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列斐伏尔空间辩证法视域下的非遗舞蹈“武陵民族走廊”
1
作者 李程程 《当代音乐》 2024年第7期143-145,共3页
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理论是马克思社会空间批判、结构主义符号学、空间转向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他批判了传统二元对立辩证法的空间观,倡导将物理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三个领域融合,构建空间三元辩证法。“武陵民族走廊”... 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理论是马克思社会空间批判、结构主义符号学、空间转向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他批判了传统二元对立辩证法的空间观,倡导将物理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三个领域融合,构建空间三元辩证法。“武陵民族走廊”的非遗舞蹈的研究,在列斐伏尔的三元空间理论框架下,从空间实践、空间表述以及表述空间的三个维度中进行解读,无论是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还是非遗舞蹈本体研究,都以“身体”为尺度,从自然空间到身体空间的符号性表述,回归多民族舞蹈在共同体意识下的情感与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民族走廊 空间理论 列斐伏尔 非遗舞蹈
下载PDF
基于可拓语义下武陵民族走廊纹样衍生品设计研究
2
作者 刘程琪 彭令祯 李莉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第10期158-161,共4页
武陵民族走廊纹样汇聚武陵少数民族的智慧,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与色彩。充分发掘武陵民族走廊纹样潜在的文化价值并开发一系列衍生品,使纹样蕴含的文化能够得以传承与发扬。文章基于可拓语义对武陵民族走廊纹样进行转化,将纹样的意象提... 武陵民族走廊纹样汇聚武陵少数民族的智慧,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与色彩。充分发掘武陵民族走廊纹样潜在的文化价值并开发一系列衍生品,使纹样蕴含的文化能够得以传承与发扬。文章基于可拓语义对武陵民族走廊纹样进行转化,将纹样的意象提取出来进行再创作,在综合考虑实用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基础上设计衍生品。在明确可拓语义所具有的设计价值的基础上,使用可拓语义进行造型意象设计,包括造型意象特征的可拓分析方法、造型意象特征图解。明确武陵民族走廊纹样衍生品设计需要同时具备文化价值与实用价值,具体表现在注重功能性、注重地域性和注重艺术性。通过提取具象纹样和抽象寓意,最终实现武陵民族走廊纹样衍生品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拓语义 武陵民族走廊 纹样 衍生品设计
下载PDF
论文化互动的类型——兼论“武陵民族走廊”多元文化互动 被引量:4
3
作者 黄柏权 葛政委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22,共6页
文化互动类型理论实质上是以多变项描述和阐述文化变迁过程的理论,在文化互动频繁的当代社会,文化互动类型理论或许可以成为阐释当代社会文化变迁过程的理论范式。文化互动有五种类型:同层级文化互动、异层级文化互动、文化与生态环境... 文化互动类型理论实质上是以多变项描述和阐述文化变迁过程的理论,在文化互动频繁的当代社会,文化互动类型理论或许可以成为阐释当代社会文化变迁过程的理论范式。文化互动有五种类型:同层级文化互动、异层级文化互动、文化与生态环境互动、文化结构互动、传统与现实互动。这五种类型在"武陵民族走廊"都有体现。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推动下,武陵民族走廊多元文化互动的形式将更加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互动 类型 武陵民族走廊
下载PDF
文化互动与仪式变迁——“武陵民族走廊”跳香仪式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7
4
作者 明跃玲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31,共5页
跳香仪式是"武陵民族走廊"沅水流域瓦乡人的宗教仪式,在多元文化互动、融合与发展的背景下,仪式的集体性、狂欢性消退,出现世俗化、功利化的趋势,其传承的文化空间逐渐扩展,传承方式呈现自在、多样化的状态。尽管在现代社会... 跳香仪式是"武陵民族走廊"沅水流域瓦乡人的宗教仪式,在多元文化互动、融合与发展的背景下,仪式的集体性、狂欢性消退,出现世俗化、功利化的趋势,其传承的文化空间逐渐扩展,传承方式呈现自在、多样化的状态。尽管在现代社会族群认同多元化的背景下,跳香仪式传承区域的族群成员分别归属于汉族、苗族、土家族,但瓦乡人认同这种凝聚内部力量的文化表征,使得跳香仪式得以传承延续,成为表现和强调族群认同的一种叙事,体现了全球化社会中文化的多样性,从而证明族群间的文化互动与文化共享是宗教仪式变迁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香仪式 族群认同变迁 文化多样性 文化互动 瓦乡人 武陵民族走廊
下载PDF
武陵民族走廊及其主要通道 被引量:32
5
作者 黄柏权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16-21,共6页
