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寻梦环游记》的“终极死亡论”与中国传统死亡文化的对话及认同
1
作者 曹子甜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期15-18,共4页
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以墨西哥独特的亡灵节为文化依托,讲述了一段亡灵世界的冒险故事。影片以鲜明的死亡美学脱颖而出,表现出的新奇的死亡文化认知具有丰富的艺术伦理价值。该文以死亡美学为视角,以影片中所阐发的“终极死亡论”为... 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以墨西哥独特的亡灵节为文化依托,讲述了一段亡灵世界的冒险故事。影片以鲜明的死亡美学脱颖而出,表现出的新奇的死亡文化认知具有丰富的艺术伦理价值。该文以死亡美学为视角,以影片中所阐发的“终极死亡论”为切入点,探讨跨文化语境中,“终极死亡论”与中国传统死亡文化所阐发出来的共通性,感悟跨越时空的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审美 《寻梦环游记》 终极死亡 中国传统死亡文化
下载PDF
新文学与民族死亡文化的重构 被引量:4
2
作者 肖百容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46-50,共5页
由于历史形势和教育传统的原因,中华民族的死亡意识以及死亡文化的改造,在很大程度上由新文学来完成;新文学对民族死亡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阶段,即五四时期、三十年代以及新时期;新文学这种特殊的社会功能反过来对自身的品格和表... 由于历史形势和教育传统的原因,中华民族的死亡意识以及死亡文化的改造,在很大程度上由新文学来完成;新文学对民族死亡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阶段,即五四时期、三十年代以及新时期;新文学这种特殊的社会功能反过来对自身的品格和表现艺术产生了种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学 死亡文化 重构 教育
下载PDF
从丧葬礼仪看中西方死亡文化中的宗教因素 被引量:9
3
作者 郭金秀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0期45-46,82,共3页
自人类文化生成以来,死亡概念的形成与确立就是一道无法逾越的迷思,千百年来,各种宗教都对死亡做出了解释,试图安抚人们对死亡的恐惧。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发展模式的差异,宗教在中西方死亡文化中的影响及其表现呈现出极大的不同,这一点... 自人类文化生成以来,死亡概念的形成与确立就是一道无法逾越的迷思,千百年来,各种宗教都对死亡做出了解释,试图安抚人们对死亡的恐惧。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发展模式的差异,宗教在中西方死亡文化中的影响及其表现呈现出极大的不同,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死亡仪式——葬礼上。本文以丧葬礼仪为切入视角分析了中西方死亡文化中的宗教影响、其不同表现以及造成该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文化 死亡 葬礼习俗 宗教
下载PDF
彝族创世史诗《冷斋调》的死亡文化解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蒋星梅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0年第2期31-36,共6页
流传于云南直苴彝族地区的创世史诗《冷斋调》,是在丧葬祭祀场合使用的祭词,也是"梅葛"中最古老的部分。其中表现的原始宗教思想,尤其是对神灵的崇拜及相应的禁忌规定,构成了直苴彝族死亡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尽管在现实... 流传于云南直苴彝族地区的创世史诗《冷斋调》,是在丧葬祭祀场合使用的祭词,也是"梅葛"中最古老的部分。其中表现的原始宗教思想,尤其是对神灵的崇拜及相应的禁忌规定,构成了直苴彝族死亡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尽管在现实生活中史诗的影响力不断下降,但它的传承场丧葬仪式却一直得到较完整的保留,史诗中的神灵禁忌思想也继续影响着祭祀仪式,保证了仪式的神圣和完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苴 创世史诗 《冷斋调》 死亡文化
下载PDF
论马丁·路德在基督教死亡文化上的破旧立新 被引量:1
5
作者 石庆海 王倩 计震球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316-318,共3页
16世纪初,马丁.路德首倡宗教改革,确立了"因信称义"的新教原则,由此诞生的路德教不仅颠覆了天主教的诸多教义和制度,对原先的死亡文化也造成了显著的影响。路德破除了炼狱信仰以及以弥撒为核心的丧葬仪式,提倡埋葬方式的变革... 16世纪初,马丁.路德首倡宗教改革,确立了"因信称义"的新教原则,由此诞生的路德教不仅颠覆了天主教的诸多教义和制度,对原先的死亡文化也造成了显著的影响。路德破除了炼狱信仰以及以弥撒为核心的丧葬仪式,提倡埋葬方式的变革,使新教形成了一种有别于此前中世纪的死亡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丁·路德 基督教 死亡文化
下载PDF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人类死亡文化的发展方向
6
