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市越秀区1988~2007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年龄分布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曾玉梅 林爱华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09年第9期277-277,共1页
目的:分析广州市越秀区1988~2007年全人群恶性肿瘤死亡年龄分布。方法:对广州市越秀区1988~2007年各年恶性肿瘤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用1982年全国人口构成计算标化死亡率。结果:不同年龄人群恶性肿瘤的死亡分布不同。结论:恶性... 目的:分析广州市越秀区1988~2007年全人群恶性肿瘤死亡年龄分布。方法:对广州市越秀区1988~2007年各年恶性肿瘤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用1982年全国人口构成计算标化死亡率。结果:不同年龄人群恶性肿瘤的死亡分布不同。结论:恶性肿瘤防治工作宜针对不同年龄人群恶性肿瘤死亡分布不同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宣传和干预措施,宜以平均死亡年龄年青化趋势明显的宫颈癌为重点,进行以“三早”为主的综合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死亡年龄分布
下载PDF
马鞍山遗址动物群的死亡年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乐 王春雪 +1 位作者 张双权 高星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6-318,共13页
本文根据牙齿的萌出和磨蚀情况确定了马鞍山遗址动物群的死亡年龄,采用三角图法展现了它们的死亡年龄分布,并对上、下文化层动物群的死亡年龄分布成因进行了对比和分析,认为:马鞍山遗址早期和晚期原始居民猎杀水牛、中国犀和水鹿时可能... 本文根据牙齿的萌出和磨蚀情况确定了马鞍山遗址动物群的死亡年龄,采用三角图法展现了它们的死亡年龄分布,并对上、下文化层动物群的死亡年龄分布成因进行了对比和分析,认为:马鞍山遗址早期和晚期原始居民猎杀水牛、中国犀和水鹿时可能都采取了潜伏式狩猎或陷阱狩猎的策略,所以死亡年龄分布点均位于灾难型死亡年龄分布区;猕猴的死亡年龄分布点落入壮年居优型的分布区可能是晚期原始居民追求脂肪的高回馈率,而忽视幼年个体的结果;东方剑齿象的死亡年龄分布点落入幼年居优型的分布区,可能是原始居民面对生命危险和狩猎机会时,做出折衷之选的结果,即放弃体型巨大的成年个体而猎杀攻击性较弱的幼年个体,但是(参照民族学材料后发现)也有可能是基于可食用性的考虑而放弃口感较差、难以食用并且攻击性较强的成年个体,而捕猎肉较鲜嫩而且危险性较小的幼象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鞍山遗址 死亡年龄分布 旧石器时代 动物考古学 埋藏学
下载PDF
中国预期寿命变动70年:死亡年龄高龄化与分布尖峰化的双重视角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琼 郭子萱 《保险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61,共16页
发达国家历史经验表明,死亡年龄高龄化和分布尖峰化是理解人口寿命延长的重要视角。本文搜集整理我国1957~2020年公开可得年份的死亡人口统计,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以及经典文献做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之后估计各年死亡年龄分布的... 发达国家历史经验表明,死亡年龄高龄化和分布尖峰化是理解人口寿命延长的重要视角。本文搜集整理我国1957~2020年公开可得年份的死亡人口统计,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以及经典文献做法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之后估计各年死亡年龄分布的形状参数和众数,并对各时期预期寿命变化进行完全分解。结果表明:首先,近70年间我国总人口死亡年龄分布稳步右移,形状参数波动上升,前者对预期寿命变化的贡献接近93%;早期形状参数变化的贡献约为11%,随后降至约2%后又回升至5%左右,表明我国早期总人口死亡年龄分布动态右移同时在明显压缩,随后死亡年龄分布高龄化同时形状近似不变,近年来又表现出寿命延长同时健康状况重新趋同特征。其次,女性预期寿命持续高于男性且增长更快,死亡年龄分布“高龄化”是影响二者相应预期寿命变化最主要的因素;相比女性,男性死亡年龄分布形状参数变化对预期寿命变化的相对贡献明显更小,且随时间推移迅速弱化,表明男性预期寿命延长同时人群健康状况趋同特征相对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年龄分布 预期寿命 高龄化 尖峰化 完全分解
原文传递
我国1950-2050年间历年人口年龄结构:基于结构性参数估计方法的模拟与预测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琼 曹燕鸥 薛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461-464,共4页
本文首先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分县市数据利用正态分布估计了我国人口死亡年龄的概率分布,再以人口年龄结构为一阶马尔科夫过程为基准,模拟和预测了我国1950-2050年间历年详细的人口年龄结构,结果发现:以更为客观科学的一阶马尔科夫过程... 本文首先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分县市数据利用正态分布估计了我国人口死亡年龄的概率分布,再以人口年龄结构为一阶马尔科夫过程为基准,模拟和预测了我国1950-2050年间历年详细的人口年龄结构,结果发现:以更为客观科学的一阶马尔科夫过程为基础,并考虑人口出生与死亡的内在联系后,估计得到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与联合国每五年公布的人口年龄结构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年龄概率分布 总和生育率 人口年龄结构 非线性估计
