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怀豆和黑麦草绿肥残体还田对旱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1
作者
谈光野
IHSAN Muhammad
+1 位作者
杨彩迪
王俊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5-253,263,共10页
以怀豆和黑麦草两种绿肥为对象,分别进行了为期63 d的不同绿肥残体还田量和残体混合比例室内培养试验,其中绿肥残体还田量试验分别设0、1、2、4、6 t·hm^(-2)共5个水平;残体混合比例试验设100%怀豆、25%怀豆+75%黑麦草、50%怀豆+50...
以怀豆和黑麦草两种绿肥为对象,分别进行了为期63 d的不同绿肥残体还田量和残体混合比例室内培养试验,其中绿肥残体还田量试验分别设0、1、2、4、6 t·hm^(-2)共5个水平;残体混合比例试验设100%怀豆、25%怀豆+75%黑麦草、50%怀豆+50%黑麦草、75%怀豆+25%黑麦草和100%黑麦草共5个处理,还田量均为4 t·hm^(-2)。采用气相色谱法观测了培养期间土壤温室气体(CO_(2)、N_(2) O、CH_(4))通量变化。结果表明:(1)与未添加绿肥残体相比,绿肥残体还田土壤CO_(2)累积排放通量提高了11.3%~80.2%,土壤N_(2) O排放提高了15.8%~51.1%,综合增温潜势(GWP)提高了11.9%~79.4%(P<0.05)。随绿肥残体还田量的增加,土壤CO_(2)排放通量和综合增温潜势(GWP)均呈线性增加,土壤CH_(4)吸收通量则呈线性下降趋势,而土壤N_(2) O排放通量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并在还田量约为3 t·hm^(-2)时达到最大。相同还田量下添加黑麦草残体较怀豆残体具有更高的土壤CO_(2)排放和CH_(4)吸收,而添加怀豆残体较黑麦草残体显著促进了土壤N_(2) O排放;(2)土壤温室气体累计通量与绿肥残体混合物中黑麦草比例存在线性相关,随黑麦草添加比例的提高,土壤CO_(2)排放通量显著增加了5.8%~19.7%(P<0.05),GWP显著增加了5.3%~17.7%(P<0.05),而N_(2) O排放通量显著下降了11.2%~41.5%(P<0.05),CH_(4)吸收通量则显著下降了13.4%~50.9%(P<0.05)。综合来看,选择非豆科作物比例较低的绿肥残体,并以较低生物量进行还田,能在保持低GWP的同时获得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豆
黑麦草
绿肥
残体还田
温室气
体
排放
综合增温潜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作物植株残体还田土壤对除草剂的截留作用
被引量:
13
2
作者
叶常明
郑和辉
+1 位作者
王杏君
雷志芳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54-357,共4页
加入成熟作物植株残体还田的土壤 (简称秸秆还田土壤 )与自然土壤的土柱淋洗对比实验 ,研究了玉米秸秆还田土壤对除草剂乙草胺和阿特拉津的截留作用以及水稻秸秆还田土壤对丁草胺的截留作用。结果表明 ,作物秸秆还田土壤对所研究的三种...
加入成熟作物植株残体还田的土壤 (简称秸秆还田土壤 )与自然土壤的土柱淋洗对比实验 ,研究了玉米秸秆还田土壤对除草剂乙草胺和阿特拉津的截留作用以及水稻秸秆还田土壤对丁草胺的截留作用。结果表明 ,作物秸秆还田土壤对所研究的三种除草剂有明显的截留作用 ,在土柱的最上部 10cm内 ,秸秆还田土壤对乙草胺、丁草胺和阿特拉津的截留量分别是自然土壤对其截留量的 1.33、1.77和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植株
残体还田
乙草胺
丁草胺
阿特拉津
土桩实验
除草剂
土壤
截留作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作物残体还田对赤红壤有机质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
2
3
作者
方玲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37-142,共6页
作物残体还田对赤红壤有机质状况的影响方玲(福建农业大学,福州350002)关键词赤红壤,作物残体还田,土壤有机质,腐殖化系数中图分类号S153闽东南沿海丘陵地上的赤红壤旱地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即是农业生态环境较恶劣...
