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10篇文章
< 1 2 2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阅读推广实证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馆藏地方历史文献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汤萌 《图书馆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6,共7页
特色资源阅读推广是图书馆业务中极具挑战性的内容,由上海交通大学馆藏地方历史文献的阅读推广实践显示:文献学解读与数字化建设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实现文献内容的深度挖掘,扩大阅读推广的范围。中华传统教育文化、中医药文化、红色文化... 特色资源阅读推广是图书馆业务中极具挑战性的内容,由上海交通大学馆藏地方历史文献的阅读推广实践显示:文献学解读与数字化建设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实现文献内容的深度挖掘,扩大阅读推广的范围。中华传统教育文化、中医药文化、红色文化等都在阅读推广中具有实效。场馆展览、文化活动与新媒体运营的结合同样构建了阅读推广服务的新路径,为高校文化育人打开了新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地方历 上海交通大学 化育人 融媒体
下载PDF
中华文明连续不断的历史逻辑与中国路径
2
作者 李凭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经5000年毫不断裂而长存至今的历史现象,以二十四史为脊梁的历史文献和层出不穷的考古遗存是不容置疑的铁证。中华文明毫不断裂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依靠勤劳而开天辟地,不畏强暴而驱逐豺狼,才...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经5000年毫不断裂而长存至今的历史现象,以二十四史为脊梁的历史文献和层出不穷的考古遗存是不容置疑的铁证。中华文明毫不断裂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依靠勤劳而开天辟地,不畏强暴而驱逐豺狼,才使得中华民族日益繁荣昌盛。中华民族具有的勤劳勇敢基因源自遥远的石器时代,是经历近百万年艰苦磨炼形成的,因此能够驱动中华文明持续发展。中华文明持续发展的现代意义在于,不但为世界文明树立了和平与文治的榜样,而且增强了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前列的信心。因此,应该努力贯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方针,尽力守护和发扬中华文明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中华 考古资料
下载PDF
中国土地利用/覆被重建数据集历史文献数据源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3
作者 薛樵风 金晓斌 +2 位作者 成一农 杨绪红 周寅康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55-1564,共10页
历史时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是开展长时段LUCC数据集重建的关键数据源。从百年以上历史文献数据源应用的角度分析现有中国LUCC重建数据集,将历史文献中蕴含的土地利用数据源... 历史时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是开展长时段LUCC数据集重建的关键数据源。从百年以上历史文献数据源应用的角度分析现有中国LUCC重建数据集,将历史文献中蕴含的土地利用数据源归纳为统计、列举、描述和图像4种主要类型,从各类数据源应用现状、制备方法等方面对现有重建数据集进行了重点回顾,归纳重建数据集应用历史文献的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并从多重历史数据源综合利用、重建思路调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数据源制备效率等方面展望了LUCC重建数据集改进历史文献应用方式、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数据集 数据源 空间重建 中国
下载PDF
以超星泛雅平台为依托的《历史文献学》混合式教学实践
4
作者 杨超 《社会科学前沿》 2024年第4期614-619,共6页
教师依托超星泛雅平台进行《历史文献学》混合式教学实践时,应充分利用平台的主干内容、讨论、互动、课外作业、参考资源等模块合理建设在线课程,做好在线学习与线下讲授的有效衔接,利用好线上线下各种评价功能或指标,进而引导学生深度... 教师依托超星泛雅平台进行《历史文献学》混合式教学实践时,应充分利用平台的主干内容、讨论、互动、课外作业、参考资源等模块合理建设在线课程,做好在线学习与线下讲授的有效衔接,利用好线上线下各种评价功能或指标,进而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较好地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学 混合式教学 超星泛雅
下载PDF
从“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从历史文献学角度探赜倪瓒画风的转变
