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直译与死译
被引量:21
- 1
-
-
作者
张小川
-
机构
大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
出处
《海外英语》
2013年第7X期148-150,共3页
-
基金
大庆师范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英语专业本科实用型笔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Y1107)
-
文摘
直译与意译策略是做好翻译的基本功。死译是常见翻译问题之一,是机械转换语表形式,而未能准确转换语里意义,导致译文与原文不相似的翻译活动。死译具有机械对译、保形失意的特征。死译与直译容易混淆,二者具有同一性、相似性和区别性。理解失准和表达失畅是导致死译的重要原因。破解死译步骤有三:透彻理解、完整转换、准确表达。透彻理解指从语汇、语法、文化、百科知识理解角度透彻理解原语意义。完整转换指通过正确运用直译、意译策略,确保语意完整转换。准确表达指通过正确使用增译、减译、转换、分合、对译的翻译七法,使译文更加准确、灵活地表达原语意义。直译与死译研究有利于翻译学者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好直译、意译策略,避免死译。
-
关键词
翻译
死译
直译
-
Keywords
translation
rigid translation
literal translation
-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翻译中不能按原文死译──“对不起”一词的翻译
- 2
-
-
作者
韩良平
-
出处
《语言与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9-50,共2页
-
文摘
翻译中不能按原文死译──"对不起"一词的翻译翟玛洪文韩良平译人们把两种毫无相干的事物硬绑到一起,而违背客观规律的一些活动,常用"牛头不对马嘴"这一类的语言来加以批评。这种"牛头不对马嘴"的现象在翻译中也存在,把"对不起"翻译成(抹不下脸来)就是一个典...
-
关键词
“对不起”
抹不下脸
翻译成
死译
语言环境
毛泽东
电视剧
同义词
词典
维语
-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死译·硬译·淡译——兼及神似与形似
被引量:6
- 3
-
-
作者
罗山川
-
机构
湖南湘潭师院外语系
-
出处
《中国翻译》
1985年第1期23-27,共5页
-
文摘
翻译首重吃透原文。如果原文没有吃透,只顾依样画葫芦,逐字对译,难免满纸荒唐,不知所云,这只能称为死译。另有一种,原文并不难理解,但囿于原文的形式,亦步亦趋,结果通篇翻译腔,诘屈聱牙,难以卒读,这就是所谓硬译。还有一种,看来倒也文从字顺,唯独缺少原作的意境,尝尝淡而无味;无以名之,姑妄称之为淡译。死译、硬译及淡译虽各有特点,但有一个显著的共同处,就是三者均着重在形似上下功夫,而忽视了文学翻译贵在传神的要旨。今试各举一例:
-
关键词
文学翻译
硬译
神似
形似
吃透原文
死译
翻译腔
译文
翻译家
狄更斯
-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英语教学中的"汉语死译"现象
- 4
-
-
作者
刘世芝
-
机构
上海民远职业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
-
出处
《人文之友》
2019年第20期70-70,共1页
-
文摘
一、研究背景在英译汉中,出现欧式汉语是一种语言负迁移,是中国学生的常见问题,目前,已有不少论文讨论了这一问题,但仍存在不足:一、分类尚不够详细;二、过多针对较高层次的学生.本文拟在这两方面做些探索.
-
关键词
语言负迁移
死译
英译汉
常见问题
汉语
高层次
英语教学中
-
分类号
H31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读鲁迅“死译”的《毁灭》
- 5
-
-
作者
野莽
-
出处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11年第9期48-49,共2页
-
文摘
在我们正好读书的那个年代,我们正好是无书可读。我说的“书”不是红宝书和白皮四卷本,而是被他们称为坏书却被我们认作好书的书。我曾经就读的县城一中有一个图书馆,馆里的藏书基本上让红卫兵查抄一光,要么烧掉,要么卖给废品收购站。
-
关键词
《毁灭》
死译
鲁迅
废品收购站
四卷本
红宝书
图书馆
红卫兵
-
分类号
G633.30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试论当代大众传媒对翻译的影响
被引量:5
- 6
-
-
作者
袁斌业
-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
出处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43-46,共4页
-
文摘
当代大众传媒对人类生活和社会活动产生了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翻译作为一种社会活动 ,自然也受到其影响。当代大众传媒对翻译的影响表现在 :当代大众传媒使不少被斥为死译的外来词常用不衰 ;当代大众传媒是新一轮音译浪潮的排头兵 ;当代大众传媒推动了零翻译缩略语的广泛使用。
-
关键词
传媒
死译
音译
零翻译缩略语
-
Keywords
mass media
rigorously word for word translation
transliteration
zero translation of the English abbreviations
-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浅谈英汉翻译的基本方法
被引量:2
- 7
-
-
作者
郭树林
郭剑
-
机构
北京印刷学院
-
出处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68-170,共3页
-
文摘