作者 臧颖 林日英 刘畅然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1年第6期89-91,共3页
我国人类死亡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封建迷信大肆传播、传统的殡葬陋俗广泛延续、消极的殡葬市场得到发展、各种扭曲的殡葬心理得以滋蔓等等。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人类死亡文化的发展,就要以"发展"的观点,解决死亡文化存在的问... 我国人类死亡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封建迷信大肆传播、传统的殡葬陋俗广泛延续、消极的殡葬市场得到发展、各种扭曲的殡葬心理得以滋蔓等等。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人类死亡文化的发展,就要以"发展"的观点,解决死亡文化存在的问题;围绕"以人为本",把握死亡文化的发展方向和以"可持续"观念创新人类死亡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引领 死亡文化
下载PDF
死亡与儒家文化——兼比基督教死亡文化 被引量:4
7
作者 靳凤林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2期15-20,14,共7页
死亡无疑是一切生命的最终归宿,生物出于本能无不极力趋避这一无可改变的命运.但对于高等智能生物的人而言,死亡这一现象所带来的远不仅是某一个体生命的结束,更为重要的是它意味着一个文化体的灭失.唯其如此,生活在不同国度里的圣贤哲... 死亡无疑是一切生命的最终归宿,生物出于本能无不极力趋避这一无可改变的命运.但对于高等智能生物的人而言,死亡这一现象所带来的远不仅是某一个体生命的结束,更为重要的是它意味着一个文化体的灭失.唯其如此,生活在不同国度里的圣贤哲人都对人的死亡问题给以高度的重视,他们或宏篇大论,或一语中的,都给后人以众多的启示.不仅如此,受特定生活背景和多重历史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死亡文化,包括死亡价值文化、丧葬文化、墓地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对死亡及其与之有关的丧葬、墓地等问题的介说也独成一家之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文化 个体死亡 宗法家族 儒家文化 基督教 天地自然 存续 族类 天人合 墓地
下载PDF
庄子死亡文化哲学新论 被引量:1
8
作者 曾雅娟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2期39-41,共3页
死亡文化哲学,是指从哲学角度研究与死亡相关的各种社会文化现象的学科,即用文化哲学的视角审视在死亡阴影下人类生命的种种挣扎与抗争。从文化哲学的独特角度出发,重新阐述庄子死亡文化哲学,进而对旷达玄深而又独具灵性的庄子死亡文化... 死亡文化哲学,是指从哲学角度研究与死亡相关的各种社会文化现象的学科,即用文化哲学的视角审视在死亡阴影下人类生命的种种挣扎与抗争。从文化哲学的独特角度出发,重新阐述庄子死亡文化哲学,进而对旷达玄深而又独具灵性的庄子死亡文化作现代哲学诠释,窥视其死亡文化哲学的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死亡文化哲学 文化哲学 文化时代性 文化心理性 文化驱动性
下载PDF
日本动漫的死亡崇拜——谈日本动画中的死亡文化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秋波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58-65,共8页
日本人卑生亲死的生命观使他们对死亡充满了迷恋。这种与众不同文化观念直接反应在日本的动漫作品中,从而表现出一种对死亡特有的态度——对死亡的喜悦,对死亡的欣赏和对死亡的审美。这种对死亡的崇拜之情具体体现在动画片中,就是死亡... 日本人卑生亲死的生命观使他们对死亡充满了迷恋。这种与众不同文化观念直接反应在日本的动漫作品中,从而表现出一种对死亡特有的态度——对死亡的喜悦,对死亡的欣赏和对死亡的审美。这种对死亡的崇拜之情具体体现在动画片中,就是死亡成为了一种救赎的手段、成功的手段、强大的手段和爱的手段。本文阐述了这种现象并探讨了产生此现象的深层文化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崇拜 日本动漫 日本文化 死亡文化
下载PDF
挑战“死亡文化”,选择珍惜生命
10
作者 弗兰克·菲雷迪 吴万伟(编译) 《社会学家茶座》 2008年第3期83-86,共4页
布里吉德:当新生儿被看做“污染者”,死亡被描述为“有尊严的行为”时,有些年轻人不珍惜生命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 自杀很容易让人们感到担忧。我们发现年轻人自虐性的主动结束生命特别让人忧心。自杀对我们心理上产生的影响非常... 布里吉德:当新生儿被看做“污染者”,死亡被描述为“有尊严的行为”时,有些年轻人不珍惜生命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 自杀很容易让人们感到担忧。我们发现年轻人自虐性的主动结束生命特别让人忧心。自杀对我们心理上产生的影响非常明显,因为英国人到现在仍然在超市和酒馆的闲聊中谈到“布里吉德自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文化 生命 年轻人 新生儿 自杀 英国人 行为 担忧
下载PDF
死亡的文化呈现及意义阐释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达安 苏静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7-51,共5页