5
作者 苏典娜 《美术大观》 2024年第4期50-53,共4页
本文试图通过元四家中的代表人物倪瓒及其绘画创作的相关历史文献(包括元明史书、绘画著作、倪瓒本人书信、倪瓒文集等)的分析,探讨其画风(绘画风格、意境变迁)形成的社会历史原因和个人原因。重点是从历史文献学视角探索倪瓒的画风转变... 本文试图通过元四家中的代表人物倪瓒及其绘画创作的相关历史文献(包括元明史书、绘画著作、倪瓒本人书信、倪瓒文集等)的分析,探讨其画风(绘画风格、意境变迁)形成的社会历史原因和个人原因。重点是从历史文献学视角探索倪瓒的画风转变,看其作品如何从早期的“无我之境”走向“有我之境”。本文在李泽厚所认为的倪瓒是“有我之境”代表人物这一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倪瓒的美学意境之演变,转变以《秋林野兴图》(1339年作)这样的早期作品为代表,因历史和个人因素而逐渐发生变化。首先,笔者认为《秋林野兴图》糅合了李成、郭熙、董源等“有我之境”代表人物的风格,较客观地表现出自然对象的细节或整体,即使画中有人物也不轻易直接流露情感,其中又有画家与理想化自然山水的“牧歌式”关系,画面上更多是“再现”,在其间“可游”“可居”,因此其进入了李泽厚所言的“多义性的‘无我之境’的美学范畴”;其次,笔者通过历史文献分析在此之后倪氏的代表作品如何转向“表现”,走向“有我之境”,从而揭示以倪瓒为代表的元末明初文人画家的心理特征与所受时代环境影响,以论证倪氏此阶段山水画从“无我之境”发展到“有我之境”这一境界过程转变的内在与外在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倪瓒 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 山水画
下载PDF
数字人文视野下专题历史文献资源数字共享平台构建探究——以西南联大历史文献为例
6
作者 陈海玉 王聪 +2 位作者 陈雨 杨娴 何茜林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24年第4期22-32,共11页
传统的历史文献专题研究多通过人工搜集海量的文献资源,从中挖掘、分析、发现新的历史信息,耗时耗力。随着数字人文研究的兴起,历史文献研究的理念与方法得到新的突破。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形成的各类专题历史文献资源规模庞大、保管分散... 传统的历史文献专题研究多通过人工搜集海量的文献资源,从中挖掘、分析、发现新的历史信息,耗时耗力。随着数字人文研究的兴起,历史文献研究的理念与方法得到新的突破。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形成的各类专题历史文献资源规模庞大、保管分散,目前亟需构建具有统一数据管理模式的专题历史文献资源数字共享平台,实现各专题历史文献资源可视化、语义信息关联化、内容浏览便捷化,以满足数字时代历史研究的新需要。研究借鉴数字人文研究理念与技术方法,阐述专题历史文献资源数字共享平台的建设目标、建设模式、建设框架及可行路径,并以“数字联大”共享平台建设实践为例,开展西南联大历史文献资源的数据采集处理、文献本体信息网络构建及文献数字平台知识服务,实现专题历史文献资源从静态信息到动态知识的关联和可视化呈现,满足平台用户深度学习和历史研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 西南联大 共享服务平台
下载PDF
历史文献档案数字化实现路径分析
7
作者 郑霞 《兰台内外》 2024年第2期61-63,共3页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历史文献档案数字化逐渐成为文献保存与传承的重要手段。然而,这一过程涉及众多环节与决策,需要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文献的高效数字化。文章旨在深入分析历史文献档案数字化的实现路径,从内容选择、方案制...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历史文献档案数字化逐渐成为文献保存与传承的重要手段。然而,这一过程涉及众多环节与决策,需要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文献的高效数字化。文章旨在深入分析历史文献档案数字化的实现路径,从内容选择、方案制定、实体整理、影像处理到元数据录入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提供全面而实用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数字化 实现路径 意义 技术
下载PDF
从一桩清代公案看罗从彦与李侗《文集》中重要历史文献的逸失
8
作者 陈利华 《武夷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4,共4页
嘉庆年间(1796-1820),发生在福建延平府的一桩祠堂田产官司,让延平《罗氏宗谱》中有关罗从彦生平的珍贵记录走进了公众视野。这些长期不为外界所知的重要资料,有效弥补了罗从彦《文集》和李侗《文集》收录文献的明显不足,将成为学者研... 嘉庆年间(1796-1820),发生在福建延平府的一桩祠堂田产官司,让延平《罗氏宗谱》中有关罗从彦生平的珍贵记录走进了公众视野。这些长期不为外界所知的重要资料,有效弥补了罗从彦《文集》和李侗《文集》收录文献的明显不足,将成为学者研究宋明理学人物时必须注意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从彦 李侗 重要历 逸失
下载PDF
浅析历史文献纪录片的创作与拍摄——以《辛亥革命中的嘉兴人》为例
9
作者 林佳 《传媒评论》 2024年第7期67-69,共3页
