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异交群体连续歧化选择的遗传效应
1
作者 史晓红 郭平仲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1期60-63,66,共5页
利用太谷核不育基因构建的遗传变异丰富的基础群体DNS2 ,进行了连续五轮歧化选择 .本文综合选择结果 ,研究株高等性状在连续歧化选择中的效应 .农艺性状的数量分析结果表明 ,各选择性状进展基本上与预期选择方向相符 ,选择同时引起了群... 利用太谷核不育基因构建的遗传变异丰富的基础群体DNS2 ,进行了连续五轮歧化选择 .本文综合选择结果 ,研究株高等性状在连续歧化选择中的效应 .农艺性状的数量分析结果表明 ,各选择性状进展基本上与预期选择方向相符 ,选择同时引起了群体间非选择性状的差异 .综合分析表明 ,对增加株高、增加或降低小穗密度的选择效应比较明显 .对株高的二向选择引起了性状间相关程度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异交群体 连续歧化选择 遗传效应 太谷核不育基因 数量性状 遗传变异 农艺性状
下载PDF
家蚕多代食性歧化选择对后代摄食性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兰凤杰 张升祥 +5 位作者 王洪江 程洋 吴亚群 王洪利 刘庆信 崔为正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3-254,共12页
利用桑叶粉含量不同的人工饲料饲养及全龄桑叶饲养2种方式,调查由菁松A、菁松B、皓月A、皓月B等4个家蚕品系定向选出的高食性和低食性新品系及高食性品系杂交组合的主要实用性状,以探讨连续多代食性选择对后代摄食性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利用桑叶粉含量不同的人工饲料饲养及全龄桑叶饲养2种方式,调查由菁松A、菁松B、皓月A、皓月B等4个家蚕品系定向选出的高食性和低食性新品系及高食性品系杂交组合的主要实用性状,以探讨连续多代食性选择对后代摄食性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用桑叶粉质量分数为10%~40%的平板饲料饲育,高食性品系的疏毛率达92%~100%,其中菁松A和菁松B的高食性品系与低食性品系相比,疏毛率最大相差分别达到100%和94%;用不含桑叶粉的人工饲料饲养皓月B的高食性品系,其疏毛率达93.3%,而菁松A低食性品系对所有配方的饲料几乎都不取食。用含10%桑叶粉的颗粒饲料饲养高食性品系杂交组合R菁松×R皓月,其摄食性和适应性显著优于对照菁松×皓月。不同食性品系全龄桑叶育试验结果表明:蚕体质量总体上是高食性品系大于低食性品系和对照品系;全龄发育经过高食性品系有不同程度缩短,而低食性品系延长;全茧量和茧层量多数是高食性品系高于低食性品系和对照品系,但茧层率大多是高食性品系低于低食性品系和对照品系;不同食性品系之间生命率的差异不明显。对F1代的产茧量和茧丝品质鉴定表明:在全龄桑叶育条件下,高食性R菁松×R皓月的产茧量和茧丝长、出丝率、洁净、纤度等指标与对照菁松×皓月比较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而解舒率和解舒丝长极显著高于对照;在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的条件下,R菁松×R皓月的上述各项指标均不同程度优于对照菁松×皓月。试验结果说明,食性选择不仅能显著改变家蚕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而且对家蚕的生长发育、产茧量和茧丝品质也有不同程度影响,向高食性方向选育不会导致产茧量、茧丝品质和生命率的下降,但有可能引起茧层率降低。因此,在通过食性系统选择培育人工饲料适应性家蚕品种的过程中,应同时注重茧层率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食性 歧化选择 经济性状 人工饲料
下载PDF
昆虫同域物种形成机制及检验 被引量:1
3
作者 邓顺 张友军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26,共10页
从生物学、生态和遗传的角度阐述昆虫同域物种形成过程中涉及到的可能性机制。昆虫同域种的分化与作用于同域初始种群的歧化选择密切相关,歧化选择间接导致种群生态特征和遗传特征的分化,促进同域近缘种群间的生殖隔离。同域物种形成的... 从生物学、生态和遗传的角度阐述昆虫同域物种形成过程中涉及到的可能性机制。昆虫同域种的分化与作用于同域初始种群的歧化选择密切相关,歧化选择间接导致种群生态特征和遗传特征的分化,促进同域近缘种群间的生殖隔离。同域物种形成的过程中涉及到性状替换、性选择、同型交配等机制。寄主专化型多见于昆虫同域种的分化过程中,一般以植食性昆虫为主。有关昆虫同域物种形成的检验机制有多种,归纳起来主要包括同型交配的检验、遗传漂流的量化、遗传分化程度和连锁不平衡(LD)的检测、杂交后代适合度的估算等。目前发现在许多昆虫种类中存在同域物种形成的可能性,但是有关其隔离机制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域物种形成 歧化选择 生殖隔离 寄主专化 检验机制
下载PDF
小麦群体改良数据管理系统
4
作者 赵银荣 郭平仲 赵冬生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年第1期85-90,共6页
通过对小麦群体改良实验工作中的数据管理系统的开发发现,FOXBASE是一种有效的管理软件开发工具,能迅速地从大量数据中整理出群体的分布状况,从而选择出最适材料。
关键词 小麦群体 歧化选择 数据库管理系统 品种改良
下载PDF
论创造社式的“拿来主义” 被引量:1
5
作者 魏建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6期86-88,109,共4页
论创造社式的“拿来主义”魏建一、多元的“歧化选择”前期创造社与外来文化艺术的关系,这是多年以来创造杜研究者们最感兴趣的一个重要课题。在80年代以前,这方面的研究论文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其一是前期创造社与欧洲浪漫主义... 论创造社式的“拿来主义”魏建一、多元的“歧化选择”前期创造社与外来文化艺术的关系,这是多年以来创造杜研究者们最感兴趣的一个重要课题。在80年代以前,这方面的研究论文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其一是前期创造社与欧洲浪漫主义文艺的关系,其二是前期创造社与日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期创造社 拿来主义 西方现代主义 感伤主义 表现主义 外来文化 郁达夫 郭沫若 歧化选择 “新浪漫主义”
