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中国死刑存废论争的话语解释
1
作者 尚海明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44-50,共7页
英国学者齐格蒙·鲍曼在《立法者与阐释者》一书中将知识分子区分为现代的“立法者”与后现代的“阐释者”两种类型。这其中,“立法者”类型的知识分子秉持一元主义的世界观,认为所有问题都必然有唯一正确答案,并试图通过所谓启蒙... 英国学者齐格蒙·鲍曼在《立法者与阐释者》一书中将知识分子区分为现代的“立法者”与后现代的“阐释者”两种类型。这其中,“立法者”类型的知识分子秉持一元主义的世界观,认为所有问题都必然有唯一正确答案,并试图通过所谓启蒙推动社会进步。在中国死刑存废论争中,部分主张死刑废止的法学学者便具有鲍曼笔下“立法者”的影子,试图将西方死刑废止观念认定为一种真理性命题并强加于民众,这是引发死刑问题上此类学者与大众观念冲突的根源。在一个多元社会之中,要有效解决这类冲突问题,就应当对法学学者的“立法者”角色予以充分反思,并尝试从“阐释者”视角对中国的死刑问题进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存废 话语冲突 立法者 阐释者
下载PDF
论死刑存废问题的实质 被引量:3
2
作者 黄晓亮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2-45,共4页
死刑废止论和死刑存置论都可以从对方的论据中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之所以出现这些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理论上没有准确界定死刑存废问题的实质。从现实中考察,全面废止死刑,往往受到民众报应观念、国家秩序观念的重大阻碍,给死... 死刑废止论和死刑存置论都可以从对方的论据中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之所以出现这些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理论上没有准确界定死刑存废问题的实质。从现实中考察,全面废止死刑,往往受到民众报应观念、国家秩序观念的重大阻碍,给死刑的废止带来维持报应、社会治安、罪犯矫治等难题。以社会之角度来看,死刑是存还是废,取决于社会能否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存废 社会适应 民众心理 社会安全机制 社会管理手段
下载PDF
死刑存废:欲休还说的四个话题 被引量:1
3
作者 潘庸鲁 沈燕 《岭南学刊》 2012年第3期91-96,共6页
死刑基于社会现实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以死刑不具有震慑效果、错案不能挽回等弊端来打消国家和民众对死刑青睐的念头并不现实,这也是学者与民众在死刑存废观点上存在较大距离的主要原因。保留死刑并非意味着死刑适用的恣意和扩大... 死刑基于社会现实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以死刑不具有震慑效果、错案不能挽回等弊端来打消国家和民众对死刑青睐的念头并不现实,这也是学者与民众在死刑存废观点上存在较大距离的主要原因。保留死刑并非意味着死刑适用的恣意和扩大,而应在坚持罪行极其严重标准、遵从证据认定规则、确保被告人各项诉讼权利的前提下谨慎适用死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存废 震慑 错案 对立 标准
下载PDF
关于死刑存废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凤芝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4期14-18,共5页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是刑罚之极,所以又称为极刑。综观世界各国刑事立法的渊源,不难发现都有死刑的规定,可见死刑又是一种最为古老的刑罚。死刑以其最强的严厉性,最大的威慑力,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在各国刑罚体系中居于重要地...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是刑罚之极,所以又称为极刑。综观世界各国刑事立法的渊源,不难发现都有死刑的规定,可见死刑又是一种最为古老的刑罚。死刑以其最强的严厉性,最大的威慑力,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在各国刑罚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并在惩罚与预防犯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死刑在刑法上的规定和司法中的适用便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1764年贝卡利亚在《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提出了限制和废除死刑的观点,从此引起了国际上的死刑存废问题的大论战,至今已持续了二百多年。现在世界上已有一部分国家废除了死刑,还有相当多的国家仍然保留着死刑。下面谈谈死刑存废中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除死刑 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适用死刑 死刑存废 死刑适用 资产阶级 死刑复核程序 社会主义国家 阶级斗争 刑罚体系