历史文献纪录片是一种以历史事件或人物为主题,通过大量历史资料和现场拍摄,再现历史情景,探寻历史真相的影视作品,通过影像的力量,将过去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得以保存和传承[1]。对于历史文献题材,要首先保证其真实性,涉及内容都要... 历史文献纪录片是一种以历史事件或人物为主题,通过大量历史资料和现场拍摄,再现历史情景,探寻历史真相的影视作品,通过影像的力量,将过去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得以保存和传承[1]。对于历史文献题材,要首先保证其真实性,涉及内容都要求经过严谨的文史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纪录片 真相 影视作品 现场拍摄 辛亥革命 再现历 真实性
下载PDF
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文献与资料的有效利用
10
作者 徐克夫 《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 2024年第1期116-118,共3页
本文旨在探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历史文献与资料,通过提出一系列具体策略,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历史文献与资料,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本文总结了五种策略,包括深入研究原始文献、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结合多... 本文旨在探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历史文献与资料,通过提出一系列具体策略,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历史文献与资料,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本文总结了五种策略,包括深入研究原始文献、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结合多媒体资源、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组织学习小组等。这些策略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以及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历教学 资料 有效利用
下载PDF
诗礼堂“宋银杏”历史文化考析及保护利用
11
作者 张志远 曹胜磊 +1 位作者 周付生 刘天衢 《环境教育》 2024年第5期21-23,共3页
通过查阅历史文献资料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杏坛”文化的由来,我国银杏文化发展,儒家成人教育文化内涵作简要概述,重点探讨曲阜孔庙诗礼堂“宋银杏”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形成特有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优秀传统 银杏 献资料 研究成果
下载PDF
历史文献资源创新知识服务研究——以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委员会Curiocity平台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晓珊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23年第1期34-42,共9页
历史文献资源是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其展开的挖掘、开发、利用一直以来都是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领域之一。诸多图书馆在数字图书馆建设时期积累了丰富的数字化历史文献资源。步入智慧图书馆时代,这些资源亟待衍生出更多精彩... 历史文献资源是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其展开的挖掘、开发、利用一直以来都是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领域之一。诸多图书馆在数字图书馆建设时期积累了丰富的数字化历史文献资源。步入智慧图书馆时代,这些资源亟待衍生出更多精彩的落地服务项目。本文围绕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委员会Curiocity平台的具体服务内容,针对其知识服务的创新点展开研究,在此基础上提炼对我国图书馆在扩展知识服务创新途径、拓宽利益相关者版图、增进平台终端细节等方面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资源 Curiocity 图书馆 知识服务
下载PDF
赓续与弘扬:革命历史文献整理研究的实践与思考
13
作者 马静 《中国图书馆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41,共8页