作物残体还田对赤红壤有机质状况的影响方玲(福建农业大学,福州350002)关键词赤红壤,作物残体还田,土壤有机质,腐殖化系数中图分类号S153闽东南沿海丘陵地上的赤红壤旱地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即是农业生态环境较恶劣,土壤有机质的含量相当低,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红壤
作物
残体还田
土壤有机质
腐殖化系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施用玉米残体对土壤有机氮组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
10
4
作者
王淑平
周广胜
+1 位作者
姜亦梅
姜岩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1-314,共4页
研究了施用玉米残体对土壤有机氮组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玉米残体(秸秆和根茬)配施化学氮肥,可增加玉米生育前期土壤酸解氨态氮和氨基糖氮含量及整个生育期内土壤酸解氨基酸氮的含量;与单施氮肥相比,可增加玉米整个生育...
研究了施用玉米残体对土壤有机氮组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玉米残体(秸秆和根茬)配施化学氮肥,可增加玉米生育前期土壤酸解氨态氮和氨基糖氮含量及整个生育期内土壤酸解氨基酸氮的含量;与单施氮肥相比,可增加玉米整个生育期内土壤酸解氨基糖氮和氨基酸氮含量,同时对酸解未知氮亦产生不同的影响。玉米残体还田改变了土壤有机氮的分布。玉米整个生育期间土壤酸解未知氮的变异系数在土壤有机氮组分中最大,它在土壤供氮潜力中的作用仍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氮
组分特征
玉米
残体还田
氮肥
施肥
氨基糖氮
氨基酸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干旱荒漠条件下残茬分解特征和养分释放的研究
被引量:
7
5
作者
孙本华
吕家珑
+2 位作者
张一平
孙升学
马健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37,共4页
以大豆秆为材料研究了荒漠生态条件下残茬的腐解率、腐解物的有机C、N和K的含量、养分释放率和C/N比的变化。结果表明:残茬的累积腐解率和有机C的分解率随腐解时间的延长呈上升的趋势,0~1.5个月和1.5~3个月残茬腐解率分别达19.7%和18....
以大豆秆为材料研究了荒漠生态条件下残茬的腐解率、腐解物的有机C、N和K的含量、养分释放率和C/N比的变化。结果表明:残茬的累积腐解率和有机C的分解率随腐解时间的延长呈上升的趋势,0~1.5个月和1.5~3个月残茬腐解率分别达19.7%和18.5%,0~1.5个月和1.5~3个月残茬有机C的分解率均为19.2%;腐解残留物的有机C、N和K的含量存在不同的变化,有机C的含量变化不大,N的含量则是先逐渐上升,6个月后基本不变,K的含量前1.5个月迅速下降,1.5~3个月缓慢下降,然后基本不变;整个腐解过程是N的固定过程,N的释放量和释放率均为负值,K的释放集中在前1.5个月,释放率达75.8%;腐解残留物的C/N比先迅速下降,6个月后基本不变,最终为3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荒漠
残
茬分解
养分释放
植物
残体还田
土壤肥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部位玉米植株残体在土壤中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
6
作者
刘原伯
吴景贵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740-747,共8页
为明确不同部位玉米植株残体在土壤中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对探究秸秆还田养分循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试验共设置6个残体类型,分别为叶片残体(LB)、叶鞘残体(LS)、苞叶残体(PB)、茎皮残体(SB)、茎髓残体(SP)、根茬残体(R),以整株秸秆残体...