下载PDF
死刑应慎重,但不可废--死刑存废之争的人性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严存生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8-73,共6页
当今世界在死刑存废问题上颇有争议,主张废者处于攻势,而且来势很猛,举出四个主要理由,本文从历史和人性的角度对其进行逐一分析,认为其难以成立或并不科学,所以对之持怀疑态度,死刑的存在有其社会历史条件,只要极端的反社会行为存在,... 当今世界在死刑存废问题上颇有争议,主张废者处于攻势,而且来势很猛,举出四个主要理由,本文从历史和人性的角度对其进行逐一分析,认为其难以成立或并不科学,所以对之持怀疑态度,死刑的存在有其社会历史条件,只要极端的反社会行为存在,就不应废除死刑。认识不到这一点,人为地废除死刑,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决策。因此,笔者主张"死刑"应慎重使用,但不可走人为废除之路,否则会处于尴尬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分析 死刑存废 刑罚
下载PDF
死刑存废论评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为视角 被引量:1
6
作者 付晓雅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3-137,共5页
从废除死刑的观点被提出来到现在,死刑的存废论争已经持续了200多年。我国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也持续了20年左右。死刑的存与废各有利弊,而我们的目的,则是平衡二者的优缺点,形成一个最适合我国国情的死刑制度,以实现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权... 从废除死刑的观点被提出来到现在,死刑的存废论争已经持续了200多年。我国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也持续了20年左右。死刑的存与废各有利弊,而我们的目的,则是平衡二者的优缺点,形成一个最适合我国国情的死刑制度,以实现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权的统一。在此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的通过是一次历史性的变革和进步,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次修正,通过多个条文来修改和完善我国现行《刑法》所规定的死刑,它对死刑适用消极条件、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法律后果进行了修改完善,首次对刑法分则规定的死刑罪名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削减,标志着理论界呼吁已久的死刑制度改革的主张已经正式获得了我国立法机关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存废 《刑法修正案(八)》
原文传递
死刑存废之争的合理性述评 被引量:3
7
作者 胡云腾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9-15,共7页
死刑的存废之争,长期以来是国外刑法学领域一个久争不息的热点,两军对垒,观点鲜明.主张废除死刑的论者认为,死刑违背社会契约,是野蛮时代的刑罚,对于个别预防是不必要的,且死刑不具有特别的一般威慑功能,不是实现刑罚报应的必要手段,死... 死刑的存废之争,长期以来是国外刑法学领域一个久争不息的热点,两军对垒,观点鲜明.主张废除死刑的论者认为,死刑违背社会契约,是野蛮时代的刑罚,对于个别预防是不必要的,且死刑不具有特别的一般威慑功能,不是实现刑罚报应的必要手段,死刑案件一旦出现误判就无法纠正,死刑是歧视之刑,穷人比富人更容易被判处死刑,死刑是不人道的,它违背基督教的原始教义,容易被统治者所滥用,无法体现罪行的差别,杀一人判死刑,杀十人也只能判死刑,死刑损失了宝贵的人力资源,是不经济之刑,死刑案件所特有的司法程序扰乱了整个刑事司法体制,等等.总之,在废除死刑论者看来,死刑简直是万恶之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废除论 合理性 死刑存废 杀人者 威慑功能 公正观念 道德评价标准 正当性 刑罚 预防犯罪
下载PDF
死刑存废的理论根据及其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侯国云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6年第6期79-85,共7页
刑法学界在死刑问题上早就形成了存、废两派,但至今两派在论辩中难分胜负。废除派难以回答为什么被害人不可剥夺的生命却被杀人犯剥夺了;也难以回答杀人犯违背了不剥夺他人生命的义务,其自己的生命为什么不可剥夺。保留派用报应理念为... 刑法学界在死刑问题上早就形成了存、废两派,但至今两派在论辩中难分胜负。废除派难以回答为什么被害人不可剥夺的生命却被杀人犯剥夺了;也难以回答杀人犯违背了不剥夺他人生命的义务,其自己的生命为什么不可剥夺。保留派用报应理念为死刑辩护已经不合时宜,从遏制力上又拿不出死刑遏制犯罪的实证资料。尽管如此,但我们仍然倾向于废除死刑。并认为,还可补充几点废除死刑的理由:死刑会成为罪行更严重的人毁灭罪证的手段;死刑会成为一派政治力量镇压另一派政治力量的手段;废除死刑可以树立善的榜样;废除死刑能从整体上减少“人为地剥夺生命”的不人道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存废 理论根据 评价
