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2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造何以战胜死亡:莎翁十四行诗中的死亡观
1
作者 曾立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97,共10页
“以创造战胜死亡”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一个重要主题,在这组诗中,创造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人类自身的繁衍;二是文学艺术的创造。诗人在纷繁芜杂的现实中提取“真善美”,建立秩序,从而创造了诗人的小宇宙。《旧约》也同样反复强调以“生... “以创造战胜死亡”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一个重要主题,在这组诗中,创造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人类自身的繁衍;二是文学艺术的创造。诗人在纷繁芜杂的现实中提取“真善美”,建立秩序,从而创造了诗人的小宇宙。《旧约》也同样反复强调以“生儿育女”和“建立秩序”两种方式战胜死亡。莎士比亚诗中这种“以创造战胜死亡”的主题与《旧约》中源自希伯来文化的死亡观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又在古希腊罗马哲学思想影响下产生了变化。通过分析莎翁十四行诗中的死亡观,可以看到两希文明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冲突与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 莎士比亚 十四行诗
下载PDF
《雪国》与《死者》死亡观对比研究
2
作者 王肖雅 王新博 《南方论刊》 2024年第1期90-92,共3页
川端康成《雪国》与詹姆斯·乔伊斯《死者》分别折射着东西方死亡观。从死亡本质、意义、态度三个维度分析,东西方均认为死亡有助于个体审视生命,探寻生命价值。东方死亡观认为生死平等,死亡是一种新的存在状态,而西方死亡观认为死... 川端康成《雪国》与詹姆斯·乔伊斯《死者》分别折射着东西方死亡观。从死亡本质、意义、态度三个维度分析,东西方均认为死亡有助于个体审视生命,探寻生命价值。东方死亡观认为生死平等,死亡是一种新的存在状态,而西方死亡观认为死亡是原有生命的延续,强调逝者对生者的影响;东方死亡观认为死亡是唯美的,对死亡的态度混杂着伤感与释然,而西方死亡观认为死亡是阴郁的、可惧的。理解其异同有助于我们直面死亡,积极规划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国》 《死者》 死亡 东西对比
下载PDF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先秦儒家的死亡观与人性论
3
作者 杨欢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78-86,共9页
曾子有疾,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句因其深刻的现实意义而得以广泛流传。将其注解与曾子本人的品格相结合,可见曾子所代表的先秦儒家对死亡所持观念与人性论之间的微妙关系。儒家思想中存在着道德性的死亡观,且由于死亡的伦理意... 曾子有疾,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句因其深刻的现实意义而得以广泛流传。将其注解与曾子本人的品格相结合,可见曾子所代表的先秦儒家对死亡所持观念与人性论之间的微妙关系。儒家思想中存在着道德性的死亡观,且由于死亡的伦理意义及其对善恶判断的影响,使得儒者坚定自身德性。此外,死亡的存在影响了儒家人性论中的先验成分与现实的道德原则,产生善端并驱动善行,进而使将死之人能够遵循善道,发挥教化的伦理价值。这也成为“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伦理解释,体现了儒家以死立善、以言续道和以善为终的伦理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子 儒家 死亡 人性论 生死
下载PDF
中美在死亡观上的差异——以电影《别告诉她》为例
4
作者 蒋会君 郭远 《艺术研究快报》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死亡是人类成长发展的终极阶段,是宝贵生命的最终归宿,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本文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出发,旨在尽可能全面地介绍中美两国在死亡观念上的差异,还将以电影《别告诉她》为基础去分析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对死亡的态度,... 死亡是人类成长发展的终极阶段,是宝贵生命的最终归宿,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本文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出发,旨在尽可能全面地介绍中美两国在死亡观念上的差异,还将以电影《别告诉她》为基础去分析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对死亡的态度,死亡教育,死亡的社会意义以及传统观念与宗教信仰中的死亡。本文的分析是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因为只有对死亡有清晰的了解和认识,才能形成正确的死亡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引导现实生活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 文化差异 《别告诉她》
下载PDF
护理专业实习生死亡观与临终关怀态度的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赵西西 孙霞 +3 位作者 王会燕 夏梦玥 孙曼曼 王明月 《中华护理教育》 2015年第3期175-179,共5页
目的描述护理专业实习生的死亡观和临终关怀态度,以指导护理教育者和临床护理管理者为实习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死亡教育及设置临终护理课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选取在某三级甲等医院进行临床实习的14名护理专业学生,以半结构式访... 目的描述护理专业实习生的死亡观和临终关怀态度,以指导护理教育者和临床护理管理者为实习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死亡教育及设置临终护理课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选取在某三级甲等医院进行临床实习的14名护理专业学生,以半结构式访谈法收集资料,采用Colaizzi的7歩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提炼出4个主题:对死亡持消极态度,调节方式各异;面对临终患者有着复杂的心理感受;对临终关怀的认知不足;缺乏临终护理的职业认同感。结论护理教育和管理者应加强对实习生的死亡教育,开设临终护理专业课程,帮助实习生树立科学的死亡观,提高其临终护理能力和职业认同感,进而提高临终护理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护理 临床实习 死亡 临终关怀 定性研究