为明确不同部位玉米植株残体在土壤中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对探究秸秆还田养分循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试验共设置6个残体类型,分别为叶片残体(LB)、叶鞘残体(LS)、苞叶残体(PB)、茎皮残体(SB)、茎髓残体(SP)、根茬残体(R),以整株秸秆残体(WS)作为对照。采用田间试验与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田间试验主要分析玉米植株各部位残体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纤维组分含量及养分释放规律,盆栽试验则模拟不同部位玉米植株残体粉碎还田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腐解试验中,随着腐解时间的增加,各部位残体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腐解速率表现为LB>PB>SP>LS>WS>SB>R,根茬残体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最低,腐解最缓慢,3种叶残体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较低,但其腐解速率最大;腐解过程中各部位残体养分释放状况均表现为钾(K)>磷(P)>氮(N),各部位残体氮、磷、钾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25.07%~36.71%,38.35%~45.80%,70.34%~89.01%;进一步分析得到,质量损失率与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各养分释放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在盆栽试验中,与秸秆不还田对照处理相比,不同部位玉米植株残体还田均不同程度提高了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玉米植株叶片残体具有较好的降解和较高的养分释放率,与其他部位相比能显著提升土壤中速效养分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残体还田
腐解
养分释放
质量损失率
纤维组成
原文传递
蚯蚓对N2O排放的影响及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7
作者
罗天相
卢以鑫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8期50-53,共4页
土壤生态系统与温室气体排放关系密切。蚯蚓参与调控土壤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对土壤温室气体如N2O的产生与排放产生重要影响。蚯蚓影响N2O排放的关键酶基因,特别是反硝化过程中的Nir与Nos基因比,调控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进程,影...
土壤生态系统与温室气体排放关系密切。蚯蚓参与调控土壤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对土壤温室气体如N2O的产生与排放产生重要影响。蚯蚓影响N2O排放的关键酶基因,特别是反硝化过程中的Nir与Nos基因比,调控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进程,影响土壤N2O排放。蚯蚓促进土壤氮素分解矿化过程,与氮素可利用性密切相关,显著影响了N2O的产生和排放。秸秆残体还田处理是一种常见的农田管理方式,有助于培肥土壤。但不同C/N的秸秆、秸秆施加方式(混施、表施)在接种不同生态型蚯蚓后,对土壤N2O排放量的影响差异很大。蚯蚓在取食、活动包括死亡后,都可能直接释放出N2O,尽管直接排放的N2O量在田间的比例相对较低,但这在微系统中仍然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N2O
排放途径
关键酶基因
秸秆
残体还田
源汇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农艺措施及土壤消毒对设施草莓土传病害的防效
被引量:
10
8
作者
胡学军
孙海
+6 位作者
田蒙生
刘正雄
李锦
汤泽滢
刘攀
寇佺
乔岩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5-68,共4页
采用草莓残体和种植覆盖作物粉碎还田的农艺措施,并组合使用物理覆膜闷棚、生物还原法、化学药剂棉隆,及中蔬根保401消毒组合(化学药剂代森铵、噻唑膦加腐殖酸)等4种土壤消毒处理,比较处理前后土壤病原物、草莓植株发病率和病害防效及...
采用草莓残体和种植覆盖作物粉碎还田的农艺措施,并组合使用物理覆膜闷棚、生物还原法、化学药剂棉隆,及中蔬根保401消毒组合(化学药剂代森铵、噻唑膦加腐殖酸)等4种土壤消毒处理,比较处理前后土壤病原物、草莓植株发病率和病害防效及草莓长势。结果表明:农艺措施结合棉隆土壤消毒对草莓土壤病原物的抑制作用,对根腐病、疫病的防效均最佳,对镰刀菌、腐霉菌和疫霉菌的抑制效果均高于92.29%、对疫病、根腐病的防效为75.85%~82.05%;农艺措施结合中蔬根保401消毒组合(化学药剂代森铵、噻唑膦加腐殖酸)消毒次之,对2种病害的防效均高于76.23%~76.80%。生物还原法对2种病害防效为67.98%~70.22%;覆膜法防效为52.04%~60.57%。另外棉隆、中蔬根保401消毒组合(化学药剂代森铵、噻唑膦加腐殖酸)及生物还原法3种处理,均可增强草莓结果势,棉隆处理还促进了植株营养生长。在生产中,可根据生产需求及病害发生情况,选择不同的措施组合,以有效控制土传病害,并解决田园清洁和草莓残体运输处置等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作物
