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死无葬身之地”是真正的安息地——论余华的《第七天》中理想型生存状态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国元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58-61,共4页
余华的《第七天》保持了以往作品中关注死亡的特征,但与先前作品不同,它是一部展开死亡的人文幻想小说,向读者敞开了"死无葬身之地"与所谓的安息地两种死后生存空间。通过呈示人类的理想型生存状态,尤其是弱者在活着时无法企... 余华的《第七天》保持了以往作品中关注死亡的特征,但与先前作品不同,它是一部展开死亡的人文幻想小说,向读者敞开了"死无葬身之地"与所谓的安息地两种死后生存空间。通过呈示人类的理想型生存状态,尤其是弱者在活着时无法企及的存在氛围,作者吟述了理想社会小人物的人际关系建构并直指人的灵魂向度,表征了"死无葬身之地"才是真正的安息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七天》 死无葬身之地 安息 死亡 孤独
下载PDF
萨特《死无葬身之地》在中国的文学接受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大涛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77-81,共5页
在我国学者对萨特的《死无葬身之地》评论文章中,他们大多认为,剧中的五位游击队员是萨特塑造的英雄形象,他们虽然在反法西斯时失去了生命,但是却死得其所。此外,有人用"可能与不可能"的范畴去分析萨特这一剧作,并以人在处境... 在我国学者对萨特的《死无葬身之地》评论文章中,他们大多认为,剧中的五位游击队员是萨特塑造的英雄形象,他们虽然在反法西斯时失去了生命,但是却死得其所。此外,有人用"可能与不可能"的范畴去分析萨特这一剧作,并以人在处境中的"自由选择的艰难性"来说明"自由选择的不可能"。对此,进行了分析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特 死无葬身之地 英雄形象 文学接受
下载PDF
自由选择的层次与悖论——《死无葬身之地》解读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军 《戏剧丛刊》 2010年第1期40-41,44,共3页
萨特是二十世纪具有世界影响的法国哲学家、小说家、戏剧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萨特代表性的存在主义哲学观念被彼时的中国文化社会语境所刻意“选择”,言必称萨特几乎成为当时中国的一种文化时尚,而在萨特庞大的存在主义哲学体系中... 萨特是二十世纪具有世界影响的法国哲学家、小说家、戏剧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萨特代表性的存在主义哲学观念被彼时的中国文化社会语境所刻意“选择”,言必称萨特几乎成为当时中国的一种文化时尚,而在萨特庞大的存在主义哲学体系中,所谓的“自由选择”又被选择性剥离了出来。然而,作为标语用途的“自由选择”是容易理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无葬身之地 萨特 小说家 文学作品
下载PDF
人性的斗争——《死无葬身之地》与人物性格 被引量:1
4
作者 赖宁艺 《语文学刊》 2016年第14期74-76,共3页
《死无葬身之地》是20世纪法国作家让·保罗·萨特的代表作之一.追问人的存在意义是存在主义的精髓.他认为人本来无所谓的选择,要通过选择与创造获得自己的本质,这种思想在该剧中展现无遗.剧本在极端的境遇下,让游击队员进行两... 《死无葬身之地》是20世纪法国作家让·保罗·萨特的代表作之一.追问人的存在意义是存在主义的精髓.他认为人本来无所谓的选择,要通过选择与创造获得自己的本质,这种思想在该剧中展现无遗.剧本在极端的境遇下,让游击队员进行两难的“选择”,表现出强烈的冲突,并通过冲突塑造人物,以此为核心推进剧情的发展.不同的人物性格也造成选择的不同,以此强调任何人做出的选择都应该承担责任.从性格的角度分析,人们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自己的选择,如何对自己、他人以及世界负责,符合伦理道德的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无葬身之地 存在主义 性格
下载PDF
“艺术品,就是召唤”——读《苍蝇》和《死无葬身之地》 被引量:1
5
作者 杨爱唐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6-29,111,共5页