下载PDF
医院内癌症患者死亡观调查 被引量:5
6
作者 饶洁 付强 +1 位作者 吴前胜 于世英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50-154,共5页
目的调查医院内癌症患者的死亡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癌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9份,其中介意谈论死亡相关问题的患者占27.27%。患者是否介意谈论死亡问题与其文化程度(P=0.005)、居住... 目的调查医院内癌症患者的死亡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癌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9份,其中介意谈论死亡相关问题的患者占27.27%。患者是否介意谈论死亡问题与其文化程度(P=0.005)、居住环境(P=0.009)、接触垂危或濒死情况(P=0.001)、接触死亡情况(P=0.003)、是否有目睹家庭成员在临终期的经历(P=0.042)及参加葬礼时的感觉(P=0.001)等有关。不介意谈论死亡的患者中,超过半数认为死亡应顺其自然;选择对临终者"尽可能抢救"和"依病情而定"的比例相近(44.44%vs.50.00%);面对死亡最关心的问题是"对家庭的责任未完"(63.89%)和"亲友会哀伤"(11.11%);2/3的患者偏好死亡地点在家中,仅有18.06%的患者选择在医院。结论实施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并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死亡 姑息治疗 临终关怀
下载PDF
164名护理本科生的死亡态度与死亡观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高玲玲 周花 张英华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7年第1期78-78,共1页
护理专业本科生是护理事业的新生力量,在未来的临终关怀事业中要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死亡观以及对于死亡的态度直接影响他们对临终病人以及其家属的护理质量。为此,笔者进行了这项研究。
关键词 护理本科生 死亡 死亡态度 护理事业 护理专业 临终关怀 护理质量 临终病人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死亡观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9
8
作者 刘衍永 周晓阳 《船山学刊》 CSSCI 2008年第1期64-66,共3页
死亡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的死亡观是入世的、积极的,它主张通过立功、立德来超越死亡。道家的死亡观是出世的、飘逸的,它主张顺应天理和自然之道,既不悦生,也不恶死。佛教的死亡观是抑我的、消极的,它主张战胜自己肉... 死亡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的死亡观是入世的、积极的,它主张通过立功、立德来超越死亡。道家的死亡观是出世的、飘逸的,它主张顺应天理和自然之道,既不悦生,也不恶死。佛教的死亡观是抑我的、消极的,它主张战胜自己肉体的欲望来享受来世的快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死亡观具有伦理化、政治化、神秘化的特征,对现代人善待人生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死亡 死亡 现代意义
下载PDF
死亡教育对晚期癌症患者死亡观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永红 王章琴 +2 位作者 李婧睿 高晓霞 彭亚敏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33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死亡教育对晚期癌症患者死亡观的影响,以减轻患者对死亡的恐惧,帮助临终患者安详、舒适、有尊严而无遗憾地走到生命的终点,以促进临终关怀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方法:收集病理组织学确诊的Ⅲ、Ⅳ期癌症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 目的:探讨死亡教育对晚期癌症患者死亡观的影响,以减轻患者对死亡的恐惧,帮助临终患者安详、舒适、有尊严而无遗憾地走到生命的终点,以促进临终关怀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方法:收集病理组织学确诊的Ⅲ、Ⅳ期癌症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5例。在常规诊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指导,干预组增加临终关怀及死亡教育的内容。结果:干预组选择"老年时死亡"(26.15%)明显高于对照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选择"不应维持植物人"占23.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想到死亡时的感觉,干预组和对照组出现劣性感觉者分别占36.92%、49.23%,两组患者都存在着对死亡的恐惧和回避心理。结论:把死亡教育贯穿于健康教育中,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对死亡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助于减轻患者对死亡的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教育 死亡 晚期癌症
下载PDF
论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死亡观教育的必要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程守梅 蔡丽华 刘敬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5-97,共3页
