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9篇文章
< 1 2 1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材料及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修复潜行死腔的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21
1
作者 邝炯祥 康国锋 +2 位作者 张光明 杨运发 肖学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4期6433-6436,共4页
背景:大面积皮肤缺损其创面难以修复,深部死腔常合并坏死感染,修复难度大,治疗时间长,费用昂贵。目前临床已开始广泛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修复各种创面。目的:评价生物材料及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合并潜行死腔的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背景:大面积皮肤缺损其创面难以修复,深部死腔常合并坏死感染,修复难度大,治疗时间长,费用昂贵。目前临床已开始广泛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修复各种创面。目的:评价生物材料及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合并潜行死腔的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广州医学院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外科2007-01/2008-12收治的合并潜行死腔的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2例,全部实施封闭式负压引流术修复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负压引流材料为高分子泡沫材料制成,负压值维持在20~60kPa,一次负压密封引流可维持有效引流7~14d。观察死腔闭合时间、伤口感染消除时间、新鲜肉芽生长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经平均2周的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后,22例死腔自行封闭,经植皮基本成活。6例合并深层死腔的病例,再次施行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后死腔完全封闭。4例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至骨外露并感染的患者多次清创,行临近肌瓣转位修复术修复创面。除1例患者小腿植皮边缘再次感染渗液外,未见骨髓炎发生,创面修复良好;无其他合并症发生,治疗后创面修复率为96.8%,人体与材料之间无组织不相容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引流 生物材料 皮肤软组织缺损 大面积 潜行死腔 修复
下载PDF
死腔负荷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呼吸肌功能和运动耐力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2
2
作者 赵立 鲁继斌 +1 位作者 杨淑芹 朱丽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0期30-35,共6页
目的评价死腔负荷对通气功能和呼吸肌的影响,测试呼吸肌氧耗的检测方法,探讨呼吸肌氧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运动耐力下降中的作用。方法36例中度COPD患者和29例年龄相近健康对照者在300 ml呼吸管路死腔(46 cm长)负荷下,完成30 W或5... 目的评价死腔负荷对通气功能和呼吸肌的影响,测试呼吸肌氧耗的检测方法,探讨呼吸肌氧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运动耐力下降中的作用。方法36例中度COPD患者和29例年龄相近健康对照者在300 ml呼吸管路死腔(46 cm长)负荷下,完成30 W或55 W恒定功率运动试验,并在死腔负荷下检测运动前后肺功能和运动中分钟通气量(E)和摄氧量(O2)。结果无论COPD或健康对照组,在静息状态或运动后,增加300 ml死腔对FVC,FEV和FEV1/FVC无显著影响。COPD组静息死腔负荷下FVC,FEV1和FEV1/FVC分别为(3.03±0.15) L, (1.95±0.09) L, 和0.65±0.03,55 W运动后上述指标分别为(3.03±0.18) L, (2.00±0.13) L 和0.66±0.03,(P>0.05)。每1例受试个体,无论静息或运动中,附加死腔均导致E和O2在原有基础上显著增加,卸除死腔后E和 O2回落。附加死腔负荷后不同代谢状态下,O2由(266.3±11.5) ml/min增至(460.6±44.5) ml/min(静息),(548.9±35.8) ml/min 至(751.4±28.0) ml/min(30W运动),及(1004.0±56.3) ml/min至(1276.1±50.2) ml/min(55 W运动)(P<0.001)。死腔负荷下O2的增加量(△O2)在静息和低强度(30 W运动)时,COPD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在中等强度(55W)运动时,COPD组△V觶O2显著高于对照组[(272.0±23.5) ml/min与(19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D 死腔负荷 通气功能 呼吸肌疲劳 呼吸肌氧耗 运动耐力
下载PDF
空针死腔对TAT皮试结果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3
