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无法活着,也无法死去":约恩·福瑟戏剧中的"消失"
1
作者 苏恩祺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I0011-I0013,M0003,共4页
“我未曾死去,但也并非活着。请用心思索,假如你对我的感受能有些微体会,彼时我曾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这是但丁《神曲》中最后一首诗的片段,也是福瑟戏剧的“史前史”——它被福瑟选作了其个人第一部公开发行的剧作《而我们将永不分... “我未曾死去,但也并非活着。请用心思索,假如你对我的感受能有些微体会,彼时我曾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这是但丁《神曲》中最后一首诗的片段,也是福瑟戏剧的“史前史”——它被福瑟选作了其个人第一部公开发行的剧作《而我们将永不分离》的前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着 《神曲》 但丁 史前史 戏剧 公开发行 剧作 死去
下载PDF
《死去的人》文本建构中劳伦斯的阶级意识 被引量:2
2
作者 汪志勤 《武陵学刊》 2010年第2期93-98,共6页
F.R.利维斯在其论著《小说家D.H.Lawrence》中竭力为劳伦斯创作中强烈的阶级倾向辩解。但是,在劳伦斯的某些小说中,人物和情节发展却烙有深深的阶级印迹。在小说《死去的人》中,复活后耶稣的肉体生活走向和结局中的"劳伦斯式的贵族... F.R.利维斯在其论著《小说家D.H.Lawrence》中竭力为劳伦斯创作中强烈的阶级倾向辩解。但是,在劳伦斯的某些小说中,人物和情节发展却烙有深深的阶级印迹。在小说《死去的人》中,复活后耶稣的肉体生活走向和结局中的"劳伦斯式的贵族观",鲜明地体现了劳伦斯的阶级意识;在诉诸于神话和将基督教文化同古埃及希腊异教文化的结合上,劳伦斯的贵族观和理想主义在同社会现实碰撞时产生了极度失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伦斯 死去的人》 阶级意识 贵族意识 现实主义 自然主义
下载PDF
“死去元知万事空”之“去” 被引量:1
3
作者 史秀菊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6-56,54,共2页
关键词 “去” 唐宋诗词 《示儿》 形容词 动词 死去元知万事空” 陆游 中小学 语文教学
下载PDF
组合理论视野下倮倮泼葬礼的人类学解读——美国人类学家艾瑞克·穆格勒新著《给死去父母的歌》
4
作者 王菊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7-102,143-144,共8页
美国人类学家艾瑞克·穆格勒的新著《给死去父母的歌》从身体、文本、世界三个角度对云南彝族倮倮泼地区葬礼仪式中的多种现象、关系及物质的多重组合展开了多方位解码和释读,呈现出了一个立体多维的区域性文化和历史的面貌。
关键词 艾瑞克·穆格勒 《给死去父母的歌》 组合理论
下载PDF
人性的欢歌——劳伦斯《死去的人》中的复活主题研究
5
作者 吴海霞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9期90-92,共3页
《死去的人》是劳伦斯生前发表的最后一篇中篇小说,以寓言的形式重新阐释了基督教义,故事的核心主题就是"基督复活",劳伦斯想展示的不仅仅是肉体的复活,更主要的是基督精神、血性意识的复活。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揭示小说中... 《死去的人》是劳伦斯生前发表的最后一篇中篇小说,以寓言的形式重新阐释了基督教义,故事的核心主题就是"基督复活",劳伦斯想展示的不仅仅是肉体的复活,更主要的是基督精神、血性意识的复活。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揭示小说中的复活主题及其喻义,彰显劳伦斯的人性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去的人》 复活 血性意识
下载PDF
美国非裔青少年的生存之道:《我死去兄弟的自传》
6
作者 齐童巍 《昆明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17-20,共4页
沃尔特·迪安·迈尔斯是美国非裔青少年、儿童文学的重要作家。其小说《我死去兄弟的自传》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美国非裔青少年的现实生存景象。小说主角从成长道路的选择到生与死的洗礼、从成长的迷惘到走向坚定的生存信念... 沃尔特·迪安·迈尔斯是美国非裔青少年、儿童文学的重要作家。其小说《我死去兄弟的自传》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美国非裔青少年的现实生存景象。小说主角从成长道路的选择到生与死的洗礼、从成长的迷惘到走向坚定的生存信念的过程,深刻地揭示了美国非裔青少年的生存之道。小说略显残酷的情节,体现了美国非裔青少年小说的共性,建构了青少年群体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特·迪安·迈尔斯 死去兄弟的自传 美国青少年小说 美国非裔青少年 哈莱姆
下载PDF
假如我明天死去
7
作者 高占祥 《保健医苑》 2012年第5期49-49,共1页
一个很离奇的问题, 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总想写这样一首诗, “假如我明天死去” 我常常暗问自己, “假如我明天死去” 该是怎样的心理? 是忧愁,还是恐惧? 是热恋,还是珍惜? 是悲哀,还是哭泣? 这个很琐碎的沉思, ... 一个很离奇的问题, 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总想写这样一首诗, “假如我明天死去” 我常常暗问自己, “假如我明天死去” 该是怎样的心理? 是忧愁,还是恐惧? 是热恋,还是珍惜? 是悲哀,还是哭泣? 这个很琐碎的沉思, 却撩起万千的思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如我明天死去 诗歌 文学 高占祥
