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新钻井对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分布及控制因素的再认识
被引量:
6
1
作者
商琳
戴俊生
+2 位作者
王彤达
曹国娟
叶志达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31,共7页
通过钻井、野外地质考察、地震精细解释等资料,重新确定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残余地层的分布范围,并根据平衡剖面恢复和印支期应力场数值模拟分析柴达木盆地东部构造演化特征,探讨石炭系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石炭系主要分布于大柴...
通过钻井、野外地质考察、地震精细解释等资料,重新确定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残余地层的分布范围,并根据平衡剖面恢复和印支期应力场数值模拟分析柴达木盆地东部构造演化特征,探讨石炭系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石炭系主要分布于大柴旦凹陷、德令哈凹陷、霍布逊凹陷和大红沟凸起等地区,鱼卡凹陷、欧南凹陷基本无石炭系残留;石炭系残余分布受古地理格局和后期构造运动共同控制,古地理格局造成了东西方向石炭系分布的差异,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印支期褶皱抬升,形成近东西走向背斜凸起,造成石炭系抬升剥蚀;柴达木盆地东部在印支期以逆冲断裂和与之相关的断展褶皱为主要构造变形模式,在不均匀分布的最大主应力与右旋剪应力共同作用下,石炭系在各地区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东部
石炭系
残余地层分布
构造应力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石炭纪至白垩纪构造演化模式及地层缺失原因探讨
被引量:
10
2
作者
商琳
戴俊生
+2 位作者
夏瑞杰
王锋
叶志达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80-790,共11页
为了明确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石炭纪至白垩纪盆地演化历史,分析石炭系—侏罗系缺失的原因,本文重新确定了石炭系和侏罗系残余地层分布范围,并根据平衡剖面恢复和断裂落差计算,分析了主要断裂的活动特征,提出了柴北缘东段石炭纪至白垩纪...
为了明确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石炭纪至白垩纪盆地演化历史,分析石炭系—侏罗系缺失的原因,本文重新确定了石炭系和侏罗系残余地层分布范围,并根据平衡剖面恢复和断裂落差计算,分析了主要断裂的活动特征,提出了柴北缘东段石炭纪至白垩纪的构造演化模式。应用有限单元法模拟了柴北缘东段印支期(三叠纪)、燕山早期(早—中侏罗世)、燕山晚期(晚侏罗世—白垩纪)的应力场,对构造演化模式加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柴北缘东段自石炭纪至白垩纪经历了石炭纪—二叠纪伸展、三叠纪挤压褶皱、早—中侏罗世断陷、晚侏罗世—白垩纪早期挤压坳陷和白垩纪末挤压反转五个构造演化阶段。三叠纪,柴北缘东段在印支期发育两排近东西走向的背斜凸起,造成石炭系—二叠系在各地区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侏罗纪—白垩纪早期,欧南地区为继承性隆起区,未完全接受沉积;白垩纪末,受燕山晚期旋回影响,构造反转,逆冲断裂复活,绿梁山、锡铁山、埃姆尼克山、欧隆布鲁克山等主要山体隆升,遭受剥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北缘
残余地层分布
构造演化模式
构造应力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新钻井对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分布及控制因素的再认识
被引量:
6
1
作者
商琳
戴俊生
王彤达
曹国娟
叶志达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31,共7页
基金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2011ZX05014-00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12CX06004A)
文摘
通过钻井、野外地质考察、地震精细解释等资料,重新确定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残余地层的分布范围,并根据平衡剖面恢复和印支期应力场数值模拟分析柴达木盆地东部构造演化特征,探讨石炭系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石炭系主要分布于大柴旦凹陷、德令哈凹陷、霍布逊凹陷和大红沟凸起等地区,鱼卡凹陷、欧南凹陷基本无石炭系残留;石炭系残余分布受古地理格局和后期构造运动共同控制,古地理格局造成了东西方向石炭系分布的差异,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印支期褶皱抬升,形成近东西走向背斜凸起,造成石炭系抬升剥蚀;柴达木盆地东部在印支期以逆冲断裂和与之相关的断展褶皱为主要构造变形模式,在不均匀分布的最大主应力与右旋剪应力共同作用下,石炭系在各地区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东部
石炭系
残余地层分布
构造应力场
数值模拟
Keywords
the eastern Qaidam Basin
Carboniferous
residual stratum distribution
tectonic stress field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P542.3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石炭纪至白垩纪构造演化模式及地层缺失原因探讨
被引量:
10
2
作者
商琳
戴俊生
夏瑞杰
王锋
叶志达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项目经理部
出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80-790,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复杂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开发关键技术"(编号2011ZX05014-00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编号12CX06004A)资助的成果
文摘
为了明确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石炭纪至白垩纪盆地演化历史,分析石炭系—侏罗系缺失的原因,本文重新确定了石炭系和侏罗系残余地层分布范围,并根据平衡剖面恢复和断裂落差计算,分析了主要断裂的活动特征,提出了柴北缘东段石炭纪至白垩纪的构造演化模式。应用有限单元法模拟了柴北缘东段印支期(三叠纪)、燕山早期(早—中侏罗世)、燕山晚期(晚侏罗世—白垩纪)的应力场,对构造演化模式加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柴北缘东段自石炭纪至白垩纪经历了石炭纪—二叠纪伸展、三叠纪挤压褶皱、早—中侏罗世断陷、晚侏罗世—白垩纪早期挤压坳陷和白垩纪末挤压反转五个构造演化阶段。三叠纪,柴北缘东段在印支期发育两排近东西走向的背斜凸起,造成石炭系—二叠系在各地区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侏罗纪—白垩纪早期,欧南地区为继承性隆起区,未完全接受沉积;白垩纪末,受燕山晚期旋回影响,构造反转,逆冲断裂复活,绿梁山、锡铁山、埃姆尼克山、欧隆布鲁克山等主要山体隆升,遭受剥蚀。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北缘
残余地层分布
构造演化模式
构造应力场
数值模拟
Keywords
North Qaidam
residual stratum distribution
tectonic evolution pattern
tectonic stress field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P534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P548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新钻井对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分布及控制因素的再认识
商琳
戴俊生
王彤达
曹国娟
叶志达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石炭纪至白垩纪构造演化模式及地层缺失原因探讨
商琳
戴俊生
夏瑞杰
王锋
叶志达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