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仪礼》《礼记》看同义动词的历时替换
1
作者 武振玉 张馨月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8-51,共4页
《仪礼》与《礼记》两部文献,在内容上有较为密切的关联,在时间上有一定的距离,可以作为历时比较的语料。通过调查梳理发现,表示“往适”“返回”“站起”“上升”“下降”“穿戴”“结束”“改变”“等待”“佐助”“遇到”义的几组同... 《仪礼》与《礼记》两部文献,在内容上有较为密切的关联,在时间上有一定的距离,可以作为历时比较的语料。通过调查梳理发现,表示“往适”“返回”“站起”“上升”“下降”“穿戴”“结束”“改变”“等待”“佐助”“遇到”义的几组同义动词存在历时替换关系。一方面,对各组词的出现频次进行了统计,展现同义动词的替换情况;另一方面,考察了各组词句法功能的异同情况。同时,对同义词历时替换的机制进行了阐释,认为多义化导致的词义负担加重是原有词被后起词替换的主要原因,这一词汇演变现象可以用“择一原则”来解释,而语言的“喜新厌旧”心理和方言因素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礼》 《礼记》 同义动词 历时替换
下载PDF
常用词“曾”对“尝”的历时替换及其动因
2
作者 温晓文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2-58,共7页
表示“曾经”义的常用词“尝”和“曾”之间存在历时替换关系。先秦时期“尝”占据主导地位,两汉时期随着“曾”的用例逐渐增多,“尝”和“曾”展开同义竞争。魏晋时期“尝”在中土文献中仍占优势,但佛经文献中“曾”的使用频率远高于... 表示“曾经”义的常用词“尝”和“曾”之间存在历时替换关系。先秦时期“尝”占据主导地位,两汉时期随着“曾”的用例逐渐增多,“尝”和“曾”展开同义竞争。魏晋时期“尝”在中土文献中仍占优势,但佛经文献中“曾”的使用频率远高于“尝”,说明“曾”在口语中已完成对“尝”的更替。到了唐代,“曾”逐渐在中土书面文献中取代“尝”。词义负担过重、方言对通语的渗透以及使用者求变创新的心理是促使“尝”“曾”更替的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用词 历时替换 动因
下载PDF
“找”、“寻”的历时替换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8
3
作者 殷晓杰 张家合 《汉语学报》 CSSCI 2011年第3期80-86,共7页
"找"和"寻"在汉语史上存在着竞争替换关系,"找"最初是一个北方方言词,它对"寻"的替换始于明代中后期,且由北往南逐步扩散;"找"在《聊斋俚曲》中已占有绝对的优势,由此可大致推断,清... "找"和"寻"在汉语史上存在着竞争替换关系,"找"最初是一个北方方言词,它对"寻"的替换始于明代中后期,且由北往南逐步扩散;"找"在《聊斋俚曲》中已占有绝对的优势,由此可大致推断,清初"找"已成为通语中"寻找"类语义场的主导词;从现代方言分布来看,二者的竞争仍在进行之中。文章对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也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时替换
下载PDF
“梳”、“篦”对“栉”的历时替换考 被引量:12
4
作者 郭晓妮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4期459-465,共7页
在穷尽性调查古代重要典籍文献中表"栉发用具"意义的名词"梳"、"篦"和"栉"的使用频率的基础上,对其替换情况进行描写和分析,从而指出:先秦文献中只有"栉",不分其齿粗细疏密,隋唐时期... 在穷尽性调查古代重要典籍文献中表"栉发用具"意义的名词"梳"、"篦"和"栉"的使用频率的基础上,对其替换情况进行描写和分析,从而指出:先秦文献中只有"栉",不分其齿粗细疏密,隋唐时期"梳"替换了"其齿大而粗的‘栉’",元代以后"篦"替换了"其齿小而密的‘栉’",最后还对由此而引发的一些问题略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时替换 常用词
下载PDF
再论“也”对“亦”历时替换的原因 被引量:7
5
作者 萧红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67-70,共4页