下载PDF
“死去活来”讲《离骚》——孙立权老师观摩课《离骚》听课记
8
作者 杨威 《语文教学通讯》 2020年第33期42-43,共2页
解经之谛,在于谙熟批导之法,沉潜古人文化语境,以古人心去训解古人意,又在古意中挹得今见,这便是孙立权老师所倡导的"死去活来"读经法。作为中国文化的渊薮,《离骚》经难解亦难教。教者可意会,但若让学生真正"会意"... 解经之谛,在于谙熟批导之法,沉潜古人文化语境,以古人心去训解古人意,又在古意中挹得今见,这便是孙立权老师所倡导的"死去活来"读经法。作为中国文化的渊薮,《离骚》经难解亦难教。教者可意会,但若让学生真正"会意",则往往不免大费周章。孙立权老师以"死去活来"法带领学生完成文化溯源,在热烈的氛围中使其真正触碰到了三闾大夫的内心,以至课上课下"高洁有罪"的余音久久回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去活来” 《离骚》 讲经 文化
下载PDF
浅析黄少崇散文集《在母语中死去》的审美特征
9
作者 陆艳清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2年第11期107-110,共4页
黄少崇的《在母语中死去》是一部彰显美学特质的散文集。其写作是作者对地域文化与民族土壤的一种重新审视,是一次可贵的“文学寻根”。黄少崇超越了一般乡土经验的表层抒写,开掘出一个深沉、丰厚、广阔的审美意蕴空间,呈现出壮族独特... 黄少崇的《在母语中死去》是一部彰显美学特质的散文集。其写作是作者对地域文化与民族土壤的一种重新审视,是一次可贵的“文学寻根”。黄少崇超越了一般乡土经验的表层抒写,开掘出一个深沉、丰厚、广阔的审美意蕴空间,呈现出壮族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品格,在文学审美上体现出“思理为妙”“为情造文”和“巧运辞章”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少崇 在母语中死去 思理为妙 为情造文 巧运辞章
下载PDF
“活着,还是死去,这的确是一个问题”——从《庄子》的语言中窥视庄子的生死观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晖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107-108,共2页
本文通过庄子在《庄子》中对"活着"还是"死去"的看似矛盾的思考、解答,去解构他的生死观与道论之间的浑融互辅的密切关系,从而得到一些哲理性的认识和启发。
关键词 庄子 活着 死去
下载PDF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去骨瓣减压手术指征及影响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海霞 许振东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14期1869-1870,共2页
随着我国老年人的增多,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也日趋增多。大面积脑梗死是指脑梗死发生后因严重脑水肿而出现明显占位效应的一种情况,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临床上根据梗死部位可分为大脑和小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一旦形成,表现为病情进行... 随着我国老年人的增多,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也日趋增多。大面积脑梗死是指脑梗死发生后因严重脑水肿而出现明显占位效应的一种情况,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临床上根据梗死部位可分为大脑和小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一旦形成,表现为病情进行性加重。内科治疗虽对部分患者有效,但对相当部分患者无效,需行去骨瓣减压术。这种手术已在临床运用较久,我科自2005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81例。本文就该病去骨瓣减压手术指征及影响预后因素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大面积脑梗死去骨瓣减压术 指征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论马琳·杜马斯作品死亡主题的表达与隐喻——以《死去的玛丽莲》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潘雪焕 王文新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8年第10期88-89,共2页
南非艺术家马琳·杜马斯的作品《死去的玛丽莲》是艺术家对"死亡"的反思和对艺术语言的视觉转化。通过对死亡作品的剖析,逐步呈现艺术家思想的深度及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深入挖掘作品隐含的深意,探索死亡主题的内涵。
关键词 马琳·杜马斯 死去的玛丽莲》 死亡主题 隐喻
下载PDF
影像的展示性观看——从杰夫·沃尔的《死去的士兵在说话》谈起
13
