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4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虎”赋形背后的汇合与分叉——海子和布劳提根的死亡意识比较研究
1
作者 黄潇 《文史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4-164,168,共12页
死亡意识几乎笼罩了同在20世纪80年代自杀的海子与理查德·布劳提根的全部写作。鲜明的“虎”意象,是他们的死亡意识传达、演变的共有标识。以“虎”赋形的“死亡”书写均从最初的情欲表达工具,演变成对生命进程的操控手段,最后成... 死亡意识几乎笼罩了同在20世纪80年代自杀的海子与理查德·布劳提根的全部写作。鲜明的“虎”意象,是他们的死亡意识传达、演变的共有标识。以“虎”赋形的“死亡”书写均从最初的情欲表达工具,演变成对生命进程的操控手段,最后成为他们冲破旧有文学范式,以生命换取文学皇冠的献祭方式。同时,他们在驾驭“虎”意象时,均采取了“原始主义”的书写路径,但又在时间意识、表现形式、精神构造、共同体意识等方面展现出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海子的“原始主义”以原始生态为书写对象,核心是展开对农业文明最后的整全式回望。布劳提根的“原始主义”不再追求对世界的整全性认识,而是对欧洲文学传统和本国文学传统有意采取“无知”的态度,转向语言与结构的创新,体现出在碎片化、民族化的时代背景下对诗意生成机制探索的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子 布劳提根 死亡意识 原始主义 诗意生成机制
下载PDF
死亡意识、荒诞叙事与草原书写——渡澜小说《傻子乌尼戈消失了》《谎言之春》释读
2
作者 马金娥 范云晶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2-35,共4页
内蒙古90后女作家渡澜以荒诞味十足的短篇写作记录下草原的变化,她的小说建构离不开家园荒芜、生态危机的表层叙事与重重叠叠的“死亡”意象。如此碎片化、荒诞化的叙事使得内蒙古小说除具有本土性的特征之外,又具有了美学上的前进。它... 内蒙古90后女作家渡澜以荒诞味十足的短篇写作记录下草原的变化,她的小说建构离不开家园荒芜、生态危机的表层叙事与重重叠叠的“死亡”意象。如此碎片化、荒诞化的叙事使得内蒙古小说除具有本土性的特征之外,又具有了美学上的前进。它突破了经典的写实叙事的藩篱,无法界定,无规则可寻觅,但却角度刁钻地为我们展示了另一种可能——早熟的现代性与延期的游牧文明,可以无止境地相互激励、共生缠绕,走向更远的远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渡澜 死亡意识 荒诞 草原书写 傻子乌尼戈消失了 谎言之春
下载PDF
王威廉小说死亡意识的多维呈现和把握
3
作者 姚耀飞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2023年第2期117-122,共6页
王威廉小说中大量关于死亡的叙述,呈现出多样的死亡意识;作为学者和作家,王威廉对死亡的理解多维而立体,从生物学、哲学、社会学、伦理学予以观照;死亡作为文学中的主题,呈现了叙述、象征、价值、哲思的功能,展示了其对文学的立体渗透。
关键词 死亡意识 多维呈现 王威廉
下载PDF
适应性时间管理:死亡意识对时间知觉和跨期决策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王鹏 王晓田 +2 位作者 高娟 黎夏岚 徐静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41-1350,共10页
死亡意识是个体对自身死亡必然性的认识;基于进化适应性的考量,作者认为具有前瞻性的死亡意识作为人类特有的认知能力和个体生命史的终极坐标,不仅可能引起恐惧感和防御反应,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人们做出适应性的时间管理。据此推论,死... 死亡意识是个体对自身死亡必然性的认识;基于进化适应性的考量,作者认为具有前瞻性的死亡意识作为人类特有的认知能力和个体生命史的终极坐标,不仅可能引起恐惧感和防御反应,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人们做出适应性的时间管理。据此推论,死亡意识的启动会加强人们对时间有限性的关注,体验出更强的时间流逝感,影响人们对时间的评估,以及人们对不同时间点的成本与收益进行权衡而做出的跨期决策。本研究采用死亡凸显范式启动死亡意识,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死亡意识、时间知觉和跨期决策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死亡意识启动使被试低估时间距离,并表现出较低的跨期决策延迟折扣率,从而在较小的即时获益与更大的延迟的获益之间更为偏好未来导向的选项。进一步的分析显示,时间知觉在死亡意识和跨期决策延迟折扣率之间起到部分中介变量的作用。以上的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死亡意识在时间管理上的适应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 时间管理 死亡意识 时间知觉 跨期决策 延迟折扣
