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庄子生死观探微 被引量:2
1
作者 叶青春 《莆田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7-13,共7页
首先阐述庄子生死观的时代背景。在庄子的时代,无论统治者还是被统治者,非正常死亡成为常态,对生死的思考愈发迫切。其次揭示庄子生死观的重要内涵。庄子通过道之本体论上"道通为一"、价值论上"以道观之"将生死视... 首先阐述庄子生死观的时代背景。在庄子的时代,无论统治者还是被统治者,非正常死亡成为常态,对生死的思考愈发迫切。其次揭示庄子生死观的重要内涵。庄子通过道之本体论上"道通为一"、价值论上"以道观之"将生死视为道之自然演化及体现,认为体道之人"死生无变于己";通过宇宙论上"通天下一气",将生死视为气之自然聚散及体现。由形上形下这两条致思理路,庄子阐发其生死观的内涵:"死生存亡之一体";"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反对"残生伤性""残生损性",崇尚"任其性命之情"。最后,通过与海德格尔死亡观的比较,凸显庄子生死观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生死观 死生一体 残生伤性 海德格尔
下载PDF
《马尔特手记》的死亡叙事与里尔克的死亡观
2
作者 周鹏颖 《外语教育》 2021年第1期151-161,共11页
《马尔特手记》围绕死亡展开叙事,主人公马尔特在巴黎以独特的方式目睹了诸多丑陋、无名的死亡,时时暴露在丧失身份、丧失主客体和内外界限的威胁之下,这一极端体验唤醒了马尔特根植于童年的深层恐惧,小说中对死亡和恐惧的书写方式符合... 《马尔特手记》围绕死亡展开叙事,主人公马尔特在巴黎以独特的方式目睹了诸多丑陋、无名的死亡,时时暴露在丧失身份、丧失主客体和内外界限的威胁之下,这一极端体验唤醒了马尔特根植于童年的深层恐惧,小说中对死亡和恐惧的书写方式符合里尔克提出的“恐惧造物”的美学理念。笔下的马尔特代替自己深入体验死亡恐惧之后,里尔克开始思考死亡和恐惧的本质,在小说中提出了“自己的死”这一理想,过去贵族式奢侈堂皇的死在这里具有典范性,也提出此种宏大的死在现代已失去其条件和意义。里尔克在该小说中刻画了一种广泛地接纳死亡、不区分生和死的态度。在里尔克后期的诗歌中,死亡不再作为生命中的否定性因素存在,而是被看作存在的一部分,此时诗人里尔克进入了赞美和歌唱死亡的阶段。该小说作为里尔克创作生涯的“分水岭”,对里尔克死亡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尔克 恐惧 死亡体验 自己的死 死生一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