武陵民族走廊是沿武陵山脉和沅水等5条水系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一条民族迁徙流动的地理通道和文化通道,其范围大致相当于历史上的武陵郡和今天的武陵地区。它是我国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的地带,自古就是中原文化与西南少数民族文... 武陵民族走廊是沿武陵山脉和沅水等5条水系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一条民族迁徙流动的地理通道和文化通道,其范围大致相当于历史上的武陵郡和今天的武陵地区。它是我国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的地带,自古就是中原文化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汇地,今天是我国中西结合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分水岭。武陵民族走廊主要由沅水、酉水、澧水、清江、乌江等几条通道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民族走廊 范围 通道
下载PDF
秦汉至唐宋时期“武陵民族走廊”的民族格局 被引量:5
6
作者 黄柏权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7-41,共5页
秦汉至唐宋时期武陵民族走廊北部和西部的主体民族是巴人及其后来的"土人",其南部和东部的主体民族是"武陵蛮"及其后来的苗、"徭"、"峒"、"仡伶"等。这一时期,世居族群经过分化、融... 秦汉至唐宋时期武陵民族走廊北部和西部的主体民族是巴人及其后来的"土人",其南部和东部的主体民族是"武陵蛮"及其后来的苗、"徭"、"峒"、"仡伶"等。这一时期,世居族群经过分化、融合,族群分界更加明显,名称也开始具体化和定型化。因此,这一时期是武陵民族走廊民族格局初步形成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民族走廊 民族分布 秦汉至唐宋
下载PDF
元明清时期武陵民族走廊的民族格局 被引量:6
7
作者 黄柏权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21-26,共6页
元、明、清三朝是武陵民族走廊民族格局的最后形成时期,由于中原统治者实行"汉不入峒,蛮不出境"的政策,居住在武陵民族走廊的土、苗、瑶、侗等各民族相对固定下来。这一时期,因为军事、政治上的原因,蒙古、白、维吾尔等族也... 元、明、清三朝是武陵民族走廊民族格局的最后形成时期,由于中原统治者实行"汉不入峒,蛮不出境"的政策,居住在武陵民族走廊的土、苗、瑶、侗等各民族相对固定下来。这一时期,因为军事、政治上的原因,蒙古、白、维吾尔等族也相继迁入这一地区,民族分布格局更为复杂。改土归流后,民族分布格局又一次发生变化,一是区域内苗、土、侗等民族迁徙流动,有的世居民族被强制性外迁;二是汉人大量迁入,民族格局再次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民族走廊 民族分布 元明清时期
下载PDF
武陵民族走廊的茶文化线路
8
作者 黄柏权 《铜仁学院学报》 2017年第11期31-32,共2页
2017年《铜仁学院学报》第八期“武陵论坛”上发表了2篇关于宜红古茶道的文章,开启了在学术刊物上集中刊载“宜红古茶道”研究成果的帷幕.在2017年9月24-25日召开的“线路与遗产:宜红古茶道学术研讨会”上收到50多篇研究宜红古茶道的... 2017年《铜仁学院学报》第八期“武陵论坛”上发表了2篇关于宜红古茶道的文章,开启了在学术刊物上集中刊载“宜红古茶道”研究成果的帷幕.在2017年9月24-25日召开的“线路与遗产:宜红古茶道学术研讨会”上收到50多篇研究宜红古茶道的研究论文或调查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民族走廊 文化线路 茶道 学术研讨会 研究论文 研究成果 学术刊物 学报
下载PDF
武陵民族走廊土家族土司武术文化研究
9
作者 朱坤 李政洪 +2 位作者 吴伟 张泽文 郭振华 《武术研究》 2019年第3期37-40,43,共5页
武陵民族走廊的土司制度绵延818年之久,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与其武功韬略分不开的。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对武陵民族走廊土司武术文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土司统治者为了维护其世袭统治地位... 武陵民族走廊的土司制度绵延818年之久,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与其武功韬略分不开的。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对武陵民族走廊土司武术文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土司统治者为了维护其世袭统治地位,采取了一系列军事强国的策略,反映了土家族人的尚武性格,促进了民族武术的发展,丰富了民俗活动中武术文化的内容,具有典型的土司文化特征。它不但提高了武陵民族走廊地区人们的身体素质,培养了一批军事人才,同时,也促进了武陵民族走廊地区文化的繁荣。所有这些,对武陵民族走廊地区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民族走廊 土司 武术文化
下载PDF
李绍明先生与武陵民族走廊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金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2-26,共5页
李绍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民族学、人类学家。作为武陵地区的土家子弟,改革开放以来,李绍明先生不断深入武陵地区进行实地调查与研究,并试图从学术理论和具体研究实践两个层面来积极建构"武陵民族走廊"学说,进而推动武陵地区民... 李绍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民族学、人类学家。作为武陵地区的土家子弟,改革开放以来,李绍明先生不断深入武陵地区进行实地调查与研究,并试图从学术理论和具体研究实践两个层面来积极建构"武陵民族走廊"学说,进而推动武陵地区民族研究的深入发展与初步繁荣,作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绍明 武陵民族走廊 学术贡献 民族
原文传递
武陵民族走廊土司宗族文化研究——以容美土司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岳小国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9-104,共6页
