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死刑观念论要 被引量:6
1
作者 赵秉志 王东阳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8年第1期91-100,共10页
中国古代的死刑观念可以概括为复仇观念、刑罚报应观念、威慑观念、慎刑恤刑观念等四个方面的内容。纵观中国古代死刑观念的发展,虽然其总体上向着宽缓、人道的方向发展,但在根本上却没有发生质的变化。
关键词 死刑观念 复仇 报应 威慑 慎刑恤刑
下载PDF
当代中国死刑观念变革的策略与进路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光石 曾赛刚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46,共6页
死刑制度变革优先策略、死刑观念变革优先策略和死刑制度变革与死刑观念变革相互促进策略是当代中国死刑观念变革可选择的3种策略。通过权衡比较,当代中国死刑观念的变革应该采取死刑制度变革与死刑观念变革相互促进策略。通过对我国报... 死刑制度变革优先策略、死刑观念变革优先策略和死刑制度变革与死刑观念变革相互促进策略是当代中国死刑观念变革可选择的3种策略。通过权衡比较,当代中国死刑观念的变革应该采取死刑制度变革与死刑观念变革相互促进策略。通过对我国报应主义死刑观、功利主义死刑观和人道主义死刑观考察分析,当代中国死刑观念变革的进路应该是:第一步,先用报应主义限制功利主义;第二步,再用人道主义超越报应主义与功利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观念 报应主义 功利主义 人道主义
下载PDF
常识与科学:当代中国死刑观念形成的两种不同路径 被引量:1
3
作者 曾赛刚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2期1-4,20,共5页
常识是一种以人们的共同经验为基础构成的认知图景。常识是认识和理解刑法学的一种知识。常识与专业知识之间的矛盾导致常识认识和理解刑法学是有限度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常识是形成当代中国死刑观念的一种最基本路径。这意味着,常识不... 常识是一种以人们的共同经验为基础构成的认知图景。常识是认识和理解刑法学的一种知识。常识与专业知识之间的矛盾导致常识认识和理解刑法学是有限度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常识是形成当代中国死刑观念的一种最基本路径。这意味着,常识不仅为老百姓提供了认识死刑的认知图景,而且为老百姓提供了思维方式和价值规范。科学不仅是认识和理解刑法学的一种最有力知识,而且科学也是当代中国死刑观念形成的一种最可取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观念 常识 科学
下载PDF
死刑观念的运行结构与功能 被引量:1
4
作者 曾赛刚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39-42,共4页
死刑观念不仅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死刑观念的运行结构就是死刑观念动态的体现。死刑观念的运行结构包括立法中的死刑观念、司法中的死刑观念以及执行中的死刑观念。正是由于死刑观念的运行结构它才具有了相应的功能。死刑观念有不同的... 死刑观念不仅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死刑观念的运行结构就是死刑观念动态的体现。死刑观念的运行结构包括立法中的死刑观念、司法中的死刑观念以及执行中的死刑观念。正是由于死刑观念的运行结构它才具有了相应的功能。死刑观念有不同的种类也有不同的层次。正确的死刑观念既会促进死刑立法改革科学,也会促进死刑司法公正适用,还会促进死刑执行人道。错误的死刑观念阻碍死刑立法改革,也会导致死刑适用的不公正,还会导致死刑执行的不人道。在我国的死刑改革中应该积极引导发挥死刑观念的积极功能,限制死刑观念的消极功能,从而推进我国死刑改革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观念 死刑立法 死刑适用
下载PDF
当代中国死刑观念变革的意义与理念
5
作者 曾赛刚 曾毅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42-46,共5页
当代中国死刑观念对当代中国死刑的适用和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既能推动当代中国死刑制度的彻底变革,也能促进当代中国社会治理观念和社会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在当代中国死刑观念变革中需要正确理念的指引。理性、宽容和人道是当代... 当代中国死刑观念对当代中国死刑的适用和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既能推动当代中国死刑制度的彻底变革,也能促进当代中国社会治理观念和社会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在当代中国死刑观念变革中需要正确理念的指引。理性、宽容和人道是当代中国死刑观念变革的三个最重要的理念。其中,理性是当代中国死刑观念变革的最深层、最关键的解,宽容是当代中国死刑观念变革的最实在的解,人道是当代中国死刑观念变革最宏大的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观念 社会治理 死刑的适用
下载PDF
当代中国国民的死刑观念对中国死刑改革的影响
6
作者 曾赛刚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55-61,共7页
当代中国国民的死刑观念对中国死刑改革的策略有着重要影响。基于此,中国死刑改革的路向选择应该采用建构理性主义为主兼顾演进经验主义的策略;中国死刑改革的动力不仅仅在于政治意志,也在于民众意识;中国死刑改革的立足点只能是本国国... 当代中国国民的死刑观念对中国死刑改革的策略有着重要影响。基于此,中国死刑改革的路向选择应该采用建构理性主义为主兼顾演进经验主义的策略;中国死刑改革的动力不仅仅在于政治意志,也在于民众意识;中国死刑改革的立足点只能是本国国情。当代中国国民的死刑观念对中国死刑改革的路径也有着重要影响。基于此,中国死刑改革应该走综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观念 死刑改革策略 死刑改革路径