作者 黄良伟 《美术大观》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4-75,共2页
《死去的士兵在说话》是杰夫·沃尔的代表性作品。这件作品以其逼真的视觉效果,向观众展示出精心布置的景观,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文通过分析杰夫·沃尔的创作实践和艺术理念,探讨关于《死亡的军队在说话》的理解与观看的... 《死去的士兵在说话》是杰夫·沃尔的代表性作品。这件作品以其逼真的视觉效果,向观众展示出精心布置的景观,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文通过分析杰夫·沃尔的创作实践和艺术理念,探讨关于《死亡的军队在说话》的理解与观看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杰夫·沃尔 死去的士兵在说话》 影像
下载PDF
死在母语围绕下的幸福——评黄少崇散文集《在母语中死去》
14
作者 张娟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32-34,共3页
来宾作家黄少崇在其散文集《在母语中死去》中,以"土生土长壮家人"的身份,记述了独属于壮民族的珍贵族群记忆,其怀着浓厚的壮民族情结,结合自身成长历程及人生阅历,在全面展现壮阔的壮乡风情及丰富有趣的壮民族风俗信仰的同时... 来宾作家黄少崇在其散文集《在母语中死去》中,以"土生土长壮家人"的身份,记述了独属于壮民族的珍贵族群记忆,其怀着浓厚的壮民族情结,结合自身成长历程及人生阅历,在全面展现壮阔的壮乡风情及丰富有趣的壮民族风俗信仰的同时,提出了壮语以及壮民族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本文旨在解读黄少崇《在母语中死去》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民族情感背后所指向的当代壮民族文化发展的实质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少崇 在母语中死去 壮语 壮族 传统文化 民族记忆
下载PDF
活着与死去——论乔叶小说《最慢的是活着》
15
作者 杨超高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64-65,97,共3页
在乔叶的小说《最慢的是活着》里,一方面塑造了兼具女性与母性的祖母形象,另一方面,也将祖母的经验与身体视为渐渐老去的乡土,并以现代性的眼光审视之,从而获得了更为丰广的文化意蕴。
关键词 “母亲” 乡土 活着与死去
下载PDF
写给一位死去的英雄
16
作者 杨竞 《学语文(中学高中版)》 2003年第14期33-35,共3页
对理想的追求有时是充满浪漫色彩的,有时却是非常沉重的。
关键词 《写给一位死去的英雄》 高中 阅读 语文 练习
下载PDF
那些死去的人是幸福的……
17
作者 查理·贝玑 葛雷 《学语文(A版)》 2004年第4期8-8,共1页
您瞧我们自立于民族之林.为了祖国我们战斗一生.只是在那永恒的桌面上.奉献出一颗颗充满战争和骚乱的心。
关键词 查理·贝玑 法国 《那些死去的人是幸福的……》 初中 语文 诗歌 阅读欣赏
下载PDF
要死要活,死去活来——谈初三(下)师与生英语复习之简单有效的几点做法
18
作者 蔡金云 《读与写(上旬)》 2020年第7期167-168,共2页
英语学科是语言类学科,有了语言的输入才会有语言的输出,抓住这一特点,英语教学(包括初三下英语学科的总复习)显得简单有效,概况起来八个字:要死要活,死去活来。因此在迎接中考的英语总复习过程,师生紧紧围绕着这一思路开展工作与学习。
关键词 要死要活 死去活来 简单有效
下载PDF
“死去活来”学英语——基于临床教育学的视角
19
作者 胡琳玥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14年第8期69-72,共4页
结合10年“临床”实验,总结出一套独特的英语学习法——“死去活来”法。所谓“死去”,是语言知识的记忆与积累过程,侧重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所谓“活来”,是语言知识的巩固与运用过程,侧重创设多样的学生主体活动。实验结果显示,... 结合10年“临床”实验,总结出一套独特的英语学习法——“死去活来”法。所谓“死去”,是语言知识的记忆与积累过程,侧重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所谓“活来”,是语言知识的巩固与运用过程,侧重创设多样的学生主体活动。实验结果显示,“死去活来”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了课堂的教学面貌,是一种顺应学生逻辑的学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去活来” 学习习惯 主体活动
下载PDF
一部唤起拉美人民觉醒的荒诞剧——评《中锋在黎明前死去》
20
作者 邓庆生 《固原师专学报》 1997年第1期53-56,共4页
资本的私人占有与垄断,造成剧中两主人公剥夺与反剥夺,专横与反专横的斗争,其斗争实质便是两大对垒阶级的冲突和矛盾,只要社会制度本身的问题不解决,人民要求自由和解放的斗争就不可避免。剧本正是反映了当代西方这一时代矛盾和焦点。... 资本的私人占有与垄断,造成剧中两主人公剥夺与反剥夺,专横与反专横的斗争,其斗争实质便是两大对垒阶级的冲突和矛盾,只要社会制度本身的问题不解决,人民要求自由和解放的斗争就不可避免。剧本正是反映了当代西方这一时代矛盾和焦点。塑造人物现实真实和艺术真实相结合;象征和夸张表现了荒诞剧的特点,它将唤起人们的觉醒和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诞剧 《中锋在黎明前死去 文学评论 戏剧 阿根廷 库塞尼 表现手法 人物塑造 主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