残体还田
土壤消毒
土传病害
防治效果
原文传递
题名
怀豆和黑麦草绿肥残体还田对旱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1
作者
谈光野
IHSAN Muhammad
杨彩迪
王俊
机构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碳中和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出处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5-253,263,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277322,31570440)
陕西省农业科技创新驱动项目(NYKJ-2021-XA-005,NYKJ-2022-XA-004)。
文摘
以怀豆和黑麦草两种绿肥为对象,分别进行了为期63 d的不同绿肥残体还田量和残体混合比例室内培养试验,其中绿肥残体还田量试验分别设0、1、2、4、6 t·hm^(-2)共5个水平;残体混合比例试验设100%怀豆、25%怀豆+75%黑麦草、50%怀豆+50%黑麦草、75%怀豆+25%黑麦草和100%黑麦草共5个处理,还田量均为4 t·hm^(-2)。采用气相色谱法观测了培养期间土壤温室气体(CO_(2)、N_(2) O、CH_(4))通量变化。结果表明:(1)与未添加绿肥残体相比,绿肥残体还田土壤CO_(2)累积排放通量提高了11.3%~80.2%,土壤N_(2) O排放提高了15.8%~51.1%,综合增温潜势(GWP)提高了11.9%~79.4%(P<0.05)。随绿肥残体还田量的增加,土壤CO_(2)排放通量和综合增温潜势(GWP)均呈线性增加,土壤CH_(4)吸收通量则呈线性下降趋势,而土壤N_(2) O排放通量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并在还田量约为3 t·hm^(-2)时达到最大。相同还田量下添加黑麦草残体较怀豆残体具有更高的土壤CO_(2)排放和CH_(4)吸收,而添加怀豆残体较黑麦草残体显著促进了土壤N_(2) O排放;(2)土壤温室气体累计通量与绿肥残体混合物中黑麦草比例存在线性相关,随黑麦草添加比例的提高,土壤CO_(2)排放通量显著增加了5.8%~19.7%(P<0.05),GWP显著增加了5.3%~17.7%(P<0.05),而N_(2) O排放通量显著下降了11.2%~41.5%(P<0.05),CH_(4)吸收通量则显著下降了13.4%~50.9%(P<0.05)。综合来看,选择非豆科作物比例较低的绿肥残体,并以较低生物量进行还田,能在保持低GWP的同时获得生态效益。
关键词
怀豆
黑麦草
绿肥
残体还田
温室气
体
排放
综合增温潜势
Keywords
vetch
ryegrass
returning green manure residues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分类号
S142 [农业科学—肥料学]
S147.34 [农业科学—肥料学]
S152.8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物植株残体还田土壤对除草剂的截留作用
被引量:
13
2
作者
叶常明
郑和辉
王杏君
雷志芳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出处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54-357,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编号 :2 9837170 )
文摘
加入成熟作物植株残体还田的土壤 (简称秸秆还田土壤 )与自然土壤的土柱淋洗对比实验 ,研究了玉米秸秆还田土壤对除草剂乙草胺和阿特拉津的截留作用以及水稻秸秆还田土壤对丁草胺的截留作用。结果表明 ,作物秸秆还田土壤对所研究的三种除草剂有明显的截留作用 ,在土柱的最上部 10cm内 ,秸秆还田土壤对乙草胺、丁草胺和阿特拉津的截留量分别是自然土壤对其截留量的 1.33、1.77和 1.
关键词
作物植株
残体还田
乙草胺
丁草胺
阿特拉津
土桩实验
除草剂
土壤
截留作用
Keywords
crop residues
acetochlor
butachlor
atrazine
column experiment
分类号
X13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X59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物残体还田对赤红壤有机质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
2
3
作者
方玲
机构
福建农业大学
出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37-142,共6页
文摘
作物残体还田对赤红壤有机质状况的影响方玲(福建农业大学,福州350002)关键词赤红壤,作物残体还田,土壤有机质,腐殖化系数中图分类号S153闽东南沿海丘陵地上的赤红壤旱地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即是农业生态环境较恶劣,土壤有机质的含量相当低,土壤肥力...