加强革命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既是推进中共党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学科研究不断走向深入的客观需要,也是总结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经验规律,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历史观的应有之举。本文对国家图书馆革命历史文献收集历... 加强革命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既是推进中共党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学科研究不断走向深入的客观需要,也是总结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经验规律,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历史观的应有之举。本文对国家图书馆革命历史文献收集历史与存藏情况进行系统梳理,对“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文献普查与总目编纂、专题文献整理出版、数字资源开发与数据库建设等相关实践和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面向未来,革命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在根本遵循上要继续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学理探索上要加大力度构建革命历史文献学学科体系和知识体系,在整理实践上要创新推动有利于革命历史文献保护利用的分类定级制度,以期产出更多顺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潮流,且能够回应党和国家重大关切,具有深远学术影响的高水平成果。参考文献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历 革命 献整理 献研究
下载PDF
新文化运动的文献整理与历史诠释——编辑《复兴文库·新文化运动》卷之旨趣
14
作者 欧阳哲生 《中共党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4-152,共9页
编辑历史文献资料的原则,依我个人经验而言:一是要有用,即所编资料全面、系统地反映历史对象;二是要好用,即所编资料对使用者来说比较方便查找、使用。例如,编辑《鲁迅全集》,首先的要求就是全,如果鲁迅的作品不能尽入囊中、一网打尽,... 编辑历史文献资料的原则,依我个人经验而言:一是要有用,即所编资料全面、系统地反映历史对象;二是要好用,即所编资料对使用者来说比较方便查找、使用。例如,编辑《鲁迅全集》,首先的要求就是全,如果鲁迅的作品不能尽入囊中、一网打尽,存在漏收现象,就不免有遗珠之憾。对所收作品,如果不加以合理编排,则易给读者带来查找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全集》 鲁迅的作品 献整理 诠释 化运动 献资料 编辑
下载PDF
文化英雄与作品误鉴——书画鉴定中的艺术史重构
15
作者 颜晓军 《美术大观》 2023年第6期80-92,共13页
书画鉴定经常需要对作品的作者给出明确判断,这是真伪结论最核心的部分。虽然以目鉴实践经验为主的书画鉴定领域已经总结了一定的方法论,但是自古以来,误判的例子仍然层出不穷。固然,商业市场牟利形成的作伪是一种主动的欺骗行为,而鉴... 书画鉴定经常需要对作品的作者给出明确判断,这是真伪结论最核心的部分。虽然以目鉴实践经验为主的书画鉴定领域已经总结了一定的方法论,但是自古以来,误判的例子仍然层出不穷。固然,商业市场牟利形成的作伪是一种主动的欺骗行为,而鉴藏界的人情世故又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曲枉现象。但是仍然有一种误鉴,来源于人们对历史重构的需要,带有相当的学术色彩。这种艺术史重构型的误鉴,反过来为我们重思书画鉴定的方法论和作品风格判断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即通过历代书画赏鉴的几个案例,来探讨几种不同情况下的艺术史重构现象对误鉴的影响。从而分析艺术家的传记、传奇带给人们的历史重构,形成了“文化英雄”的形象,很可能会先入为主地影响我们大脑中的知识构架,并进一步将鉴定指向某个方向。这种现象也出现于西方艺术史中,若是放开视野,我们不难看出艺术作品鉴定与研究中的“通病”。这既帮助我们建构艺术史,又提醒我们要小心那些陷阱,对原有的知识结构需要不断地更新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鉴定 艺术家传记 艺术风格 重构
下载PDF
科技历史文献学的课程建设研究
16
作者 邓环 丁海斌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91-97,共7页
科技历史文献学课程以科学技术历史文献为主要研究与教学对象,是学习、了解并熟练使用科技历史文献的基本途径,其本身也是科技史专业的研究对象之一。该文在对26个科学技术史学科点的科技历史文献学相关课程开设情况、教师队伍和使用教... 科技历史文献学课程以科学技术历史文献为主要研究与教学对象,是学习、了解并熟练使用科技历史文献的基本途径,其本身也是科技史专业的研究对象之一。该文在对26个科学技术史学科点的科技历史文献学相关课程开设情况、教师队伍和使用教材统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存在学界缺乏对科技历史文献学课程整体建制的共识,科技历史文献学课程建设基础条件尚显不足以及课程名称未统一,课程建设存在较大差异等问题。要建设科技历史文献学课程,应重视课程的整体建制、完善课程建设基础条件、重视科技历史文献学课程在科技史学科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 科技历献学 课程建设