下载PDF
我国学术界与普通民众在死刑存废问题上的态度差异来源探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欧贤才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6期66-69,共4页
我国学术界与普通民众在死刑存废问题上存在不同的态度,这种态度差异来源于分析问题角度的差异、利益立场差异以及理性取向和情感取向的差异。从理论、制度以及实践上调和这些差异,是学术界、普通民众以及立法者解决死刑存废之争的当务... 我国学术界与普通民众在死刑存废问题上存在不同的态度,这种态度差异来源于分析问题角度的差异、利益立场差异以及理性取向和情感取向的差异。从理论、制度以及实践上调和这些差异,是学术界、普通民众以及立法者解决死刑存废之争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存废 学术界 民意
下载PDF
浅议我国死刑的存废问题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星 《改革与开放》 2011年第11X期26-26,共1页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中国在现阶段保留死刑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废除死刑缺乏现实性。我们应实行综合治理,坚持减少和慎用死刑,充分发挥刑法的社会价值,最终达到废除死刑的阶段。
关键词 死刑 死刑存废 死刑改革
下载PDF
从死刑的存废谈毒品犯罪死刑的限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莫关耀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99-103,共5页
在人类的文明史上,死刑是资格最老的刑罚之一,其历史至少和国家的历史一样漫长。死刑又是发育、成熟最早的刑罚,当其他刑罚还处于萌芽幼稚状态时,死刑即进入了自己的“黄金时期”。死刑还是最早进入衰亡时期的刑罚之一,随着人类社会从... 在人类的文明史上,死刑是资格最老的刑罚之一,其历史至少和国家的历史一样漫长。死刑又是发育、成熟最早的刑罚,当其他刑罚还处于萌芽幼稚状态时,死刑即进入了自己的“黄金时期”。死刑还是最早进入衰亡时期的刑罚之一,随着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死刑的生存便出现了危机。死刑存废之争已持续了二百多年,从我国刑法来看,死刑仍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死刑的适用还较为广泛。在现代法治社会里,死刑的设置与适用应极为慎重。对毒品犯罪的死刑使用应当予以必要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存废 毒品犯罪 死刑限制
下载PDF
死刑存废的理性与非理性之我见
12
作者 杨鸿台 《青少年犯罪问题》 CSSCI 2011年第6期79-79,68,共2页
拜读了本刊2011年第5期杜兆勇先生的大作“废除死刑需要观念先行”,激发了笔者的另类思考并望求教于杜先生及同仁:曾几何时,人们逐渐形成了一种印象,似乎废除死刑和保留死刑之争已演变成为理性与非理性之辨。
关键词 理性与非理性 死刑存废 废除死刑 观念先行 保留死刑
下载PDF
论我国死刑的存废
13
作者 李时琼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45-48,共4页
消减、限制乃至废除死刑,顺应人权保障的潮流,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立法的大趋势。死刑在我国必然也要废除,这是不可逆转的方向。然而死刑在我国的废除,绝非一蹴而就之事,目前我国应坚决有限制地保留死刑,这是由我国的历史传统、民族感情... 消减、限制乃至废除死刑,顺应人权保障的潮流,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立法的大趋势。死刑在我国必然也要废除,这是不可逆转的方向。然而死刑在我国的废除,绝非一蹴而就之事,目前我国应坚决有限制地保留死刑,这是由我国的历史传统、民族感情和现实国情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 死刑存废 限制保留
下载PDF
功利主义视角之下的死刑存废之争及评析
14
作者 李振华 《商情》 2011年第12期188-189,共2页
死刑的存废是刑法界历来争论不休的热点,由于死刑的适用直接涉及人权问题,所以有必要认真研究,笔者打算从功利主义视角研究一下死刑的存废问题,以帮助立法者及司法者认清死刑的本质,正确对待死刑。
关键词 功利主义 死刑 死刑存废之争
下载PDF
死刑存废的逻辑辩论(可行性问题)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晓虎 范旭东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39-142,共4页
从死刑的必要性考问中得出"应立即进行死刑废止实践"的结论,但是每一种社会实践都离不开一定的具体条件,因此分析死刑废止的现实条件,对废止实践进行可行性研究是死刑存废逻辑辩论的最后环节。从民意、法制统一、暴力犯罪等... 从死刑的必要性考问中得出"应立即进行死刑废止实践"的结论,但是每一种社会实践都离不开一定的具体条件,因此分析死刑废止的现实条件,对废止实践进行可行性研究是死刑存废逻辑辩论的最后环节。从民意、法制统一、暴力犯罪等方面着手分析这一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存废 可行性 中国 民意 暴力犯罪 法制建设 刑法
下载PDF
死刑存废、公众舆论与公众参与——以日本的裁判员制度为视点 被引量:2
16
