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一曲凄婉恸人的悼歌——读《范爱农》
- 1
-
-
作者
漳河
-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5期81-84,共4页
-
文摘
大凡在历史发生变动的时刻,知识分子总是以其特有的敏感、思索和才智在生活舞台上扮演这样那样的角色。在人民大众真正当家作主之前,在黑暗的旧社会,虽然也有极少数知识分子投靠权贵者,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但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始终同劳动人民一道受熬煎,共命运。正是出于这一认识,鲁迅在五四运动落潮之后,第一次大革命到来之前,在认真探索中国农民生活前途的同时,也以较多的注意力严肃地检讨了知识分子的斗争道路。
-
关键词
鲁迅
知识分子
辛亥革命前
绍兴
性格
散文
死讯
作品
写人
都督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从《祭十二郎文》看韩愈的哀祭文
- 2
-
-
作者
曹淑智
-
出处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37-41,共5页
-
文摘
被古人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自唐代以来传诵不衰的抒情散文《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为祭奠他的亡侄韩老成而写的。以琐细的家庭往事和平凡的生老病死为内容的祭文,《祭十二郎文》决不是仅有的。那末,它为什么被人称为祭文中的“绝调”呢?“绝调”之说,我们当然不应同声附和。不过古人对它评价如此之高,却很值得我们深思,有必要对这一类文章,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进行新的探索。 《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八○三年)秋冬写的。这篇祭文,追述了韩愈与十二郎自幼及长多年相依为命的可悲身世,伤叹十二郎的天折与自己日益憔悴衰老的可哀境况,叙写十二郎死讯传报的经过,以及十二郎的善后处置、自己的后半生将如何度过,等等,“意只是平平”(《古文观止》评语)的内容。初读此文,如同古代多数哀祭文一样,除了伤感悲凉之外,从中很难找到比较深刻的社会内容。但是。
-
关键词
《祭十二郎文》
韩愈
张署
绝调
死讯
祭悼
田横
墓志铭
繁简详略
雄肆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老人之死
- 3
-
-
作者
鲁学军
-
机构
安徽省潜山县黄铺镇文广站
-
出处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
2016年第5期162-162,共1页
-
文摘
有句话说,评价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葬礼。这个故事跟葬礼有关,但我们看到的是儿女,是社会,是一个老人无言的呼喊。故事发生在一个乡村,主人公是一位儿孙满堂的老人,他最终选择了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离开的时候身边没有一个人。他为生命画上了一个句号,却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叹号。
-
关键词
宋大爷
死讯
葬礼
-
分类号
G624.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打倒军阀”语境下的唐继尧之死
被引量:2
- 4
-
-
作者
郭卫东
-
机构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
出处
《军事历史研究》
2015年第3期80-88,共9页
-
文摘
北伐时期,"打倒军阀"成为革命动员的最重要口号和战争进行的最主要目标。在此代际更替的关键时刻,滇系军阀头目唐继尧离世,其死后的寂寞寥落与生前的轰轰烈烈形成大反差,不由得使人感叹:生逢其时,而死不逢时,其故去时正好是人生曲线的最低点,是世态炎凉的最低潮。前时叱咤风云的人物,若不趋新进取,势必被历史迅速淘汰。透过时论,回归语境,感受氛围,给我们考察时代转换之际曾经的要角是如何被世人所迅速"淡忘"、中国近代第一代军阀是如何退出历史舞台提供了别样视角。
-
关键词
军阀
唐继尧
死讯
时论
语境
-
Keywords
warlord
Tang Jiyao
death
contemporary comments
context
-
分类号
K825.2
[历史地理—历史学]
E296
[军事—军事理论]
-
-
题名该怎样抚慰丧母孩子的心灵——一位痛苦的父亲
- 5
-
-
作者
肖峰
-
出处
《健康》
2003年第10期38-38,共1页
-
文摘
几个月前,我的妻子不幸死于车祸,我不知该如何将这一不幸的消息告诉我才仅8岁的孩子。孩子和他妈妈的感情很好,我实在不能想象孩子知道他将永远再见不到妈妈时的悲痛情景。所以我希望由别人出面去和他谈,或者就干脆隐瞒着不告诉他。你说我该怎么办?
-
关键词
过渡阶段
疏导工作
从动机
儿童
表达出
充分发挥
死讯
举措
-
分类号
D66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