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聊斋志异·阿宝》死亡情节建构的心理诉求 被引量:1
1
作者 臧国书 《蒲松龄研究》 2008年第4期41-51,共11页
《聊斋志异》中的每一个情节都反映了特定的心理诉求,准确把握其中的心理诉求是解读小说文本的有效途径。《阿宝》篇中孙子楚枝指死亡情节是从众与取悦的心理追求;离魂情节是痴情与幻化的心理升华;附魂情节是定情与示爱的心理延伸;还魂... 《聊斋志异》中的每一个情节都反映了特定的心理诉求,准确把握其中的心理诉求是解读小说文本的有效途径。《阿宝》篇中孙子楚枝指死亡情节是从众与取悦的心理追求;离魂情节是痴情与幻化的心理升华;附魂情节是定情与示爱的心理延伸;还魂得功名情节是名士与团圆的心理泛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阿宝 死亡情节 心理诉求
下载PDF
论田汉早期作品中死亡情节的艺术处理
2
作者 石晶晶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4年第1期107-111,共5页
田汉的早期创作是对于"新浪漫主义"的自觉实践,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重要地位。作品中频繁出现的"死亡"情节体现了作者对于现实与艺术的思考。本文将以"死亡"为线索,探讨田汉早期剧作的艺术特征... 田汉的早期创作是对于"新浪漫主义"的自觉实践,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重要地位。作品中频繁出现的"死亡"情节体现了作者对于现实与艺术的思考。本文将以"死亡"为线索,探讨田汉早期剧作的艺术特征与文学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汉 死亡情节
下载PDF
废墟上的精魂——论余华小说中的死亡情节
3
作者 周思辉 《当代教育》 2009年第2期10-11,共2页
死亡是余华小说不变的主题之一,在死亡的废墟中体现出余华小说创作的精魂。余华通过无奈的死亡,超越的死亡,过程的死亡三种死亡方式,构筑成他小说的死亡情节。小说死亡情节的背后蕴含着余华对生命和死亡的哲理性思考。
关键词 余华 小说 死亡情节
下载PDF
情节笼罩下的死亡之思——论福楼拜小说中的死亡情节
4
作者 段建辉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9年第11期118-119,共2页
福楼拜的小说描绘了大量的死亡现象,展现了精彩纷呈的死亡情节。本文将从人物死亡过程的现实性和自杀情节两个方面来阐述,从而挖掘作者独特的死亡意识和死亡观。
关键词 福楼拜 死亡情节 死亡意识 死亡
下载PDF
从死亡情节看《霍小玉传》中爱情的悲剧美
5
作者 黄琳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70-72,共3页
爱情与死亡是人类生命体验的两大永恒主题。爱情和死亡的相互碰撞产生了《霍小玉传》这部杰出的爱情悲剧。小说中的死亡情节包括霍小玉之生理死亡和李益之精神死亡,构成了霍、李爱情悲剧的内核。与死亡情节相连的死亡情绪、死亡背景和... 爱情与死亡是人类生命体验的两大永恒主题。爱情和死亡的相互碰撞产生了《霍小玉传》这部杰出的爱情悲剧。小说中的死亡情节包括霍小玉之生理死亡和李益之精神死亡,构成了霍、李爱情悲剧的内核。与死亡情节相连的死亡情绪、死亡背景和死亡意识等辐射全篇,使这篇传奇散发出浑然天成的艺术韵味,让悲剧的张力之美达到极致,使这段凄惨欲绝的爱情流光溢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情悲剧 死亡情节 霍小玉 李益
下载PDF
从威塞克斯小说的死亡情节看哈代的宿命观
6
作者 林哲 《海峡教育研究》 2019年第1期38-43,共6页
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中具有大量的死亡情节,即小说中的人物常常因与命运斗争失败等原因痛苦绝望而死。这些死亡情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哈代的宿命观思想。
关键词 哈代 威塞克斯小说 死亡情节 宿命观
原文传递
电影中猫与狗的死亡对观众及剧中角色情感影响的研究
7
作者 李佳怡 《文存阅刊》 2023年第3期85-87,共3页
猫与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宠物,电影中经常使用猫和狗来表现人类的情感和关系,并用它们的死亡来制造情感的高潮和情节的转折。本文探讨了电影中猫与狗的死亡对于剧中角色及观众情感的影响。在大部分影片中通常用猫的死亡制造笑料,... 猫与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宠物,电影中经常使用猫和狗来表现人类的情感和关系,并用它们的死亡来制造情感的高潮和情节的转折。本文探讨了电影中猫与狗的死亡对于剧中角色及观众情感的影响。在大部分影片中通常用猫的死亡制造笑料,用狗的死亡制造悲伤,本文通过对具体影片的回顾和对电影形象的分析,探究了这种刻板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对观众和角色的潜在情感影响。旨在通过对观众和剧中角色的情感反应进行研究,探讨这种情感影响的原因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宠物 猫狗 情感影响 死亡情节
