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传》成语释义指瑕
1
作者 黄耀明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6年第8期37-38,共2页
对"史不绝书、食指大动、死且不朽"等3条成语的语源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究,通过对《左传》的用词习惯和词义所指的穷尽性分析,纠正了《汉语成语大全》《汉语大词典》等5部辞典对其语源的释义错误。并强调编纂成语辞典必须充... 对"史不绝书、食指大动、死且不朽"等3条成语的语源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究,通过对《左传》的用词习惯和词义所指的穷尽性分析,纠正了《汉语成语大全》《汉语大词典》等5部辞典对其语源的释义错误。并强调编纂成语辞典必须充分吸收前人的注释、译文、辞典等成果,根据语境及历史文化知识确定语源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成语 释义 史不绝书 食指大动 死且不朽
下载PDF
试论重视语言因素的教学
2
作者 俞安民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2期92-94,共3页
我认为语文课应该十分重视语言因素的教学。 先看看一些学生运用语言的情况。有这么一位中学生,奶奶死了,家里正在办丧事,他回到家里同父亲谈道:“爸爸,奶奶死了,放在家里,出来进去难闻死了。是埋呢,还是烧呢?我看不如烧了算了。”且不... 我认为语文课应该十分重视语言因素的教学。 先看看一些学生运用语言的情况。有这么一位中学生,奶奶死了,家里正在办丧事,他回到家里同父亲谈道:“爸爸,奶奶死了,放在家里,出来进去难闻死了。是埋呢,还是烧呢?我看不如烧了算了。”且不说这位学生从道义上对自己朝夕相处、养育有恩的奶奶,应具就怎样的道德感情,只说这位学生这番话的遣词造句、语言运用方面就有很多不妥之处。比如把奶奶的逝世说成“死”,奶奶灵柩的停放说成“放”,督促爸爸尽快办理后事说成“出来进去难闻死了”,建议其处理方式说成“埋了”、“烧了”,最后竟用“不如……算了”表示自己的看法,似乎在处置一件废弃物品一般。如此语言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因素 语言运用 语言艺术 废弃物品 语言知识 敝邑 高中语文教材 寡君 死且不朽 用词造句
下载PDF
《左传》中“行人辞令”的语言特色
3
作者 刘中顼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2期121-126,共6页
历来人们对《左传》的语言评价很高.贺循曰:“《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①刘熙载曰:“烦而不整,俗而不典,书不实录,赏罚不中,文不胜质,史家谓之五难.评《左氏》者,借是说以反观之,亦可知其众美兼擅矣.”②《左传... 历来人们对《左传》的语言评价很高.贺循曰:“《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①刘熙载曰:“烦而不整,俗而不典,书不实录,赏罚不中,文不胜质,史家谓之五难.评《左氏》者,借是说以反观之,亦可知其众美兼擅矣.”②《左传》无论记言叙事,都表现了卓越的艺术成就,本文只就《左传》的“行人辞令”略陈管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特色 贺循 记言 艺术成就 熙载 郑子产 语言评价 众美 寡君 死且不朽
下载PDF
《说文》“转注”“假借”考释(下篇)
4
作者 黄灵庚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4期79-85,114,共8页
三、“假借”释义许慎云:“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对许氏这条定义和两个例字,古今学者分歧颇少。虽或有不同之说,但远不如转注之甚。歧纷在乎造字之法与用字之法而已。主张假借为造字之法的有孙经世等人,主张为用字之... 三、“假借”释义许慎云:“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对许氏这条定义和两个例字,古今学者分歧颇少。虽或有不同之说,但远不如转注之甚。歧纷在乎造字之法与用字之法而已。主张假借为造字之法的有孙经世等人,主张为用字之法的有戴震、段玉裁等人。其实,这两种观点并没有原则上的分歧。因为主张假借为造字之法者,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声 古今学者 借声 二字 死且不朽 阴阳对转 右文说 经世 旁纽 文子
下载PDF
古汉语动词“使”后省兼语可表隐秘性初探
5
作者 曾钢城 《怀化学院学报》 1985年第2期69-74,共6页
古人文章词约而义丰,读古人文章当咬文嚼字,一个宇也不轻易放过,才可求得:“甚解”,自不待言;我以为要真正读懂古文,有时还须于无文字处求文字,万能窥知其“个中消息”。笔者最近在备课中发现:古汉语中,动词“使”后省略兼语的句式有的... 古人文章词约而义丰,读古人文章当咬文嚼字,一个宇也不轻易放过,才可求得:“甚解”,自不待言;我以为要真正读懂古文,有时还须于无文字处求文字,万能窥知其“个中消息”。笔者最近在备课中发现:古汉语中,动词“使”后省略兼语的句式有的可以表示句中某一行动是秘密进行的意思,有的可以表示句中某一行动虽不是秘密的,但却是隐含着某一秘密目的的意思;如果省略的兼语是代指说话人自己的“我”字(包括复数的“我”和代指我方的“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指 后省 词约 汉语动词 隐秘性 死且不朽 说话人 展喜犒师 寡君 二字
下载PDF
浅谈《左传》的言语美学风貌(下)
6
作者 赵纯伟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32-35,67,共5页