下载PDF
死刑观念的静态结构与动态结构
7
作者 曾赛刚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56-60,共5页
探究死刑观念的结构是为了给死刑观念研究提供理论分析框架,可以分为死刑的静态结构与动态结构。死刑的静态结构是从静态角度考察死刑观念的结构,可以选择五个角度对死刑观念的静态结构进行划分;死刑观念的动态结构是从动态角度分析死... 探究死刑观念的结构是为了给死刑观念研究提供理论分析框架,可以分为死刑的静态结构与动态结构。死刑的静态结构是从静态角度考察死刑观念的结构,可以选择五个角度对死刑观念的静态结构进行划分;死刑观念的动态结构是从动态角度分析死刑观念的结构,主要包括死刑观念的形成、死刑观念的冲突与整合、死刑观念的运行和死刑观念的变革四个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观念 静态结构 动态结构
下载PDF
浅谈死刑观念的可变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振东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3年第S1期58-60,共3页
关于死刑的废除和保留是刑法学界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随着人们对死刑认识的不断深入,死刑观念的更新转变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本文在肯定死刑的历史价值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死刑根据的改变,论述了死刑观念改变的必然性,并结合我国的具... 关于死刑的废除和保留是刑法学界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随着人们对死刑认识的不断深入,死刑观念的更新转变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本文在肯定死刑的历史价值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死刑根据的改变,论述了死刑观念改变的必然性,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探讨了死刑观念在我国的可变性及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观念 可变性 前景
下载PDF
善终、凶死与杀人偿命--中国人死刑观念的文化阐释 被引量:29
9
作者 尚海明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1-78,共18页
一个民族的死刑观念与其文化对生死的定义密切相关,中国人的杀人偿命观念建立在中国文化对生命的独特理解之上。受祖先崇拜的影响,生活于祖荫之下的传统中国人追求善终,认为遭遇凶死之人将因无法善终而成为冤死之鬼作祟人间,由此,冤魂... 一个民族的死刑观念与其文化对生死的定义密切相关,中国人的杀人偿命观念建立在中国文化对生命的独特理解之上。受祖先崇拜的影响,生活于祖荫之下的传统中国人追求善终,认为遭遇凶死之人将因无法善终而成为冤死之鬼作祟人间,由此,冤魂难眠意识成为中国民众追求杀人偿命的重要动因。在现代中国,善终与凶死观念的弱化让中国人的杀人偿命观念呈现出松弛的趋势,但冤魂难眠意识仍激励着部分被害人亲属在命案中寻求以命抵命。同时,即便在死刑和解中,杀人偿命作为一种基本准则,也仍然是支配性的公正标准。在大多数民众仍认可杀人偿命的情况下,将死刑废除或者命案中死刑立即执行判决数量逐年减少作为死刑改革的目标,极有可能因悖离民众的价值认同而导致法律与社会的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善终 凶死 杀人偿命 死刑观念 文化阐释
原文传递
论中国死刑民意形成因素 被引量:1
10
作者 房丽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2-36,共5页
在中国,死刑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宗教底蕴,以至在当代国民中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国家民众对死刑的认知。死刑在历史中不仅是国家治理社会的一种威慑工具,更是利用了在宗教影响下民众对死后未知世界的恐惧心理达到刑罚的震慑作用。并且中... 在中国,死刑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宗教底蕴,以至在当代国民中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国家民众对死刑的认知。死刑在历史中不仅是国家治理社会的一种威慑工具,更是利用了在宗教影响下民众对死后未知世界的恐惧心理达到刑罚的震慑作用。并且中国传统法律起源中的"礼"的因素导致中国"情理"法的特点使中国的传统立法更具有感性色彩而有别于他国的理性立法;且在儒家思想影响下的复仇观在刑罚中的体现也有别于一般的"报应"刑观念,使"杀人者死"除了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外更包含着伦理因素。经过几千年的文化传承,这些独特的文化背景使我国民众对死刑有着特殊的依赖感情,这种民意不是能够随着立法的改变而改变的。在我国要废除死刑,必须寻求能够满足民意的替代刑罚以完成死刑在中国的平稳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民意 传统死刑观念 死刑废除
下载PDF
决策者理性死刑观的构建
11
作者 王秀梅 袁彬 曾赛刚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58-60,共3页
学者的思想启蒙是促进决策者理性死刑观构建的思想来源。构建官方的死刑改革研究与推动机构是促进决策者理性死刑观构建的内部平台。构建民间与官方的死刑改革对话机构是促进决策者理性死刑观构建的外部平台。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限制死... 学者的思想启蒙是促进决策者理性死刑观构建的思想来源。构建官方的死刑改革研究与推动机构是促进决策者理性死刑观构建的内部平台。构建民间与官方的死刑改革对话机构是促进决策者理性死刑观构建的外部平台。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限制死刑与慎用死刑的观念是促进决策者理性死刑观构建的本土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观念 决策者 理性