作者 郑燕 涂素华 +1 位作者 王玲 李玉芳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9-380,共2页
关键词 空针死腔 TAT 皮试液浓度
下载PDF
低氧死腔通气与屏气试验对脑血管反应性测试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居克举 钟玲玲 +3 位作者 倪小宇 夏磊 薛刘军 曹化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通过低氧死腔通气与屏气试验的对比,探讨低氧死腔通气在血管运动反应性(VMR)测试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选择门诊或住院进行TCD检测的患者,先后进行屏气试验及低氧死腔通气,并计算其VMR进行对比分析。记录患者的配合程度、耐受情况及不... 目的通过低氧死腔通气与屏气试验的对比,探讨低氧死腔通气在血管运动反应性(VMR)测试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选择门诊或住院进行TCD检测的患者,先后进行屏气试验及低氧死腔通气,并计算其VMR进行对比分析。记录患者的配合程度、耐受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入组35例患者,屏气试验有7例(20%)患者因配合不佳退出研究,而低氧死腔通气仅有2例(5.71%)因配合不佳退出,最终26例患者纳入研究。屏气试验除屏气后代偿性呼吸增快外,基本没有不良反应;低氧死腔通气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通气末期呼吸频率加快加深,心率增快,脉氧轻度下降,但停止通气后很快恢复。纳入研究的26例患者在屏气试验前及低氧死腔通气前的平均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屏气试验后及低氧死腔通气后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升高,且二者相关性良好(P<0.001),低氧死腔通气的VMR值明显高于屏气试验(P<0.001)。屏气试验平均血流速度曲线表现为轻度下降后迅速升高的单向曲线,而低氧死腔通气则表现为短时下降后较缓上升的曲线,有一平台期。结论低氧死腔通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不能配合的影响,避免缺氧造成不耐受,所测定的VMR值较屏气试验更加精确,并且能反应血管的最大反应能力,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反应性 低氧死腔通气 屏气试验 TCD
下载PDF
正常人在静态和运动状态下“死腔/潮气”估测值和实测值的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徐秋芬 王浩彦 +4 位作者 肖瑶 丁海菊 樊静 张玲 刘欣欣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1-293,343,共4页
目的:研究正常人静态及运动状态下死腔/潮气(VD/VT)估测值和实测值的关系。方法:23名受试者行心肺运动试验,同步实时测定摄氧量和二氧化碳排出量,分别在运动前及运动高峰时抽取动脉血,根据Bohr的公式,得出VD/VT实测值,同时再用呼气末CO... 目的:研究正常人静态及运动状态下死腔/潮气(VD/VT)估测值和实测值的关系。方法:23名受试者行心肺运动试验,同步实时测定摄氧量和二氧化碳排出量,分别在运动前及运动高峰时抽取动脉血,根据Bohr的公式,得出VD/VT实测值,同时再用呼气末CO2分压(PetCO2)代替PaCO2,计算VD/VT,得出VD/VT估测值。结果:根据病史、体检、肺功能和运动前后的心电图判断23名受试者均为正常受试者。静态时的VD/VT估测值和VD/VT实测值分别为0.359±0.109和0.354±0.106,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710),相关分析显示两者高度相关(r=0.911,P<0.001)。运动高峰时的VD/VT估测值和VD/VT实测值分别为0.234±0.070和0.248±0.094,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748),相关分析表明两者显著相关(r=0.783,P<0.001)。与静态时比较,运动时估测和实测VD/VT均明显下降。结论:对于正常成人,无论是在静态或最大运动状态下,可用无创方法计算VD/VT代替VD/VT实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腔/潮气量 运动 静态 运动状态 肺通气
下载PDF
肺泡死腔分数对急性肺栓塞病情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韩伟 唐华平 +2 位作者 郝万明 孙文欣 李双保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520-522,共3页
目的评价肺泡死腔分数(ADSF)测定对急性肺栓塞病情评估的作用。方法连续入选39例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栓塞面积将患者分为大范围栓塞组(LPE)和小范围栓塞组(SPE),分别接受溶栓和抗凝治疗或单纯抗凝治疗。30 d后进行CT肺血... 目的评价肺泡死腔分数(ADSF)测定对急性肺栓塞病情评估的作用。方法连续入选39例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栓塞面积将患者分为大范围栓塞组(LPE)和小范围栓塞组(SPE),分别接受溶栓和抗凝治疗或单纯抗凝治疗。30 d后进行CT肺血管造影(CTPA)或核素通气/灌注(.V/.Q)显像,确定阻塞血管的再通程度。治疗前和治疗后30 d,测定患者呼气末CO2(PETCO2)和动脉血气,根据PETCO2和PaCO2计算ADSF。结果 39例APE患者中,18例(46.2%)为LPE组,21例(53.8%)为SPE组。治疗前LPE组的ADSF明显高于SPE组(0.34±0.078比0.18±0.027,P<0.05)。治疗后30 d,21例患者阻塞血管完全再通,再通后ADSF较治疗前明显下降(0.09±0.04比0.28±0.11,P<0.01)。结论床旁ADSF监测能够反映血栓范围和再通情况,有助于急性肺栓塞患者的病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肺泡死腔分数 治疗 灌注