下载PDF
Disproportionation of Toluene by Modified ZSM-5 Zeolite Catalysts with High Shape-selectivity Prepared Using Chemical Liquid Deposition with Tetraethyl Orthosilicate 被引量:16
6
作者 腾晖 王军 +1 位作者 任晓乾 陈德民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2期292-298,共7页
Shape-selective catalysts for the disproportionation of toluene were prepared by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cylinder-shaped ZSM-5 zeolite extrudates with chemical liquid deposition with TEOS (tetraethyl orthosilicate).... Shape-selective catalysts for the disproportionation of toluene were prepared by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cylinder-shaped ZSM-5 zeolite extrudates with chemical liquid deposition with TEOS (tetraethyl orthosilicate).Various parameters for preparing catalysts were changed to investigate the suitable conditions.The resulting cata-lysts were tested in a pressured fixed bed reactor and characterized by SE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The conversion of toluene and para-xylene selectivity were influenced remarkably by the n(SiO2)/n(Al2O3) ratio of ZSM-5 zeolite,the type and amount of deposition agent,acid and solvent used,and the time and cycle of deposition treatment.TEOS was proved to be a more efficient agent than the conventional polysiloxanes when the deposition amount was low.The catalyst prepared at the suitable conditions exhibited a high para-xylene selectivity of 91.1% with considerable high conversion of 25.6%.SEM analyses confirmed the formation of a layer of amorphous silica on the external surface of ZSM-5 zeolie crystals,which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highly enhanced shape-sele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pe-selective catalysis ZSM-5 zeolite disproportionation of toluene chemical liquid deposition tet-raethyl orthosilicate
下载PDF
生态物种形成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吕昊敏 周仁超 施苏华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8-407,共10页
物种形成是基本的进化过程,也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基础。自然选择可以导致新物种的产生。生态物种形成是指以生态为基础的歧化选择使不同群体分化产生生殖隔离的物种形成过程。本文首先回顾了生态物种形成的研究历史,并详细介绍了生态物... 物种形成是基本的进化过程,也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基础。自然选择可以导致新物种的产生。生态物种形成是指以生态为基础的歧化选择使不同群体分化产生生殖隔离的物种形成过程。本文首先回顾了生态物种形成的研究历史,并详细介绍了生态物种形成的3个要素,即歧化选择的来源、生殖隔离的形式以及关联歧化选择与生殖隔离的遗传机制。歧化选择的来源主要包括不同的环境或生态位、不同形式的性选择,以及群体间的相互作用。生殖隔离的形式多种多样,我们总结了合子前和合子后隔离的遗传学机制以及在生态物种形成中起到的作用。控制适应性性状的基因与导致生殖隔离的基因可以通过基因多效性或连锁不平衡相互关联起来。借助于第二代测序技术,研究者可以对生态物种形成的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基础进行研究。此外,本文还总结了生态物种形成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包括平行进化的全基因组基础,以及基因流影响群体分化的理论基础。通过归纳比较由下至上和由上至下这两种不同的研究思路,作者认为这两种思路的结合可以为生态物种形成基因的筛选提供更有力也更精确的方法。同时,作者还提出生态物种形成的研究应该基于更好的表型描述以及更完整的基因组信息,研究的物种也应该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物种形成 生态因素 歧化选择 生殖隔离 基因组学 平行进化 基因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