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万艳”芳魂筑红楼 论《红楼梦》死亡描写的结构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王颖卓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90-197,共8页
死亡是现实人生的镜象,伟大的作家无不以死亡来体现他对人生与社会的思考。曹雪芹反复而多方面地把死亡灌注在他所塑造的人物里,描绘了一幅幅令人震惊和遐想的死的艺术画卷,从不同的角度揭示美与美的本质。《红楼梦》的题目,主题的确立... 死亡是现实人生的镜象,伟大的作家无不以死亡来体现他对人生与社会的思考。曹雪芹反复而多方面地把死亡灌注在他所塑造的人物里,描绘了一幅幅令人震惊和遐想的死的艺术画卷,从不同的角度揭示美与美的本质。《红楼梦》的题目,主题的确立始终伴着死亡的审美特征。其人物的死亡描写主要采取了两种形式:一是写其灵与肉俱毁,离开人世;二是写其心死,“万念俱灰”,脱离红尘。一些重要人物的死亡描写还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揭示着贾府这个封建大家族盛极而衰的历史过程,形象地完成了作品的悲剧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死亡描写 结构作用 悲剧主题 情节发展
下载PDF
论《红楼梦》死亡描写的形式 被引量:4
2
作者 王颖卓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4年第1期90-93,共4页
《红楼梦》死亡描写的形式:一是在题目和主题的确立、结构的布局和艺术构思的过程中,始终伴随死亡的审美特征的形象;二是有详写和略写;三是用丧事描写结构全书;四是舍弃直接强烈的刺激感官东西,使死亡描写产生艺术美感。
关键词 死亡描写 结构全书 艺术美感
下载PDF
谈《白鹿原》的人物死亡描写 被引量:1
3
作者 叶当前 查柳琴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84-87,共4页
《白鹿原》人物死亡的描写展示了白鹿原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 ,是小说中一束凄艳之花。众多的人物死亡描写既具有鲜明独特的特色 ,又赋予小说厚重深邃的思想内容、沉郁的风格 ,体现了作者炽热的生命情结。解读《白鹿原》的人物死亡描写有... 《白鹿原》人物死亡的描写展示了白鹿原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 ,是小说中一束凄艳之花。众多的人物死亡描写既具有鲜明独特的特色 ,又赋予小说厚重深邃的思想内容、沉郁的风格 ,体现了作者炽热的生命情结。解读《白鹿原》的人物死亡描写有助于更深一层对《白鹿原》的发掘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鹿原》 死亡描写 生命哲学
下载PDF
论死亡之美——以中国古代小说中的死亡描写为例
4
作者 李根亮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0年第9期92-94,共3页
中国古代一些小说家选择死亡作为描写的对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因为死亡本身就是生活中的重要现象和应有之义,人们通过死亡可以看到更多的真实人生。当人们借助文字感受死亡时,他们会为之伤心痛苦,为之撕心裂肺,为之激动不安,为之惊恐... 中国古代一些小说家选择死亡作为描写的对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因为死亡本身就是生活中的重要现象和应有之义,人们通过死亡可以看到更多的真实人生。当人们借助文字感受死亡时,他们会为之伤心痛苦,为之撕心裂肺,为之激动不安,为之惊恐莫名,以及激起其他各种各样复杂的感受。这些因文学中的死亡描写而产生的阅读效果,其实就是死亡这个审美客体在人们身上出现的审美反应,也是死亡作为审美对象而产生的艺术魅力。所以,从美学角度上讲,死亡并非纯粹是凄惨的、不幸的事件,当它被文学家从各种视角观照、模仿时,它就会与悲剧、恐怖、荒诞等不同的审美形态联系在一起,带给人以不同的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小说 死亡描写 阅读效果 审美反应 审美客体 艺术魅力 审美对象 美学角度
下载PDF
《三国演义》中的死亡描写艺术
5
作者 王建平 《孝感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36-39,共4页
《三国演义》是一部有着大量死亡描写的长篇小说,作品中描写的死亡人物众多,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死亡描写匠心独运,特色鲜明,赋予作品厚实深邃、凝重苍茫的意义。
关键词 三国演义 死亡描写 描写艺术 悲剧色彩
下载PDF
生命的歌哭——谈李锐小说中的死亡描写 被引量:1