下载PDF
凝血试验真空管“死腔”所致APTT、PF4偏差探讨 被引量:21
7
作者 丛玉隆 吴丽媛 殷宗健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63-264,共2页
目的 探讨“有死腔”凝血试验管收集的血样进行血小板功能和肝素治疗患者APTT结果的偏差及机制。方法 将 2 0例肝素治疗心肌梗死患者血液分别收集在无或能形成死腔的采血管中 ,分别进行APTT和PF4检测。结果 “有死腔”的采血管使7例... 目的 探讨“有死腔”凝血试验管收集的血样进行血小板功能和肝素治疗患者APTT结果的偏差及机制。方法 将 2 0例肝素治疗心肌梗死患者血液分别收集在无或能形成死腔的采血管中 ,分别进行APTT和PF4检测。结果 “有死腔”的采血管使7例患者APTT结果缩短 ,PF4活性增强。结论 采血管死腔增加了血小板与管壁或死腔气体的接触而激活血小板 ,释放PF4并中和肝素 ,造成APTT负偏差。建议进行血小板功能试验或APTT用于肝素治疗监测时使用“无死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腔 APTT PF4因子 凝血试验 凝血试验真空管
下载PDF
罗氏e411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死腔试剂的性能评价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光富 施绍瑞 +1 位作者 胡孝彬 郭晓聪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113-115,共3页
目的评价罗氏Cobas e41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死腔试剂的性能,探讨其再利用的可行性。方法对两盒死腔混合试剂进行精密度、准确度、线性检测、回收试验,观察其试剂稳定性。采用死腔试剂和原装试剂检测同一组标本的血浆氨基末端脑... 目的评价罗氏Cobas e41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死腔试剂的性能,探讨其再利用的可行性。方法对两盒死腔混合试剂进行精密度、准确度、线性检测、回收试验,观察其试剂稳定性。采用死腔试剂和原装试剂检测同一组标本的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盒死腔混合试剂检测NT-proBNP质控血清低、高浓度变异系数(CV)批内分别为2.74%、2.62%(未校准),2.39%、2.51%;批间分别为4.81%、4.95%(未校准),4.17%、4.56%。未校准死腔混合试剂与原装试剂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校准后死腔混合试剂与原装试剂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的线性回归分析方程为y=0.997x+4.38,r=0.995,平均回收率99.62%。结论校准后死腔混合试剂的线性、精密度、准确度符合要求,且性能稳定、质量可靠、检测结果准确,可再利用,能有效降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条码 死腔试剂 电化学发光
下载PDF
非转流肝移植手术中血管外肺水、肺血管通透性及死腔/潮气容积比的变化 被引量:4
9
作者 郭锐 施冲 +2 位作者 盛恒炜 曾因明 吴群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4期3847-3849,共3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静脉转流下原位肝移植手术中血管外肺水(EVLW)、肺血管通透性和死腔/潮气容积比(VD/VT)的变化及原因。方法:对15例晚期肝病行原位肝移植手术的患者行全身麻醉,术中全凭静脉靶控输注麻醉药维持,气管插管后经右颈内静脉和... 目的:探讨非体外静脉转流下原位肝移植手术中血管外肺水(EVLW)、肺血管通透性和死腔/潮气容积比(VD/VT)的变化及原因。方法:对15例晚期肝病行原位肝移植手术的患者行全身麻醉,术中全凭静脉靶控输注麻醉药维持,气管插管后经右颈内静脉和右股动脉放置PiCCO导管,通过PiCCO监护仪测定EVLW和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左桡动脉穿刺行动脉压监测和血气分析。分别记录手术开始30min(T1)、无肝期前15min(T2)、无肝期15min(T3)、无肝期45min(T4)、新肝期15min(T5)、新肝期60min(T6)、关腹(T7)时的EVLW、PVPI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与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结果:T4的EVLW明显低于T5,T3、T4的PVPI明显高于T5、T6和T7,T3、T4的VD/VT明显高于其他5个时刻。结论:非转流肝移植手术无肝期应当控制补液和EVLW,新肝期血管开放后可适当应用降低EVLW的药物,避免新肝期血管开放后引起肺水肿,无肝期的肺增血管通透性明显增高,有隐性肺损伤的可能,要注意采取适当的肺保护措施,无肝期的VD/VT高于其他两期,应当适当地减少通气量,以保持肺通气和血流的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PICCO 血管外肺水 肺血管通透性 死腔/潮气容积化
下载PDF
应用无死腔气管插管提高正常和急性肺损伤兔的机械通气效率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贤楠 耿荣 +2 位作者 吴冀川 张锡沛 樊寻梅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7年第4期196-198,共3页