本文上部分主要谈了《左传》言语组合方式和描写人物方法的某些特色,现在再就“对战争的描写”、“辞令之美”等方面的言语美学风貌,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三、对战争的描写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以不同的方法描写了大大小... 本文上部分主要谈了《左传》言语组合方式和描写人物方法的某些特色,现在再就“对战争的描写”、“辞令之美”等方面的言语美学风貌,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三、对战争的描写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以不同的方法描写了大大小小各种不同的战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风貌 优游不迫 死且不朽 张侯 赋诗断章 《战国策》 摄叔 明引 许穆夫人 致师
下载PDF
《秦晋淆之战》的艺术持色
7
作者 朱宝真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85年第3期95-96,105,共3页
《左传》是一部著名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杰出的文学作品。春秋时期二百四十多年诸侯国间攻战兼并、盛衰兴亡、纷纭复杂的事件,它生动、形象、清晰、条理地作了记载。作为史传体的散文,在写人叙事方面更有其独到之处。寥寥几笔,人物的音... 《左传》是一部著名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杰出的文学作品。春秋时期二百四十多年诸侯国间攻战兼并、盛衰兴亡、纷纭复杂的事件,它生动、形象、清晰、条理地作了记载。作为史传体的散文,在写人叙事方面更有其独到之处。寥寥几笔,人物的音容笑貌就跃然纸上;纷繁的事件娓娓道来,十分简约流畅。特别是有关几次大的战争的描写,更是各有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秦晋淆之战》一文(下简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传 历史著作 春秋时期 盛衰兴亡 文学作品 死且不朽 秦穆公 彭衙 诸侯国 攻战
下载PDF
婉如成章 尽而不汙——《左传》外交辞令例谈
8
作者 易接道 甘久生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1987年第3期72-76,共5页
《左传》是一部历史著作,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春秋时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事件;《左传》又是一部散文著作,在叙述事件,刻划人物,语言运用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艺术成就,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仅就语言运用来说,既简... 《左传》是一部历史著作,比较系统地记叙了春秋时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事件;《左传》又是一部散文著作,在叙述事件,刻划人物,语言运用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艺术成就,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仅就语言运用来说,既简洁明快,又灵活多变,其中外交辞令的运用尤为精彩。春秋时期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极其激烈复杂,朝结盟而夕相攻,风云变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成就 历史著作 春秋时期 寡君 语言运用 敝邑 军事斗争 死且不朽 春秋三传 摄官
下载PDF
民间传说中的昭君民族精神
9
作者 李卫红 《三峡文化研究》 2005年第1期169-175,共7页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十六大报告的这一论断,精辟地阐明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源远流长。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一...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十六大报告的这一论断,精辟地阐明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源远流长。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核心。民族的兴旺发达依赖于高昂的民族精神,没有精神依托的民族必然走向衰落和灭亡。同时民族精神又是一定时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君 民族精神 精神依托 勤劳勇敢 民族生存 民族形成 金丝线 千古不朽 置酒高会 死且不朽
原文传递
顿首·稽首·空首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洪文 《文史知识》 1982年第10期64-65,共2页
顿首,一般都知道是'叩头'的古称。谈起顿首,不免联想到曾有人对古代骈文名篇,南朝梁代丘迟的《与陈伯之书》的一番评议。说是这篇书信确称得起'文情并茂',不过文章开头道'迟顿首陈将军足下',结尾又来个'丘... 顿首,一般都知道是'叩头'的古称。谈起顿首,不免联想到曾有人对古代骈文名篇,南朝梁代丘迟的《与陈伯之书》的一番评议。说是这篇书信确称得起'文情并茂',不过文章开头道'迟顿首陈将军足下',结尾又来个'丘迟顿首',作为堂堂的梁宗室临川王萧宏的谘议参军兼领记室(相当于秘书之职)的丘迟,写信给一个投降敌人的叛将,一再口称叩头,未免过于卑躬屈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迟 空首 萧宏 与陈伯之书 谘议参军 记室 南朝梁 兼领 死且不朽 寡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