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吸气末停顿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肺通气死腔/潮气量比值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钱卫 黄冰 潘灵辉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401-402,共2页
目的:探讨吸气末停顿(EIP)对腹腔镜手术病人肺通气死腔/潮气量比值(VD/VT)的影响。方法:45例全麻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随机均分为3组:EIP0、EIP15和EIP30组。病人麻醉后机械通气时使用EIP周期占吸气时间分别为0%、15%和30%。分别... 目的:探讨吸气末停顿(EIP)对腹腔镜手术病人肺通气死腔/潮气量比值(VD/VT)的影响。方法:45例全麻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随机均分为3组:EIP0、EIP15和EIP30组。病人麻醉后机械通气时使用EIP周期占吸气时间分别为0%、15%和30%。分别在二氧化碳气腹前5 min(T1)、气腹后30 min(T2)、气腹后60 min(T3)3个时点行动脉血气分析及记录PETCO2,计算VD/VT值。结果:各组PaCO2和PETCO2气腹期间均高于气腹前(P<0.05或<0.01),EIP30组PaCO2在T3时点低于EIP0组。各组VD/VT值在气腹期间均高于气腹前(P<0.05或<0.01),EIP15组和EIP30组VD/VT在T3时点均低于EIP0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IP通气模式可降低二氧化碳气腹病人VD/VT比值,改善通气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吸气末停顿 死腔/潮气量比值 镜手术
下载PDF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死腔量/潮气量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晓芳 王桂芳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24期3669-3672,共4页
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死腔量/潮气量(VD/VT)的影响。方法将126例NRDS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2例,分别给予高(45 mm Hg)、中(35 mmHg)和低(25 mm Hg)水平P_(ET)CO_2机械通气治疗,并给予抗... 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死腔量/潮气量(VD/VT)的影响。方法将126例NRDS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2例,分别给予高(45 mm Hg)、中(35 mmHg)和低(25 mm Hg)水平P_(ET)CO_2机械通气治疗,并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监测3组患儿上机10 min(T0)、3 h(T1)、6 h(T2)、12 h(T3)的氧合指数(OI)、肺顺应性及VD/VT,比较3组机械通气时间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时间。结果 T0时,3组间OI、肺顺应性和VD/VT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T1、T2、T3时,低P_(ET)CO_2组OI、肺顺应性均明显低于中、高P_(ET)CO_2组(P <0. 05),VD/VT均明显高于中、高P_(ET)CO_2组(P <0. 05),而中、高P_(ET)CO_2组OI、肺顺应性、VD/V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组机械通气时间和NICU住院时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低P_(ET)CO_2组最长,高P_(ET)CO_2组次之,中P_(ET)CO_2组最短(P <0. 05)。结论中水平P_(ET)CO_2能显著改善NRDS的通气状况和肺顺应性,降低VD/VT,缩短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和NICU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机械通气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潮气量
下载PDF
正常人在静态和运动状态下“死腔/潮气”估测值和实测值的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徐秋芬 王浩彦 +4 位作者 肖瑶 丁海菊 樊静 张玲 刘欣欣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1-293,343,共4页
目的:研究正常人静态及运动状态下死腔/潮气(VD/VT)估测值和实测值的关系。方法:23名受试者行心肺运动试验,同步实时测定摄氧量和二氧化碳排出量,分别在运动前及运动高峰时抽取动脉血,根据Bohr的公式,得出VD/VT实测值,同时再用呼气末CO... 目的:研究正常人静态及运动状态下死腔/潮气(VD/VT)估测值和实测值的关系。方法:23名受试者行心肺运动试验,同步实时测定摄氧量和二氧化碳排出量,分别在运动前及运动高峰时抽取动脉血,根据Bohr的公式,得出VD/VT实测值,同时再用呼气末CO2分压(PetCO2)代替PaCO2,计算VD/VT,得出VD/VT估测值。结果:根据病史、体检、肺功能和运动前后的心电图判断23名受试者均为正常受试者。静态时的VD/VT估测值和VD/VT实测值分别为0.359±0.109和0.354±0.106,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710),相关分析显示两者高度相关(r=0.911,P<0.001)。运动高峰时的VD/VT估测值和VD/VT实测值分别为0.234±0.070和0.248±0.094,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748),相关分析表明两者显著相关(r=0.783,P<0.001)。与静态时比较,运动时估测和实测VD/VT均明显下降。结论:对于正常成人,无论是在静态或最大运动状态下,可用无创方法计算VD/VT代替VD/VT实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腔/潮气量 运动 静态 运动状态 肺通气
下载PDF
健康成人二氧化碳通气当量与生理死腔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肖瑶 王浩彦 +2 位作者 徐秋芬 樊静 张玲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330-332,共3页
目的:通过健康成人二氧化碳通气当量(EqCO2)和生理死腔/潮气量(VD/VT)比率的相关性探讨,用无创的方法代替有创的方法研究呼吸生理。方法:28例受试者行心肺运动试验,同步实时测定分钟通气量(VE)和二氧化碳产生量(VCO2),计算出静态二氧化... 目的:通过健康成人二氧化碳通气当量(EqCO2)和生理死腔/潮气量(VD/VT)比率的相关性探讨,用无创的方法代替有创的方法研究呼吸生理。方法:28例受试者行心肺运动试验,同步实时测定分钟通气量(VE)和二氧化碳产生量(VCO2),计算出静态二氧化碳通气当量(EqCO2rest)、无氧阈二氧化碳通气当量(EqCO2AT)及最大运动状态下二氧化碳通气当量(EqCO2max)。并分别在运动前及运动高峰时抽取动脉血,根据改良Bohr的公式,得出实际生理死腔/潮气量比率(VD/VT)。结果:正常人静态时EqCO2rest与VD/VTrest有显著相关关系(r=0.601,P=0.011);运动高峰时EqCO2max与VD/VTmax无相关性(r=-0.223,P=0.334),且EqCO2AT和EqCO2max较EqCO2rest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qCO2max与EqCO2AT比较也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7)。结论:正常成人静息状态下用无创方法测定EqCO2可反映实际VD/V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死腔/潮气量 二氧化碳通气当量 运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