作者 闻韬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37-45,共9页
国外的实践表明,限制、废除死刑是国家的宏观政治决策,所以公众舆论成为左右死刑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我国决策机构在限制、废除死刑问题上踌躇不前,主要原因也是社会公众对死刑及其适用的强烈支持。从死刑司法与公众... 国外的实践表明,限制、废除死刑是国家的宏观政治决策,所以公众舆论成为左右死刑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我国决策机构在限制、废除死刑问题上踌躇不前,主要原因也是社会公众对死刑及其适用的强烈支持。从死刑司法与公众舆论之间的互动与交替关系出发,我们应该积极利用公众舆论与死刑司法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形成支持废除死刑的公众舆论,为今后的死刑改革奠定有利的公众舆论基础。从日本裁判员制度实施4年以来的死刑适用现状与舆论调查结果来看,通过扩大死刑司法的公众参与,让社会成员切身感受给出死刑判决所经受的压力,是改变死刑公众舆论的有效途径,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建立死刑信息公开制度、规范死刑案件公众参与同样是引导公众舆论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存废 公众舆论 公众参与 裁判员制度
下载PDF
功利主义视角下的死刑存废 被引量:3
17
作者 魏玉峰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21-26,共6页
意大利刑法学家切萨雷·贝卡利亚在西方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废除死刑的观点,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死刑存废之争。本文赞同彻底废除死刑的观点,但在完全功利主义的视角下却不可能得出这样的结论。通过对欧美国家死刑存废理论争论及其实... 意大利刑法学家切萨雷·贝卡利亚在西方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废除死刑的观点,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死刑存废之争。本文赞同彻底废除死刑的观点,但在完全功利主义的视角下却不可能得出这样的结论。通过对欧美国家死刑存废理论争论及其实践的考察,我们认为只有对功利主义加以新的人权价值观念的限制,才能找到彻底废除死刑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利主义 死刑存废 人权
下载PDF
围绕舆论与误判的死刑存废论 被引量:18
18
作者 长井圆 张弘 《环球法律评论》 1999年第2期18-36,共19页
一以舆论为理由的保留死刑论(一)保留死刑的舆论1“国家也罢,刑罚法规也罢,都不能不承认生命的威严和伟大。文明国家的刑法废除死刑,实在是理所当然。”“时至今日,死刑的存废得失,勿宁说不是问题。作为立法来说,修改之期已... 一以舆论为理由的保留死刑论(一)保留死刑的舆论1“国家也罢,刑罚法规也罢,都不能不承认生命的威严和伟大。文明国家的刑法废除死刑,实在是理所当然。”“时至今日,死刑的存废得失,勿宁说不是问题。作为立法来说,修改之期已经成熟,实行之秋已经迫近。法律上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除死刑 死刑存废 死刑制度 舆论 民主主义 刑罚 废除论 正当根据 被害人 不可能性
原文传递
死刑的存废问题与我国刑法的选择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艳君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9-20,共2页
自古以来,死刑制度在刑罚体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甚至有人认为没有死刑的刑法根本就不是刑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废除死刑的呼声越来越高,许多国家已经废除了死刑,有些国家虽有死刑的罪名,但也只是个摆设。不管各国的决定如何,死刑存... 自古以来,死刑制度在刑罚体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甚至有人认为没有死刑的刑法根本就不是刑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废除死刑的呼声越来越高,许多国家已经废除了死刑,有些国家虽有死刑的罪名,但也只是个摆设。不管各国的决定如何,死刑存废问题虽已争执了200年,但仍是一个未解之谜,我国同样陷入这一敏感话题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存废 限制死刑 刑法
下载PDF
关于死刑存废及其发展趋势的思考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秉志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9-33,共5页
死刑,又称生命刑,是以剥夺犯罪人生命为内容的最为严厉的一种刑罚方法。它有着悠久的历史,经历了近现代巨大的变迁,承受着纷繁的论争和不同的评价。特殊的性质、作用和影响,使其在近现代刑法学研究中颇受重视。
关键词 死刑问题 废除死刑 死刑存废 刑罚方法 犯罪人 死刑适用 适用死刑 刑法学研究 法律 生命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