让—保尔·萨特是一位集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于一身的文化巨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法国沦陷,迫使他弃绝战前不关心政治的绝对漠的态度,以笔为武器,投身到反法斯的斗争事业中去。他认为,文学是为斗争服务的,作家的任务就是运用... 让—保尔·萨特是一位集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于一身的文化巨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法国沦陷,迫使他弃绝战前不关心政治的绝对漠的态度,以笔为武器,投身到反法斯的斗争事业中去。他认为,文学是为斗争服务的,作家的任务就是运用各种文学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和个人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无葬身之地 《苍蝇》 俄瑞斯忒斯 存在主义 艺术品 抵抗运动 德国法西斯 法西斯主义 二次世界大战 厄勒克特拉
下载PDF
存在与选择——从《死无葬身之地》看存在主义戏剧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晓珊 《福建艺术》 2002年第4期25-27,共3页
二战期间的法国,连年的战争、磨难和杀戮造成的恐惧与仇恨郁积在人们心头.这时,一批反映"观众在道义方面的困境"的新戏剧陆续上演,有博瓦尔的<只吃不做的人>、萨特的<苍蝇>、加缪的<卡利古拉>等等.一个几... 二战期间的法国,连年的战争、磨难和杀戮造成的恐惧与仇恨郁积在人们心头.这时,一批反映"观众在道义方面的困境"的新戏剧陆续上演,有博瓦尔的<只吃不做的人>、萨特的<苍蝇>、加缪的<卡利古拉>等等.一个几乎精疲力尽的民族在这批戏剧中找到了情感发泄的机会.于是,"很短的时间里,一个非同寻常的戏剧流派出现了."(1)这便是存在主义戏剧,其主要代表作家有加缪和萨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主义戏剧 神话 队员 民间文学 死无葬身之地 象征主义戏剧 情境 高乃依
下载PDF
戏剧的力量——从话剧《驴得水》、《枕头人》和《死无葬身之地》谈开去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娟 《戏剧丛刊》 2014年第4期15-16,共2页
十年前,我在天津平生第一次进剧场看戏,看的是天津人艺排演的话剧《日出》片段。当交际花陈白露迎着一束白光向远处望去,往日娇媚的眼神变得纯净、平和,能言善语的嘴倔强的抿着,她静止在那里,仿佛在内心做了某一个重大的决定。全场寂静... 十年前,我在天津平生第一次进剧场看戏,看的是天津人艺排演的话剧《日出》片段。当交际花陈白露迎着一束白光向远处望去,往日娇媚的眼神变得纯净、平和,能言善语的嘴倔强的抿着,她静止在那里,仿佛在内心做了某一个重大的决定。全场寂静无声,继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戏剧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无葬身之地 话剧 力量 戏剧 枕头 《日出》 天津人 陈白露
下载PDF
探索与追问——浅谈《死无葬身之地》中的三个人物
8
作者 季莹莹 《戏剧丛刊》 2009年第1期73-73,共1页
2007年,上海戏剧学院排演了萨特的名剧《死无葬身之地》,引起了很大反响。今年,山东艺术学院戏剧学院又将该剧搬上了舞台。看过演出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对这部陌生的戏剧作品沉思良久。虽然过去听说过这是一出“存在主义戏剧”... 2007年,上海戏剧学院排演了萨特的名剧《死无葬身之地》,引起了很大反响。今年,山东艺术学院戏剧学院又将该剧搬上了舞台。看过演出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对这部陌生的戏剧作品沉思良久。虽然过去听说过这是一出“存在主义戏剧”,在戏剧分类上把该剧定为“境遇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无葬身之地 上海戏剧学院 人物 追问 山东艺术学院 戏剧作品 存在主义 排演
下载PDF
浅析萨特《死无葬身之地》中的索比埃
9
作者 刘卓 《丝绸之路》 2011年第14期78-79,共2页
本文运用存在主义的自由选择理论对萨特四幕剧《死无葬身之地》中的索比埃进行分析,认为自由选择成就英雄.但英雄的本质仍是非英雄。
关键词 死无葬身之地 索比埃 存在主义 英雄主义
下载PDF
