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4)C—苄嘧磺隆在渍水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被引量:10
1
作者 程薇 陈祖义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436-439,共4页
应用核素示踪技术研究了14C-苄嘧磺隆在室内暗培养渍水条件下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14C-苄嘧磺隆在不同土壤中消解速率不同:在碱性土壤中的消解速率比在中性土壤中缓慢,在黄棕壤(中性)中的残留半衰期为62天,而在... 应用核素示踪技术研究了14C-苄嘧磺隆在室内暗培养渍水条件下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14C-苄嘧磺隆在不同土壤中消解速率不同:在碱性土壤中的消解速率比在中性土壤中缓慢,在黄棕壤(中性)中的残留半衰期为62天,而在黄潮土(碱性)中为129天。还发现苄嘧磺隆在渍水条件上壤中结合残留明显,且增长趋势较快,104天时结合残留占原始量的34.15%,165天时达46.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苄嘧磺隆 渍水 土壤 残留半衰期 碳14示踪
下载PDF
林丹在棉花中的残留研究
2
作者 黄全生 冯怀章 +1 位作者 黄昆仑 季瑞根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6年第6期268-270,共3页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林丹在棉花中的残留动态。用干种子重量0.15%的林丹(有效成分)拌棉种,齐苗后40天已降解99%,林丹在棉花拌种中的残留经验公式为Ct=38.42e-0.1t,r=0.96,残留半衰期为6.93天,...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林丹在棉花中的残留动态。用干种子重量0.15%的林丹(有效成分)拌棉种,齐苗后40天已降解99%,林丹在棉花拌种中的残留经验公式为Ct=38.42e-0.1t,r=0.96,残留半衰期为6.93天,在棉花上的安全使用间隔期为40天;在棉籽仁中的残留量平均为0.0044mg/kg,对照不拌药的为0.0032mg/kg,两者残留水平相近,说明林丹拌棉种不会对棉籽造成污染,对人畜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林丹 残留 使用间隔期 残留半衰期
下载PDF
林丹在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3
作者 黄全生 冯怀章 +1 位作者 黄昆仑 季瑞根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42-244,共3页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林丹在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在自然状况下,林丹在土壤中的降解很快,20d后,灌淤土和灰漠土中降解率分别为3991%与4122%,两个月后降解分别达9959%和9969%。棉花种子及油菜种子经林丹...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林丹在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在自然状况下,林丹在土壤中的降解很快,20d后,灌淤土和灰漠土中降解率分别为3991%与4122%,两个月后降解分别达9959%和9969%。棉花种子及油菜种子经林丹拌种后,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很低,与不拌种的土壤残留相近。用干种子重量的015%林丹拌种,拌种棉田土壤中林丹的平均残留量为00042mg/kg,不拌种土壤中为00027mg/kg;油菜种子拌种土壤中平均残留量为00038mg/kg,不拌种的土壤中为00010mg/kg。棉花、油菜采用林丹拌种对土壤的污染是微不足道的。试验结果还表明,林丹在土壤中的残留量随用药浓度的提高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丹 土壤 农药残留 残留半衰期
下载PDF
果蔬汁中六六六、滴滴涕含量测定浅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徐红 熊素玉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2010年第2期70-71,共2页
六六六、滴滴涕为高效广谱有机氯杀虫剂,具有化学性质稳定、易于在生物体内蓄积,在环境中残留半衰期长(可达数年之久,最长可达10年)等特点,因此,该类化合物仍然为我国食品中农药残留的主要检测品种。目前,多用GB/T5009.19200... 六六六、滴滴涕为高效广谱有机氯杀虫剂,具有化学性质稳定、易于在生物体内蓄积,在环境中残留半衰期长(可达数年之久,最长可达10年)等特点,因此,该类化合物仍然为我国食品中农药残留的主要检测品种。目前,多用GB/T5009.192008《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进行检测,本试验按照此标准第二法《填充柱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法》进行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六六 滴滴涕 测定 果蔬汁 有机氯杀虫剂 残留半衰期 有机氯农药 检测法
下载PDF
Degradation Dynamics of Triadimefon and Difenoconazole Residues in Strawberry and Soil 被引量:3
5
作者 Song ZHOU Yutao ZHANG +1 位作者 Qiuyun ZHANG Yubo ZHANG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7年第10期1873-1877,共5页
A field experiment was employed to study the degradation of triadimefon and difenoconazole residues in strawberry and soi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gradation of both the two kinds of pesticides was in accordance... A field experiment was employed to study the degradation of triadimefon and difenoconazole residues in strawberry and soi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gradation of both the two kinds of pesticides wa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irst order kinetic equation. The half-lives of difenoconazole in strawberry fruit, strawberry stem leaf and soil were 4.09, 8.21 and 13.38 d, respectively; and the half-lives of triadimefon in strawberry fruit, strawberry stem and leaf and soil were 3.38, 5.31 and 15.64 d, respectively. The maximum residue limit (MRL) of difenoconazole in strawberry was recommended as 0.5 mg/kg, and 10% difenoconazole WG and 20% triadimefon EC should be applied four times with a safety interval of 7 d according to the amounts of 100 and 60 g a. i./hm2,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ADIMEFON DIFENOCONAZOLE DEGRADATION Residue STRAWBERRY HALF-LIFE Degradation dynamic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