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亚造山带南带晚古生代演化:兼论中蒙交界区中—晚二叠世残留海盆的形成 被引量:9
1
作者 吴根耀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07-925,共19页
古亚洲洋南支为复杂的多岛洋,可分为西、中、东3段,其演化具有共同点,如既向北消减又向南消减和晚古生代发生多期的消减,也有沟弧盆系发育特征和时代上的差异,反映了可能存在近北北东向的剪切转换带。二叠纪北东东—东西向的洋盆、北西... 古亚洲洋南支为复杂的多岛洋,可分为西、中、东3段,其演化具有共同点,如既向北消减又向南消减和晚古生代发生多期的消减,也有沟弧盆系发育特征和时代上的差异,反映了可能存在近北北东向的剪切转换带。二叠纪北东东—东西向的洋盆、北西向的剪切带和北北东向的额尔德尼达来海槽构成"三叉构造",后者是西部隆起区与东部残留海盆区之间的分界。中段的中戈壁地区的洋壳向北消减,洋消失后在弧前地区形成温都尔希雷特残留海盆。中段的南戈壁地区的洋壳向南消减,形成洋内弧(佐伦弧)和大陆边缘弧(雅干—索果淖弧),洋消失后在在弧后地区分别出现南戈壁和拐子湖残留海盆;晚二叠世两地持续发育海盆,前者形成具巨大经济价值的海相煤田。南戈壁海盆一度东延连接内蒙东部(东段洋壳消失后残留)的哲斯海盆和吴家屯海盆,现东延被东曼达洛包岩浆弧所截。晚二叠世内蒙东部的哲斯海盆闭合,吴家屯海盆退化为2个陆相盆地。蒙古西南部在昌德曼地区形成2条窄长的槽地接受晚二叠世的海侵,堆积相应的煤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构造-古地理演化 多期消减 三叉构造 残留海盆 晚古生代
下载PDF
北祁连西段志留纪残留海盆地沉积充填特征及盆地演化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曹小勤 仲新 冯小刚 《甘肃地质》 2010年第2期27-31,共5页
北祁连西段志留纪残留海盆地形成于加里东构造旋回主造山阶段晚期。早志留—晚志留世沉积充填构成一完整的Ⅰ型沉积层序,盆地充填具典型的双向演化趋势,发育4段式层序结构。沉积盆地充填特征反映了北祁连微洋盆闭合后残留海盆地向前陆... 北祁连西段志留纪残留海盆地形成于加里东构造旋回主造山阶段晚期。早志留—晚志留世沉积充填构成一完整的Ⅰ型沉积层序,盆地充填具典型的双向演化趋势,发育4段式层序结构。沉积盆地充填特征反映了北祁连微洋盆闭合后残留海盆地向前陆盆地演化变迁的过程。本文应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成果,结合盆地构造演化特征分析了残留海盆地沉积充填序列类型、地层格架。并依据上述内容对盆地充填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留海盆地 Ⅰ型沉积层序 地层格架 盆地充填模式 北祁连西段
原文传递
对新元古代湘桂海盆及邻区构造属性的探讨 被引量:53
3
作者 许效松 刘伟 +1 位作者 门玉澎 张海全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890-1904,共15页
新元古代的湘桂海盆夹持在中上扬子陆块的东南缘与华夏地块群之间,是古华南洋与下扬子陆块俯冲碰撞后在西南方向的残留海。东段古华南洋俯冲的地质记录发生在860~1034Ma间,为绍兴-江山-萍乡碰撞带,形成江南岛弧造山带;西段古华南洋与... 新元古代的湘桂海盆夹持在中上扬子陆块的东南缘与华夏地块群之间,是古华南洋与下扬子陆块俯冲碰撞后在西南方向的残留海。东段古华南洋俯冲的地质记录发生在860~1034Ma间,为绍兴-江山-萍乡碰撞带,形成江南岛弧造山带;西段古华南洋与上扬子陆块俯冲的构造地质记录,推测在湖南的新化-城步至广西的三江一带,时间为850~820Ma,形成雪峰-四堡岛弧造山带,但无陆陆碰撞的记录。东、西两段构造活动有近1亿年至数十百万年的时间差,为湘桂海盆在停止扩张的洋底上提供了发育的空间,并转为弧前-深海盆地。由萍乡向南西方向至湖南茶陵-郴州为一结合带,西侧的沉积物属扬子沉积构造域和湘桂海盆,沉积了细屑浊积岩和硅泥质岩;东侧为华夏沉积构造域,包括赣、闽和粤北,充填了与热活动有关细碧岩、含铁石英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郴州至贺县间,有一东-西向的古南岭裂陷海与之相连,是分隔云开地块、粤东南地块与罗霄-武夷地块的深海槽。在早古生代构造旋回中,湘桂海盆、古南岭海槽以及华夏沉积构造域,分别转为不同构造走向的湘桂加里东褶皱带和华南加里东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桂残留海盆 扬子沉积构造域 华夏沉积构造域 湘桂加里东褶皱带 华南加里东造山带