萨特酷刑题材文学作品中的本我和超我观点——以《墙》和《死无葬身之地》为例
10
作者 陈彦昭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年第20期84-84,共1页
通过《墙》和《死无葬身之地》的仔细阅读,可以认为:在这两部涉及酷刑题材的文学作品中,萨特对受刑者刑前心理的分析,展现了本我和超我在逼仄的生存空间里互相斗争,最终自我做出行动选择的过程。这一文学的表达,既继承了弗洛伊德关于... 通过《墙》和《死无葬身之地》的仔细阅读,可以认为:在这两部涉及酷刑题材的文学作品中,萨特对受刑者刑前心理的分析,展现了本我和超我在逼仄的生存空间里互相斗争,最终自我做出行动选择的过程。这一文学的表达,既继承了弗洛伊德关于本我和超我的理论,表现出人性的复杂和脆弱,也融入了自己的存在主义思考,肯定了人自我选择的尊严,表现了文学与心理学的交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墙》 死无葬身之地 弗洛伊德 存在主义精神分析
下载PDF
《死无葬身之地》在中国
11
作者 桂菡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0-21,共2页
对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年轻的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法国哲学家和文学家让一保罗·萨特这个名字乃是一个特殊的符号。上世纪90年代初,原中央实验话剧院导演查明哲从俄罗斯学成归国,于1997年在中央实验话剧院的实验小剧场导演了《死无葬... 对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年轻的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法国哲学家和文学家让一保罗·萨特这个名字乃是一个特殊的符号。上世纪90年代初,原中央实验话剧院导演查明哲从俄罗斯学成归国,于1997年在中央实验话剧院的实验小剧场导演了《死无葬身之地》,这是他回国后导演的第一出戏,也是萨特戏剧即胡伟民导演执导《肮脏的手》后在中国舞台上经过了长久的沉默再次发出的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无葬身之地 中国知识分子 20世纪80年代 《肮脏的手》 90年代 俄罗斯学 话剧院 导演
下载PDF
创造艺术美——从谢洪排导话剧《死无葬身之地》说起
12
作者 赵素春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话剧 <<死无葬身之地>> 导演 谢洪 艺术创作
下载PDF
直逼灵魂——看话剧《死无葬身之地》
13
作者 廖全京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12,共1页
关键词 话剧 <<死无葬身之地>> 评论 四川 人物塑造
下载PDF
抽打灵魂的鞭子——萨特及他的话剧《死无葬身之地》
14
作者 肖雪慧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话剧 <<死无葬身之地>> 萨特 戏剧评论
下载PDF
境遇中的抉择——浅析《死无葬身之地》和《蒙塞拉》
15
作者 李艳 《艺术广角》 2000年第3期50-54,共5页
战争,人类自己酿就的噩梦。人类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部征服与抵抗、文明与野蛮、维护尊严与洗刷屈辱的战争史。有人说,艺术是一种逃避。但文学没办法逃避战争。文学是人学。文学的主人公是具体生活着的人,是潜意识里流动着的人,是战... 战争,人类自己酿就的噩梦。人类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部征服与抵抗、文明与野蛮、维护尊严与洗刷屈辱的战争史。有人说,艺术是一种逃避。但文学没办法逃避战争。文学是人学。文学的主人公是具体生活着的人,是潜意识里流动着的人,是战争中被撕扯着的人。战争如梦魇,文学则是回音壁,回荡着每一次灾难的不堪回首,唤醒着灵魂深处的沉思,斥责战争永远远离人类。战争与文学血脉相连,有着不解之缘。抒写战争、囚禁、招供、抵抗、生与死的抉择的文学作品汗牛充栋,精彩篇章不胜枚举。在文学揽胜中,有两部话剧作品非常亮丽,一部是存在主义大师萨特的《死无葬身之地》,另一部也是法国作品,是当代著名作家、龚古尔文学院士埃·罗布莱斯的《蒙塞拉》,在舞台上战争与人性被展示得淋漓尽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作品 死无葬身之地 外车 蒙塞拉 比较研究
下载PDF
从肉体到灵魂的拷问——评话剧《死无葬身之地》
16