英汉翻译是信息交流过程中极其复杂的语言转换现象。语言知识是翻译的基础,但翻译还涉及推理、判断、分析、综合等基本方法。翻译工作者在长期的实践中根据两种语言的特点总结归纳出来的基本方法可以指导我们的翻译实践,使我们能更自觉、更灵活地处理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语言现象,提搞翻译的效率和质量。
-
关键词
选择法
转换法
增译法
减译法
正译法和反译法
倒置法
拆句法和合并法
死译法与活译法
-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从翻译的本质谈归化与异化的统一
被引量:8
- 8
-
-
作者
李伟容
-
机构
深圳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
2004年第S1期208-210,共3页
-
-
关键词
归化翻译
直译与意译
异化翻译
翻译手段
弱势文化
文化交流
死译
孙致礼
强势文化
异国情调
-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全译视角下的翻译腔问题研究
被引量:2
- 9
-
-
作者
卢岩
-
机构
大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
出处
《语文学刊》
2017年第5期151-154,共4页
-
基金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误译研究与应用--以黑龙江5A级旅游资源英译网站为例"(12544008)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服务于翻译质量控制的误译问题研究"(14E087)
-
文摘
翻译腔指译者将原语文化信息转化成译语文化信息的过程中,因受原语语形、语法或文化的影响,未能灵活、准确转换原语,导致译文多处出现语义不明、表达不符规范或繁简失调,从而使读者感到译文明显带有原文痕迹的翻译失误现象。翻译腔问题不因一词一句的翻译欠妥而定义,而以句群、段落、篇章、书为评价单位。困于原语语形导致理解失准,失于灵活转化导致转换失全,穷于译语表达导致表达失畅是翻译腔的重要致因。译语照搬原语搭配,照搬原语语序,照搬原语语法,是翻译腔问题的典型特征。此外,受原语影响,翻译腔文本具有译语语汇语义不明或译语表达繁简失调的特点。
-
关键词
翻译腔
误译
死译
-
Keywords
translationese
mistranslation
rigid translation
-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尽信书不如无书”—谈汉英翻译中活用词典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陈小慰
-
机构
福州大学
-
出处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40-42,共3页
-
文摘
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意思是说,读书无疑是有用的,可是过分地盲信书本,还不如不读书。这句话很辩证地阐明了读书与读死书之间的关系,对我们在翻译中对词典所应取的态度也不无启迪。 众所周知,要进行两种语言、两种文化间的翻译,词典不可或缺。对专业翻译家是如此,对初涉翻译者更是如此。每有生癖的词,经查词典而得知其意。
-
关键词
汉英翻译
尽信书
对应词
专业翻译
两种文化
文化信息
翻译工作者
死译
普通字典
SPOKEN
-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汉译英中的误译与翻译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丁菲菲
-
机构
中国科技大学外语系
-
出处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84-86,共3页
-
文摘
误译是对直译和意译的曲解。误译包括死译和胡译。死译不是直译,胡译也不是意译。汉译英中以死译的情况居多,而死译的结果造成翻译不足或翻译过头的错误。避免误译可以采用直译法、调整法和意译法。
-
关键词
误译
死译
直译
意译
-
Keywords
mistake translation
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浅析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 12
-
-
作者
贾岩
-
机构
牡丹江师范学院外语系
-
出处
《绥化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81-182,共2页
-
-
关键词
字面翻译
文化差异
直译法
死译
-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英语医学论文的写和译
- 13
-
-
作者
钱寿初
-
机构
中华医学会
-
出处
《继续医学教育》
1989年第2期78-80,共3页
-
文摘
某日,王医生来编辑室面修稿子。半日毕,他喟然长叹:“写一篇论文真难,写英文的更难!”王医生是教授,并在国外研修过,且常常出国。我所接触的作者中,大多俱是中高级医务工作者、科研人员,在某个专业范围内有一定的造诣、名望。这样的感叹近年已不绝于耳。王医生慨叹后,我问道:“你是怎样写的?”“我是从中文翻译过来的,”他说。“还是抛开中文稿,最多也只是一个凭据,用英文思维方法去写,不要死扣死译。”我说。“死译?!”他怔了一下,说:“我觉得有个习惯,离不开中文。
-
关键词
中文稿
专业范围
死译
中文翻译
思维方法
科研人员
习惯表达
DISTAL
WRITING
旷置空肠
-
分类号
R
[医药卫生]
-
-
题名关于《话语与译者》中部分翻译的探讨
- 14
-
-
作者
陈慧华
-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
-
出处
《文教资料》
2010年第33期51-52,共2页
-
文摘
对译本的探讨有助于推动翻译实践的进步。本文以中译本《话语与译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出现的一些死译、错译等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
-
关键词
《话语与译者》
死译
错译
-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提高学生专业外语笔译能力的尝试