6
作者 何明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70-73,共4页
李锐的小说中有大量关于死亡的描写。作家在死亡描写中倾注了极大的热情,运用了多种手法,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形式来描写死亡。李锐小说的死亡描写消解了以往的死亡描写通常赋予死亡的简单价值评判,是对人的真实处境、对生命的真实状... 李锐的小说中有大量关于死亡的描写。作家在死亡描写中倾注了极大的热情,运用了多种手法,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形式来描写死亡。李锐小说的死亡描写消解了以往的死亡描写通常赋予死亡的简单价值评判,是对人的真实处境、对生命的真实状态的关注,这是因为李锐从自身对苦难的真实感受升华到了对人类苦难的深切忧患。李锐的小说之所以描写死亡或近乎死亡的苦难的方式来展示人的真实处境,是因为死亡描写在展示人的真实处境上有突出而直接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锐 小说 死亡描写 生命 真实处境
下载PDF
试论《红楼梦》中的死亡描写 被引量:3
7
作者 卢仙娥 《临沂大学学报》 2014年第5期59-61,共3页
在《红楼梦》中呈现出许多死亡故事。因为死亡与人们生活有密切关系,所以需要关注。将《红楼梦》死亡描写进行分类来考察《红楼梦》的死亡观,还可以透过几个主要女性的死亡来分析贾宝玉觉悟的历程。
关键词 《红楼梦》 死亡描写 贾宝玉的觉悟
下载PDF
尚力与尚义——《三国演义》死亡描写的聚焦点
8
作者 刘玲娜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21-25,共5页
崇尚武力与崇尚道义是《三国演义》死亡描写的两大聚焦点。前者表现为小说作者将武艺高强作为判断英雄的价值标准,以敌人的被杀反衬英雄本色,并将武装暴力视为消灭罪恶的有效手段;后者则集中体现于推崇为道义而献身的精神以及直面死亡... 崇尚武力与崇尚道义是《三国演义》死亡描写的两大聚焦点。前者表现为小说作者将武艺高强作为判断英雄的价值标准,以敌人的被杀反衬英雄本色,并将武装暴力视为消灭罪恶的有效手段;后者则集中体现于推崇为道义而献身的精神以及直面死亡的无畏心态。小说尚力与尚义的价值取向反映了小说作者对于如何建立理想社会的思考以及对救世英雄的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死亡描写 尚力 尚义
下载PDF
浅论鲁迅小说中的死亡描写及其意义
9
作者 闫亦凡 《今传媒》 2019年第9期152-155,共4页
死亡主题是文学创作中无法忽视的部分之一。在鲁迅的小说集中,尤其是《呐喊》《彷徨》这两部小说,其关于死亡的描写不可胜数。本文将通过简略分析三类鲁迅小说中的典型人物之死,领略鲁迅小说中死亡意象蕴含的独特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象,... 死亡主题是文学创作中无法忽视的部分之一。在鲁迅的小说集中,尤其是《呐喊》《彷徨》这两部小说,其关于死亡的描写不可胜数。本文将通过简略分析三类鲁迅小说中的典型人物之死,领略鲁迅小说中死亡意象蕴含的独特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象,探寻鲁迅小说中的死亡主题所表现的反讽意蕴,解读鲁迅先生在死亡背后赋予的“生”的希望和启蒙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小说 死亡描写 启蒙意义
下载PDF
《西厢记》的死亡描写
10
作者 钱久元 《现代中文学刊》 1996年第3期28-,47,共2页
王实甫《西厢记》、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喜剧作品,犹如一首优美的乐章,给人以悦愉欢快的感受,可谓美不胜收。但,白壁也有微瑕,我以为剧中掺入的崔相国亡故和郑恒触树而死,是这优美乐章中的不协调音符,与贯串全剧的喜剧精神不相和谐。戏曲... 王实甫《西厢记》、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喜剧作品,犹如一首优美的乐章,给人以悦愉欢快的感受,可谓美不胜收。但,白壁也有微瑕,我以为剧中掺入的崔相国亡故和郑恒触树而死,是这优美乐章中的不协调音符,与贯串全剧的喜剧精神不相和谐。戏曲开场伊始就出现了阴郁的色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记 崔莺莺 喜剧性 喜剧精神 戏曲 作品 相国 死亡描写 女主角 不协调
下载PDF
死亡描写二题
11
作者 赵捷 《电影文学》 1987年第6期79-80,共2页
艺术创作最忌雷同,人物死亡(或牺牲)的描写也是如此。优秀的文学艺术宋对人物死亡的描写,总是与人物性格、个性特征密切联系而显其独特性的。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林黛玉的死的描写便是。