下载PDF
死亡意识与艺术活动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卫东 赵兰芳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6-79,共4页
死亡意识是人类产生的最后标志。一切人生观、价值观皆源于死亡意识,行为的意义和价值均须置于死亡的天平上加以衡量,人生因有了对死亡的理解和态度而呈现出高下。死亡意识中对永恒与绝对的追问,直指生命与世界的真义与本原。对生存意... 死亡意识是人类产生的最后标志。一切人生观、价值观皆源于死亡意识,行为的意义和价值均须置于死亡的天平上加以衡量,人生因有了对死亡的理解和态度而呈现出高下。死亡意识中对永恒与绝对的追问,直指生命与世界的真义与本原。对生存意义的终极追问,使得生命的真实性得以呈现。创造活动基源于人类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最初表现和核心即死亡意识。创造是对死亡的反抗,是超越死亡的努力。艺术从生存的本真境况出发,将隐藏的生命本质昭示出来,将人的超验的价值内涵昭示出来,让我们在寻求永久依托的过程中,竭力接近生命的永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 死亡意识 永恒 创造 艺术
下载PDF
死亡意识:文学创作徘徊不去的结 被引量:9
6
作者 冉小平 刘志华 《求索》 CSSCI 2003年第1期172-177,共6页
作为人学的文学 ,从生与死的辩证联系中审视人生 ,死亡意识便成了文学创作徘徊不去的结。死亡情结、死亡意象、死亡悲剧是文学创作中常见的令人玩味的现象。通过它们 ,作者超越了死亡 ,实现了对生的反观。
关键词 文学创作 死亡意识 死亡情结 死亡意象 死亡悲剧
下载PDF
死亡意识:意义感在临终关怀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超 郭永玉 《心理研究》 2010年第1期9-15,共7页
死亡是人类探索自身过程中的永恒主题,它涵盖了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等诸多层面。当病人面临死亡时,其死亡意识就会更加强烈。临终关怀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与生理—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相适应,是社会需求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 死亡是人类探索自身过程中的永恒主题,它涵盖了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等诸多层面。当病人面临死亡时,其死亡意识就会更加强烈。临终关怀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与生理—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相适应,是社会需求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临终关怀不仅仅致力于减轻病人躯体的疼痛,更核心的任务是使病人能够有意义地告别人世。倾听并了解病人的经验世界有助于意义感的获得,同时,个性化的互动方式会加快这一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意识 临终关怀 意义感
下载PDF
苦难与温情--萧红、迟子建死亡意识之比较 被引量:3
8
作者 宋扬 许宁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04-205,共2页
萧红和迟子建是东北两位杰出的女作家,对故土的眷恋与深情是她们作品的共同底色。但当以死亡作为切入点,关注黑土地上人们的生存样态时,两位作家一个更多地描述非常态的死亡,一个表现常态死亡;一个凸现了死的苦难,一个营造了死的温情;... 萧红和迟子建是东北两位杰出的女作家,对故土的眷恋与深情是她们作品的共同底色。但当以死亡作为切入点,关注黑土地上人们的生存样态时,两位作家一个更多地描述非常态的死亡,一个表现常态死亡;一个凸现了死的苦难,一个营造了死的温情;一个体现出惨烈的哀伤之美,一个彰显着超然的和谐之美。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创作主体人生经历、审美意识及时代背景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迟子建 死亡意识
下载PDF
论屈原的死亡意识 被引量:2
9
作者 唐祖敏 曾云燕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645-648,共4页
