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利度计监测胃残余液对于机械通气早期肠内营养患者喂养达标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周瑛 张军杰 +1 位作者 黎剑 牛连香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第12期101-102,共2页
目的:通过引进白利度计来监测患者胃残余液量,以提高喂养达标率。方法:通过基础实验验证白利度计监测胃残余液量的理论,再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白利度计组与注射器组,监测并比较两组的喂养达标及并... 目的:通过引进白利度计来监测患者胃残余液量,以提高喂养达标率。方法:通过基础实验验证白利度计监测胃残余液量的理论,再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白利度计组与注射器组,监测并比较两组的喂养达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喂养达标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肠内营养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利度计监测胃残余液量的理论具有科学性,可提高机械通气患者的喂养达标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利度计 残余液量 喂养达标
下载PDF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在脊髓损伤患者残余尿量测定规范化使用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纪婕 胡翠琴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规范便携式膀胱扫描仪在脊髓损伤患者残余尿液测定的可行性及临床实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前瞻性研究,将50例残余尿液量(PVR)≥100 m L的部分自主排尿脊髓损伤患者分为2组各25例。其中,研究组规范膀胱扫描仪的使用,当膀... 目的探讨规范便携式膀胱扫描仪在脊髓损伤患者残余尿液测定的可行性及临床实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前瞻性研究,将50例残余尿液量(PVR)≥100 m L的部分自主排尿脊髓损伤患者分为2组各25例。其中,研究组规范膀胱扫描仪的使用,当膀胱内尿液量≥400 m L,行间歇性导尿,临床治愈指标定义PVR量低于100 m L。对照组不对膀胱扫描仪的使用进行规定,比较2组的临床结局。结果 2组比较,平均尿液导出量研究组(427.5±30.5)m L、对照组(352.9±66.9)m L、推迟终止扫描天数研究组(2.6±1.3)d、对照组(9.5±6.2)d、过早终止扫描患者数研究组1例、对照组5例,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夜间扫描总量和夜间IC总量,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膀胱过度膨胀、脓尿、有症状尿路感染发生率2组相似。结论规范便携式膀胱扫描仪在脊髓损伤患者残余尿液测定的时机及频率,对间歇导尿时机及对膀胱扫描仪的合理使用的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残余尿 膀胱扫描仪 规范化 间歇性导尿
下载PDF
大容量全肺灌洗术中灌洗液残余量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9
3
作者 段建勇 陈刚 马国宣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大容量全肺灌洗术(WLL)中灌洗液残余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对560例尘肺患者WLL术中灌洗液残余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灌洗液残余量与病情、并发症、体重以及不同灌洗液残余量与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尘肺0^+期灌洗... 目的探讨大容量全肺灌洗术(WLL)中灌洗液残余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对560例尘肺患者WLL术中灌洗液残余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灌洗液残余量与病情、并发症、体重以及不同灌洗液残余量与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尘肺0^+期灌洗液残余量为(228±11.2)ml、Ⅰ期为(625±9.1)ml、Ⅱ期为(736±8.2)ml、Ⅲ期为(894±15.2)ml,不同期别尘肺灌洗液残余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期尘肺并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感染及支气管痉挛患者的灌洗液残余量明显高于无并发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体重越大,灌洗液残余量越多;WLL术中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随灌洗液残余量的增加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尘肺期别、术前并发症、超体重影响WLL灌洗液残余量;残余量多,手术时间延长,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明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容全肺灌洗术 尘肺病 灌洗残余
原文传递
8号针头在抽吸特殊药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钱薇 陈铭霞 +2 位作者 袁巧玲 陈昀 王翠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22期226-227,共2页
目的探讨8号针头瓶底抽吸特殊药物的效果。方法将200例需皮下注射免疫增强剂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倒转瓶身抽吸方法 ,观察组采用8号针头瓶底抽吸方法,比较两组抽吸药液方法的药液残余量、操作时间... 目的探讨8号针头瓶底抽吸特殊药物的效果。方法将200例需皮下注射免疫增强剂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倒转瓶身抽吸方法 ,观察组采用8号针头瓶底抽吸方法,比较两组抽吸药液方法的药液残余量、操作时间及患者疼痛感。结果两组抽吸药液方法的药液残余量、操作时间及患者疼痛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8号针头瓶底抽吸药液方法简单易行,可减少药液浪费,缩短抽吸时间,减轻患者注射时疼痛感,优于传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头 配药方法 注射针头 残余液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