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富川县班氏丝虫病传播阻断后残存疫点的发现 被引量:8
1
作者 黎学铭 杨益超 +11 位作者 黄铿凌 许洪波 谢祖英 麦富珍 商少明 苏爱荣 李树林 区方奇 吴钦华 伍卫平 朱雪花 蒋智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04-408,共5页
目的阐述广西富川县班氏丝虫病残存疫点发现过程及其处理措施和效果,揭示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2007年8月至2008年3月,在广西富川县朝东镇和麦岭镇的5个行政村(长塘、黄沙、茶山、福溪和长春)开展丝虫病疫点调查。采用厚血膜双片法检测... 目的阐述广西富川县班氏丝虫病残存疫点发现过程及其处理措施和效果,揭示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2007年8月至2008年3月,在广西富川县朝东镇和麦岭镇的5个行政村(长塘、黄沙、茶山、福溪和长春)开展丝虫病疫点调查。采用厚血膜双片法检测首发患者所在的疫点长塘村及其毗邻的黄沙和茶山村居民,阳性者再作个案调查。疫点长塘村外出返乡人员以及毗邻的福溪和长春村居民,先用快速免疫色谱测试卡(ICT卡)进行血清学检测,阳性者再用厚血膜双片法确诊。在疫点长塘行政村的干上和印山自然村进行人房捕蚊、解剖致倦库蚊,观察幼丝虫感染情况。查阅富川县防治丝虫病历史资料,走访村民了解20世纪70年代接受丝虫病检查和服用乙胺嗪(海群生)药盐防治丝虫病具体情况。结果检查富川县长塘行政村居民1052人,微丝蚴血症者19例(干上村16例、印山村3例),微丝蚴率为1.81%(干上村为5.90%、印山村为1.42%),平均微丝蚴密度为17.4/60μl血。对毗邻的4个行政村扩大调查4119人,均为阴性。19例微丝蚴血症者分布于12户家庭,其中13例有亲属关系,在空间和家庭分布上有相对集中的趋势。年龄分布以20~29岁和50~59岁为主,其中50岁以上占微丝蚴血症者总数的57.9%。解剖疫点村致倦库蚊54只,未发现幼丝虫阳性蚊。长塘行政村当年丝虫病纵向或横向监测,以及干上自然村丝虫病疫情和相关的防治资料均未查到。走访长塘行政村60岁以上村民及村医27人,均未曾食用乙胺嗪(海群生)药盐。结论广西富川县的干上和印山自然村为班氏丝虫病残存疫点,属低度流行区,流行范围局限,中老年患者居多,平均微丝蚴密度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虫病 残存疫点 微丝蚴血症 消除
下载PDF
马来丝虫病残存疫点连续十四年纵向监测结果
2
作者 王洪斌 《现代预防医学》 CAS 1998年第4期500-500,501,共2页
乐山市中区全福乡,从1983年起选择了三个村,作为马来丝虫病残存疫点流行趋势的纵向监测至1996年。该监测点原为高度流行区,据1958年调查其微丝蚴率高达29.43%,经采用反复查治为主的措施后,微丝蚴率逐渐下降,1962年中断防治后一度回升,1... 乐山市中区全福乡,从1983年起选择了三个村,作为马来丝虫病残存疫点流行趋势的纵向监测至1996年。该监测点原为高度流行区,据1958年调查其微丝蚴率高达29.43%,经采用反复查治为主的措施后,微丝蚴率逐渐下降,1962年中断防治后一度回升,1975年后继续开展防治,微丝蚴率又逐渐下降,1984年终止了防治措施,在四川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指导下,进行了连续纵向监测。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丝虫病 残存疫点 监测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