死亡是人类个体不可避免的归宿,也是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永恒主题。死亡作为最为强烈的否定力量,由恐惧而引发人们对于生命的反思,激起深层次的艺魂与诗情。围绕死亡主题所积累与沉淀的思想和实践构成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死亡文化。死亡... 死亡是人类个体不可避免的归宿,也是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永恒主题。死亡作为最为强烈的否定力量,由恐惧而引发人们对于生命的反思,激起深层次的艺魂与诗情。围绕死亡主题所积累与沉淀的思想和实践构成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死亡文化。死亡为生命设置了限度,却也为生命的展开和意义的追寻提供了可能性前提。研究死亡文化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命和死亡,从而理性地看待生命的流逝和生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 死亡文化 生命意义
下载PDF
海涅诗歌中死亡意象分析及文化蕴含 被引量:1
12
作者 扈明丽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14-117,共4页
运用西方死亡文化理论,研究了基督教的死亡观念和西方死亡哲学对海涅诗歌创作的影响,揭示了海涅诗歌中表现死亡艺术的文化蕴含:通过梦魇、死亡、潜意识和变态心理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以及拟人的艺术方法,赋予死亡生动的艺术形象和深远的... 运用西方死亡文化理论,研究了基督教的死亡观念和西方死亡哲学对海涅诗歌创作的影响,揭示了海涅诗歌中表现死亡艺术的文化蕴含:通过梦魇、死亡、潜意识和变态心理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以及拟人的艺术方法,赋予死亡生动的艺术形象和深远的寓意,不仅渲染了作者对不幸爱情的悲哀情愫,而且让人得到了难以忘怀的艺术享受。在海涅描写死亡的过程中,已经使艺术与死亡哲学达到了一种近乎完美的契合与和谐,死亡意象也成为他诗歌创作的最高的美学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文化 死亡习俗 西方死亡 哲学死亡艺术 文化蕴含
下载PDF
美国作家辛格作品中死亡文化的反思
13
作者 韩伟忠 彭跃萍 《芒种》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7-68,共2页
死亡的问题一直是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研究对象,因为每一人只要一出生就要开始面对死亡的事情。辛格是美国文坛中具有深远影响意义的一位文学作家,他的作品深入地对死亡进行剖析。死亡也是作为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围绕着人类的思... 死亡的问题一直是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研究对象,因为每一人只要一出生就要开始面对死亡的事情。辛格是美国文坛中具有深远影响意义的一位文学作家,他的作品深入地对死亡进行剖析。死亡也是作为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围绕着人类的思想探讨领域。对死亡的本质问题,对死亡的反思过程就是在拷问人们对生活的态度。辛格是一位美国的犹太人,并且也亲身经历了冷酷无情的二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文化 犹太人 辛格 重要组成部分 作品人物 文学作品 深远影响 反思 精神力量 生命体
原文传递
东野圭吾作品影视改编中的“死亡”文化研究——以日剧《白夜行》为例
14
作者 杨晗悦 《影视制作》 2016年第8期84-87,共4页
东野圭吾作为日本推理小说界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创作的50余部长篇小说中,19部被改编为影视剧。他想要表达的思想从文学艺术到影视艺术,影响范围愈来愈大。本文以东野圭吾小说中的无冕之王《白夜行》改编电视剧为例,研究其中对于"... 东野圭吾作为日本推理小说界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创作的50余部长篇小说中,19部被改编为影视剧。他想要表达的思想从文学艺术到影视艺术,影响范围愈来愈大。本文以东野圭吾小说中的无冕之王《白夜行》改编电视剧为例,研究其中对于"死亡"文化的视听建构,解读影视媒介对其作品中"死亡"文化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野圭吾 推理小说 影视剧 死亡文化
下载PDF
论死亡教育中的死亡认知原则导向问题 被引量:17
15
作者 迟西琴 迟品伟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7-80,共4页
我国死亡教育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较突出的是对死亡认知缺乏必要的原则导向。提出死亡教育应树立三个基本原则:一是重心定位于由死观生的认知自觉原则,既对死亡本质展开认识,又由死引生,探讨生的价值;二是建立对多元死亡文化观... 我国死亡教育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较突出的是对死亡认知缺乏必要的原则导向。提出死亡教育应树立三个基本原则:一是重心定位于由死观生的认知自觉原则,既对死亡本质展开认识,又由死引生,探讨生的价值;二是建立对多元死亡文化观念的尊重原则,既尊重不同死亡文化,又尊重个人选择自由;三是确立学校教育中死亡认知的基本定位与关注差异原则,既对死亡进行客观解释,又兼顾差异,有层次地展开个别化教学。通过构建以上原则,可逐步打开国人对死亡教育的认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教育 多元死亡文化 个体情境