屈原在他的作品中主要从两个方面表现其死亡意识:一是描述死亡,一是描写对死亡的超越。诗人的死亡观既受孔子、孟子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又有庄子死亡观的渗透。作品所表现的死亡意识,是诗人死亡观的艺术体现,是诗人人格境界的艺术转化,... 屈原在他的作品中主要从两个方面表现其死亡意识:一是描述死亡,一是描写对死亡的超越。诗人的死亡观既受孔子、孟子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又有庄子死亡观的渗透。作品所表现的死亡意识,是诗人死亡观的艺术体现,是诗人人格境界的艺术转化,它蕴含着诗人对死亡的独特理解与阐释。屈原对于以死殉节的坚定选择是儒家"内圣外王"、道家"无待而游"人格境界的双重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死亡意识 死亡 人格境界
下载PDF
有关死亡的另一种表述——论迟子建创作中的死亡意识 被引量:5
10
作者 郭力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5-59,共5页
或许是冥冥中的昭示,迟子建创作总是在荒寒与温暖中游走,她一起笔就给读者留下了清纯灵动的印象,同时还有一种忧郁沉静氤氲文中,形成这样的创作品格个中原因很复杂,但与作家对生命迷津的探寻尤其是对死亡现象的思考密切相关。迟子建历... 或许是冥冥中的昭示,迟子建创作总是在荒寒与温暖中游走,她一起笔就给读者留下了清纯灵动的印象,同时还有一种忧郁沉静氤氲文中,形成这样的创作品格个中原因很复杂,但与作家对生命迷津的探寻尤其是对死亡现象的思考密切相关。迟子建历时二十余载的创作历程中,死亡意识在作品中占有突出位置,与她的创作结下不解之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历程 死亡意识 迟子建 死亡现象 沉静 忧郁
下载PDF
当代散文中的死亡意识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成淼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4-60,共7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死亡主题的散文作品不断涌现。在一个不长的时期内,集中地、突出地、反复地出现死亡主题的散文作品,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更是一个引人深思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当代散文对死亡的前所未有的关注,不仅反映出... 20世纪80年代以来,死亡主题的散文作品不断涌现。在一个不长的时期内,集中地、突出地、反复地出现死亡主题的散文作品,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更是一个引人深思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当代散文对死亡的前所未有的关注,不仅反映出当代散文家思想和艺术上的深刻变化,反映出作家心灵的日益健全,更表现了一个民族的日渐成熟与壮大。一个敢于直面死亡的人,才是完整的人;一个敢于直面死亡的民族,才是坚强的民族。这是研究当代散文死亡意识的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散文 死亡意识 直面死亡
下载PDF
死亡的惧悲与奂美——论川端康成的死亡意识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舜立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8-92,共5页
"川端文学"透射出明显的死亡意识,原因在于作者心路历程中太多的死亡体验、日本民族独特的自然体悟以及佛禅生死观念的影响。但"川端文学"中的死亡不单是一种世俗的悲惧感情,还是一种主动悲苦的生命态度,更是一种... "川端文学"透射出明显的死亡意识,原因在于作者心路历程中太多的死亡体验、日本民族独特的自然体悟以及佛禅生死观念的影响。但"川端文学"中的死亡不单是一种世俗的悲惧感情,还是一种主动悲苦的生命态度,更是一种不灭的宇宙精神,所以,川端康成笔下的死亡是恐惧悲哀的,又是美奂美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文学 川端康成 死亡意识
下载PDF
狄金森与陶渊明诗歌中的死亡意识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月增 《中州学刊》 CSSCI 2004年第4期115-117,共3页
由于东西方社会文化传统截然不同 ,在对死亡的同一主题的描写中 ,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通过对狄金森与陶渊明作品中所体现的死亡意识进行比较分析 。
关键词 陶渊明 狄金森 死亡意识 生死观
下载PDF
