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葬以殊礼:弩机与世家大族墓葬 被引量:5
1
作者 沈睿文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5-86,158,共12页
世家大族墓葬随葬弩机是近承东汉、远溯《周礼》的一种葬制,意在表示葬以殊礼的大丧之礼。它是世家大族政治的一个体现。
关键词 弩机 周礼 葬以殊礼
原文传递
汉魏晋南北朝葬仪中“殊礼”的形成与变迁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可维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4-52,共9页
从汉代开始,在极少数拥有特殊地位的贵臣或诸侯王死后,皇帝会赐以多种形式的"殊礼"。殊礼本身意味着超越了一般制度的礼遇,因此殊礼的标准并非依据既定的礼仪或法律,而是以"故事",即前代人物的事例为准。通过梳理史... 从汉代开始,在极少数拥有特殊地位的贵臣或诸侯王死后,皇帝会赐以多种形式的"殊礼"。殊礼本身意味着超越了一般制度的礼遇,因此殊礼的标准并非依据既定的礼仪或法律,而是以"故事",即前代人物的事例为准。通过梳理史料,可以确定汉魏晋南北朝葬仪中所用殊礼主要包括有辒辌车、黄屋左纛、鸾辂、龙旂九旒、虎贲百人等车舆及仪仗。追根溯源,这些殊礼的下赐均源自西汉霍光以及东汉诸侯王的葬礼故事。经过西晋朝的整理与改造,上述葬礼中所用殊礼又为东晋南北朝所继承沿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殊礼 辒辌车 黄屋左纛 鸾辂 龙旗九旒 虎贲百人 前后部鼓吹
全文增补中
传统政治视野下的秦汉史取鉴发微
3
作者 王健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62-69,共8页
对秦汉史的取鉴起步于汉代。史学与经学教育分立的转折出现于南北朝时期,促成了帝王经史并重的习学风气。至隋唐时期,史学教育开始纳入帝王教育的制度化范畴。宋代以"侍讲侍读,日进经史"为标志,帝王习史的制度化达到了一个新... 对秦汉史的取鉴起步于汉代。史学与经学教育分立的转折出现于南北朝时期,促成了帝王经史并重的习学风气。至隋唐时期,史学教育开始纳入帝王教育的制度化范畴。宋代以"侍讲侍读,日进经史"为标志,帝王习史的制度化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明清皇帝的经筵制度和研读经史做法更趋务实。历代帝王注重从正面汲取秦汉统治的成功经验,产生不少良性的施政效果,也注意规避秦汉施政的重大教训。后世君主对秦汉帝王术滥用导致的黑暗政治加以效尤,其危害不可低估。中古帝王取鉴秦汉的行为,彰显了秦汉史资源所蕴含的政治指导价值和启迪意义,为深刻认识历史借鉴的得失提供了生动的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汉史学 帝王教育 政治鉴戒 殊礼异务
下载PDF
久别重逢能说“一见如故”吗
4
作者 赵丕杰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48-48,共1页
"一见如故"意思是第一次见面就像遇到了老朋友(故:故交,老朋友)。语见宋·张洎《贾氏谭录》:"李邺侯为相日,吴人顾况西游长安,邺侯一见如故,待以殊礼。"例如明·施耐庵《水浒传》五十八回:"一个是花和尚鲁智深,一个... "一见如故"意思是第一次见面就像遇到了老朋友(故:故交,老朋友)。语见宋·张洎《贾氏谭录》:"李邺侯为相日,吴人顾况西游长安,邺侯一见如故,待以殊礼。"例如明·施耐庵《水浒传》五十八回:"一个是花和尚鲁智深,一个是青面兽杨志,他二人一见如故。"巴金《诺·利斯特先生》:"他第一次看见我,仿佛看见亲人一样,我也有一见如故的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邺侯 施耐庵 张洎 鲁智深 殊礼 吴人 利斯特 《围城》 彭城晚报 新华网
下载PDF
谢安的审人术
5
作者 王霞 林桢武 《杉乡文学》 2007年第23期29-29,共1页
对人不能一概而论,但从言多言少这一点上看,还是有道理的,一般寡言的人显得厚重,而多嘴的人常常让人感到机巧。
关键词 审人 《世说新语》 俗事 书法史 士风 殊礼 太极殿 二王 徽之 潮州日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