死亡观教育作为一种"向死而生"的教育,已经受到国内学者较多的关注,但由于死亡观教育的学科定位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严重阻碍和制约了这项教育的普遍开展。把死亡观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中可以使零散的死亡教... 死亡观教育作为一种"向死而生"的教育,已经受到国内学者较多的关注,但由于死亡观教育的学科定位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严重阻碍和制约了这项教育的普遍开展。把死亡观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中可以使零散的死亡教育、生命教育或生死教育找到学科归属,有利于此项教育在学校开展;把死亡观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中,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要求,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容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理论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死亡教育 人生 必要性
下载PDF
某医院医务人员死亡观现况调查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玲 赵国香 +3 位作者 单洁 李志豪 李春萍 曾禄贤 《医学与哲学》 2019年第8期30-32,共3页
目的是了解目前医务人员死亡观现况,为医务人员死亡观教育提供有效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某医院500名医务人员进行匿名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学历之间的信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4,P<0.001)。不同信仰的人之间,对自己死亡结... 目的是了解目前医务人员死亡观现况,为医务人员死亡观教育提供有效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某医院500名医务人员进行匿名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学历之间的信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4,P<0.001)。不同信仰的人之间,对自己死亡结局的态度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χ~2=46.50,P=0.028)。对死亡现象认知不同的医务人员之间,对危重患者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83,P<0.001)。因此,医务人员信仰受学历、原生家庭影响,而死亡观又和信仰相关。部分医务人员不能坦然面对死亡。社会、医院应重视医务人员的死亡观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死亡 死亡教育
下载PDF
论藏传佛教影响下摩梭人的死亡观和临终关怀传统 被引量:4
12
作者 严梦春 宋萍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16-21,共6页
在中国各民族传统中,临终关怀是一项重要内容。在摩梭文化发展过程中,受到达巴教和藏传佛教两种文化的深刻影响,摩梭人对待生死的态度和他们临终关怀的传统做法也深深地打上了这一烙印。在摩梭文化中,通过各种宗教仪式和亲人们之间的感... 在中国各民族传统中,临终关怀是一项重要内容。在摩梭文化发展过程中,受到达巴教和藏传佛教两种文化的深刻影响,摩梭人对待生死的态度和他们临终关怀的传统做法也深深地打上了这一烙印。在摩梭文化中,通过各种宗教仪式和亲人们之间的感情传递,慰藉生者、安送亡人,体现了从容坦然的生死观。文章以临终关怀为出发点,通过分析摩梭人的宗教信仰及其丧仪安排,探讨摩梭人在宗教信仰和生死观影响下的临终关怀传统,解释其中的脉络关系。告诸往而知来者,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揭示如何将摩梭人关于临终关怀的优秀做法应用于当代医学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梭人 死亡 临终关怀
下载PDF
早期拉丁教父的死亡观评析——以德尔图良、安布罗斯和奥古斯丁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林中泽 陈贤哲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4-152,190,共9页
早年的德尔图良在死亡观上,采取了实用主义的态度,他同情胆怯者,号召人们勇敢面对死亡;晚年的德尔图良成了一名孟他努主义者,因而在死亡问题上采取了偏激的态度,他开始诅咒胆怯者和极力赞扬殉道者。安布罗斯从肉体与灵魂的截然对立出发... 早年的德尔图良在死亡观上,采取了实用主义的态度,他同情胆怯者,号召人们勇敢面对死亡;晚年的德尔图良成了一名孟他努主义者,因而在死亡问题上采取了偏激的态度,他开始诅咒胆怯者和极力赞扬殉道者。安布罗斯从肉体与灵魂的截然对立出发,认为死亡的本质就是善,因为死亡意味着灵魂离开肉体而获得自由,这种死亡观显然是柏拉图主义影响的结果。作为教会体制代言人的奥古斯丁,则从《圣经》的立场出发重新解读死亡,他认为死亡不是善而是恶,但是这种恶可以被转化为善用;他同情惧死行为,并谴责自杀性的殉道现象,认为这种现象不仅与《圣经》教导相悖逆,而且客观上会鼓动异端邪说,威胁教会统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尔图良 安布罗斯 奥古斯丁 死亡
下载PDF
临床护士的死亡观和临终关怀心态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9
14
作者 梁红霞 陈爱初 萧美云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7年第5期1164-1167,共4页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的死亡观和临终关怀心态。[方法]选取内科、外科在职临床护士97人,采用藤腹朋子的“护士与死后处置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士对待死亡有较正确的认识,不愿谈论死亡话题的占91.75%,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经历的...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的死亡观和临终关怀心态。[方法]选取内科、外科在职临床护士97人,采用藤腹朋子的“护士与死后处置问卷”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士对待死亡有较正确的认识,不愿谈论死亡话题的占91.75%,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经历的丰富,对待死亡的态度变得积极;大多数临床护士对待临终关怀的态度基本是积极的。[结论]临床护士的生死观深深地影响着护理质量,要有效地应对死亡压力,需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士 死亡 临终关怀