论中国现代新诗的死亡意识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保昌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47-151,共5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分别以孔子、老庄、杨朱、佛教为代表的四种死亡意识 ,它们以潜在的方式作用于中国现代新诗写作 ;西方诗潮中的唯美主义、存在主义对于中国现代新诗的死亡书写产生了重大影响 ;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新诗 死亡意识 多义性 综合性
下载PDF
美丽的毁灭 闻一多的死亡意识 被引量:3
15
作者 孔庆东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54-259,共6页
关键词 闻一多 死亡意识 诗人
下载PDF
论志贺直哉《在城崎》中的死亡意识 被引量:9
16
作者 肖书文 《云梦学刊》 2006年第6期117-120,共4页
日本著名作家志贺直哉的名作《在城崎》描写了三个象征性的小动物的死亡过程。蜜蜂的自然死亡给人提供了一种对死亡的日常自然的“亲切感”,死亡意识尚未突显出来;老鼠临死亡前的拼命挣扎喻示了一种强烈的死亡意识,但仍然是自然层次上的... 日本著名作家志贺直哉的名作《在城崎》描写了三个象征性的小动物的死亡过程。蜜蜂的自然死亡给人提供了一种对死亡的日常自然的“亲切感”,死亡意识尚未突显出来;老鼠临死亡前的拼命挣扎喻示了一种强烈的死亡意识,但仍然是自然层次上的,导致死者与生者之间不能沟通;蝾螈的偶然之死则上升到对死亡的哲学思考,达到了对万物和众生的亲近感和慈悲心,但也带来一种悲观厌世的情绪。然而作者并未停留于这种情绪,而是在更深的层次上打开了一个对于死亡意识加以思考的广阔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意识 平常心 自然态度 偶然性 上升结构
下载PDF
试析海明威早期小说作品中的死亡意识 被引量:3
17
作者 滕永文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6-99,共4页
死亡意识是海明威人生哲学的核心部分,他对死亡有着充分体认和大胆面对。本文通过对海明威早期小说作品的解读分析,探讨其死亡意识的形成过程,指明其在海明威营构独特的艺术世界时所具有的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 海明威 死亡意识 直面死亡
下载PDF
陈超与海子诗歌死亡意识之比较 被引量:4
18
作者 段曦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7-126,共10页
死亡是海子诗歌的核心主题,据西渡统计"‘死’在《海子诗全编》中出现五百四十八次",(1)海子对死亡的倾心自不必说,其前期诗歌中的死亡往往带有一种独特的美感与诗意。纵观陈超的诗歌作品,"不少诗作均藏有或浓或淡的死亡情结与或... 死亡是海子诗歌的核心主题,据西渡统计"‘死’在《海子诗全编》中出现五百四十八次",(1)海子对死亡的倾心自不必说,其前期诗歌中的死亡往往带有一种独特的美感与诗意。纵观陈超的诗歌作品,"不少诗作均藏有或浓或淡的死亡情结与或强或弱的死亡意识",(2)尤其是八九十年代的作品中死亡经常出现,这些死亡诗充分体现了诗人精神上的高蹈。相比海子对死亡作更多形而上的思考,陈超涉及死亡主题的作品类型更加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子诗歌 陈超 死亡意识 诗歌精神 死亡情结 诗歌作品 死亡主题 九十年代 作品类型 核心主题
下载PDF
论海明威小说中的死亡意识 被引量:1
19
作者 袁雪生 付淑琴 《广西社会科学》 2003年第4期123-125,共3页
死亡是海明威小说创作的重大主题。面对死亡时的恐惧与坦荡的交织、快乐与痛苦的并存,形成了海明威独特的死亡意识:死亡是生命的结束,死亡更是对生命的肯定,个体生命的价值存在于生与死的拼搏中。海明威的死亡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动态... 死亡是海明威小说创作的重大主题。面对死亡时的恐惧与坦荡的交织、快乐与痛苦的并存,形成了海明威独特的死亡意识:死亡是生命的结束,死亡更是对生命的肯定,个体生命的价值存在于生与死的拼搏中。海明威的死亡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它伴随着主体自我人格防御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死亡意识既体现了作者自我人生的深层心理学上的精神冲突,也体现了他对现代社会个体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怀和对所处逆境的不懈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明威 死亡意识 精神冲突 抗争 小说
下载PDF
死亡意识与鲁迅的人生思想和文化思想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太胜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38-43,共6页
关键词 鲁迅 死亡意识 原罪 卡夫卡 人生思想 存在方式 文化思想 蕴含 意义 具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