下载PDF
美国内战史研究的新趋向——读德鲁·吉尔平·福斯特的《受难之邦:死亡和美国内战》 被引量:4
16
作者 邵声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0-126,共7页
在美国史学界,美国内战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研究成果至为丰富。但是,对于战争中的"死亡"问题,人们却鲜有关注,德鲁·吉尔平·福斯特教授的近作《受难之邦:死亡与美国内战》因此而具有特殊的意义。该书的目的是从&qu... 在美国史学界,美国内战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研究成果至为丰富。但是,对于战争中的"死亡"问题,人们却鲜有关注,德鲁·吉尔平·福斯特教授的近作《受难之邦:死亡与美国内战》因此而具有特殊的意义。该书的目的是从"死亡"的角度来重新认识和评价内战的意义和含义。该书从"死亡"的物理表现、人性心理、文化内涵三个角度出发,分析"个人和国家"间的关系如何在战争中经历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美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思考"战争与人性"、"宗教和世俗"等问题,提升内战研究的人文情怀。在新文化史风靡学界的时代,史家通过新题材写出新文章并不罕见,但从"死亡"这个冷僻的角度,研究内战这个饱和的领域,且有如此深刻的见解,实不多见,反映了美国内战史学的新水准和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鲁·福斯特 美国内战 死亡 死亡文化 想象共同体
下载PDF
毕淑敏小说中对死亡的预约与超脱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新惠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8-80,共3页
对死亡的关注一直是毕淑敏小说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与她昆仑山上当兵的经历和20多年的医生生涯密切相关。本文从她在昆仑山上形成的死亡情结入手,沿着她创作文本中对死亡思考的轨迹,解读她对现代死亡观的构建和对死亡文化的诠释。
关键词 毕淑敏小说 死亡 死亡文化
下载PDF
葬礼和葬礼文化浅谈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灿辉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52-54,共3页
文中对"葬礼"和"葬礼文化"从概念到内涵进行了梳理,旨在为今后丧葬礼仪与礼制研究者提供某种启发与借鉴。
关键词 葬礼 葬礼文化 死亡文化
下载PDF
人殉及其法文化分析
19
作者 周永坤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5-92,共8页
从6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开始,人殉就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在五千余年的中华文明史中三起三落,但一直僵而不死。人殉的规范载体是习惯法、礼和道德。世世代代的仁人志士与之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但是苦于没有"人的尊严"这一有... 从6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开始,人殉就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在五千余年的中华文明史中三起三落,但一直僵而不死。人殉的规范载体是习惯法、礼和道德。世世代代的仁人志士与之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但是苦于没有"人的尊严"这一有力武器而一再败下阵来,致使人殉一直肆虐到清末。人殉的存在有其深厚的文化根源,择其要者有:与生前同构的死亡文化、主客两分的人的模式、统治利益最大化的法律精神、奴化教育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殉 中国死亡文化 文化
下载PDF
人口文化释义
20
作者 周毅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年第2期56-64,共9页
人口文化内涵是关于人口质和量、结构、生命过程和环境观及其外化 ;人口文化外延则是人口变动、人口结构和人口特征演变的基本领域。人口文化系统包括生育文化、性别文化、年龄文化、流迁文化和死亡文化的五维结构。其本质特征包括形式... 人口文化内涵是关于人口质和量、结构、生命过程和环境观及其外化 ;人口文化外延则是人口变动、人口结构和人口特征演变的基本领域。人口文化系统包括生育文化、性别文化、年龄文化、流迁文化和死亡文化的五维结构。其本质特征包括形式上的文化性、内容上的综合性、功能上的整合性、目的上的实践性和行动上的自觉性等。可分为家庭、社区、国家和世界四个层次。是生育观、婚姻观、伦理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基础之一。民族性、科学性和群众性是中国人口文化的鲜明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文化 释义 流迁文化 死亡文化 人口质量 人口结构 性别文化 人口变动 生命过程 环境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