目的:观察无死腔气管插管能否提高急性呼吸衰竭常规机械通气的效果。方法:应用一种新型无死腔气管插管和普通聚氯乙烯气管插管对正常和急性肺损伤兔进行常规通气,对两种气管插管的肺气体交换和气道内气体动力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 目的:观察无死腔气管插管能否提高急性呼吸衰竭常规机械通气的效果。方法:应用一种新型无死腔气管插管和普通聚氯乙烯气管插管对正常和急性肺损伤兔进行常规通气,对两种气管插管的肺气体交换和气道内气体动力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比较。无死腔气管插管用2根Potex气管插管远端3cm处纵切后对粘而成。5只新西兰成年兔,麻醉下气管切开,在持续应用潘龙阻断自主呼吸条件下,随机用新型气管插管和普通气管插管Servo900C进行机械通气,每次持续30分钟,测定并记录动脉血压、气道压力、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呼气末CO2浓度。结果:在正常肺和急性肺损伤条件下,新型气管插管可使所有动物的PaCO2和生理死腔/潮气量(VD/VT)下降,PaCO2分别下降1.40±0.20kPa(1kPa=7.5mmHg)和1.60±0.30kPa(P<0.01),VD/VT分别下降0.13±0.02和0.15±0.04(P<0.01);PaO2、气道压力和血流动力学无显著变化。结论:无死腔气管插管可明显提高常规机械通气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死腔 机械通气效果 肺损伤
下载PDF
死腔分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冕 杨德兴 +4 位作者 颜悦新 刘桠名 周凤高 许成 刘荣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死腔分数(VD/VT)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于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收集符合柏林标准的机械通气ARDS患者32例.自入EICU起连续6天测定PaCO_2、ETCO_2,计算VD/VT,同时收集患者一般情... 目的探讨死腔分数(VD/VT)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于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收集符合柏林标准的机械通气ARDS患者32例.自入EICU起连续6天测定PaCO_2、ETCO_2,计算VD/VT,同时收集患者一般情况、生命体征、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肺损伤预测评分(LIPS)、PaO_2/FiO_2等,随访28 d病死率;根据预后分存活组和死亡组,探讨死腔分数(VD/VT)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评估中作用.结果 ARDS患者VD/VT均升高,入院1~3 d VD/VT 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4~6 d死亡组均高于存活组(P<0.001),第4天VD/VT死亡组较存活组明显增高.ROC曲线显示:第4天预测ARDS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0,高于APACHEⅡ和LIPS评分,以0.62为临界值预测预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16和0.955.结论死腔分数为ARDS预后的危险因素,第4天死腔分数对预后评估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腔分数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预后
下载PDF
静脉输液器死腔对小儿药物剂量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3
12
作者 唐汇群 彭芳 刘莉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54-755,共2页
目的探讨儿科常用两种一次性输液器的死腔量中液体残留量对小儿静脉输液量的影响。方法由3人同时对两种一次性输液器的死腔量进行测量,对195例输液患儿所用液体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种输液器对输入液量间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意义(P>0.... 目的探讨儿科常用两种一次性输液器的死腔量中液体残留量对小儿静脉输液量的影响。方法由3人同时对两种一次性输液器的死腔量进行测量,对195例输液患儿所用液体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种输液器对输入液量间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同种输液器对不同液体输入量间的影响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说明输液时无论其液体输入量是多少,输液器的死腔量对其均有影响,其影响可随其液量多少具有显著性的改变。结论应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来消除一次性输液器死腔对小儿药物剂量的影响,保证足够用药剂量,从而使药物发挥应有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输液器死腔 药物剂量 影响 护理对策
下载PDF