关键词 死亡描写 人物性格 《红楼梦》 艺术创作 文学艺术 个性特征 林黛玉 曹雪芹
下载PDF
壮丽人生的最后闪光——高中语文教材“死亡描写”之一
12
作者 胡小宁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1994年第6期16-17,共2页
不论“死亡”是不是“永恒的主题”,作为一个作家都不能不正视它,不能不表现它。这不但因为人有生必有死,死亡是最常见的社会和自然现象,更因为“死”最能显示出不同的人生意义,最能显示出人的精神境界是伟大还是渺小,是高尚还是卑鄙,... 不论“死亡”是不是“永恒的主题”,作为一个作家都不能不正视它,不能不表现它。这不但因为人有生必有死,死亡是最常见的社会和自然现象,更因为“死”最能显示出不同的人生意义,最能显示出人的精神境界是伟大还是渺小,是高尚还是卑鄙,是美还是丑……下面我们以几篇高中课文为例,对英雄人物死亡描写方法作一点浅层次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描写 高中语文教材 谭嗣同 英雄人物 人生意义 布鲁诺 《纪念刘和珍君》 传播真理 《记念刘和珍君》 《五人墓碑记》
下载PDF
论《红楼梦》死亡描写的艺术表现手法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颖卓 梦红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7-173,共17页
《红楼梦》死亡描写的艺术表现手法:一是从回目的设置凸显死亡,其死亡不再是一种生命自然形式,而是解读人生的哲学意象,审美命题,因而其间的死亡便具备意趣丰富的审美形态;二是用丧事描写结构全书,作者巧妙地用可卿、贾敬、贾母的丧仪... 《红楼梦》死亡描写的艺术表现手法:一是从回目的设置凸显死亡,其死亡不再是一种生命自然形式,而是解读人生的哲学意象,审美命题,因而其间的死亡便具备意趣丰富的审美形态;二是用丧事描写结构全书,作者巧妙地用可卿、贾敬、贾母的丧仪描写将处于贾府衰败的不同历史阶段形象地勾画出来,十分准确地反映贾府这个典型的封建贵族之家逐步衰亡的历史趋向;三是精彩的死亡场景描写,作者运用渲染、对比、衬托、梦幻、心理描写等手法,将死亡场景交织着强烈的生命欲望与强大的扼杀力量间的冲突,因此具有美丽而浓重的悲剧气氛;四是在对死亡情节的描写中,《红楼梦》从审美效果的需要出发,基本舍弃了那些直接地强烈地刺激读者感官的东西,从而使死亡事件获得一定的超脱和升华,具备了崇高的悲剧审美意义,产生了巨大的艺术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死亡描写 艺术表现手法 悲剧审美意义
原文传递
“死亡是一位透明的老师”——漫议毕淑敏小说中关于死亡的描写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乐群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1-33,共3页
高尔基说:“大自然、爱情和死,是诗的所谓永恒主题。”这里所指的“诗”,亦可广义的包括小说。在当代青年女作家毕淑敏的小说中,就有着大量关于死亡的描写。但她的描写,既不同于那种通过死亡揭露旧社会对人的摧残,如鲁迅《祝福》中的祥... 高尔基说:“大自然、爱情和死,是诗的所谓永恒主题。”这里所指的“诗”,亦可广义的包括小说。在当代青年女作家毕淑敏的小说中,就有着大量关于死亡的描写。但她的描写,既不同于那种通过死亡揭露旧社会对人的摧残,如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契诃夫《一个小公务员的死》中切尔维亚科夫;也不是单纯讴歌为理想献身的殉道者;如《红岩》、《保卫延安》中的革命烈士;亦不是仅仅通过死突现人物性格,如梅里美的《卡门》、菇志鹃的《百合花》中年青的通讯员;更不是用死亡作血淋淋的恐怖展览,如莫言的《二姑随后就到》中的“大爷爷”、“大奶奶”,余华的《死亡叙述》中所叙述的三个死亡事件。她对死亡的描写,不在于死亡现象本身的情状,而是超越死亡,从死亡中升华出一种意味。正象她在其中篇小说《生生不已》(《当代》1993年第6期)中说的那样,贯穿着“死亡是一位透明的老师”的独特审美新质,而从中“透明”出多方位的广阔而丰富的不同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淑敏小说 死亡描写 中篇小说 生生不已 死亡事件 《百合花》 漫议 死亡叙述 人物性格 当代青年
下载PDF
超越生命的阈限——艾米莉·迪金森死亡诗歌初论 被引量:5
15
作者 程光泉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24-128,共5页
艾米莉·迪金森以其独特的“死亡诗歌”,被公认为美国诗歌的一座里程碑。在迪金森的诗歌中,死亡与生命的冲突为二者的融通所替代,死亡也从具象的个体行为转向整体的抽象,并由此生发出生命的意义。对死亡的独到阐释,使迪金森诗... 艾米莉·迪金森以其独特的“死亡诗歌”,被公认为美国诗歌的一座里程碑。在迪金森的诗歌中,死亡与生命的冲突为二者的融通所替代,死亡也从具象的个体行为转向整体的抽象,并由此生发出生命的意义。对死亡的独到阐释,使迪金森诗歌成为诗歌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的转折点,并开了现代西方“死亡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迪金森 死亡诗歌 惠特曼 艾米莉 诗歌技巧 爱伦·坡 浪漫主义 美国文学 现代西方文学 死亡描写