下载PDF
守常达变:一种以山水人文秩序为根基调和经济发展的营城理念
17
作者 李小龙 闫启航 +1 位作者 张瑶 王树声 《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I0001-I0002,共2页
1何谓“守常达变”经济发展往往带动空间增长,孕育城市新空间、新单元,但新空间归根到底还是这座城市的组成部分,须遵循城市既有的结构秩序而有机生长,实现新老空间一脉相承、秩序相合。基于此理念,便积淀形成了“守常达变”的本土城市... 1何谓“守常达变”经济发展往往带动空间增长,孕育城市新空间、新单元,但新空间归根到底还是这座城市的组成部分,须遵循城市既有的结构秩序而有机生长,实现新老空间一脉相承、秩序相合。基于此理念,便积淀形成了“守常达变”的本土城市规划传统,着重于强调城市发展变化中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始终做到“万变不离其宗”“革而不失其基”。历史文献中亦有“持经达变”“守正开新”“守常不革”“知其变而守其常”等诸多记载,其义理相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有机生长 山水人 城市新空间 结构秩序 辩证关系 新单元
下载PDF
多媒体设计中的“虚实”与“间离”对历史时空的重构——以红色历史文献剧《民族脊梁》为例
18
作者 徐丹 戚鑫 《喜剧世界(中旬刊)》 2023年第11期10-12,共3页
《民族脊梁》利用“虚实”与“间离”手法延展空间以及通过多媒体画面实现了对红色戏剧的历史时空重构,多媒体元素与实际舞台元素相互交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舞台景象,观众也被引导以观察者的角度思考剧情和舞台形式,打破常规思维方式。... 《民族脊梁》利用“虚实”与“间离”手法延展空间以及通过多媒体画面实现了对红色戏剧的历史时空重构,多媒体元素与实际舞台元素相互交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舞台景象,观众也被引导以观察者的角度思考剧情和舞台形式,打破常规思维方式。该剧在多媒体设计中创造出具有假定性现象的舞台空间,观众可以超越现实的限制,以更自由的思维方式理解红色历史事件,并对历史时空产生新的认识。该剧利用“虚实”与“间离”手法以及多媒体画面的实现,既延展了戏剧的空间,又强化了戏剧形式和红色主题的本体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实 间离 红色戏剧
下载PDF
历史文献中的明代沙尘天气
19
作者 邱云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3年第8期56-59,共4页
今年三、四月间,我国北方遭遇多轮沙尘天气的袭击,其严重者甚至影响到长江以南地区,给国家经济活动和人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我国历史上多次发生过沙尘天气,明代是其中比较频繁和严重的一个时期。明代的沙尘天气在时间和地理分... 今年三、四月间,我国北方遭遇多轮沙尘天气的袭击,其严重者甚至影响到长江以南地区,给国家经济活动和人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我国历史上多次发生过沙尘天气,明代是其中比较频繁和严重的一个时期。明代的沙尘天气在时间和地理分布上呈现出很强的特征和规律性。造成明代沙尘天气比较频繁和严重的因素,即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频繁的沙尘天气给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沙尘天气
下载PDF
从龙文化看中华文明的连续性
20
作者 何星亮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6-183,共8页
研究、阐释和认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既要从宏观上进行综合性探讨,也要从微观上进行专题性研究。我们可以从各种文化现象中窥见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中国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连续性最为典型的文化现象之一。本文主要根据... 研究、阐释和认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既要从宏观上进行综合性探讨,也要从微观上进行专题性研究。我们可以从各种文化现象中窥见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中国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连续性最为典型的文化现象之一。本文主要根据考古材料和历史文献分析龙文化中体现的中华文明连续性,并认为深入研究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可以增强“文化自信”意识,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及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和创新性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 中华 考古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