两次参数设定在机械通气量调节和死腔通气量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姜智 刘焕星 栾向东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量调节方法和死腔通气量计算方法。方法 应用定容型模式进行机械通气 ,通过两次呼吸机参数设定与动脉血气检查计算死腔通气容积 ,根据公式计算结果调节机械通气的呼吸频率与潮气量。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有 91 ...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量调节方法和死腔通气量计算方法。方法 应用定容型模式进行机械通气 ,通过两次呼吸机参数设定与动脉血气检查计算死腔通气容积 ,根据公式计算结果调节机械通气的呼吸频率与潮气量。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有 91 4%和 70 4%的患者达到预期通气效果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通气不足和通气过度的发生率分别为 1 7 1 %和 2 9 6 %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平均检查动脉血气的次数分别为 3 4次和 4 6次。结论 在定容型模式的机械通气中 ,两次参数设定与公式计算法可准确、方便地调节机械通气的呼吸频率与潮气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设定 机械通气 死腔通气量 定容型模式 参数调节 潮气量 呼吸频率 计算分析 动脉血气分析
下载PDF
肺泡死腔分数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郝万明 韩伟 +2 位作者 唐华平 孙书芳 孙文欣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10-12,共3页
目的评价床旁肺泡死腔分数(ADSF)测定在急性肺栓塞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在2004年7月-2007年3月对352例可疑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测定PaCO2、呼气末CO2,计算ADSF。根据临床评估、CTPA、超声和核素扫描,确定肺栓塞诊断。根据... 目的评价床旁肺泡死腔分数(ADSF)测定在急性肺栓塞诊治中的作用。方法在2004年7月-2007年3月对352例可疑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测定PaCO2、呼气末CO2,计算ADSF。根据临床评估、CTPA、超声和核素扫描,确定肺栓塞诊断。根据栓塞部位将肺栓塞患者分为大栓塞组和小栓塞组,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肺栓塞患者的ADSF明显高于非肺栓塞者((0.228±0.10)vs(0.12±0.03),P〈0.05)。ADSF阳性诊断肺栓塞的灵敏度为71.8%,特异度为95.8%,阳性似然比(LR+)为17.95,阴性似然比(LR-)为2.94。大栓塞患者的ADSF明显高于小栓塞者((0.34±0.078)vs(0.18±0.027).P〈00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肺泡死腔分数 诊断
下载PDF
罗氏2010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死腔量试剂回收利用探讨 被引量:7
15
作者 谷秀娟 武青青 +3 位作者 李芳琴 李红丽 王莉 侯欢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9年第1期59-60,共2页
目的E lecsys201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所用配套试剂均为进口,价格昂贵,成本高。每盒试剂的检测量由二维条码决定,当达到规定检测量后,试剂瓶内仍剩余一定量的死腔量试剂。一般情况下,这些被仪器认为用完的试剂盒内的试剂只能被... 目的E lecsys201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所用配套试剂均为进口,价格昂贵,成本高。每盒试剂的检测量由二维条码决定,当达到规定检测量后,试剂瓶内仍剩余一定量的死腔量试剂。一般情况下,这些被仪器认为用完的试剂盒内的试剂只能被白白扔掉。如果能将死腔量试剂回收再次利用,这无疑会节省许多试剂经费,减少资源浪费,进一步有可能降低病人的检验费用。我们应用手工输入二维条码识别试剂的方式进行死腔量试剂的回收使用,探索死腔量试剂性能,及其检验质量。方法将CEA同一批号的每三盒死腔量试剂M瓶、R1瓶和R2瓶分别合并为一盒"新"的混合试剂,手工输入R2瓶身二维条码对应的15位数字,仪器将混合试剂识别为一盒新的"原装"试剂,经定标通过后,这瓶混合试剂便可以使用。使用时同原装试剂一样,先做通用肿瘤室内质控。回收死腔量试剂进行精密度检测、准确度检测及回收试验,并与原装试剂检测同一组标本CEA含量及两组均数比较。结果回收死腔量试剂检测CEA质控血清低、高浓度变异系数批内分别为2.8%、1.76%,平均CV2.28%;;批间分别为2.65%、2.31%,平均CV2.48%。重复性符合要求;质控检测结果在允许范围内;回收死腔量试剂与原装试剂检测同一组标本CEA含量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E lecsys201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死腔量试剂回收率平均值接近100%,且性能稳定、质量可靠,既保证了检验质量,又有效降低了检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工输入 二维条码 死腔量试剂 回收利用 电化学发光
下载PDF
健康成人二氧化碳通气当量与生理死腔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肖瑶 王浩彦 +2 位作者 徐秋芬 樊静 张玲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330-332,共3页
