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死灰色”一个时代的特征--论话剧《钦差大臣》的灯光特色 被引量:1
1
作者 伊天夫 谭华 叶皛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8-45,共8页
著名导演陈明正教授排演的《钦差大臣》,将剧作中充斥的荒诞"笑声"变成了揭露、控诉与批判的一把利刃,刺进市长及贪官污吏的胸膛。他运用独特的灯光语言方式,将这群官僚打入墓穴,并通过对墓穴感——"死灰色"氛围的... 著名导演陈明正教授排演的《钦差大臣》,将剧作中充斥的荒诞"笑声"变成了揭露、控诉与批判的一把利刃,刺进市长及贪官污吏的胸膛。他运用独特的灯光语言方式,将这群官僚打入墓穴,并通过对墓穴感——"死灰色"氛围的营造,来暗示这群人腐朽肮脏的灵魂。最终用灯光中的"闪电"和霹雳将他们劈成骷髅,并埋葬于被他们所啃噬的墓穴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意象 死灰色 主体形象
原文传递
狂欢的镜像:郁达夫《银灰色的死》尾声论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温旭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2年第9期90-94,共5页
《银灰色的死》是郁达夫叙事完整的中文练笔之作,其尾声具有“加冕/脱冕”的狂欢化结构,表征“向死而生”的镜像意蕴。该意蕴通过复调形式,对“死”的要素在艺术形式上作出否定而得以生发。从尾声的狂欢化镜像结构来看,郁达夫文学的浪... 《银灰色的死》是郁达夫叙事完整的中文练笔之作,其尾声具有“加冕/脱冕”的狂欢化结构,表征“向死而生”的镜像意蕴。该意蕴通过复调形式,对“死”的要素在艺术形式上作出否定而得以生发。从尾声的狂欢化镜像结构来看,郁达夫文学的浪漫颓废特征,有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与其内在的求生精神倾向是等量互补关系,在艺术构型中呈现平衡状态。这种关系,可激发接受者对文本的积极意蕴作出自我思考和评价,朝向对“生”以及“如何生”的求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银灰色 尾声 狂欢化镜像结构 “向而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