命战略,政策因应与地方自主存在偏差,知识分子干群化饱受指责。梅城暴动的失败致使中共潜山革命重心转向山区乡村,革命精英在乡间进行革命动员时,多方势力为利益诉求而博弈,武装力量的介入致使斗争激化,在武装游击的带动下暴动迭起。纵观潜山革命,士绅党化与地方权势嬗变如经纬交织,对中共革命的缘起与演进存有双面助推作用,这是工农革命政权自主探索的必经过程,革命道路的曲折复杂尽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权势格局 士绅党化 权势互动 武装游击 潜山革命
下载PDF
活跃在柳州城郊的武装队伍
3
作者 覃克禄 《柳州党史》 2003年第3期38-41,共4页
柳州,这座不大的文化古城,历来又是军事重镇。国民党统治时期,广西省会虽然不在柳州,但是由于它是桂中腹地,黔桂铁路线、桂邕公路线之咽喉。因此,国民党常置重兵把守柳州。
关键词 柳州市 游击武装队伍 中国人民解放军 地下党 中国共产党 农民兄弟会
下载PDF
滇南抗战中的中国共产党人及其影响
4
作者 谢本书 普金山 《学术探索》 2023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滇南抗战坚持五年之久,最终取得了拒敌于国门之外的胜利。滇南战场虽是以国军为主力,但中国共产党人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共多次派人进入滇南,进行抗日救亡活动,并在滇南个旧等地建立了地方组织,建立抗日游击武装。共产党人朱家璧,... 滇南抗战坚持五年之久,最终取得了拒敌于国门之外的胜利。滇南战场虽是以国军为主力,但中国共产党人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共多次派人进入滇南,进行抗日救亡活动,并在滇南个旧等地建立了地方组织,建立抗日游击武装。共产党人朱家璧,在滇南抗战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共产党人,特别是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和影响下,滇南地区各族群众、各界爱国人士积极参与了抗战,李公朴到滇南进行了积极活动,他们都为滇南抗战作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南抗战 中国共产党 朱家璧 李公朴 游击武装
下载PDF
《余公亭碑记》考
5
作者 王平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4期22-23,共2页
通过考释《余公亭碑记》内容,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碑石遗存及文献资料,对民间流传的余绍赓“遇害”多种说法进行辨析探讨,从中看到了王维舟将军鲜为人知的早期革命活动,揭示了刘存厚在川东的反动统治。
关键词 余绍赓 碑记 王维舟 川东游击武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