下载PDF
《夜莺颂》的死亡情结
8
作者 刘冲 《中外企业家》 2014年第8Z期240-241,共2页
文学创作中,死亡一直都是母题,在很多诗人的作品中死亡意识常常主宰了整部创作。笔者通过对济慈《夜莺颂》的分析,探索其作品中的死亡情节。
关键词 夜莺颂 死亡情节 思考
下载PDF
从网络文化角度看网络文学中的死亡
9
作者 杨紫钰 《文化产业》 2020年第17期113-114,共2页
从网络文化的角度,探讨当今文化环境下网络文学中的关于死亡的叙述与描写。从网络文化主客体来看,发源于青年群体、服务于青年群体的网络文化带有一定的年龄限制下求突破的特征,网络文学中的死亡在某种程度上是青年群体反抗、拒绝、牺... 从网络文化的角度,探讨当今文化环境下网络文学中的关于死亡的叙述与描写。从网络文化主客体来看,发源于青年群体、服务于青年群体的网络文化带有一定的年龄限制下求突破的特征,网络文学中的死亡在某种程度上是青年群体反抗、拒绝、牺牲、自我等情绪与意识的映射。从网络文化的传播方式来看,借助电子媒介进行传播的方式赋予了网络文学中的死亡突发性与预谋性并存和线性消散的特征。从网络文化的影响来看,网络文学中部分情景、部分类型的死亡如何减少误导性、如何降低对读者和社会的负面影响确成为重要课题,“戴着脚镣跳舞”成为必然选择。当今文化环境下,网络文学中的死亡情节有其独特的意义,需要规范、有序地扬弃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创作 网络文化 网络文学 死亡情节
下载PDF
电影《2012》中人类自救与神的救赎之间的悖论
10
作者 郭爱云 《电影评介》 2012年第2期58-60,共3页
电影《2012》以古代玛雅人历法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为背景,为我们呈现出自然灾害如何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变成废墟。电影《2012》带给人的震撼和影响是广泛的,它让许多人有了世界末日的情绪,在后现代解构的时候,《2012》解构了人类生存... 电影《2012》以古代玛雅人历法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为背景,为我们呈现出自然灾害如何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变成废墟。电影《2012》带给人的震撼和影响是广泛的,它让许多人有了世界末日的情绪,在后现代解构的时候,《2012》解构了人类生存的环境,解构了人类对自身的信心,但在同时却试图建构一种人对上帝的信心,《2012》在毁坏一种人类社会秩序的同时,却在努力恢复世界人们普遍具有的对上帝和神的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2》 气候问题 死亡情节 基督教救赎
下载PDF
鲁迅小说的“死亡”意蕴探询
11
作者 袁国兴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33,共2页
鲁迅小说偏重于“死亡”的情节布置。它不是推动情节发展的手段,而是作品意蕴寄托的手段。紧紧围绕着死亡的预感和既成事实编制叙事线索,淡化人物的具体死因而突出与之相关联的意义探询,鲁迅小说中的死亡情节大都承载了对某种人生境遇... 鲁迅小说偏重于“死亡”的情节布置。它不是推动情节发展的手段,而是作品意蕴寄托的手段。紧紧围绕着死亡的预感和既成事实编制叙事线索,淡化人物的具体死因而突出与之相关联的意义探询,鲁迅小说中的死亡情节大都承载了对某种人生境遇的社会剖析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死亡情节 人生境遇
原文传递
天使之死:论《静物》中斯蒂芬尼·波特的悲剧人生
12
作者 陈姝波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3-82,共10页
本文围绕A.S.拜厄特的小说《静物》中女主人公斯蒂芬尼·波特的"意外"死亡情节,探讨作家蕴含其中的对女性自处问题的思考。文章指出,斯蒂芬尼作为上世纪50年代的知识女性,虽有着清醒的自我意识和人生理想,但是在当时女性&... 本文围绕A.S.拜厄特的小说《静物》中女主人公斯蒂芬尼·波特的"意外"死亡情节,探讨作家蕴含其中的对女性自处问题的思考。文章指出,斯蒂芬尼作为上世纪50年代的知识女性,虽有着清醒的自我意识和人生理想,但是在当时女性"回归家庭"的社会思潮中,她一面遵循传统女性规范牺牲自我,一面又默默忍受失去自我的煎熬,直至一个"意外"夺走她年轻的生命。作家借斯蒂芬尼英年早逝的悲剧,不但揭露了当时英国性别意识形态对女性自我发展的扼杀,还表达了她对社会转型期一些知识女性由于自身性格缺陷,无力在传统身份与现代自我发展之间的冲突中突围、最终导致悲剧人生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 S 拜厄特 《静物》 死亡情节 性别意识形态 50年代的英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