李宗江先生《“也”的来源及其对“亦”的历时替换》前半部分对“也”的来源讨论较详,后半部分对“也”、“亦”的历时替换谈得很简略,只从出现频率的发展状况得出“也”、“亦”完成替换的时间应是元初,未能解释“也”能替换“亦”... 李宗江先生《“也”的来源及其对“亦”的历时替换》前半部分对“也”的来源讨论较详,后半部分对“也”、“亦”的历时替换谈得很简略,只从出现频率的发展状况得出“也”、“亦”完成替换的时间应是元初,未能解释“也”能替换“亦”的原因。本文针对这一论证尚不充足的地方展开深入讨论,通过比较“亦”、“也”各自所在句子的形式及其谓语结构类型的历史发展状况,指出:表层语法形式的精密是“也”最终取代“亦”的根本原因。“也”字句为什么有这些发展呢?这跟“也”的口语词性质很有关系,因为它在口语中习用,而口语的发展比书面语快,口语中的一些新词和新的结构形式必然会先与“也”字句结合,再影响到书面语中的“亦”字句。随着白话势力的强大,书面语渐渐由文言文变成白话文,“亦”也渐渐失去了地位。“也”字句发展基本成熟、“亦”字句停止发展是在宋末元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时替换 原因
下载PDF
汉语史中“肥”、“胖”的历时替换 被引量:8
6
作者 栗学英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5-67,共3页
汉语词汇史中表示人“肥胖”的词语,经历了由“肥”到“胖”的转变。其中“肥”使用的历史最久,范围最广,构词能力较强;“胖”在上古主要表示安适、舒坦,金末元初产生肥胖义。由于语言表达的日渐精细化,明代前期“胖”与“肥”的使用... 汉语词汇史中表示人“肥胖”的词语,经历了由“肥”到“胖”的转变。其中“肥”使用的历史最久,范围最广,构词能力较强;“胖”在上古主要表示安适、舒坦,金末元初产生肥胖义。由于语言表达的日渐精细化,明代前期“胖”与“肥”的使用逐步分化,在北方方言中“胖”最终取代“肥”成为现代汉语中形容人肥胖的主要词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词汇史 常用词 历时替换
下载PDF
“挖”“掘”的历时替换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6
7
作者 孙淑娟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6-160,共5页
"挖"和"掘"在汉语史上存在着竞争替换关系。"挖"始见于唐代,明代以后用例逐渐增多,在《老乞大新释》中已占据绝对优势。由此可大致推断,18世纪中后期,"挖"已取代"掘"成为通语中"... "挖"和"掘"在汉语史上存在着竞争替换关系。"挖"始见于唐代,明代以后用例逐渐增多,在《老乞大新释》中已占据绝对优势。由此可大致推断,18世纪中后期,"挖"已取代"掘"成为通语中"挖掘"类概念场的主导词,这样的格局一直持续到现代汉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时替换
下载PDF
常用词“掘”对“凿、穿”的历时替换及其原因考 被引量:4
8
作者 孙淑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6-102,共7页
由先秦至晚唐五代,在"挖掘"这一义位上"掘"与"凿、穿"存在着历时替换关系:先秦时期"掘"更具优势;西汉以后,"凿、穿"发展迅速,与"掘"形成鼎足三分之势;魏晋以降,"凿、... 由先秦至晚唐五代,在"挖掘"这一义位上"掘"与"凿、穿"存在着历时替换关系:先秦时期"掘"更具优势;西汉以后,"凿、穿"发展迅速,与"掘"形成鼎足三分之势;魏晋以降,"凿、穿"渐入退隐,"掘"则进一步发展,并于9世纪中期取代"凿、穿"成为该义位的唯一主导词,这样的格局一直保持到明代。词义系统自我调节与语言使用者喜新厌旧心理是诱发这一概念新旧质替换的两个主要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 历时替换
下载PDF
“甘”“甜”历时替换考 被引量:7
9
作者 殷晓杰 何意超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5-59,共5页
汉语史中表示"甘甜"这一义位,"甘"与"甜"存在着竞争替换关系。文章分为两汉、六朝、隋唐宋、元明清四个阶段,考察"甘"与"甜"的历时替换过程。两汉之前,汉语"甘甜"义主要由... 汉语史中表示"甘甜"这一义位,"甘"与"甜"存在着竞争替换关系。文章分为两汉、六朝、隋唐宋、元明清四个阶段,考察"甘"与"甜"的历时替换过程。两汉之前,汉语"甘甜"义主要由"甘"表达,两汉起,随着"甜"的出现,"甘"与"甜"展开竞争,至迟到唐代,口语中表示"味道甜"主要说"甜"了,至明中叶,"甜"又成为书面语中"甘甜"义的主导词,而"甘"一般只保留在复音词中。文章还对两者的替换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甜 历时替换 替换原因
下载PDF
“隅/角”历时替换小考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东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05-109,共5页