土司制是中央王朝因地制宜,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推行的间接治理方式,它体现了国家行政权力与地方文化的结合。武陵民族走廊的土司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其殊异之处在于宗族文化与土司制间的紧密契合:土司、族长双重身份合二为一,宗族文化... 土司制是中央王朝因地制宜,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推行的间接治理方式,它体现了国家行政权力与地方文化的结合。武陵民族走廊的土司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其殊异之处在于宗族文化与土司制间的紧密契合:土司、族长双重身份合二为一,宗族文化中隐含着国家权力,土司制中渗透有宗族文化,二者的结合可谓相得益彰。土司内部的宗族文化具有适应土司制度的特性,它对土司政权的稳定、巩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土司对中央王朝的向心力,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维持与巩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民族走廊 容美土司 宗族 土家族
原文传递
武陵民族走廊土司时期的信仰研究——以容美土司为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岳小国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0-76,共7页
武陵民族走廊土司时期的宗教信仰是一个复杂的文化复合体,其相关活动是在区分或调和不同宗教系统的过程中得以实际运营的。这种宗教文化融合现象涉及宗教信仰体系中不同成分的形成及互动形态。文章在历史文献梳理以及田野调查的基础上,... 武陵民族走廊土司时期的宗教信仰是一个复杂的文化复合体,其相关活动是在区分或调和不同宗教系统的过程中得以实际运营的。这种宗教文化融合现象涉及宗教信仰体系中不同成分的形成及互动形态。文章在历史文献梳理以及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土司时期的社会生活实践出发,研究、解读其信仰文化,勾勒出宗教信仰与土司社会、文化的关联性,并进而探讨它对土司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民族走廊 容美土司 宗教信仰
原文传递
也谈李绍明先生与武陵民族走廊研究——兼与赵心宪教授商榷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希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30-35,共6页
李绍明先生在《论武陵民族区与民族走廊研究》一文中明确提出"武陵民族区"的民族学概念,并由此引发关于"武陵民族区"与"武陵民族走廊"的学术争鸣。经考证,李绍明先生对"武陵民族走廊"这一重要... 李绍明先生在《论武陵民族区与民族走廊研究》一文中明确提出"武陵民族区"的民族学概念,并由此引发关于"武陵民族区"与"武陵民族走廊"的学术争鸣。经考证,李绍明先生对"武陵民族走廊"这一重要学术话语有一个逐渐接受、完善和发展的缓慢演变过程。在李绍明先生看来,推动武陵民族走廊研究就要重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多学科协同综合研究,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切实为武陵山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李绍明先生的积极倡导和学术界的共同努力下,武陵民族走廊的理论建构和学术实践取得了较为丰富的学术成果,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绍明先生 武陵民族走廊 学术争鸣
原文传递
武陵民族走廊内的土家族“男声女腔”现象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箐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1-113,共3页
土家族山歌是土家族音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演唱方法体系中的"男声女腔"现象,更是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探讨土家族山歌"男声女腔"演唱现象的含义、缘由、特点,以及它与土家族民族心理、与土家人审美观念等关系... 土家族山歌是土家族音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演唱方法体系中的"男声女腔"现象,更是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探讨土家族山歌"男声女腔"演唱现象的含义、缘由、特点,以及它与土家族民族心理、与土家人审美观念等关系,将对武陵民族走廊这一特定区域的音乐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个案实证和理论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民族走廊 土家族山歌 男声女腔
原文传递
重庆武陵民族文化旅游走廊开发策略研究——基于SWOT分析框架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安全 秦中应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59-67,共9页
重庆武陵民族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是重庆发展武陵山区经济高地和渝东南民俗生态旅游带的重要战略之一,其开发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重庆武陵民族文化旅游走廊的开发应该实施多项组合开发策略,培养龙头,创建品牌,突出特色,才能又... 重庆武陵民族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是重庆发展武陵山区经济高地和渝东南民俗生态旅游带的重要战略之一,其开发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重庆武陵民族文化旅游走廊的开发应该实施多项组合开发策略,培养龙头,创建品牌,突出特色,才能又快又好地发展其民族地区旅游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武陵民族文化旅游走廊 开发策略 SWOT分析