- 15
-
-
作者
姬长生
-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
-
出处
《煤炭高等教育》
1992年第3期48-49,共2页
-
文摘
在专业外语教学中,提高学生对专业文章的笔译能力是个重要的培养目标。采矿类专业的专业外语教学时数已达108学时,说明了专业外语教学的重要性已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笔者从两轮专业英语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以往的课堂教学,往往只侧重于扩大专业词汇及阅读方面,而对学生实际笔译专业文章的能力缺乏系统训练,因而学生的笔译能力需要大大加强。 笔者经过二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后,为了了解学生的译文速度与质量、采用了开卷笔试(允许查字典)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测试。
-
关键词
专业外语
能力需要
译文质量
课堂教学
教学效果
死译
学习效果
汉语表达
平均准确率
人数比例
-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英文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
被引量:2
- 16
-
-
作者
顾辉
-
机构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
出处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2Z期40-41,共2页
-
文摘
新闻标题高度概括新闻内容,好的新闻标题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读者通过对新闻标题的选择性阅读,便能从中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因此,新闻标题翻译得适当与否,是新闻获得理想阅读量的决定因素。本文将探讨英文标题的语言特点,同时探讨翻译英语新闻标题的技巧。英文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新闻标题抢眼的是标题中简短的文字、字体的大小和生动的文本。因此,
-
关键词
新闻标题
翻译人员
新闻翻译
增译
名词性短语
死译
翻译法
历史典故
缩略词
阅读量
-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H315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翻译教学改革的初步设想
被引量:8
- 17
-
-
作者
刘廷章
-
出处
《中国俄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2-54,共3页
-
文摘
翻译教学改革的初步设想刘廷章“我国的翻译教学从‘翻什么讲什么’的草创阶段经过长期的摸索,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才逐渐成为一门系统的学科。”①的确,几十年来翻译教学的成绩是巨大的,无论是师资队伍的培养还是教材建设都无不凝聚着老一辈翻译教师...
-
关键词
教学改革
廷章
草创阶段
教师用书
死译
翻译课
翻译练习
语际转换
翻译理论
教学内容
-
分类号
H359
[语言文字—俄语]
-
-
题名茅盾早期论翻译标准和翻译方法
被引量:4
- 18
-
-
作者
杨健民
-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1986年第1期121-126,共6页
-
文摘
在中国翻译史上,翻译的标准问题,是严复在一九○一年第一次提出的。严复说:“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为达即所以为信也”,“三者(按即信、达、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①。在强调“译须信达雅”的同时,严复还力求“文必夏殷周”②。虽然,严复的《天演论》本身却并没有做到“信达雅”,是一种“
-
关键词
茅盾
意译
死译
句调
翻译方法
论翻译
直译方法
严复
“信达雅”
标准和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浅谈直译和意译
被引量:2
- 19
-
-
作者
韩明岱
王福杭
-
出处
《山东外语教学》
1987年第2期45-51,共7页
-
文摘
自有翻译一事,就有直译和意译,此乃译域内渊源流长的双轨。直译和意译相辅相成,异曲同工。然而言及直译和意译,主直译者和主意译者又颇有些象我们的中西药,也说是取长补短,但往往各持己见,互不相让,唇枪舌剑,攻其一端。当今主直译者也反对“字对字”的硬译,主意译者也深恶非形走意的曲译。
-
关键词
意译法
曲译
译文语言
深层结构
原文内容
死译
许渊冲先生
字对
对等语
翻译实践活动
-
分类号
H31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浅谈维语谚语的译法
被引量:4
- 20
-
-
作者
约提库尔
-
机构
中共伽师县委办公室
-
出处
《语言与翻译》
1986年第1期61-63,共3页
-
文摘
维吾尔族民间谚语以其高深、丰富的涵义,独特、生动的表达方式和幽默和谐的风格广泛流传,同汉语的成语一样、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精华。翻译、采用、推广维吾尔谚语,对于加深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发展和丰富我国文化宝库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已往对这方面研究的不够,所以至今对维语谚语的译法还没有一个理论性的,规范化的东西。因而,在个别谚语的译文中出现了一些谬误,有的死板直译。
-
关键词
文化宝库
原文内容
死译
破斧
太远
老朽无能
斯特凡大公
英雄气概
身材高大
敌强我弱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