表示“角落”义的词语,在上古汉语中主要用“隅”,现代汉语中用“角”。这个交替过程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本文详细考察了从上古至中古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从中寻绎“角”替换“隅”的发展轨迹:在先秦时期用例极少;西汉也甚为零落;东... 表示“角落”义的词语,在上古汉语中主要用“隅”,现代汉语中用“角”。这个交替过程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本文详细考察了从上古至中古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从中寻绎“角”替换“隅”的发展轨迹:在先秦时期用例极少;西汉也甚为零落;东汉魏时期才逐渐多起来;占据绝对优势则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南方与北方均较多使用,尤其是北方口语文献中“角”已代替“隅”完成了历时替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用词 隅/角 历时替换
下载PDF
姿态动词“兴、作、起”的共时同现与历时替换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祝琴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5年第1期86-101,共16页
上古汉语表示"起身"义的常用姿态动词有"兴、作、起"。"兴"最早表达"起身"义,"作、起"在春秋战国时期正式成为"起身"语义场成员。"兴、作、起"各有不同的原始语域,原始语域对后来的词义发展及功能扩展有一定的影响,在春... 上古汉语表示"起身"义的常用姿态动词有"兴、作、起"。"兴"最早表达"起身"义,"作、起"在春秋战国时期正式成为"起身"语义场成员。"兴、作、起"各有不同的原始语域,原始语域对后来的词义发展及功能扩展有一定的影响,在春秋战国时期,它们共时同现、相互竞争,从语用搭配的频率统计可知,到秦汉之际,"起"完成了对"兴、作"的替换。"起身"义的"兴"词素化于"夙兴夜寐","作"则基本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时同现 历时替换
下载PDF
汉语处置介词的来源和替换 被引量:2
12
作者 田春来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72-76,共5页
汉语历史上的处置介词主要有三个语义来源:"执持"义动词,"给与"义动词,工具介词;文献中使用最多的是第一类;但不是所有的"执持"义动词都虚化成了处置介词,比如"执"和"握"就没有,本... 汉语历史上的处置介词主要有三个语义来源:"执持"义动词,"给与"义动词,工具介词;文献中使用最多的是第一类;但不是所有的"执持"义动词都虚化成了处置介词,比如"执"和"握"就没有,本文对其原因作了初步分析,并讨论了汉语处置介词的历时替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置介词 语义来源 演变过程 历时替换
下载PDF
“饥”“饿”历时替换考
13
作者 殷晓杰 吴瑞东 +1 位作者 赵娟 徐伟栋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54-60,共7页
表一般的"肚空乏食"义的词属于现代汉语的常用词,普通话说"饿",方言中有"饿""饥""枵""月曹""困"等说法。汉语史上的主要用词是"饥"和"饿"... 表一般的"肚空乏食"义的词属于现代汉语的常用词,普通话说"饿",方言中有"饿""饥""枵""月曹""困"等说法。汉语史上的主要用词是"饥"和"饿",二者之间存在着竞争、替换关系。经调查,先秦"饥""饿"程度深浅不一,汉以来二者之别逐渐消失,至晚到清中叶"饿"在通语中基本取代"饥",成为表示一般的"肚空乏食"义的主导词,"饥"作为构词语素依然保留在书面语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饿 常用词 历时替换
下载PDF
常用词“欲”“拟”替换考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14
作者 孙淑娟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102-107,共6页
汉语中表示“打算”这一义位,“欲”与“拟”存在着历时替换关系。晋代以前,汉语“打算”义主要由“欲”来表达;南北朝以后,晋代始指称本概念的“拟”与“欲”展开激烈的竞争,至迟到唐代,口语中“拟”已取代“欲”成为表示“打算”义的... 汉语中表示“打算”这一义位,“欲”与“拟”存在着历时替换关系。晋代以前,汉语“打算”义主要由“欲”来表达;南北朝以后,晋代始指称本概念的“拟”与“欲”展开激烈的竞争,至迟到唐代,口语中“拟”已取代“欲”成为表示“打算”义的常用词。“欲”除了可以表示“想要”义外,还可以表“打算”义。二者在事件的实施者、呈现的方式、语境的分布和后接成分的性质等方面都在有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欲” “拟” 历时替换 义位辨析
下载PDF
汉语史中“怕”对“惧”的历时替换
15