下载PDF
武陵民族走廊少数民族宗教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申莉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0-187,共8页
武陵民族走廊是多元民族、多元文化汇聚流动之地,各少数民族既保留有长期传承的原始宗教信仰,又受到外来宗教文化的深刻影响,呈现出丰富的宗教文化样态。本文从武陵民族走廊的宏观视角来考察少数民族宗教文化元素,将区域和文化两个概念... 武陵民族走廊是多元民族、多元文化汇聚流动之地,各少数民族既保留有长期传承的原始宗教信仰,又受到外来宗教文化的深刻影响,呈现出丰富的宗教文化样态。本文从武陵民族走廊的宏观视角来考察少数民族宗教文化元素,将区域和文化两个概念相结合进行文化阐释,这是解析民族文化和民族历史的重要途径,对研究民族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现实意义。同时,也对认识宗教发展的一般规律,开阔民族学的研究视野有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民族走廊 苗族傩祭 土家族梯玛 多元宗教
原文传递
田野考察下湖南溆浦县辰河高腔目连戏形态的多重解读
17
作者 李程程 《剧影月报》 2024年第1期39-41,共3页
溆浦辰河高腔目连戏是“武陵民族走廊”众多乐舞互动的典型代表,其艺术形态的形成是“多元一体格局”下的结果“。走廊”“流域”在线性流动中凝结出个案的独特形态的音符,形成了具有意义的符号语言,并在多元文化因子的交互碰撞中产生... 溆浦辰河高腔目连戏是“武陵民族走廊”众多乐舞互动的典型代表,其艺术形态的形成是“多元一体格局”下的结果“。走廊”“流域”在线性流动中凝结出个案的独特形态的音符,形成了具有意义的符号语言,并在多元文化因子的交互碰撞中产生整体的结构性意义。在沅水中游的溆水之滨有一座伴水而居的地方——溆浦,它东与隆回、新化接壤,南与洪江、洞口为邻;溆水西上连着辰溪,溆水东下游向隆回。地处雪峰山与武陵山脉之间的溆浦,重峦叠嶂;位于沅江中游的溆浦,溪河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辰河高腔 目连戏 田野考察 武陵民族走廊 多元一体格局 文化因子 武陵山脉 符号语言
下载PDF
再论民族走廊:兼谈“巫山-武陵走廊”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星星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25,共10页
讨论了费孝通的民族走廊理论,并与李绍明的民族走廊及藏彝走廊见解进行商榷。在此基础上,提出民族走廊的观点,认为民族走廊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中心圈层结构的特殊表现形式,它的特性决定于古代农业文明中心的形成与发展,民族走廊概念是... 讨论了费孝通的民族走廊理论,并与李绍明的民族走廊及藏彝走廊见解进行商榷。在此基础上,提出民族走廊的观点,认为民族走廊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中心圈层结构的特殊表现形式,它的特性决定于古代农业文明中心的形成与发展,民族走廊概念是一个历史范畴,它的时空界限由其性质所决定,民族走廊是建立中国自己的民族学理论的一块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走廊 巫山-武陵走廊 武陵民族走廊
原文传递
从恩施州传统戏曲和曲艺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19
作者 王平 刘琪 《民族大家庭》 2024年第1期35-38,共4页
传统戏曲和曲艺是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它们见证了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过程,蕴含着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时代价值。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祖国腹地的武陵民族走廊,历来是各... 传统戏曲和曲艺是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它们见证了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过程,蕴含着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时代价值。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祖国腹地的武陵民族走廊,历来是各民族流动频繁和文化交融之地。明清以来,大批汉、苗、侗等民族移民迁入鄂西南地区,周边地区的传统戏曲和曲艺随之传入,并与当地民族文化深度交融,因而具有鄂西南地区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恩施州现有南剧、堂戏、傩戏、灯戏、柳子戏等传统戏曲,还有扬琴、三棒鼓、竹琴、三才板等曲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戏曲 灯戏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南剧 柳子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武陵民族走廊 文化交融
原文传递
黄柏权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顺利结题
20
作者 周晓明 《三峡论坛》 2013年第1期34-34,共1页
民族学院黄柏权教授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武陵民族走廊多元文化互动与和谐社会发展研究”近日顺利结题,并获得良好等次。
关键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基金课题 黄柏 社科 社会发展研究 多元文化互动 武陵民族走廊 民族学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