下载PDF
我国死刑限制和废止的路径探究
12
作者 聂月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4年第15期64-65,共2页
限制死刑是废止死刑的必经之路。我国现阶段尚有保留死刑的必要性,但"严格控制和慎重适用死刑"也是我国的基本死刑政策。在我国从限制死刑到废止死刑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需要从死刑观念、立法和司法三个方面着手。首先,要... 限制死刑是废止死刑的必经之路。我国现阶段尚有保留死刑的必要性,但"严格控制和慎重适用死刑"也是我国的基本死刑政策。在我国从限制死刑到废止死刑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需要从死刑观念、立法和司法三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努力转变我国社会的死刑观念,特别是普通民众的死刑观念;其次,在立法层面要大量削减死刑罪名、明确并提高死刑适用标准及限制死刑适用对象;最后,从司法层面明确并统一死刑适用的具体标准、规范死刑量刑程序和排除干扰、独立审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 限制 废止 死刑观念 立法改革 司法适用
下载PDF
我国死刑适用若干重大现实问题研讨——以李昌奎案及其争议为主要视角 被引量:36
13
作者 赵秉志 彭新林 《当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41,共10页
李昌奎案是我国当代刑事法治深度演绎的一个鲜活范本,该案引发的理论问题涉及刑事法的多个方面。死刑观念的变革只能是一种渐进式的变革,而不可能是急速的突变。死刑适用不应当迁就民意,但应当通过制度途径引导民意在死刑适用中理性发... 李昌奎案是我国当代刑事法治深度演绎的一个鲜活范本,该案引发的理论问题涉及刑事法的多个方面。死刑观念的变革只能是一种渐进式的变革,而不可能是急速的突变。死刑适用不应当迁就民意,但应当通过制度途径引导民意在死刑适用中理性发挥作用。要准确理解我国的死刑政策,"少杀、慎杀"主要是指不可多杀、滥杀和误杀,但不等于不杀。最高人民法院宜尽快出台相关死刑适用的指导意见,对司法实践中典型死罪"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常见情形予以规范。量刑情节对刑罚轻重的影响力受到整个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制约,不能片面强调乃至夸大某一个或某些从宽情节因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昌奎案 死刑观念 死刑民意 死刑政策 死刑适用标准
原文传递
我国现阶段死刑制度改革的难点及对策——从刑事实体法视角的考察 被引量:46
14
作者 赵秉志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16,共14页
我国的死刑制度亟需朝着严格限制、逐步减少的方向改革。我国现阶段死刑制度的改革面临四大难题:一是国内外尤其是国内的重大社会环境条件尚不充分;二是立法方面存在死刑罪名过多、刑罚体系严重不协调等问题;三是司法方面还缺乏限制死... 我国的死刑制度亟需朝着严格限制、逐步减少的方向改革。我国现阶段死刑制度的改革面临四大难题:一是国内外尤其是国内的重大社会环境条件尚不充分;二是立法方面存在死刑罪名过多、刑罚体系严重不协调等问题;三是司法方面还缺乏限制死刑适用的规则,死刑核准权收回后的成功运作还面临着重重困难;四是我国崇尚死刑报应的观念根深蒂固,社会各界的死刑观也不尽相同。针对上述难题,论文提出并论证了我国死刑制度改革的五项对策、建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制度 死刑观念 死刑限制 改革难点
原文传递
我国死刑限制适用的刑法问题探讨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秉志 《刑法论丛》 CSSCI 2015年第1期1-58,共58页
限制、减少乃至废止死刑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潮流与趋势,我国的死刑改革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现阶段我国死刑制度的改革应坚持立法改革与司法改革齐并进的思路,立法上进一步削减死刑,司法上严格控制死刑的适用。在当前我国死刑限制适用领... 限制、减少乃至废止死刑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潮流与趋势,我国的死刑改革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现阶段我国死刑制度的改革应坚持立法改革与司法改革齐并进的思路,立法上进一步削减死刑,司法上严格控制死刑的适用。在当前我国死刑限制适用领域,应特别值得关注和研究一些重大现实问题。死刑民意问题、死刑观念问题、死刑政策问题、死刑适用标准问题、死刑案件量刑情节问题、死缓制度等问题,对死刑司法控制具有关键和核心作用并制约着死刑制度改革的进展。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往往是深入推进死刑限制适用乃至死刑制度改革的重要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限制适用 死刑民意 死刑观念 死刑政策 死刑适用标准 量刑情节 死缓制度
原文传递
从凌迟斩首到枪毙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力 《全国新书目》 1998年第4期35-36,共2页
北京城南宣武门外的莱市口,历来都是繁华、热闹的商业中心,但在明清时期却是执行死刑的刑场。据记载,每逢秋后朝审以后,在京处决犯人众多之际,往往将这些死刑犯从东向西排列,刽子手便手执鬼头刀从东向西挨个斩决。明清两代近500年。
关键词 死刑观念 沈家本 执行死刑 过失杀人 犯人 废除死刑 死刑制度 故意杀人 刑法 道德判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