作者 周寒夜 《剧影月报》 2014年第1期22-23,共2页
俗云:人生如戏。戏剧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表现人生。话剧在这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崇尚真实、自然,追求同生活一样的舞台场景,但这只是一种艺术的表象,而深层的目的在于揭示生活的哲理、传达人生的感悟,并通过剧中人与观众直接进行心... 俗云:人生如戏。戏剧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表现人生。话剧在这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崇尚真实、自然,追求同生活一样的舞台场景,但这只是一种艺术的表象,而深层的目的在于揭示生活的哲理、传达人生的感悟,并通过剧中人与观众直接进行心灵的交流,产生一种强烈的震撼力与感召力。1997年中央实验话剧院把被誉为“二十世纪人类良心”的法国著名哲学家、作家让·保罗.萨特在1946年创作的剧本《死无葬身之地》搬上了舞台。时至今日,观看这部话剧的演出录相,仍被剧中由人的肉体一直深入到灵魂的拷问深深地震撼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无葬身之地 话剧院 拷问 灵魂 肉体 人生如戏 舞台场景 二十世纪
下载PDF
话剧《死无葬身之地》的音乐设计和音响效果
17
作者 周涛 《演艺科技》 2015年第10期59-61,共3页
分析《死无葬身之地》音乐特点和音响效果,包括把握音乐节奏、烘托情绪,音乐与人物心理活动融合,音乐正反对比推进剧情发展等。
关键词 话剧 死无葬身之地 音乐设计 音响效果
下载PDF
死无葬身之地
18
作者 朱秀海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85,共22页
激流群哮,海声浩荡,一道闪电在夜空中亮起来,将乌云撕成两半。一个社区医生被带到幽深的宅院,死亡的阴影降临,各路人等聚集于此只为审判宅院主人的命运,而社区医生也将在此完整地目睹一个人跌岩起伏的一生。
关键词 死无葬身之地 社区医生 宅院 命运
原文传递
《死无葬身之地》——一个存在主义的道德悖论 被引量:3
19
作者 江龙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3-56,共4页
《死无葬身之地》是萨特重要的情境剧。从哲学方面 ,它表现出作者对选择自主性及世界荒诞性的强调 ,从伦理学方面 ,它表现了作者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的部分思考 :人必须自由地选择 ,以获得区别于物的存在意义 ;人必须道德地... 《死无葬身之地》是萨特重要的情境剧。从哲学方面 ,它表现出作者对选择自主性及世界荒诞性的强调 ,从伦理学方面 ,它表现了作者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的部分思考 :人必须自由地选择 ,以获得区别于物的存在意义 ;人必须道德地选择 ,在自身以外寻求一个实现特殊理想的道德目标 ,以体现自己真正是人 ;人人都根据自己设定的道德目标进行选择 ,因而世界是一个主观性充斥的世界 ,每个人的选择都要受到他人自我选择的制约。但作者同时又认为 ,因为道德的选择会限制他人的自由而被视为不道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选择 <<死无葬身之地>> 萨特 情境剧
原文传递
创造与变异——《死无葬身之地》观后感 被引量:1
20
作者 邹红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32-136,共5页
创造与变异———《死无葬身之地》观后感邹红一差不多十年前做硕士研究生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曾和学友合作翻译了法国学者维克多·布隆伯特的一篇研究萨特剧作的论文:《萨特和“困境剧”》。1老实说,当时所翻译这样一篇... 创造与变异———《死无葬身之地》观后感邹红一差不多十年前做硕士研究生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曾和学友合作翻译了法国学者维克多·布隆伯特的一篇研究萨特剧作的论文:《萨特和“困境剧”》。1老实说,当时所翻译这样一篇论文,主要是作为外语学习的一种练习和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无葬身之地 萨特戏剧 小剧场 人物性格 观众 变异 剧本 戏剧情境 两难处境 极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