目的:通过健康成人二氧化碳通气当量(EqCO2)和生理死腔/潮气量(VD/VT)比率的相关性探讨,用无创的方法代替有创的方法研究呼吸生理。方法:28例受试者行心肺运动试验,同步实时测定分钟通气量(VE)和二氧化碳产生量(VCO2),计算出静态二氧化... 目的:通过健康成人二氧化碳通气当量(EqCO2)和生理死腔/潮气量(VD/VT)比率的相关性探讨,用无创的方法代替有创的方法研究呼吸生理。方法:28例受试者行心肺运动试验,同步实时测定分钟通气量(VE)和二氧化碳产生量(VCO2),计算出静态二氧化碳通气当量(EqCO2rest)、无氧阈二氧化碳通气当量(EqCO2AT)及最大运动状态下二氧化碳通气当量(EqCO2max)。并分别在运动前及运动高峰时抽取动脉血,根据改良Bohr的公式,得出实际生理死腔/潮气量比率(VD/VT)。结果:正常人静态时EqCO2rest与VD/VTrest有显著相关关系(r=0.601,P=0.011);运动高峰时EqCO2max与VD/VTmax无相关性(r=-0.223,P=0.334),且EqCO2AT和EqCO2max较EqCO2rest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qCO2max与EqCO2AT比较也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7)。结论:正常成人静息状态下用无创方法测定EqCO2可反映实际VD/V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死腔/潮气量 二氧化碳通气当量 运动
下载PDF
零死腔气管导管与单腔气管导管的通气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蔡杰衡 张国根 高峰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8期710-711,共2页
目的 比较零死腔气管导管与单腔气管导管之间的通气差异。方法  1 4例ASAⅠ~Ⅱ级患者进行零死腔气管导管通气和单腔气管导管通气 ,潮气量 (VT)定为 1 0 ,7 5和 2 5ml/kg ,相应的呼吸频率为 1 0 ,1 3,2 0和 40次 /min ,分别测定呼气... 目的 比较零死腔气管导管与单腔气管导管之间的通气差异。方法  1 4例ASAⅠ~Ⅱ级患者进行零死腔气管导管通气和单腔气管导管通气 ,潮气量 (VT)定为 1 0 ,7 5和 2 5ml/kg ,相应的呼吸频率为 1 0 ,1 3,2 0和 40次 /min ,分别测定呼气末二氧化碳 (PETCO2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气道峰压 (PAP)、气道平台压 (P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结果 各个潮气量阶段两种通气方式之间的PETCO2 ,PaCO2 ,PAP及PP均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0 0 1 )。结论 使用零死腔气管导管通气 ,对于肺胸顺应性较差的患者可能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 死腔气管导管 气管导管 麻醉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死腔分数与患者死亡风险关系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利红 张蕾 +3 位作者 刘红娟 刘昱 李娜 王雪 《临床肺科杂志》 2018年第9期1642-164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死腔分数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纳入2013年2月-2015年10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78例,统计分析各呼吸变量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B组ARDS患者T=1天和T=2天分别为VD/VT显著性高于A组,差异具...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死腔分数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纳入2013年2月-2015年10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78例,统计分析各呼吸变量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B组ARDS患者T=1天和T=2天分别为VD/VT显著性高于A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t=2.65,P=0.008;t=3.67,P<0.001);T=1天A组和B组ARDS患者Pa O_2/Fi O_2差异性显著,具统计学意义(t=1.758,P=0.041);T=2天A组和B组ARDS患者在Pa O_2/Fi O_2和Fi O_2上差异性显著,具统计学意义(t=2.255,P=0.013;t=1.781,P=0.041);T=1天和T=2天时,VD/VT与ARDS患者死亡率之间关系差异性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09;P=0.018)。结论通过测定ARDS患者VD/VT评估患者死亡风险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尤其是对于早期VD/VT升高或者VD/VT持续性增高的患者,其与ARDS患者高死亡风险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死腔分数 亡率 PaO_2/FiO_2
下载PDF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死腔量/潮气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晓芳 王桂芳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24期3669-3672,共4页