下载PDF
新疆西准噶尔板块构造及演化 被引量:61
4
作者 朱宝清 冯益民 《新疆地质》 CAS CSCD 1994年第2期91-105,共15页
依据沉积建造、岩浆岩、蛇绿岩、变形、变质及其它板块构造特征,西准噶尔地区划分出2个一级构造单元,即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4个二级构造单元(板段);5个三级构造单元;14个四级构造单元。在此基础上,分6个阶段讨... 依据沉积建造、岩浆岩、蛇绿岩、变形、变质及其它板块构造特征,西准噶尔地区划分出2个一级构造单元,即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4个二级构造单元(板段);5个三级构造单元;14个四级构造单元。在此基础上,分6个阶段讨论了各地质时期的演化特征。西准噶尔地区的"洋壳建造"时限为中奥陶世-中泥盆世,东西准噶尔在晚古生代(D1-D)是相互沟通的海域。西伯利亚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间的缝合线在达尔布特-克拉麦里。产生洋壳建造的所谓准噶尔古洋在其未闭合前尚包括了其间的一些小洋盆和岛屿。蛇绿混杂体中高压变质蓝片岩的存在,表明曾发生过古洋壳的俯冲,而蛇绿岩构造岩片间的相互叠覆,说明其侵位过程中发生过由北而南的推覆作用。残留海盆及其碰撞期后深成岩浆岩的存在,说明哈萨克斯坦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的最后焊接发生在残留海盆演化的晚期(闭合),据古地磁资料,两大板块在二叠纪固结并进入欧亚大陆的发展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块构造 演化特征 古构造格局 蛇绿岩 蓝闪片岩 残留海盆 上地幔
下载PDF
蒙古国南部–西南部晚二叠世海相含煤盆地发育和煤层赋存规律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根耀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13年第6期327-340,共14页
蒙古南部及邻区的残留海盆经历了早–中二叠世和晚二叠世两大演化阶段,反映在沉积上是从粗碎屑岩开始向上变细并夹灰岩的两大旋回。晚二叠世南戈壁盆地的塔温陶勒盖组岩性上可分为三段,发育底部、下部、中部、上部和顶部五个煤组。成煤... 蒙古南部及邻区的残留海盆经历了早–中二叠世和晚二叠世两大演化阶段,反映在沉积上是从粗碎屑岩开始向上变细并夹灰岩的两大旋回。晚二叠世南戈壁盆地的塔温陶勒盖组岩性上可分为三段,发育底部、下部、中部、上部和顶部五个煤组。成煤作用的开始有东早西晚之势,含煤海盆的反转则西早东晚。基于主要矿田的含煤地层的发育和分布总结了煤层赋存规律,分析了堆积位置和同生正断层对煤层发育的影响。因碰撞造山带坍塌而发育伸展盆地,兼之东西向断层的伸展和近北东向断层的张扭,使南戈壁盆地晚二叠世保持为一开阔海盆,宽阔的滨海平原上能长期且多次发育泥炭沼泽而成为富煤盆地。因西南蒙古海侵及南戈壁盆地扩大,上部煤组堆积期是成煤作用的全盛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留海盆发育 煤层赋存规律 塔温陶勒盖组 同生正断层 晚二叠世 南戈壁盆地 蒙古西南部
下载PDF
西准噶尔沙尔布尔山构造演化 被引量:5
6
作者 木合塔尔.扎日 张旺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08-108,共1页
关键词 沙尔布尔山 地质构造 洋盆发展阶段 残留海盆阶段 构造演化 陆内造山阶段 造山运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