下载PDF
郑州地区晚更新世中期人类的生计方式——老奶奶庙遗址动物遗存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曲彤丽 顾万发 +2 位作者 汪松枝 陈宥成 王幼平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0-78,共9页
本文对郑州晚更新世老奶奶庙遗址从动物考古学的视角进行研究。埋藏学观察显示动物遗存的堆积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动物遗存主要由马科和原始牛构成,还包含羚羊、鹿类、野猪、犀牛等。对马科动物的分析表明:人类很可能把猎物整体搬运到遗... 本文对郑州晚更新世老奶奶庙遗址从动物考古学的视角进行研究。埋藏学观察显示动物遗存的堆积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动物遗存主要由马科和原始牛构成,还包含羚羊、鹿类、野猪、犀牛等。对马科动物的分析表明:人类很可能把猎物整体搬运到遗址上进行屠宰。动物骨骼中的骨髓与油脂被充分提取,成为人类饮食的重要构成,反映了狩猎采集者最大化地获得食物的生计策略。马科动物和原始牛的死亡年龄结构显示:人类以获取成年个体为主,暗示了人类狩猎能力和集体协作行为的发展。本研究试图为进一步认识中原地区晚更新世人类生计方式与文化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奶奶庙遗址 动物遗存 骨骼部位构成 死亡年龄分布 骨骼改造 生计方式
下载PDF
全年龄连续的人口死亡模型 被引量:6
6
作者 黄荣清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5-25,共11页
构建全年龄连续的人口死亡模型,对人口学者来说,是一个极富挑战的难题。虽然从1825年起,冈培茨(B.Gompertz)就尝试建立全年龄人口的死亡模型。但事实证明,这个模型只能适合局部年龄,对许多年龄区间内发生的死亡风险现象并不合适。以后,... 构建全年龄连续的人口死亡模型,对人口学者来说,是一个极富挑战的难题。虽然从1825年起,冈培茨(B.Gompertz)就尝试建立全年龄人口的死亡模型。但事实证明,这个模型只能适合局部年龄,对许多年龄区间内发生的死亡风险现象并不合适。以后,人口学者继续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许多探索,但或者是由于模型的精度不够,或者是因为模型构造太复杂,模型参数估计困难,使它在实际中难于推广使用。本文在前人所做的模型基础上,根据年龄别死亡的特点,分析了构建全年龄人口死亡模型的复杂和困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方案,构建了新的模型,并利用实际数据,对模型的精度进行了验证。各种数据表明,新的模型结构简单,模型参数估计容易,解释力强,将成为人口研究有用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死亡 死亡年龄分布 模型
原文传递
上/更新世动物群中人类与食肉动物“印记”的识别 被引量:19
7
作者 Christopher J.NORTON 张双权 +1 位作者 张乐 高星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3-192,共10页
从上/更新世的何时开始,人类的祖先能够成功地与食肉动物争夺大型的猎物资源?这是古人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埋藏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回顾与总结。埋藏学研究是建立在现实研究和实验研究基础之上的,死亡年龄分布... 从上/更新世的何时开始,人类的祖先能够成功地与食肉动物争夺大型的猎物资源?这是古人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埋藏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回顾与总结。埋藏学研究是建立在现实研究和实验研究基础之上的,死亡年龄分布、骨骼单元分布、骨骼表面改造痕迹的相继引入逐渐丰富了这一学科的研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学 狩猎与食腐 现实研究和实验研究 死亡年龄分布 骨骼单元分布 骨骼表面改造 痕迹
下载PDF
重庆巫山玉米洞遗址出土剑齿象化石及其埋藏动因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少坤 庞丽波 +1 位作者 吴雁 胡鑫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82-1491,共10页
剑齿象化石常见于华南和东南亚众多的古人类遗址中,是更新世亚洲哺乳动物群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但对其进行埋藏学方面的研究则是比较少见的.重庆市巫山县玉米洞遗址出土了148件东方剑齿象化石,占遗址可鉴定标本数的18.5%,是研究其死亡... 剑齿象化石常见于华南和东南亚众多的古人类遗址中,是更新世亚洲哺乳动物群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但对其进行埋藏学方面的研究则是比较少见的.重庆市巫山县玉米洞遗址出土了148件东方剑齿象化石,占遗址可鉴定标本数的18.5%,是研究其死亡和埋藏动因的良好素材.通过对每一件标本的形态学观察和死亡年龄的分析显示,其中婴、幼年个体占比超过85%,体现了针对幼年个体的选择性死亡模式;从骨骼单元分布来看,头部和足部骨骼占绝对多数,则体现了对剑齿象尸体部位的选择性搬运.虽然不能确定主动捕猎或食腐行为,但玉米洞遗址剑齿象化石的埋藏过程显示出非常清晰的古人类行为迹象.从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玉米洞遗址的古人类对婴、幼年剑齿象均有特殊的偏好,可能与成年剑齿象不易捕猎亦或是幼象的肉更适合食用有关,或者两种原因兼而有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洞遗址 剑齿象 埋藏动因 死亡年龄分布 骨骼单元分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