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异质性要素回报、随机冲击与残差收入不平等
被引量:26
- 1
-
-
作者
徐舒
朱南苗
-
机构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
出处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2-105,共14页
-
基金
西南财经大学"211工程"3期建设项目的资助
-
文摘
残差收入是Mincer收入回归方程的残差,反映了相同个体特征的劳动者间的收入差异,对劳动者实际收入不平等的贡献在60%以上。本文在一个统一的模型框架下分解出了劳动者不可观测的异质性能力、随机收入冲击及其相对应的价格效应对我国劳动者残差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探明了残差收入不平等随时间不断上升的内在原因。研究表明,我国劳动者残差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暂时性收入冲击,其大小能解释60%以上的残差收入不平等。但是,与劳动者潜在异质性能力相关的价格效应的不断上升,是引起残差收入不平等随时间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此外,对不同受教育程度劳动者子样本的估计结果还表明,高学历劳动者潜在能力价格相对于低学历劳动者更快上涨,是不同受教育程度劳动者间实际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
关键词
潜在异质性
随机冲击
残差收入不平等
-
Keywords
Latent Heterogeneity
Stochastic Shock
Residual Income Inequality
-
分类号
F249.24
[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F224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
-
题名数字经济背景下互联网普及对残差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李朝婷
刘国亮
-
机构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
出处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15,共8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ZD083)。
-
文摘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考察了互联网普及与残差收入不平等之间的非单调关系。结果发现:互联网普及与残差收入不平等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二者之间的倒“U”型关系主要来源于下层残差收入不平等,在男性和女性、城镇和农村的分样本中,二者之间的倒“U”型关系依然成立。时间趋势检验发现:自2011年起,互联网普及对残差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相对于2004年显著降低。通过DFL方法对残差收入不平等的变化分解发现:当互联网普及率较低时,价格效应是残差收入不平等上升的主要原因,互联网普及主要通过增加劳动力不可观测技能回报提高残差收入不平等;当互联网普及率较高时,价格效应降低,结构效应和价格效应共同作用使得残差收入不平等下降。
-
关键词
互联网普及
残差收入不平等
数字经济
-
Keywords
in ternet use
residual inequality
digital economy
-
分类号
F4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124.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