下载PDF
古代玛雅人的丧葬仪礼与死亡观念 被引量:3
15
作者 白瑞斯 王霄冰(译)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29-37,共9页
文章利用文字、图画以及考古发掘几方面的资料,考证古典时期玛雅贵族阶层的丧葬习俗以及古代玛雅人对于冥界和灵魂世界的想象。
关键词 玛雅 丧葬 死亡
下载PDF
终极性的转化:古典道家的死亡观 被引量:5
16
作者 安乐哲 彭国翔 《中国哲学史》 CSSCI 2004年第3期33-40,共8页
一、死的非真实性 一种常见的思考死亡的方式是去否定它.在西方文化的叙事中,关于这种对死亡的否定存在着严重的紧张.在大家"所接受的"柏拉图的思想中,①我们是从一个有关永恒不变的秩序--理型的世界--的假定开始的.然后,通... 一、死的非真实性 一种常见的思考死亡的方式是去否定它.在西方文化的叙事中,关于这种对死亡的否定存在着严重的紧张.在大家"所接受的"柏拉图的思想中,①我们是从一个有关永恒不变的秩序--理型的世界--的假定开始的.然后,通过将其界定为一种变化从而限定了死亡,并且,那种变化是仅仅关注于现象世界内部的物质性方面的.在这种柏拉图式的模式中,人的持久性的同一性(persisting identi-ty)--不朽的灵魂,由于和真实世界的亲和性从而获得了保证.特定的个人或许会在遭受偶然变故的意义上"死亡",但其本质的"人性"(human nature)则由人的不变的理型而获得担保.并且,这种"人性"与教父们所诠释的超越原则的关系也就成为创造的神明.在"生"独立于"死"而不受死的影响这样一种意义上,这种世界观将生死建立为一种二元对立的范畴.我们可以做这样一种类比,生与死的关系就如同上帝和世界的关系,后者是前者暂时和不完美的反映.通过诸如不朽的灵魂以及超越的世界这样一些形上学和超自然的假定,人类经验被固化并提供了一种文化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道家 死亡 柏拉图式 哲学思想
下载PDF
国内临床护士的死亡观和死亡态度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4
17
作者 梅思娟 段培蓓 《护理学报》 2010年第13期5-7,共3页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是最直接的参与者,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或面对患者死亡。护士在临终关怀照护中具有多重角色,包括临床工作者、教育者和协调者。不仅为患者进行全面的身心照护和提供姑息性治疗,还需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死亡教育:...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是最直接的参与者,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或面对患者死亡。护士在临终关怀照护中具有多重角色,包括临床工作者、教育者和协调者。不仅为患者进行全面的身心照护和提供姑息性治疗,还需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死亡教育:帮助患者解除对死亡的恐惧、面对死亡、接受死亡;帮助家属接受死亡的现实.减轻、缩短悲痛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士 死亡 死亡态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西方死亡观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德新 《求索》 CSSCI 2004年第6期169-170,共2页
哲学的秘密在于人。任何一种关于人的思考的哲学 ,也都必然蕴涵着对人的死亡的思考。西方死亡思想的历史演变 ,就是众多思想家对死亡思考的结果。西方死亡观的历史演变 ,经历了一个从个体性到普遍性 ,再到个体性 ,最后达到二者统一的过程。
关键词 西方哲学 死亡 黑格尔 《圣经》
下载PDF
蒙古族的死亡观与临终关怀 被引量:10
19
作者 包路芳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6-114,共9页
蒙古族的死亡观和临终关怀深受萨满教和喇嘛教的影响,这也是蒙古族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两大因素。从蒙古族人临终前后的一系列仪式中,我们可以看到蒙古人对待死亡的从容态度,这些仪式也集中体现了蒙古人的宗教信仰和人生观。对蒙古族而言,... 蒙古族的死亡观和临终关怀深受萨满教和喇嘛教的影响,这也是蒙古族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两大因素。从蒙古族人临终前后的一系列仪式中,我们可以看到蒙古人对待死亡的从容态度,这些仪式也集中体现了蒙古人的宗教信仰和人生观。对蒙古族而言,生死是一种正常的轮回,死亡是渺小的个体无力抵抗的自然规律,生命最终要回归大自然的怀抱,而灵魂却是生生不息的。我们要尊重各民族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信仰和习俗,使医学的临终关怀救助和地方民族文化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 死亡 临终关怀
下载PDF
新闻报道中宗教死亡观的在位与缺位——基于中美讣闻报道的视角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菲 帅全锋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3-44,39,共3页
在美国报纸上,讣闻报道历史悠久,阅读率较高。与之相比,21世纪初我国才出现了讣闻报道,而且各家报纸的报道水平参差不齐,未达到在报界普及化的程度。为什么这种类型的报道会在中美两个国度呈现出如此大的差异?本文试图从宗教死亡观对讣... 在美国报纸上,讣闻报道历史悠久,阅读率较高。与之相比,21世纪初我国才出现了讣闻报道,而且各家报纸的报道水平参差不齐,未达到在报界普及化的程度。为什么这种类型的报道会在中美两个国度呈现出如此大的差异?本文试图从宗教死亡观对讣闻报道产生影响的角度研究中美讣闻报道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死亡 讣闻报道 在位 缺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