关键词
赤红壤
作物
残体还田
土壤有机质
腐殖化系数
分类号
S153.62 [农业科学—土壤学]
S141.4 [农业科学—肥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施用玉米残体对土壤有机氮组分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
10
4
作者
王淑平
周广胜
姜亦梅
姜岩
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室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1-314,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070642
30028001)
+3 种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999043407)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1-SW-01-12
KSCX2-1-07)
吉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963504)
文摘
研究了施用玉米残体对土壤有机氮组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玉米残体(秸秆和根茬)配施化学氮肥,可增加玉米生育前期土壤酸解氨态氮和氨基糖氮含量及整个生育期内土壤酸解氨基酸氮的含量;与单施氮肥相比,可增加玉米整个生育期内土壤酸解氨基糖氮和氨基酸氮含量,同时对酸解未知氮亦产生不同的影响。玉米残体还田改变了土壤有机氮的分布。玉米整个生育期间土壤酸解未知氮的变异系数在土壤有机氮组分中最大,它在土壤供氮潜力中的作用仍需深入研究。
关键词
土壤有机氮
组分特征
玉米
残体还田
氮肥
施肥
氨基糖氮
氨基酸氮
Keywords
corn stalk
corn stubble
fertilization
component of organic nitrogen
分类号
S141.4 [农业科学—肥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干旱荒漠条件下残茬分解特征和养分释放的研究
被引量:
7
5
作者
孙本华
吕家珑
张一平
孙升学
马健
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阜康荒漠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
出处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37,共4页
基金
中科院阜康荒漠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开放基金(2002009)
文摘
以大豆秆为材料研究了荒漠生态条件下残茬的腐解率、腐解物的有机C、N和K的含量、养分释放率和C/N比的变化。结果表明:残茬的累积腐解率和有机C的分解率随腐解时间的延长呈上升的趋势,0~1.5个月和1.5~3个月残茬腐解率分别达19.7%和18.5%,0~1.5个月和1.5~3个月残茬有机C的分解率均为19.2%;腐解残留物的有机C、N和K的含量存在不同的变化,有机C的含量变化不大,N的含量则是先逐渐上升,6个月后基本不变,K的含量前1.5个月迅速下降,1.5~3个月缓慢下降,然后基本不变;整个腐解过程是N的固定过程,N的释放量和释放率均为负值,K的释放集中在前1.5个月,释放率达75.8%;腐解残留物的C/N比先迅速下降,6个月后基本不变,最终为35.9。
关键词
干旱荒漠
残
茬分解
养分释放
植物
残体还田
土壤肥力
Keywords
soybean residue
residue decay
nutrient releasing
arid desert ecosystem
分类号
S141.4 [农业科学—肥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部位玉米植株残体在土壤中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
6
作者
刘原伯
吴景贵
机构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处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740-747,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YFD1500103)。
文摘
为明确不同部位玉米植株残体在土壤中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对探究秸秆还田养分循环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试验共设置6个残体类型,分别为叶片残体(LB)、叶鞘残体(LS)、苞叶残体(PB)、茎皮残体(SB)、茎髓残体(SP)、根茬残体(R),以整株秸秆残体(WS)作为对照。采用田间试验与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田间试验主要分析玉米植株各部位残体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纤维组分含量及养分释放规律,盆栽试验则模拟不同部位玉米植株残体粉碎还田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腐解试验中,随着腐解时间的增加,各部位残体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腐解速率表现为LB>PB>SP>LS>WS>SB>R,根茬残体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最低,腐解最缓慢,3种叶残体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较低,但其腐解速率最大;腐解过程中各部位残体养分释放状况均表现为钾(K)>磷(P)>氮(N),各部位残体氮、磷、钾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25.07%~36.71%,38.35%~45.80%,70.34%~89.01%;进一步分析得到,质量损失率与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各养分释放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在盆栽试验中,与秸秆不还田对照处理相比,不同部位玉米植株残体还田均不同程度提高了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玉米植株叶片残体具有较好的降解和较高的养分释放率,与其他部位相比能显著提升土壤中速效养分的含量。
