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不同屠宰方法肉鸡胴体内的残留血量
1
作者 胡维华 《肉禽蛋》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1-24,共4页
关键词 屠宰法 胴体 残留血量
下载PDF
超滤离心法降低重组人脱细胞真皮基质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检测中基质效应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方玉 杜晓丹 +1 位作者 奚廷斐 冯晓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26-1129,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超滤离心法减少重组人脱细胞真皮基质(recombination humana cellular dermal matrix,rhADM)样品浸提液对ELISA方法检测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残留量的基质效应。方法清洗rhADM后,制备rhADM生理盐水浸提... 目的探讨采用超滤离心法减少重组人脱细胞真皮基质(recombination humana cellular dermal matrix,rhADM)样品浸提液对ELISA方法检测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残留量的基质效应。方法清洗rhADM后,制备rhADM生理盐水浸提液。取超滤离心管若干,分别加入1mg/mL BSA溶液(预饱和方式1,记作PR1)、10μg/mLBSA溶液(预饱和方式2,记作PR2)和rhADM浸提液2mL(记作rhADM1和rhADM2),1500×g离心20min,重复操作3次后取出离心管内管,放入未使用的15mL离心管中,在PR1和PR2管中加入10μg/mLBSA溶液4mL,rhADM管中加入rhADM浸提液4mL,同上法离心后,收集滤液。用ELISA法测定BSA含量。计算不同预饱和方式下10μg/mLBSA溶液的BSA回收率(以未经处理的10μg/mLBSA溶液作为基础样品,分别记作R10和R20);计算滤液稀释倍数的对数与测定吸光度(A)值的相关系数,并与未经超滤离心处理的浸提液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采用预饱和方式1处理后,PR1BSA浓度为(23.80±1.58)μg/mL,R10为(9.04±0.24)μg/mL,BSA回收率为263.4%±16.9%。采用预饱和方式2处理后,PR2BSA浓度为(8.64±0.24)μg/mL,R20为(8.12±1.01)μg/mL,BSA的回收率为106.5%±3.0%。预饱和方式2的回收率符合检测要求。不同预饱和方式下BSA回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超滤离心处理后,滤液稀释倍数的对数与A值之间的相关性明显提高,相关系数由—0.727提高至—0.960。超滤处理后的相关系数符合检测要求。结论超滤离心处理可以有效减少rhADM样品浸提液的基质效应对BSA残留量检测的影响;样品浸提液自身对超滤离心管的预饱和处理,可得到较为理想的BSA回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白蛋白残留 重组人脱细胞真皮基质 超滤离心 基质效应
下载PDF
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成品检定方法的优化
3
作者 钱汶 陈军 +5 位作者 金巧军 张轶侠 陈悦青 夏华良 庄昉成 邵健忠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59-1361,共3页
目的对冻干甲肝减毒活疫苗成品检定中关键性项目的检定方法进行优化。方法(1)感染性滴度检测:建立微量免疫荧光法,并与常规组织培养ELISA法比较;(2)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检测:比较反向间接血凝法、酶联免疫法的重复性、精确性;(3)水分含... 目的对冻干甲肝减毒活疫苗成品检定中关键性项目的检定方法进行优化。方法(1)感染性滴度检测:建立微量免疫荧光法,并与常规组织培养ELISA法比较;(2)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检测:比较反向间接血凝法、酶联免疫法的重复性、精确性;(3)水分含量测定:建立助溶剂加入法,并比较助溶剂加入前后冻干疫苗水分含量检测结果。结果(1)微量免疫荧光法灵敏度与常规组织培养ELISA法相仿(P>0.05),重复性佳,可提前1周左右出结果;可用Leica Qwin荧光定量分析系统标定化判断结果。(2)反向间接血凝法测定结果不稳定,2批疫苗5次测定结果的变异系数(CV)为39.12%,34.23%;酶联免疫法的重复性,精确性均较佳(CV)为2.12%,2.82%,回收率为101.73%。(3)助溶剂加入前后2批疫苗5次测定结果的CV分别由8.32%,9.03%降为1.85%,1.82%。结论微量免疫荧光法有望代替常规组织培养ELISA法用于疫苗滴度检测;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测定中酶联免疫法优于反向间接血凝法;加入助溶剂有利于提高疫苗水分含量检测的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干甲肝减毒活疫苗 感染性滴度 水分含 清白蛋白残留
下载PDF
改良回血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谷禾 叶白如 张兰珍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回血法在血液透析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在回血液量均为生理盐水200ml的前提下,共提取“双向”回血法(对照组)和“改良”回血法(实验组)样本各160例次,比较2种回血法的管路残留血量及回血时间;在不限制回血液量的... 目的探讨“改良”回血法在血液透析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在回血液量均为生理盐水200ml的前提下,共提取“双向”回血法(对照组)和“改良”回血法(实验组)样本各160例次,比较2种回血法的管路残留血量及回血时间;在不限制回血液量的前提下,采用2种回血法回血至透析管路全白,记录回血液量并提取对照组和实验组样本各160例次,观察比较2种回血法的管路残留血量及回血液量。结果在回血液量均为生理盐水200ml的前提下,实验组管路残留血量显著小于对照组,回血时间亦显著小于对照组;在不限制回血液量采用2种回血法回血至透析管路全白时,2组管路残留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回血液量显著小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回血法较常规“双向”回血法优化了操作过程,能使用较少的生理盐水回血液,减低透析管路的残血量并缩短回血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透析 改良回 残留血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