下载PDF
论《红楼梦》的死亡意识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振辉 《江苏社会科学》 1988年第Z1期61-65,共5页
死亡——生命的终结形式,有着丰富复杂的心理内容。尤其在死亡之前,心理学家称之为“梦境的风暴”,表现为极度焦虑、忿怒,自狂、悲苦、恐惧、自谴、悔恨,最后出现无可奈何的平静。《红楼梦》的死亡描写,虽然也有着生死宿命、梦幻鬼魂,... 死亡——生命的终结形式,有着丰富复杂的心理内容。尤其在死亡之前,心理学家称之为“梦境的风暴”,表现为极度焦虑、忿怒,自狂、悲苦、恐惧、自谴、悔恨,最后出现无可奈何的平静。《红楼梦》的死亡描写,虽然也有着生死宿命、梦幻鬼魂,“情榜”录名的传统小说构架,但基本上是真实的死亡,在死亡形式、死亡观念、死亡心理及死亡价值等方面,打破了传统小说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死亡意识 死亡观念 死亡描写 宝玉 人生哲学 王夫人 传统小说 大观园 心理学家
下载PDF
死亡与孤独——浅析川端文学的两个特点
17
作者 徐凤 《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48-50,29,共4页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 ,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作品。本文通过对其《葬礼的名人》等几部作品的分析 ,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死亡的描写和孤独的表现虽然各有异同 。
关键词 死亡描写 孤独的表现 川端康成
下载PDF
诗意地还原与审美地言说──新时期小说死亡本体形态论
18
作者 张文红 《济南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2期45-48,共4页
死亡的本体形态描写是对传统死亡书写范式的彻底颠覆与解构,死亡成为自足自卫的艺术载体与文学表现空间,从而背离了神圣崇高的终极价值。死亡形态有时定格为隐喻性的审美化造型。
关键词 新时期小说 死亡形态 死亡本体描写 文学评论 审美
下载PDF
罗贯中笔下的三国人物之死
19
作者 陈辽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25-28,共4页
罗贯中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写魏、吴、蜀三方人物之死 ,并不严格按照历史事实 ,而是视其对蜀方的利害 ,分别采取不同态度 ,表现了其鲜明的帝蜀寇魏的思想倾向性 ,也充分体现了他的艺术独创性。罗贯中在人物之死上的艺术独创性与其作... 罗贯中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写魏、吴、蜀三方人物之死 ,并不严格按照历史事实 ,而是视其对蜀方的利害 ,分别采取不同态度 ,表现了其鲜明的帝蜀寇魏的思想倾向性 ,也充分体现了他的艺术独创性。罗贯中在人物之死上的艺术独创性与其作品的思想倾向性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 ,产生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 思想倾向性 艺术独创性 人物 死亡描写 古典小说
下载PDF
三点思索
20
作者 唐跃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26-27,共2页
三点思索安徽省文学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唐跃作为一部长篇,丰厚当是自不待言的必备素质,但中国当代长就小说的实际情形并非如此。早些时候的长们视角单调,作者们围于大的氛围,只取政治标准塑造人物,好坏固然鲜明,却流于简单化.晚... 三点思索安徽省文学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唐跃作为一部长篇,丰厚当是自不待言的必备素质,但中国当代长就小说的实际情形并非如此。早些时候的长们视角单调,作者们围于大的氛围,只取政治标准塑造人物,好坏固然鲜明,却流于简单化.晚近时候的长将避开了单一视角,可是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行为 《白鹿原》 小说人物形象 文学艺术研究 “人” 死亡描写 历史命运 《儒林外史》 长篇小说 《废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