作者 刘志芳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9期38-41,共4页
文章以汉语常用词"怕"对"惧"的历时替换为研究对象,梳理了"怕"产生、发展及其对"惧"的替换过程。"怕"产生于东汉,在唐五代时期得到广泛使用,并与"惧"产生同义竞争关系,在... 文章以汉语常用词"怕"对"惧"的历时替换为研究对象,梳理了"怕"产生、发展及其对"惧"的替换过程。"怕"产生于东汉,在唐五代时期得到广泛使用,并与"惧"产生同义竞争关系,在明清之际基本完成了对"惧"的替换。其替换的原因主要是"怕"具有更强的口语性与词汇系统内部的自我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时替换
下载PDF
常用词“租、赁”的历时替换
16
作者 方云云 吴红松 《黄山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71-76,共6页
汉语史上,"赁"与"租"都可以表示"付出代价暂用别人的东西",二者在历史上存在历时替换关系。清代以前,"赁"占主导地位;唐至元代,"租"的"租赁"义开始使用,明代发展迅速,清... 汉语史上,"赁"与"租"都可以表示"付出代价暂用别人的东西",二者在历史上存在历时替换关系。清代以前,"赁"占主导地位;唐至元代,"租"的"租赁"义开始使用,明代发展迅速,清代时取代"赁"成为主导词,现当代时期最终实现了对"赁"的替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时替换
下载PDF
“闻”与“嗅(臭、齅)”的历时替换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常媛媛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8期53-54,共2页
表示"用鼻子闻"这一概念,战国以前只用"嗅(臭、齅)",战国末期文献中始用"闻",西汉以后,"闻"替换了"嗅(臭、齅)"。为了不影响交际,基于词义引申所遵循的人类的共同的心理,"臭&qu... 表示"用鼻子闻"这一概念,战国以前只用"嗅(臭、齅)",战国末期文献中始用"闻",西汉以后,"闻"替换了"嗅(臭、齅)"。为了不影响交际,基于词义引申所遵循的人类的共同的心理,"臭"专用于表示"气味","闻"替代"嗅","听"替代"闻",这些都是词汇系统发展、演变内部调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臭 齅) 历时替换
下载PDF
“闻”对“嗅”的历时替换 被引量:2
18
作者 戚年升 査中林 《宜宾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现代汉语表示"用鼻子去嗅"义用"闻",而在汉语史上却是用"嗅"。从人们语用心理因素和语言系统自身发展规律的角度,分析"闻"和"嗅"用法演变、替换的内在动因目的是为研究词语的演变、... 现代汉语表示"用鼻子去嗅"义用"闻",而在汉语史上却是用"嗅"。从人们语用心理因素和语言系统自身发展规律的角度,分析"闻"和"嗅"用法演变、替换的内在动因目的是为研究词语的演变、替换提供活体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因 历时替换
下载PDF
“炊”“烹”“煮”历时替换小考 被引量:1
19
作者 鲁岭梅 曾炜 李小平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43-48,共6页
汉语史中表示"做饭"这一语义的"炊"、"烹"和"煮"存在着激烈的更替关系。通过对比分析这组词的上古、中古、近代三个阶段的典籍用例,这组词的历时演变轨迹为:上古"炊""烹"... 汉语史中表示"做饭"这一语义的"炊"、"烹"和"煮"存在着激烈的更替关系。通过对比分析这组词的上古、中古、近代三个阶段的典籍用例,这组词的历时演变轨迹为:上古"炊""烹"和"煮"先后产生,"炊"和"烹"同义但各有侧重,"煮"与"炊""烹"并不同义;中古,三者在表"做饭/做菜"时为同义,"炊"和"煮"主要用于指实质义的"做饭"而"烹"主要指"做菜";近代,"炊"则不具有"做饭"的动词义项,"烹"主要指"做菜","煮"主要指"做饭、做菜","做饭/粥"义完全由"煮"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时替换
下载PDF
“衾、被/被子”历时替换小考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歌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55-57,共3页
"衾、被/被子"为表示"睡眠时用以覆体"这一概念的一组同义词,先秦主要用"衾",而"被"则出现在先秦后期的春秋末期。"被"在战国秦时开始与"衾"竞争,汉初便在文献中占优势。
关键词 常用词 被/被子 历时替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