关键词
玉米
残体还田
腐解
养分释放
质量损失率
纤维组成
Keywords
maize
residue returning
decomposition
nutrient release
mass loss rate
fiber com⁃ponent
分类号
S158.3 [农业科学—土壤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蚯蚓对N2O排放的影响及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7
作者
罗天相
卢以鑫
机构
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8期50-53,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460150)
宜春学院地方发展中心研究项目(编号:2015DF031)
文摘
土壤生态系统与温室气体排放关系密切。蚯蚓参与调控土壤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对土壤温室气体如N2O的产生与排放产生重要影响。蚯蚓影响N2O排放的关键酶基因,特别是反硝化过程中的Nir与Nos基因比,调控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进程,影响土壤N2O排放。蚯蚓促进土壤氮素分解矿化过程,与氮素可利用性密切相关,显著影响了N2O的产生和排放。秸秆残体还田处理是一种常见的农田管理方式,有助于培肥土壤。但不同C/N的秸秆、秸秆施加方式(混施、表施)在接种不同生态型蚯蚓后,对土壤N2O排放量的影响差异很大。蚯蚓在取食、活动包括死亡后,都可能直接释放出N2O,尽管直接排放的N2O量在田间的比例相对较低,但这在微系统中仍然不容忽视。
关键词
蚯蚓
N2O
排放途径
关键酶基因
秸秆
残体还田
源汇
研究进展
分类号
S154.1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农艺措施及土壤消毒对设施草莓土传病害的防效
被引量:
10
8
作者
胡学军
孙海
田蒙生
刘正雄
李锦
汤泽滢
刘攀
寇佺
乔岩
机构
北京市昌平区植保植检站
北京市植物保护站
北京捷西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昌平区农药管理站
北京市昌平区农业机械化推广站
出处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5-68,共4页
基金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科技项目(20200120)
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Z181100009318013)。
文摘
采用草莓残体和种植覆盖作物粉碎还田的农艺措施,并组合使用物理覆膜闷棚、生物还原法、化学药剂棉隆,及中蔬根保401消毒组合(化学药剂代森铵、噻唑膦加腐殖酸)等4种土壤消毒处理,比较处理前后土壤病原物、草莓植株发病率和病害防效及草莓长势。结果表明:农艺措施结合棉隆土壤消毒对草莓土壤病原物的抑制作用,对根腐病、疫病的防效均最佳,对镰刀菌、腐霉菌和疫霉菌的抑制效果均高于92.29%、对疫病、根腐病的防效为75.85%~82.05%;农艺措施结合中蔬根保401消毒组合(化学药剂代森铵、噻唑膦加腐殖酸)消毒次之,对2种病害的防效均高于76.23%~76.80%。生物还原法对2种病害防效为67.98%~70.22%;覆膜法防效为52.04%~60.57%。另外棉隆、中蔬根保401消毒组合(化学药剂代森铵、噻唑膦加腐殖酸)及生物还原法3种处理,均可增强草莓结果势,棉隆处理还促进了植株营养生长。在生产中,可根据生产需求及病害发生情况,选择不同的措施组合,以有效控制土传病害,并解决田园清洁和草莓残体运输处置等难题。
关键词
覆盖作物
残体还田
土壤消毒
土传病害
防治效果
分类号
S463.63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怀豆和黑麦草绿肥残体还田对旱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谈光野
IHSAN Muhammad
杨彩迪
王俊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作物植株残体还田土壤对除草剂的截留作用
叶常明
郑和辉
王杏君
雷志芳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作物残体还田对赤红壤有机质状况的影响
方玲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施用玉米残体对土壤有机氮组分特征的影响
王淑平
周广胜
姜亦梅
姜岩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干旱荒漠条件下残茬分解特征和养分释放的研究
孙本华
吕家珑
张一平
孙升学
马健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不同部位玉米植株残体在土壤中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
刘原伯
吴景贵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24
原文传递
7
蚯蚓对N2O排放的影响及途径研究进展
罗天相
卢以鑫
《江苏农业科学》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农艺措施及土壤消毒对设施草莓土传病害的防效
胡学军
孙海
田蒙生
刘正雄
李锦
汤泽滢
刘攀
寇佺
乔岩
《中国植保导刊》
北大核心
2021
1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