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层医院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郭金娥 《基层医学论坛》 2013年第33期4369-4371,共3页
目的观察"适时的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治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7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适时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疾病... 目的观察"适时的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治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7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适时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疾病知识、绝对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日及满意度、好转率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疾病知识评分、绝对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日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满意度、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层医院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适时的护理干预"对AMI患者进行救治,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绝对卧床时间和平均住院日,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好转率,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护理干预疾病知识 卧床时间 满意度
下载PDF
理论力学的主动教学模式探讨 被引量:14
2
作者 袁健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6-77,共2页
通过对中国和美国Texas A&M大学基础力学课程教学模式的调查、对比和分析,引入了“死知识”和“主动教学”等概念,分析了“死知识”产生的机制并指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采用主动教学模式.最后,在操作层面上,提出了7项主动教... 通过对中国和美国Texas A&M大学基础力学课程教学模式的调查、对比和分析,引入了“死知识”和“主动教学”等概念,分析了“死知识”产生的机制并指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采用主动教学模式.最后,在操作层面上,提出了7项主动教学的具体措施.分析和结果也适用于其他相关课程如物理学等课程的教学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力学 教学模式 死知识 主动教学
下载PDF
“创造出彼此崇拜之活人”何以可能--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忠 张慧凝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1-27,共7页
"创造出彼此崇拜之活人"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重要内涵,更是陶行知的教育梦。所谓"创造出彼此崇拜之活人"是指通过教师与学生创造性地合作与互动,使教师成为学生崇拜的教师,使学生成为教师崇拜的学生,使师生双方都成... "创造出彼此崇拜之活人"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重要内涵,更是陶行知的教育梦。所谓"创造出彼此崇拜之活人"是指通过教师与学生创造性地合作与互动,使教师成为学生崇拜的教师,使学生成为教师崇拜的学生,使师生双方都成为具有生活力、行动力、创造力、情感力并能承担共和国国民职责的人。陶行知之所以提出"创造出彼此崇拜之活人",是基于当时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即教育与生活脱离、学校与社会隔阂、教师与学生隔膜。教师无视学生的活力,用死的知识、死的方法培养死的学生,其结果不仅使学生与教师由"活"变"死",而且使教育变为"死教育",成为中国教育进而成为中国社会发展最为严重的问题。"创造出彼此崇拜之活人"需要以生活教育加以实现,即以解放教育中的人、解放教育活动为条件,以"教学做合一"为方式,以持续"创造出彼此崇拜之活人"为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生活教育 活人与 知识死知识 活教育与教育
下载PDF
混淆意识的两个部分——是产生“多元智能”错误理论的根源
4
作者 耿修利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年第16期114-116,共3页
信息体、信息体网络是记忆的载体。因为任何一种思维运动,都包含先天性的心灵和后天形成的信息体网络,所以推断:意识的两个部分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主动性、创造性的是神奇的心灵。混淆意识的两个部分,将人脑内的"死知识"智能... 信息体、信息体网络是记忆的载体。因为任何一种思维运动,都包含先天性的心灵和后天形成的信息体网络,所以推断:意识的两个部分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主动性、创造性的是神奇的心灵。混淆意识的两个部分,将人脑内的"死知识"智能化,是产生120种智能、180种智能、240种智能等错误理论的根源。加德纳从中挑选出的种智能,既不能成为众多智能的"代表",也不是"核心智能",同样是错误的。"意识划分原理"与"多元智能"是探索人脑奥秘的方向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体 信息体网络 记忆的载体 神奇的心灵 意识划分原理 多元智能 死知识 会创造的是心灵
下载PDF
揭开浪漫面纱之后:直面《志摩之死》中的知识分子
5
作者 王香萍 《当代戏剧》 2021年第5期25-28,共4页
赵耀民在剧作《志摩之死》中以冷峻的笔墨书写知识分子的生存和精神困境,运用反讽手法嘲讽知识分子的虚伪与无情。话剧沿用了赵耀民一贯的荒诞视角,以徐志摩坠机死亡事件为背景,叙述了"济南号"坠机失事后,徐志摩幸存归来又失... 赵耀民在剧作《志摩之死》中以冷峻的笔墨书写知识分子的生存和精神困境,运用反讽手法嘲讽知识分子的虚伪与无情。话剧沿用了赵耀民一贯的荒诞视角,以徐志摩坠机死亡事件为背景,叙述了"济南号"坠机失事后,徐志摩幸存归来又失望归去的故事。这位率真浪漫的知识分子,一心追求"美、爱、自由"的浪漫理想,可浪漫的背后却是不曾预料的残酷现实。赵耀民以同情的态度,借徐志摩的故事影射了当下浪漫已死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剧 《志摩之知识分子 反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