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死腔量/潮气量(VD/VT)的影响。方法将126例NRDS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2例,分别给予高(45 mm Hg)、中(35 mmHg)和低(25 mm Hg)水平P_(ET)CO_2机械通气治疗,并给予抗... 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死腔量/潮气量(VD/VT)的影响。方法将126例NRDS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2例,分别给予高(45 mm Hg)、中(35 mmHg)和低(25 mm Hg)水平P_(ET)CO_2机械通气治疗,并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监测3组患儿上机10 min(T0)、3 h(T1)、6 h(T2)、12 h(T3)的氧合指数(OI)、肺顺应性及VD/VT,比较3组机械通气时间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时间。结果 T0时,3组间OI、肺顺应性和VD/VT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T1、T2、T3时,低P_(ET)CO_2组OI、肺顺应性均明显低于中、高P_(ET)CO_2组(P <0. 05),VD/VT均明显高于中、高P_(ET)CO_2组(P <0. 05),而中、高P_(ET)CO_2组OI、肺顺应性、VD/V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组机械通气时间和NICU住院时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低P_(ET)CO_2组最长,高P_(ET)CO_2组次之,中P_(ET)CO_2组最短(P <0. 05)。结论中水平P_(ET)CO_2能显著改善NRDS的通气状况和肺顺应性,降低VD/VT,缩短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和NICU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机械通气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死腔量/潮气量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容积二氧化碳图死腔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齐广生 刘锦铭 +5 位作者 顾文超 杨文兰 郭健 徐黎青 郑卫 王英敏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1919-1922,共4页
目的探讨容积二氧化碳图(VCap)死腔参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2014年在我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74例COPD患者(COPD组)和38例健康志愿者(健康组)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受试者的肺通气、容量、弥散指标及Thre... 目的探讨容积二氧化碳图(VCap)死腔参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2014年在我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74例COPD患者(COPD组)和38例健康志愿者(健康组)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受试者的肺通气、容量、弥散指标及Threshhold死腔(VDT)、Langley死腔(VDL)、Fowler死腔(VDF)、Wolff死腔(VDW)、Bohr死腔(VDB)参数。首先,在健康组中建立以死腔为应变量,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潮气量及呼吸频率为自变量的预计值计算公式,并运用公式计算各受试者的正常死腔预计值。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COPD组死腔预计值与实测值的差异。运用判别分析统计死腔对COPD患者和健康人的判别效率。采用偏相关分析统计死腔参数与常规肺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在COPD组中,VDT实测值[(79.51±39.29)m L]较预计值[(97.42±30.53)m L]减小(P<0.01),而VDF[(190.20±57.41)m L]、VDW[(214.04±73.35)m L]及VDB[(294.89±93.12)m L]实测值较预计值[(177.18±38.99)m L、183.86±46.63)m L、(237.44±62.27)m L]增大(P<0.05)。在运用死腔参数对COPD组和健康组的判别分析中只有VDT和VDB占预计值%进入判别函数,总归类正确率为87.9%(116/132)。在COPD组中,VDT及VDF与FEV1、FEV1/FVC、DLCO均呈负相关(P<0.05),VDW与FEV1、FEV1/FVC、DLCO均呈负相关(P<0.05),与RV、TLC呈正相关(P<0.05),VDB与FEV1、FEV1/FVC、DLCO均呈负相关(P<0.05),与RV、TLC、RV/TLC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VCap死腔对COPD的诊断及严重程度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死腔 容积二氧化碳图 临床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